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切口类型对患者角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芳
-
机构
中国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眼科
-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013-1015,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不同切口类型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优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71例94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以直线形和反眉弓形切口进行手术,将A组和B组进一步随机分为三组,控制切口至角膜缘距离分别为1.5mm,2.0mm,2.5mm;对比各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水平和角膜地形图指标ACP,CYL,SAI和SRI。结果:切口形态和切口至角膜缘距离对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地形图均有影响(P<0.05),各检测时间术后视力和角膜地形图不全等(P<0.05),且时间和组别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各组患者术后1wk的视力优于术前,术后3mo优于术后1w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wk的ACP,CYL,SAI和SRI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3mo时逐渐降低,与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各组视力和角膜地形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2.0mm B组和2.5mm B组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0mm B组和2.5mm B组的ACP,CYL,SAI和SRI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且2.5mm B组低于2.0mm B组(P<0.05)。术后3mo,各组视力、SAI及SRI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0mm B组和2.5mm B组患者的ACP和CYL依然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术采用反眉弓形切口,并适当拉长切口至角膜缘的距离,可降低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影响,控制术后散光。
-
关键词
小切口手法碎核术
白内障
角膜地形图
切口类型
-
Keywords
small incision surgerynucleofragmentation
cataract
corneal topography
incision type
-
分类号
R779.66
[医药卫生—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