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冬
杨新
贾邢倩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平均心室率<60次/min,最大心室率<90次/min为选择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研究>2.0 s的长RR间期发生的频...
目的分析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平均心室率<60次/min,最大心室率<90次/min为选择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研究>2.0 s的长RR间期发生的频次及分布状态。结果本研究24 h总心室率为61 877~80 520次。24 h平均心室率为51~59次/min的19例,43~49次/min的8例。>2.0 s的长RR间期6 808次,其中白天1 994次(占29.28%),夜间4 814次(占70.72%)。最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点在白天的11例(占44%),夜间的14例(56%)。结论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发生除基础病变外,其传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长RR间期及最长RR间期发生时间点的分析,也证明了在房颤时房室传导功能降低及丧失的客观存在,应在临床上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室率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束支起搏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宇航
王岳松
+3 位作者
杨达
董学滨
邵旭武
王学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56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56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组(29例)和LBBP组(27例),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将各组进一步分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亚组和非心衰亚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2个月起搏参数(如阈值、感知和阻抗)、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起搏相关并发症、心衰再住院率、新发脑梗死和全因死亡等情况。结果①两组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的NT-proBNP水平较术前均有下降,但RVSP组心衰亚组下降不明显(P>0.05)。②RVS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的LVEF、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D显著增大(P<0.05),二尖瓣反流明显加重(P<0.05)。LBB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LAD和二尖瓣反流均无明显变化(P>0.05);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LVEF升高,LVDd下降(P均<0.05)。③与术前比较,两组QRS波时限均有延长(P均<0.05),且RVSP组明显长于LBBP组(P<0.05)。④两组起搏相关并发症和心脑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住院率RVSP组高于LBBP组(P<0.05)。结论LBBP在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患者中有助于延缓或逆转心衰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LBBP应作为慢心室率房颤患者首选的起搏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慢心室率
心脏起搏器
心功能
心脏超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起搏位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
4
3
作者
朱凌华
路长鸿
+4 位作者
常瑜
董玉梅
吕鑫
王鑑萌
朱明真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2期1918-1922,共5页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联合美托洛尔对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联合术后...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联合美托洛尔对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联合术后口服美托洛尔治疗,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OT组(n=57)与RVA组(n=39)。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两组左心结构、左心功能、心电图参数、生活活动能力、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问卷变化,并比较术中即刻及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程控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时,两组LVEDd、LVESd、LVEF、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RVOT组LVEDd、LVESd、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RVA组,LVEF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RVA组(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6MWD水平较术前显著提升,且RVOT组明显高于RVA组(均P<0.05);两组MLHFQ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RVOT组明显低于RVA组(均P<0.05)。术中即刻,RVOT组起搏阈值明显高于RVA组,而电极阻抗则明显低于RVA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水平均较术中即刻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OT起搏相较于RVA起搏,能为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协调心室收缩节律,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避免左室重构,且该疗法安全性良好,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起搏点
心力衰竭
缓室率房颤
美托洛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冬
杨新
贾邢倩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电学科
出处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平均心室率<60次/min,最大心室率<90次/min为选择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研究>2.0 s的长RR间期发生的频次及分布状态。结果本研究24 h总心室率为61 877~80 520次。24 h平均心室率为51~59次/min的19例,43~49次/min的8例。>2.0 s的长RR间期6 808次,其中白天1 994次(占29.28%),夜间4 814次(占70.72%)。最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点在白天的11例(占44%),夜间的14例(56%)。结论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发生除基础病变外,其传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长RR间期及最长RR间期发生时间点的分析,也证明了在房颤时房室传导功能降低及丧失的客观存在,应在临床上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慢室率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心律失常
Keywords
slow
ventricular
rate
atrial
fibrillation
long
RR
interval
arrhythmia
分类号
R543.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束支起搏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宇航
王岳松
杨达
董学滨
邵旭武
王学忠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马鞍山临床学院(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基金
马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YL2019-04)。
文摘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56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组(29例)和LBBP组(27例),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将各组进一步分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亚组和非心衰亚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2个月起搏参数(如阈值、感知和阻抗)、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起搏相关并发症、心衰再住院率、新发脑梗死和全因死亡等情况。结果①两组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的NT-proBNP水平较术前均有下降,但RVSP组心衰亚组下降不明显(P>0.05)。②RVS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的LVEF、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D显著增大(P<0.05),二尖瓣反流明显加重(P<0.05)。LBB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LAD和二尖瓣反流均无明显变化(P>0.05);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LVEF升高,LVDd下降(P均<0.05)。③与术前比较,两组QRS波时限均有延长(P均<0.05),且RVSP组明显长于LBBP组(P<0.05)。④两组起搏相关并发症和心脑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住院率RVSP组高于LBBP组(P<0.05)。结论LBBP在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患者中有助于延缓或逆转心衰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LBBP应作为慢心室率房颤患者首选的起搏治疗方法。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慢心室率
心脏起搏器
心功能
心脏超声
Keywords
atrial
fibrillation
slow
ventricular
rate
cardiac
pacemaker
cardiac
function
cardiac
ultrasound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0.41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起搏位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
4
3
作者
朱凌华
路长鸿
常瑜
董玉梅
吕鑫
王鑑萌
朱明真
机构
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
出处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2期1918-1922,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联合美托洛尔对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联合术后口服美托洛尔治疗,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OT组(n=57)与RVA组(n=39)。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两组左心结构、左心功能、心电图参数、生活活动能力、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问卷变化,并比较术中即刻及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程控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时,两组LVEDd、LVESd、LVEF、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RVOT组LVEDd、LVESd、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RVA组,LVEF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RVA组(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6MWD水平较术前显著提升,且RVOT组明显高于RVA组(均P<0.05);两组MLHFQ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RVOT组明显低于RVA组(均P<0.05)。术中即刻,RVOT组起搏阈值明显高于RVA组,而电极阻抗则明显低于RVA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水平均较术中即刻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OT起搏相较于RVA起搏,能为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协调心室收缩节律,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避免左室重构,且该疗法安全性良好,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起搏点
心力衰竭
缓室率房颤
美托洛尔
Keywords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
Heart
failure
Atrial
fibrillation
of
slow
ventricular
rate
Metoprolol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发生机制的探讨
王冬
杨新
贾邢倩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左束支起搏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张宇航
王岳松
杨达
董学滨
邵旭武
王学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起搏位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
朱凌华
路长鸿
常瑜
董玉梅
吕鑫
王鑑萌
朱明真
《西部医学》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