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国民
王鑫
+3 位作者
韩智炜
牛兴杰
刘志慧
崔凤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7-829,839,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D64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D64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试验组给予恩替卡韦0. 5 mg,每天1次,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外周血PCT、IL-6、CD64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状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50. 00%(21例/42例),试验组为71. 43%(30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清ALT分别为(143. 09±65. 28),(68. 12±41. 37) U·L^(-1),血清AST分别为(176. 34±78. 94),(75. 68±52. 28) U·L^(-1),血清TBil分别为(112. 34±51. 37),(70. 43±41. 59)μmol·L^(-1),血清PCT分别为(0. 51±0. 25),(0. 32±0. 17) ng·m L^(-1),血清IL-6分别为(53. 63±18. 50),(34. 62±16. 57) pg·m L^(-1),血清CD64分别为4. 63±1. 81,3. 19±1. 67。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的生存率为57. 14%(24例/42例),试验组为78. 57%(33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 14%(3例/42例)和4. 76%(2例/4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恩替卡韦对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清PCT、IL-6及CD64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卫芳征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9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效果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后48周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丽丽
胡建华
+1 位作者
杨洋
陈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6-138,154,共4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HBV 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HBV 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双人独立筛选判定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5篇,共计病例3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HBV DNA转阴率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RR=1.24,95%CI(0.96,1.62),P=0.10];发表偏倚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发表偏倚较小。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在HBV DNA转阴率方面不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西医结合
HBV
DNA
META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和IKK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袁慧姣
韩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在STING-IRF3通路中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和IKK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44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
目的探讨在STING-IRF3通路中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和IKK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44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与术后切除的肝部样本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144例正常人的血液、尿液与肝部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样本中核因子κB和IKK蛋白表达量与磷酸化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核因子κB蛋白在患者的肝部、血液与尿液中的表达量不变(P>0.05),而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IKK蛋白在患者的肝部、血液以及尿液中的蛋白表达量与磷酸化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核因子κB和IKK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的患者,其4年的生存率为5.89%;核因子κB蛋白表达为阳性,IKK蛋白表达为阴性的患者,其4年的生存率为20.12%;核因子κB蛋白表达为阴性,IKK蛋白表达为阳性的患者,其4年的生存率为25.18%。结论STING-IRF3通路中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和IKK对ACLF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NG-IRF3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蛋白
IKK蛋白
慢加急性肝衰竭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治疗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7
5
作者
李静
刘俊铎
+2 位作者
王允彦
朱文
常文秀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和PE+DPMAS的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NBAL治疗的ACLF患者80例,分...
目的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和PE+DPMAS的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NBAL治疗的ACLF患者80例,分为PE组(29例)、DPMAS组(25例)和PE+DPMAS组(26例),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28 d生存率以及治疗前后体征和临床症状水平,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总胆红素清除率和炎症指数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测;比较3组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以及治疗前后慢性肝炎分期。结果在早期ACLF患者中,PE组、DPMAS组和PE+DPMAS组治疗有效率和28 d生存率均分别为54.5%、50.0%、84.6%,PE+DPMAS组与其他两组相比临床疗效显著,28 d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PE组和PE+DPMAS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地减少[(13.3±3.8)s vs(22.8±6.6)s,(15.9±4.5)s vs(22.0±6.4)s],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8.2±13.3)mg/L vs(46.8±10.8)mg/L,(54.3±17.7)mg/L vs(44.4±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加、血小板计数减少,MELD评分、SIRS评分、SOFA评分、Child-Pugh分级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DPMAS和PE+DPMAS对ACLF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给予PE+DPMAS治疗后28 d生存率在早期ACLF患者中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国民
王鑫
韩智炜
牛兴杰
刘志慧
崔凤梅
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7-829,839,共4页
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81162)
文摘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D64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试验组给予恩替卡韦0. 5 mg,每天1次,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外周血PCT、IL-6、CD64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状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50. 00%(21例/42例),试验组为71. 43%(30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清ALT分别为(143. 09±65. 28),(68. 12±41. 37) U·L^(-1),血清AST分别为(176. 34±78. 94),(75. 68±52. 28) U·L^(-1),血清TBil分别为(112. 34±51. 37),(70. 43±41. 59)μmol·L^(-1),血清PCT分别为(0. 51±0. 25),(0. 32±0. 17) ng·m L^(-1),血清IL-6分别为(53. 63±18. 50),(34. 62±16. 57) pg·m L^(-1),血清CD64分别为4. 63±1. 81,3. 19±1. 67。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的生存率为57. 14%(24例/42例),试验组为78. 57%(33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 14%(3例/42例)和4. 76%(2例/4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恩替卡韦对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清PCT、IL-6及CD64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Keywords
entecavir
hepatitis
B
slow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peripheral
blood
procalcitonin
interleukin-6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R575.3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卫芳征
机构
周口市第五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9期91-92,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效果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后48周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西医结合
治疗
Keywords
slow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分类号
R575.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丽丽
胡建华
杨洋
陈欢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
出处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6-138,154,共4页
基金
“扬帆计划”重点医学专业项目(No.ZYLX201819)。
文摘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HBV 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双人独立筛选判定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5篇,共计病例3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HBV DNA转阴率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RR=1.24,95%CI(0.96,1.62),P=0.10];发表偏倚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发表偏倚较小。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在HBV DNA转阴率方面不占优势。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西医结合
HBV
DNA
META分析
Keywords
slow
plus
acute
liver
failur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BV
DNA
negative
Meta-analysis
分类号
R575.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和IKK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袁慧姣
韩波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第3期31-34,共4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L201917)。
文摘
目的探讨在STING-IRF3通路中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和IKK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44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与术后切除的肝部样本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144例正常人的血液、尿液与肝部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样本中核因子κB和IKK蛋白表达量与磷酸化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核因子κB蛋白在患者的肝部、血液与尿液中的表达量不变(P>0.05),而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IKK蛋白在患者的肝部、血液以及尿液中的蛋白表达量与磷酸化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核因子κB和IKK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的患者,其4年的生存率为5.89%;核因子κB蛋白表达为阳性,IKK蛋白表达为阴性的患者,其4年的生存率为20.12%;核因子κB蛋白表达为阴性,IKK蛋白表达为阳性的患者,其4年的生存率为25.18%。结论STING-IRF3通路中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和IKK对ACLF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关键词
STING-IRF3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蛋白
IKK蛋白
慢加急性肝衰竭
Keywords
STING-IRF3
signaling
pathway
NF-κB
protein
IKK
protein
slow
plus
acute
liver
failure
分类号
R575.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治疗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7
5
作者
李静
刘俊铎
王允彦
朱文
常文秀
机构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科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出处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0549)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科技基金(20190335)。
文摘
目的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和PE+DPMAS的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NBAL治疗的ACLF患者80例,分为PE组(29例)、DPMAS组(25例)和PE+DPMAS组(26例),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28 d生存率以及治疗前后体征和临床症状水平,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总胆红素清除率和炎症指数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测;比较3组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以及治疗前后慢性肝炎分期。结果在早期ACLF患者中,PE组、DPMAS组和PE+DPMAS组治疗有效率和28 d生存率均分别为54.5%、50.0%、84.6%,PE+DPMAS组与其他两组相比临床疗效显著,28 d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PE组和PE+DPMAS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地减少[(13.3±3.8)s vs(22.8±6.6)s,(15.9±4.5)s vs(22.0±6.4)s],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8.2±13.3)mg/L vs(46.8±10.8)mg/L,(54.3±17.7)mg/L vs(44.4±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加、血小板计数减少,MELD评分、SIRS评分、SOFA评分、Child-Pugh分级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DPMAS和PE+DPMAS对ACLF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给予PE+DPMAS治疗后28 d生存率在早期ACLF患者中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凝血功能
Keywords
non-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slow
-onset
acute
liver
failure
plasma
exchange
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
coagulation
function
分类号
R575.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张国民
王鑫
韩智炜
牛兴杰
刘志慧
崔凤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5
原文传递
2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卫芳征
《中国处方药》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张丽丽
胡建华
杨洋
陈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和IKK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袁慧姣
韩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
1
原文传递
5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治疗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李静
刘俊铎
王允彦
朱文
常文秀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