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小分子抑制剂显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许晓平 张建平 +5 位作者 何思敏 罗建民 鲍晓 王小方 郭小毛 章英剑 《肿瘤影像学》 2015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前列腺癌诊疗的一个有效靶点。本研究组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99mTc标记PSMA抑制剂99mTc-HYNIC-Glu-Urea-A,本研究主要探讨该分子影像探针在前列腺癌模型中的靶向能力,并将其与目前临床常用PET显像剂18F-... 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前列腺癌诊疗的一个有效靶点。本研究组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99mTc标记PSMA抑制剂99mTc-HYNIC-Glu-Urea-A,本研究主要探讨该分子影像探针在前列腺癌模型中的靶向能力,并将其与目前临床常用PET显像剂18F-脱氧葡萄糖(18F-FDG)、11C-胆碱进行比较。方法:利用小动物SPECT/CT显像,在PC-3和LNCa P肿瘤模型中研究99mTc-HYNIC-Glu-Urea-A的靶向能力;同时在LNCa P肿瘤模型中评估18F-FDG和11C-胆碱小动物PET/CT显像效果。结果:99mTc-HYNIC-Glu-Urea-A血液清除迅速,主要通过肾代谢,肠道有少量放射性摄取,其余主要器官无明显放射性摄取。PSMA不表达的PC-3模型肿瘤没有放射性摄取,PSMA高表达的LNCa P模型肿瘤高度放射性浓聚,肿瘤/肌肉比值达20.4;经2-PMPA阻断后,LNCa P肿瘤的放射性摄取大幅度降低。LNCa P模型的18F-FDG和11C-胆碱的肿瘤/肌肉比值分别仅为2.1和2.6,远远低于99mTc-HYNIC-Glu-Urea-A。结论:99mTc-HYNIC-Glu-Urea-A体内清除快,肿瘤摄取高,是一个理想的靶向PSMA的分子影像探针,对PSMA阳性肿瘤的显像优于18F-FDG和11C-胆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小分子抑制剂 99mTc 小动物SPECT/CT
下载PDF
小分子抗肿瘤FGFR抑制剂与FGFR蛋白的作用关系研究及研发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黎晓龙 邱瑞 +2 位作者 李珏 海俐 吴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9-1697,共9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FGFRs)为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超家族的一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能与FGFRs高亲和力结合,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FGFRs)为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超家族的一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能与FGFRs高亲和力结合,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如调节器官发育,新生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迁移、抗凋亡等。FGFR基因的激活突变和扩增,导致FGFR蛋白的扩增,与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报道了多种化学骨架的小分子FGFR抑制剂,其中大部分已应用到临床抗癌研究中。本文综述了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第二代选择性FGFR小分子抑制剂,并关注其与FGFR蛋白的作用关系,以期为FGFR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因子 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 小分子抑制剂 抗肿瘤 配体-蛋白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建宁 吴海越 +1 位作者 孙健文 郑志超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0-302,共13页
苏氨酸酪氨酸激酶(TTK),又称单级纺锤体1(Mps1),是纺锤体组装检查点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确保染色体正确分布到子细胞。TTK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总结了小分子TT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结合化合物... 苏氨酸酪氨酸激酶(TTK),又称单级纺锤体1(Mps1),是纺锤体组装检查点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确保染色体正确分布到子细胞。TTK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总结了小分子TT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结合化合物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化合物与TTK的作用模式,讨论了当前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展望,以期为新型TTK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氨酸酪氨酸激酶 小分子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 共晶结构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笑 刘欣 +1 位作者 纪剑峰 尤启冬 《药学进展》 CAS 2017年第7期541-548,共8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主要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共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研究发现多数肿瘤细胞能产生PD-L1,并通过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阻断该通路可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主要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共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研究发现多数肿瘤细胞能产生PD-L1,并通过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阻断该通路可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目前在研和(或)已上市的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剂多为单克隆抗体,与之相比小分子抑制剂在成药性和药动学性质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综述PD-1/PD-L1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信号通路 小分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赵雷磊 张媛 +1 位作者 周金培 张惠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形成与多种致癌突变密切相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扩增等。本文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个亚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入手,分别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潜在的... 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形成与多种致癌突变密切相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扩增等。本文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个亚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入手,分别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潜在的靶点及小分子抑制剂,包括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KRAS抑制剂、c-MET抑制剂、FGFR1抑制剂、PI3K抑制剂、BRAF抑制剂、ERBB2抑制剂以及DDR2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 鳞状细胞癌 致癌突变 小分子抑制剂 靶向药物
下载PDF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癌症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宋艳宁 张赫然 +4 位作者 尹东东 宋丽明 王杏林 张艺卓 陈永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5-171,共7页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不同作用靶点及相关癌症将已经成功上市和处于研发阶段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分类整理与总结,综述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地与胞内酪氨酸激酶催化区结合,抑制其...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不同作用靶点及相关癌症将已经成功上市和处于研发阶段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分类整理与总结,综述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地与胞内酪氨酸激酶催化区结合,抑制其催化活性,阻断细胞增殖信号,一些已应用在癌症治疗或处于临床开发的各个阶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小分子抑制剂 靶点
原文传递
PI3K-Akt-mTOR通路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俏军 董晓武 +2 位作者 朱虹 胡永洲 杨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15,共10页
磷脂肌醇(PI3K)-蛋白激酶B(PKB,Akt)-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通路在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人类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许多靶向该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中。本文将... 磷脂肌醇(PI3K)-蛋白激酶B(PKB,Akt)-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通路在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人类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许多靶向该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中。本文将对近年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及PI3K-Akt-mTOR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mTOR通路 小分子抑制剂 恶性肿瘤
下载PDF
Src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琴 刘力 +1 位作者 乐意 鄢龙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12-319,共8页
Src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它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Src基因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原癌基因,其编码的癌蛋白——Src激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迁移和侵袭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细胞和组织中Src激酶被精确调控,然... Src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它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Src基因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原癌基因,其编码的癌蛋白——Src激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迁移和侵袭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细胞和组织中Src激酶被精确调控,然而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高表达。因此,以Src激酶作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作者基于小分子抑制剂与Src激酶结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TP竞争抑制剂、变构抑制剂和共价抑制剂),对近十年里小分子Src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酪氨酸激酶 SRC激酶 小分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IL-6/STAT3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赵丽萍 宋丹青 汪燕翔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72-2484,共13页
IL-6作为一种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在体内参与多种生理活动。IL-6通过多种机制在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IL-6/IL-6R靶向抑制剂已被证明能够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 IL-6作为一种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在体内参与多种生理活动。IL-6通过多种机制在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IL-6/IL-6R靶向抑制剂已被证明能够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部分炎症性疾病。IL-6与特定受体结合后激活下游JAK/STAT3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STAT3常出现在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另外,有研究表明IL-6为COVID-19患者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中的关键因子。IL-6/STAT3通路在多个复杂疾病中的生理参与过程使得该通路成为药物发现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关于IL-6/STAT3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尤以2017年后为主,旨在为之后相关药物的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STAT3 炎症性疾病 抗肿瘤 小分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菲 朱海静 +3 位作者 周湘 陆涛 焦宇 唐伟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7-624,共8页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激酶,目前已成为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失调疾病的热门靶标。BTK有多个抑制剂已进入临床研究,表现出较好的开发前景,其代表性药物依鲁替尼(ibrutinib)在临床试验中...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激酶,目前已成为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失调疾病的热门靶标。BTK有多个抑制剂已进入临床研究,表现出较好的开发前景,其代表性药物依鲁替尼(ibrutinib)在临床试验中对于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活性,已被批准上市。本文对BTK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研的BTK抑制剂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ton酪氨酸激酶 小分子抑制剂 依鲁替尼 恶性肿瘤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JNJ-26481585抗食管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磊 师健友 白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JNJ-26481585的抗食管癌活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溶剂对照和浓度梯度的JNJ-26481585作用于食管癌细胞株TE-1,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处理后的细胞活力;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JNJ-26481585的抗食管癌活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溶剂对照和浓度梯度的JNJ-26481585作用于食管癌细胞株TE-1,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处理后的细胞活力;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JNJ-26481585的抗转移活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JNJ-26481585对食管癌生长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JNJ-26481585在较低浓度即可有效抑制TE-1细胞的活力、克隆形成和增殖,诱导细胞G_2/M期阻滞和凋亡,同时可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活性。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JNJ-26481585可明显提升TE-1细胞中p21蛋白表达水平,并有效抑制PI3K/mTOR和MAPK通路中的关键蛋白Akt、ERK的磷酸化。结论 HDAC抑制剂JNJ-26481585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抑制剂p21表达,以及抑制Akt/mTOR、ERK信号通路,发挥抗食管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JNJ-2648158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化疗 肿瘤转移 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及其小分子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超 陈颖 +1 位作者 田巍 朱驹 《药学进展》 CAS 2014年第9期649-655,共7页
抗黏着斑激酶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有过表达。研究表明,作为细胞内重要的骨架蛋白和调节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黏着斑激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迁移和侵袭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抗黏着斑激酶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有过表达。研究表明,作为细胞内重要的骨架蛋白和调节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黏着斑激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迁移和侵袭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以黏着斑激酶作为抗肿瘤靶点开发其抑制剂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综述黏着斑激酶的结构与功能、它与肿瘤的关联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细胞信号通路 靶点 黏着斑激酶小分子抑制剂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筛选鞘氨醇激酶1型抑制剂
13
作者 苟渟婷 冯蓉 +4 位作者 何俊 师健友 许建 龚军 叶强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寻找和发现具有新骨架的鞘氨醇激酶1型(SphK1)抑制剂,并预测其活性。方法采用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ChemDiv数据库,得到排序靠前的化合物,并通过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预测其活性。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其Fit value值和分子... 目的寻找和发现具有新骨架的鞘氨醇激酶1型(SphK1)抑制剂,并预测其活性。方法采用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ChemDiv数据库,得到排序靠前的化合物,并通过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预测其活性。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其Fit value值和分子对接打分均接近或高于阳性对照化合物;QSAR模型预测其对SphK1具有潜在抑制效力。结论获得6个具有新骨架结构的小分子抑制剂,为开发靶向SphK1的小分子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型 小分子抑制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效团模型 定量构效关系 广义波恩表面积模型 ADMET预测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纪庆 周圆 +6 位作者 彭晖 黄牛 齐静 熊冬生 高瀛岱 杨铭 杨纯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2,I0006,共7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寻找整合素αvβ3的小分子抑制剂,并对其活性进行测定。方法基于整合素αvβ3的胞外区及其配体复合物三维晶体结构,用DOCK(分子对接)对小分子三维数据库进行筛选。通过细胞黏附抑制实验对挑选出的化合物进行生... 目的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寻找整合素αvβ3的小分子抑制剂,并对其活性进行测定。方法基于整合素αvβ3的胞外区及其配体复合物三维晶体结构,用DOCK(分子对接)对小分子三维数据库进行筛选。通过细胞黏附抑制实验对挑选出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然后挑选高活性的化合物进一步进行损伤迁移实验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管腔样结构形成抑制实验,验证化合物对整合素αvβ3的作用。分子图像学方法分析高活性化合物和受体之间的作用模式。结果用DOCK程序对三维化合物库筛选后挑选出得分高的前1000个化合物,按化学特性和类药性的不同将化合物分类,最终选择并购买了50个代表性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生物学活性测定。50个化合物中7个化合物显著抑制细胞黏附活性,其中2个化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100μmol/L以下。选择其中活性最高的取代苯基双胍类化合物进一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此类化合物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表达整合素αvβ3的M21细胞在玻璃体黏连蛋白上的损伤迁移,并显著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管腔样结构的形成。分子图像学结果显示高活性化合物的双胍部分以“舒展”的方式伸入到金属离子依赖性结合位点中,并能够和其中的第220位谷氨酸(Glu)形成稳定的氢键。结论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结合生物活性测试,得到了一类靶向整合素αvβ3的全新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VΒ3 小分子抑制剂 对接 虚拟筛选
下载PDF
小分子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程序性死亡配体1双靶点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琦 何俊 +1 位作者 师健友 呼永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59-365,共7页
目的筛选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双靶点抑制剂,并预测其活性。方法采用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方法筛选ChemDiv数据库,得到排序靠前的化合物,并通过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预测其活性。结果得到了4个化合物,... 目的筛选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双靶点抑制剂,并预测其活性。方法采用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方法筛选ChemDiv数据库,得到排序靠前的化合物,并通过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预测其活性。结果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药效团Fit value以及分子对接打分均接近或高于各自的阳性对照化合物,QSAR模型预测表明:两者对GSK3β/PD-L1的潜在抑制效力较为均衡。结论获得了4个具有全新骨架结构的化合物,为开发GSK3β/PD-L1双靶点抑制剂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药效团模型 分子对接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虚拟筛选 定量构效关系 小分子抑制剂 广义波恩表面积模型
原文传递
Polo样激酶1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帅 吴梦秋 +2 位作者 颜婷婷 陈亚东 陆涛 《药学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97-104,共8页
Polo样激酶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参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检查点的精密调控,是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的一种关键物质。然而,该激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且其过度表达是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之一,因此对其... Polo样激酶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参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检查点的精密调控,是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的一种关键物质。然而,该激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且其过度表达是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之一,因此对其的研究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新的抗癌药物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Polo样激酶1与有丝分裂和肿瘤的关系,介绍若干已进入临床研究的小分子Polo样激酶1抑制剂及其抗肿瘤活性和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样激酶1 有丝分裂 肿瘤 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β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功能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亚薇 公海艳 +4 位作者 曹善楠 刘鹏 朱海燕 耿广锋 许元富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961-964,I0001,共5页
目的 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和细胞活性筛选,获得能靶向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细胞毒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方法 根据TNFβ与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NFR1)结合的复合晶体结构,采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初步选择对接结果较好的105个... 目的 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和细胞活性筛选,获得能靶向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细胞毒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方法 根据TNFβ与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NFR1)结合的复合晶体结构,采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初步选择对接结果较好的105个小分子化合物(C1~C105),并对其进行细胞活性筛选;MTT法检测小分子化合物抑制TNFβ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测定小分子化合物对TNFβ引起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采用碘化丙啶(PI)单染和流式分析技术检测小分子化合物对L929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双转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小分子化合物对TNFβ引起的下游Caspase 3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C35能有效抑制TNFβ引起的细胞毒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8.19μmol/L);C35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且对L929细胞周期无影响;C35能阻断TNFβ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细胞凋亡通路,显著抑制TNFβ引起的L929细胞凋亡。结论 成功筛选到一个TNFβ小分子抑制剂C35,其能阻断TNFβ引起的细胞凋亡通路,高效抑制TNFβ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毒素Α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Ⅰ型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肿瘤坏死因子Β 小分子抑制剂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抗肿瘤Polo样激酶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孔凯来 卢帅 +3 位作者 高毅平 杨培 唐伟方 陆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Polo样激酶1(PLK1)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有丝分裂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人类80%的肿瘤类型中,PLK1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该激酶很少表达。临床治疗中,该激酶的过度表达是多种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 Polo样激酶1(PLK1)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有丝分裂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人类80%的肿瘤类型中,PLK1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该激酶很少表达。临床治疗中,该激酶的过度表达是多种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之一。PLK1抑制剂可以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多个阶段产生作用,如阻碍中心体成熟、纺锤体形成和胞质分裂等,从而诱导分裂混乱、扰乱周期进程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因此,对PLK1的研究是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PLK1抑制剂的临床前研究及若干化合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样激酶1 有丝分裂 肿瘤 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STAT3小分子抑制剂HJC0152抑制人头颈部鳞癌细胞株侵袭迁移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召卿 王宇 +4 位作者 乔宇 武传强 赵明慧 孙姗姗 张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抑制剂HJC0152对人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细胞株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 目的:探讨新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抑制剂HJC0152对人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细胞株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HJC0152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总蛋白中STAT3、p-STAT3 Tyr705/Ser727、MMP-2/9、N/E-cadherin、TWIST1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及核浆蛋白中的STAT3和p-STAT3 Tyr705/Ser727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免疫荧光实验观察N/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HJC0152组细胞总蛋白和核浆蛋白p-STAT3 Tyr705表达水平均受到显著抑制,而STAT3、p-STAT3 Ser727未见明显变化;总蛋白MMP-2/9、N-cadherin、TWIST1和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水平升高。HJC0152组细胞向划痕中央移动的距离明显短于DMSO组,通过Transwell小室聚碳酸酯膜的细胞较DMSO组也显著减少。结论:HJC0152可有效抑制头颈鳞癌细胞STAT3 Tyr705的磷酸化,阻碍其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抑制其下游基因表达,从而干预HNSCC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抑制剂 人头颈部鳞癌 肿瘤浸润 上皮-间质转化 STAT3转录因子
下载PDF
抗呼吸道RNA病毒的小分子药物应用专家意见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姗 聂瑞芳 +11 位作者 侯宁 董亮 张锦涛 唐琳 张薇 杨双双 许珂 季翔 张建宁 王光海 鲁德玕 王春亭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第5期1-14,共14页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之一,据统计,8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流感病毒感染高发使呼吸道核糖核酸(RNA)病毒感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小分子抗病毒药为目前备受...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之一,据统计,8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流感病毒感染高发使呼吸道核糖核酸(RNA)病毒感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小分子抗病毒药为目前备受关注的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为进一步促进抗呼吸道RNA病毒的小分子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提高呼吸道RNA病毒药物治疗水平,山东省药学会循证药学专委会与山东省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救治专家组联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抗呼吸道RNA病毒的小分子药物应用专家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RNA病毒 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专家意见 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