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健强 李健 马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1期2763-2766,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动脉瘤破...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动脉瘤破裂所致,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制定自编问卷并应用于收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为14.67%(55/375)。老年(OR=7.12,P=0.000)、入院时Hunt-Hess分级(OR=4.84,P=0.000)、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OR=5.81,P=0.000)、夹闭治疗(OR=6.72,P=0.000)及其每日脑脊液引流量(OR=6.56,P=0.000),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腰大池持续引流后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较为普遍,其发生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关注病人年龄、入院时Hunt-Hess分级、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权衡利弊选择治疗方法,术后充分引流脑脊液对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在颈内动脉小型和微小型动脉瘤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吴宇 江贤文 +2 位作者 邓钢 王军民 陈谦学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在颈内动脉小型和微小型动脉瘤中使用Neuroform Atlas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8月58例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小型和微小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小型动脉瘤有42例(72... 目的探讨在颈内动脉小型和微小型动脉瘤中使用Neuroform Atlas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8月58例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小型和微小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小型动脉瘤有42例(72.4%),微小型动脉瘤有16例(27.6%)。结果56例患者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下顺利完成栓塞,2例(3.4%)患者术中首次置入支架失败;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2例(3.4%),术后发生缺血性事件2例(3.4%)。术后即刻造影中小型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33例(78.6%),Ⅱ级6例(14.3%),Ⅲ级3例(7.1%);微小型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7例(43.8%),Ⅱ级8例(50.0%),Ⅲ级1例(6.2%)。小型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栓塞程度优于微小型动脉瘤(P<0.05)。术后3~6个月随访造影小型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38例(90.5%),Ⅱ级3例(7.1%),Ⅲ级1例(2.4%);微小型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13例(81.2%),Ⅱ级2例(12.5%),Ⅲ级1例(6.3%),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有51例,并在术后第6个月全部患者评分均达到0~2分,小型动脉瘤和微小型动脉瘤患者术后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颈内动脉小型及微小型动脉瘤中术中置入成功率较高,且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远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Neuroform Atlas支架 颈内动脉瘤 微小型动脉瘤 小型动脉瘤 疗效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治疗小型与大中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秋记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8期22-2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小型与大中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50例...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小型与大中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50例大中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价手术疗效,收集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恢复良好、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栓塞率低于对照组,非完全栓塞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指标重度残疾率、复发率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大中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疗效及预后较小型动脉瘤差,对于临床因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疾病等因素不符合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大中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应谨慎选择介入栓塞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中大型动脉瘤 小型动脉瘤 临床疗效 栓塞程度 预后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立 李天晓 +7 位作者 薛绛宇 朱良付 王子亮 白卫星 冯光 段光明 韩冰沙 邵秋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3-806,共4页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25例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共25个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5例均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25例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共25个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5例均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总结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和安全性.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手术原因包括动脉瘤先兆破裂、多发动脉瘤、动脉瘤形态不规则、随访期内瘤体增大、患者发生严重焦虑.25个微小动脉瘤的栓塞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DSA示Raymond Ⅰ级22例(88%),Ⅱ级2例(8%),Ⅲ级1例(4%).未发生术中出血和血栓性并发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18例,其中Raymond Ⅰ级17例(94%).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再出血.25例的mRS评分均为0分,5例存在严重焦虑的患者中,4例SAS评分在正常范围内,1例仍有轻度焦虑.结论 对于合适的未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有效,支架的应用能明显扩大手术适应证并明显提高完全栓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微小动脉瘤
原文传递
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小型及微小型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宗钢 马春春 +2 位作者 沈杰 汪宇阳 赵兵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6期532-534,542,共4页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小型及微小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的44例患者,共计47个前循环小型及微小型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小型及微小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的44例患者,共计47个前循环小型及微小型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89±12.15)岁,最常见的是前交通动脉瘤(44.68%),其次是大脑中动脉瘤(29.78%)。手术持续时间(126.91±26.53)min,开颅时间(30.26±5.45)min,瘤颈夹闭完全闭塞率100%,术中动脉瘤破裂3个(6.38%),与手术相关的脑梗死1例(2.27%),无1例发生术后再出血,无死亡。出院前均复查CTA,无1例瘤颈残留。术后随访6~24个月,1例后交通段小型动脉瘤复发,43例(97.72%)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小型及微小型动脉瘤安全有效,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外侧入路 小型动脉瘤 微小型动脉瘤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万立野 曹宏伟 +3 位作者 崔志新 程艳芬 王胜林 王金熙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患者CTA检查结果,以容积再现数字血管减影(3DDSA)、手术或者两者共同作为检验金标准,判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患者CTA检查结果,以容积再现数字血管减影(3DDSA)、手术或者两者共同作为检验金标准,判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在金标准中共检查出84个小动脉瘤(71例患者)。按照患者评价,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8.2%,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7.6%,阳性预测值PPV为98.6%和阴性预测值NPV为97.6%。按照动脉瘤评价,64层CTA的诊断准确性为96.8%,敏感性97.6%,特异性95.1%,PPV97.6%和NPV95.1%。2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均在微小动脉瘤中(<3mm)。结论: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测,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方法。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且CTA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则容积再现DSA仍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小动脉瘤 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随访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吕光淘 王海全 +1 位作者 王德明 黄小龙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的8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栓塞,成功率为100%,经术后即刻造影显...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的8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栓塞,成功率为100%,经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I级栓塞76.25%(61/80),Ⅱ级栓塞21.25%(17/80),Ⅲ栓塞2.50%(2/80),有1例患者术中出现支架内血栓事件、2例患者术后72h内出现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为3.75%(3/80),所有患者均无围术期出血、短暂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死亡发生;手术至出院时间为8~23d,平均(15.48±3.94) d,出院时Hunt-Hess分级较入院时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时间7~11个月,平均(9.34±1.24)月;随访期间Raymond分级I级栓塞的患者动脉瘤均维持稳定,无复发病例,Ⅱ级、Ⅲ级栓塞的患者无动脉瘤颈、瘤腔增长表现;mRS评分显示,75例0分,5例1~2分,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在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中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效果满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预后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LVIS支架 栓塞 预后
下载PDF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立 李天晓 +4 位作者 薛绛宇 王子亮 白卫星 朱良付 冯光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总结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2例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综合应用选择合适患者、良好的微导管塑形、"回撤式"微导管进入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方式、柔软弹簧圈... 目的总结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2例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综合应用选择合适患者、良好的微导管塑形、"回撤式"微导管进入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方式、柔软弹簧圈等方法。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动脉瘤完全栓塞35例(占83.6%),近全栓塞4例(占9.5%),不完全栓塞3例(占7.1%)。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两例,术中出血率为4.8%(2/42)。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可行性,通过综合多种技术手段,能明显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动脉瘤 弹簧圈
原文传递
颅内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钟伟健 赵庆顺 邓其峻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13-14,共2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颅内微小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6-02—2012-02我院收治的16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措施,对所有患者的辅助检查、治疗效果、随访资料等进行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颅内微小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6-02—2012-02我院收治的16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措施,对所有患者的辅助检查、治疗效果、随访资料等进行分析,并观察其栓塞程度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为0级患者24例,占15.00%,1级16例,占10.00%,2级2例,占1.25%;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出现轻度偏瘫7例(4.38%),脑梗死4例(2.50%),术后复发4例(2.50%);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Rankin评分为0分共计87例,占54.38%,较1分、2分、3分、4分的患者人数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措施治疗颅内微小动脉出血,患者症状显著缓解,栓塞效果满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Rankin评分降低,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生存率,但其远期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破裂出血
下载PDF
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在微小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大勇 谢德宁 +3 位作者 高松岩 孔祥臣 张伟 于胜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03-30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在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丹东市第一医院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疑似患者282例,分别行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对比分析2种...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在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丹东市第一医院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疑似患者282例,分别行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对比分析2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等。结果 CTA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为94.44%(34/36),3D-DSA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为91.67%(33/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MIP、CTA-VR和3D-DSA图像评分分别为(3.51±0.51)分、(3.76±0.44)分、(3.84±0.38)分,CTA-VR和3D-DSA图像评分均高于CTA-MIP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3.113,P<0.05),而CTAVR图像评分与3D-DSA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测量微小动脉瘤长径测量结果为(3.422±0.760)mm,3D-DSA测量微小动脉瘤长径测量结果为(4.258±0.861)mm,两者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8,P<0.05)。结论 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图像成像质量高,有利于微小颅内动脉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颅内动脉瘤 64排128层CT CT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三锋 王筱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11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间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入院3d内均行3D-CTA检查和三维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间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入院3d内均行3D-CTA检查和三维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3D-CTA和3D-DSA对单发动脉瘤、两个动脉瘤的检出例数、不同直径动脉瘤、不同部位动脉瘤、瘤体最大径和瘤体颈宽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D-CTA诊断效率与3D-DSA相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为临床微小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微小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巍 薛德友 +3 位作者 王实 徐飞 白晶波 焦德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3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8个动脉瘤,其中57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81个宽颈动脉瘤中,74个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3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8个动脉瘤,其中57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81个宽颈动脉瘤中,74个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7个以支架覆盖瘤颈(1例为双支架套叠置放)。结果成功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131个,成功率为94.93%;弹簧圈和动脉瘤平均体积分别为(6.77±5.08)mm3和(9.71±4.43)mm3,平均弹簧圈栓塞容积比为(31.96±14.02)%。按Raymond分级方法,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19个(86.23%),瘤颈残留12个(8.70%),瘤腔残留7个(5.07%)。术中发生并发症16例(11.59%),其中出血性卒中11例,缺血性卒中5例。术后30d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1级,4例;2级,13例;3级,11例;4级,42例;5级,63例。5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7.11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或结合颅内支架栓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效果
下载PDF
容积重建成像3D—CTA与3D—DSA在诊断急性破裂性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少建 舒航 +4 位作者 陈光忠 李昭杰 詹升全 林晓风 周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容积重建成像三维凹血管造影与三维DSA(3D—DS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采用采用GE公司的hghtSpeedHus64排容积螺旋CT机获... 目的对比研究容积重建成像三维凹血管造影与三维DSA(3D—DS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采用采用GE公司的hghtSpeedHus64排容积螺旋CT机获得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进行三维重建,并辅助运用多轴面重建(MPR),然后再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行3D—DSA成像。结果本组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为颅内微小动脉瘤11例,均经开颅手术证实;其中CTA诊断11例,3D—DSA诊断10例。容积重建成像CTA清晰显示颅内微小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与3D—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方法,为急症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重建成像 3D-CTA 3D-DSA 颅内微小动脉瘤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14
作者 刘树燊 李晓伟 蔺晓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究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70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对照组(未破裂)和观察组(破裂),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格拉斯哥昏迷... 目的 探究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70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对照组(未破裂)和观察组(破裂),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半年动脉瘤栓塞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0.05±1.16)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25±0.50)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50±0.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73±1.07)、(4.00±0.25)、(1.75±0.25)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机能评分(88.32±3.57)分、躯体疼痛评分(90.26±3.17)分、精神健康评分(89.21±3.25)分、社会功能评分(89.85±2.5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1.63±3.61)、(82.69±2.24)、(83.55±3.58)、(83.44±3.67)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半年动脉瘤栓塞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 低分子肝素盐水 安全性
下载PDF
256排CT诊断颅内小动脉瘤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时代 蔡武 +5 位作者 乔方 窦欣 刘蓉 范国华 龚建平 钱铭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脑血管病行CTA及DSA检查667例患者资料。基于小动脉瘤大小(3~5 mm和<3 mm)、位置(前循环和后循环)及破裂情况与DSA对照,...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脑血管病行CTA及DSA检查667例患者资料。基于小动脉瘤大小(3~5 mm和<3 mm)、位置(前循环和后循环)及破裂情况与DSA对照,由2名阅片者评价CTA诊断小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及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667例患者中,DSA发现317例共414个小动脉瘤。2名阅片者在CTA上分别检出400个和402个小动脉瘤,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4.9%、94.7%,96.1%、94.5%,98.3%、97.5%,89.2%、88.7%,95.3%、94.6%。CTA诊断<3 mm、后循环及未破裂小动脉瘤的敏感度低于3~5 mm、前循环及破裂小动脉瘤(P=0.003,P=0.000,P=0.006),其中在破裂及未破裂小动脉瘤中检出3~5 mm与<3 mm的敏感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0.259)。CTA诊断<3 mm、后循环小动脉瘤准确率低于3~5 mm、前循环小动脉瘤(P=0.023,P=0.002)。CTA检出小动脉瘤的组间一致性好(k=0.874)。结论 CTA在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包括<3 mm的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颅内微小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谢仁华 李泽奇 +3 位作者 苏平 刘博虎 岑键昌 李俊彦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4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VSIA)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颅内未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方法连续纳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1月99例单发颅内微小动脉瘤,根据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48例)和未破裂组(51例)。回...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VSIA)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颅内未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方法连续纳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1月99例单发颅内微小动脉瘤,根据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48例)和未破裂组(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瘤体位置、外形和形态学参数。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这些因素的显著性,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微小动脉瘤破裂的最佳阈值。结果破裂组与未破裂组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入射角、动脉瘤角、纵横比、体积瘤颈面积比、长宽比、尺寸比、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入射角、长宽比、体积瘤颈面积比和外形是微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入射角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4,其评估VSIA是否破裂最准确。结论微小动脉瘤瘤体有较大的入射角、长宽比、体积瘤颈面积比、瘤体不规则以及位于前交通动脉,可视该动脉瘤具有高的破裂风险,如条件允许,建议积极手术干预;有高血压病史、有吸烟史的患者,建议控制好血压、戒烟,定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若动脉瘤形态发生变化应及时行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微小动脉瘤 破裂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德俊 万定 +2 位作者 李宗正 孙涛 杨新健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和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直径≤3.0mm)的临床可行性、难度及其适应证。方法总结分析5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相关临床因素,包括术前患者的临床一般状况、Hent-Hess分级、血管内栓塞治... 目的回顾性探讨和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直径≤3.0mm)的临床可行性、难度及其适应证。方法总结分析5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相关临床因素,包括术前患者的临床一般状况、Hent-Hess分级、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并发症以及临床预后。结果 55例患者均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50例为破裂动脉瘤,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完全栓塞30例(54.55%),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25例(45.45%)。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7.27%),术后再出血1例(1.81%),术后死亡1例(1.81%)。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临床治愈47例(85.46%),轻度肢体活动功能障碍5例(9.09%),重度肢体活动障碍2例(3.64%),无复发及颅内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有效、可行的;另外,结合患者的临床状况、预后选择最佳血管内治疗方案也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颅内微小动脉瘤
下载PDF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岩升 宋来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3例(共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9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例。通过分析栓塞方法、效果、并发...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3例(共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9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例。通过分析栓塞方法、效果、并发症、预后及6-12个月随访结果来评价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中,共34个被栓塞;达完全栓塞者25个,动脉瘤瘤颈残留的6个,瘤腔残留3个;术中发生破裂出血者2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术后3个月GOS评定结果示:I级1例,II级2例,III级4例,IV级8例,V级18例;27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时机对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继锋 焦旭博 许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时机对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登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51例(发病72 h内行介入栓塞治疗)和对照...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时机对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登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51例(发病72 h内行介入栓塞治疗)和对照组47例(发病72~96 h行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预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完全闭塞率90.20%高于对照组74.47%(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BI评分、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3、6个月BI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优良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72%(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29.79%(P<0.05)。结论对于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发病72h内行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远期预后,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治疗时机 BARTHEL指数 SF-36 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 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下载PDF
直径<5 mm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以姝 周天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分析直径<5 mm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小直径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直径<5 mm的27例未破裂和7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 目的分析直径<5 mm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小直径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直径<5 mm的27例未破裂和7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对75例破裂组患者随访,恨据出院后28d的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Ⅳ〜Ⅴ级)和预后不良组(I〜Ⅲ级),比较两组资料,探讨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未破裂组和破裂组在有无糖尿病、动脉瘤部位及形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破裂颅内动脉瘤中,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Hunt-Hess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形态动脉瘤及动脉瘤部位是破裂的危险因素,Hunt-Hess分级≥4级是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小动脉瘤 破裂 危险因素 预后不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