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及其在坡地组合喷灌中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向清江 陈超 恽强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6-78,共3页
为解决坡地喷灌研究中试验场地的限制问题,采用平地上的试验数据向坡地上转换的方法来实现。以射流轨迹计算公式为基础,采用网格变换的方式实现数据转换。单喷头平地水量分布经该方法转换后,与坡地试验数据对比,上下坡射程一致,径向水... 为解决坡地喷灌研究中试验场地的限制问题,采用平地上的试验数据向坡地上转换的方法来实现。以射流轨迹计算公式为基础,采用网格变换的方式实现数据转换。单喷头平地水量分布经该方法转换后,与坡地试验数据对比,上下坡射程一致,径向水量分布一致。采用三角形平地组合喷灌试验,试验数据转换到坡地后,验证了调节一定的立管偏转角能改善坡地喷灌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喷灌 数据转换 三角形组合 全射流喷头
下载PDF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栗慧珍 张升 高建中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8-515,共8页
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例,采用OLS回归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中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工程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并且有利于稳定农户收入结构;工程实... 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例,采用OLS回归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中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工程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并且有利于稳定农户收入结构;工程实施成果的维护对农户家庭收入带来了积极作用,林果业的经济效益已显现。为了进一步维护退耕还林工程的治理成果,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当地政府应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为农户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户参与工程治理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被引量:109
3
作者 谢旭轩 张世秋 朱山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4,共8页
构建"退耕还林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北京大学环境经济与政策小组2004年在宁夏和贵州获取的调研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matching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regression)等计量经济模型,识别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可持续生... 构建"退耕还林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北京大学环境经济与政策小组2004年在宁夏和贵州获取的调研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matching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regression)等计量经济模型,识别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净影响。短期的收入分析表明,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种植业收入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林业和养殖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替代收入来源;外出务工收入明显增加,但退耕还林在其中发挥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显著。长期来看,资产积累是决定农户生计状况和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目前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人力、物质、自然、社会和资金5种生计资产较低,制约了生计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促使农户可持续生计的获得及发展,保障政策效果和可持续性,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除了实施直接补助外,需要更加关注农户资产和生计能力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可持续生计 收入 生计资产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53
4
作者 周德成 赵淑清 朱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66-1878,共13页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论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利用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信息,通过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论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利用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信息,通过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SLCP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影响。草地、耕地及林地为研究区三大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势;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先增后减,整体减少38.4%;林地先减后增,整体增加4.36%;灌木林地和草地减少,而未成林造林地快速增加;SLCP显著加强了耕地的递减趋势,并大幅增加了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至2010年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显著大于天然林地的面积。这些变化可能具有降低土壤侵蚀与产流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碳吸收等效应;SLCP能提高农民收入,且大部分农民支持SLCP;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视。研究将有助于对SLCP效应的全面理解,并可为该区生态恢复工程的规划与决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工程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安塞县
原文传递
格网尺度下延安市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格局与分异特征——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背景 被引量:49
5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4 位作者 邓元杰 丁振民 鲁亚楠 郑雪 李雅男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9-552,共14页
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退耕还林实施后生态效果较显著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译的三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2 km×2 km的格网尺度下测算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ESV),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探讨... 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退耕还林实施后生态效果较显著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译的三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2 km×2 km的格网尺度下测算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ESV),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探讨ESV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空间转移的关联性和异质性。延安市的实证分析显示:(1)1990-2015年间,ESV的增减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林地和草地ESV合计转入21.29亿元,且转入量主要发生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后;(2)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由林地和草地提供,ESV的时间变化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ESV的增长,2001-2015年间增长了5.34%;(3)空间探索性分析显示,ESV在格网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在空间上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效果比较明显,并且高高集聚区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低低集聚区与耕地、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整体而言,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在时间上呼应、在空间上匹配,政府主导的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以耕地为主的北部地区应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础上,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效益平衡,而林草资源丰富的南部地区则继续发挥生态屏障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 生态服务价值 格网尺度 空间探索性分析 延安市 退耕还林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退耕还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38
6
作者 汪滨 张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5-245,F0004,共12页
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使得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研究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合理性,对于加快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控制黄河泥沙以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使得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研究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合理性,对于加快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控制黄河泥沙以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应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清水河流域2000-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建判别准则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由2000年的1:0.06:2.05:3.95大幅度调整至2014年的1:3.22:12.03:5.51,其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2000-2005年以退耕还林及其配套措施为主,重点突出了工程的生态效益,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为78.60%,属于低度合理;2006-2009年在继续推进荒山造林和封禁的同时,大力开展基本农田与果园建设,兼顾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为91.71%,进入高度合理状态;2010-2014年进一步加大苹果产业发展力度,重点突出了经济效益,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为95.20%,延续了高度合理态势。建议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应注意严格控制新的退耕,保护经营好现有林地,适当控制园地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植被 退耕还林 合理度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选择实验的理论和应用——以中国退耕还林为例 被引量:33
7
作者 翟国梁 张世秋 +1 位作者 Kontoleon Andreas Grosjean Paulin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39,共5页
选择实验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要素价值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既是一种对环境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也是揭示研究对象政策偏好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对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进行评估,进而对一项政策的各个要素的相对重... 选择实验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要素价值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既是一种对环境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也是揭示研究对象政策偏好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对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进行评估,进而对一项政策的各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还可以得到因多个政策要素同时改变时导致的价值变化,从而有助于政策制订者对政策进行调整。本文在评述选择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利用选择实验方法对该政策进行了评估,并且基于研究结果对未来的政策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选择模型 选择实验 环境政策
下载PDF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异质性的处理效应估计 被引量:31
8
作者 段伟 申津羽 温亚利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53,共13页
退耕还林作为中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减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甘肃、宁夏、云南和广西的16个县92村共756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使用OLS、Tobit模型等参数方法估计了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作为中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减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甘肃、宁夏、云南和广西的16个县92村共756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使用OLS、Tobit模型等参数方法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得出:参加退耕工程的农户较未参加该工程的农户其人均家庭纯收入提高17.7%。为了纠正了样本中的异质性偏差,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处理效应,得出:退耕还林工程使退耕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了8.2%~11.4%,人均林业纯收入提高了7.2%~11.1%,人均种植业纯收入减少了5.2%~8.9%,人均非农工作纯收入提高了4.8%~7.7%。这一结果表明基于OLS和Tobit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实际上高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处理效应,因此我们应该谨慎看待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在农户减贫和收入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农户 异质性 处理效应
原文传递
吴起农户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1998-2011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宗飞 姚顺波 渠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2,共7页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退耕还林背景下吴起县农户1998-2011年相对贫困的动态变化趋势、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以人均总资产作为农户年收入和资源禀赋拥有状况的代表指标,以贫困发生率H,贫困缺口指数I,Sen指数,FGT2指数作为贫困状况分析的指...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退耕还林背景下吴起县农户1998-2011年相对贫困的动态变化趋势、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以人均总资产作为农户年收入和资源禀赋拥有状况的代表指标,以贫困发生率H,贫困缺口指数I,Sen指数,FGT2指数作为贫困状况分析的指标体系对吴起县农户1998-2011年的人均总资产以及相对贫困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测算,并通过考察贫困群体内部特征以及吴起农村整体和贫困群体的基尼系数对相对贫困动态变化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实施前后,吴起农户人均总资产持续增加、农村产业结构正在改进、农民资产偏好正由持有储蓄转向持有固定资产变化;而吴起农户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相对贫困的广度、强度和深度也都呈现类似变化;贫困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贫困群体相对人均固定资产产值较低;贫困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吴起农村整体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而贫困群体内部人均总资产水平过于平均,缺乏发展动力是贫困群体经济难以改善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文章给出了应该适当加大贫困群体内部收入差距,分阶段实施扶贫计划,提高贫困农户自身能力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相对贫困 动态演化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影响——基于宁夏盐池县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金香 龚晓德 +1 位作者 夏淑琴 李鸿雁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79-284,共6页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通过比较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变化,分析退耕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收入效应;探讨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改善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建议...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通过比较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变化,分析退耕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收入效应;探讨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改善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建议.结果表明,在影响生计资本的众因素中,退耕对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影响比较明显,退耕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不明显,生计资本的变化产生了收入效应.提出发挥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户市民化;实行生态移民工程,将农户迁移至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实现积聚效应;适当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下载PDF
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参与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基于云南省两贫困县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23
11
作者 靳乐山 徐珂 庞洁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6-725,共10页
农户是生态补偿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实施者,研究农户的主观生态认知对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对提升生态补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县和西畴县289份退耕还林政策户的调研数据为例,基于扩展的计划... 农户是生态补偿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实施者,研究农户的主观生态认知对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对提升生态补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县和西畴县289份退耕还林政策户的调研数据为例,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结构方程模型,从表征农户生态认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生态补偿机制评价4个维度分析农户的退耕还林意愿与行为。结果表明:4个维度之间相互正向驱动,并正向影响退耕还林意愿,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32、0.341、0.389和0.184;退耕还林意愿正向影响退耕还林行为,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25。农户的生态认知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建议从农户的主观心理和生态补偿机制改善两方面继续提升农户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认知 退耕还林 参与意愿 参与行为 TPB
下载PDF
陕西安康山区退耕户的复耕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任林静 黎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6-2433,共8页
退耕户在补偿期结束后是否会复耕的研究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陕西安康市5个区县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首先分析了退耕户家庭人口特征、生计状况以及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评价等;其次,构建了... 退耕户在补偿期结束后是否会复耕的研究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陕西安康市5个区县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首先分析了退耕户家庭人口特征、生计状况以及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评价等;其次,构建了农户复耕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选取家庭粮食安全、退耕地特征以及区域特征等16个变量,对安康市5个区县1 120个退耕户的复耕意愿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是否会复耕并非仅取决于复耕前后成本-收益的简单分析,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家庭粮食安全水平;此外,户主年龄,尤其是退耕地特征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也对退耕户的复耕决策有重要的影响。由此,保障农户家庭粮食安全,针对性地激励和扶持高复耕风险农户,引导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对降低农户复耕意愿、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复耕意愿 农户生计 粮食安全 退耕地特征
原文传递
北川退耕还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李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通过对北川县退耕还林中林药、林茶桑、林草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监测,各模式在水土保持效应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对照.径流量和泥沙量约为各自对照值的1/3~1/2;泥沙流失量和径流系数大小顺序为:林草牧模式〈林茶桑模式... 通过对北川县退耕还林中林药、林茶桑、林草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监测,各模式在水土保持效应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对照.径流量和泥沙量约为各自对照值的1/3~1/2;泥沙流失量和径流系数大小顺序为:林草牧模式〈林茶桑模式〈林药模式;保水和保土能力方面:林茶桑模式〉林药模式〉林草牧模式。各模式的水土侵蚀模数为林药模式10510t/(km^2·a)、林茶桑模式1036t/(km^2·a)、林草牧模式487t/(km^2·a),3个模式总计减少泥沙流失量近105t/a,总计涵养水源超过105m^3/a,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应,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县 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效益 林药模式 林茶桑模式 林草牧模式
下载PDF
新一轮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影响的机理研究——基于赣南、鄂北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高清 靳乐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6,共10页
研究目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即将到期之际,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净效应并揭示其内在机制。研究方法:理论上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作用机理,基于赣南、鄂北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 研究目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即将到期之际,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净效应并揭示其内在机制。研究方法:理论上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作用机理,基于赣南、鄂北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无论是否包含退耕补贴,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收入有正向影响;(2)退耕林种对农户收入的作用机理不同:种植经济林的农户增加了林果业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减少了工资性收入;种植生态林的农户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进而提高总收入水平。研究结论: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快了农户生计转型的进程。政策实施5年后,农户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且稳定的生产方式,为补偿政策的逐步退出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新一轮退耕还林 经济林 生态林 倾向得分匹配法 农户收入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化评价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婷 侍昊 +3 位作者 徐雁南 薛建辉 褚军 耿庆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共10页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特征,面积分别增加了53%、50%和140%,同时耕地面积减少了133.32 km2,减少幅度明显。3)从结构与形状指数上看,区域景观斑块总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生态系统格局呈现破碎化加剧的趋势。4)从景观异质性上看,优势组分更加多样化,景观异质性程度逐渐上升,生态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空间更加集聚化,但耕地和裸地分布分散化,破碎度有所上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定县 退耕还林(草)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激励”研究——以W县退耕还林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佳 高洁玉 赫郑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18,共6页
本文以W县退耕还林为例,运用制度——行为的分析路径,描述和分析了政治激励和经济激励对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生态治理行动中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任务的逐级行政发包和自上而下的绩效考核形成行政压力,并在执行组织体系中传导,... 本文以W县退耕还林为例,运用制度——行为的分析路径,描述和分析了政治激励和经济激励对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生态治理行动中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任务的逐级行政发包和自上而下的绩效考核形成行政压力,并在执行组织体系中传导,对地方政府形成强激励;中央财政补贴对退耕农户形成强激励,但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失效;地方政府在治理中扮演了"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和"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的双重角色,而政策捆绑成为其平衡国家政策与地方利益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政治激励 经济激励 退耕还林
原文传递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怡菲 姚顺波 邓元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6-846,共11页
运用Bootstrap-DEA模型计算2000~2015年渭河流域陕西段39个县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各县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研究区水土... 运用Bootstrap-DEA模型计算2000~2015年渭河流域陕西段39个县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各县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率从0.263增至0.336,整体治理效率仍处较低水平;前期生态治理效率的增加缘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后期规模效率对治理效率的增加起到了主导作用。②县域的治理效率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状态;热点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2005年治理效率表现出2个热点集聚区,即以宝鸡市千阳县为热点区、乾县和武功县为核心辐射至永寿县和礼泉县的热点集聚区,冷点区域则以临潼为中心,辐射到西安市辖区、高陵、富平和三原县;2010~2015年治理效率的热点区域与冷点区域较2005年有所收缩且保持相对稳定。③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时空变化是降水、坡度、灌草面积覆盖度、人口经济和农业生产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各县的治理效率的贡献呈动态变化,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需要从全局角度权衡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Bootstrap-DEA 地理空间加权模型(GWR Model) 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 渭河流域 治理效率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精准扶贫效果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均华 刘璨 李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4-86,共23页
研究目标:评估退耕还林工程的精准扶贫效果。研究方法: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和回归分解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退耕还林贫困瞄准效率较低,瞄准率为44%和有效覆盖率为8%;工程贫困户瞄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工程显著地降... 研究目标:评估退耕还林工程的精准扶贫效果。研究方法: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和回归分解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退耕还林贫困瞄准效率较低,瞄准率为44%和有效覆盖率为8%;工程贫困户瞄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工程显著地降低了农户贫困发生概率,脱贫效果明显,但存在显著地脱贫年份和区域差异,区域脱贫效果大小依次为西部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脱贫不显著;退耕还林脱贫贡献小,且存在区域性差异。研究创新:基于生态文明和精准扶贫视角,在分析了工程精准扶贫机制基础上,利用17年农户追踪数据系统地评估了工程瞄准效果、扶贫效果及贡献率。研究价值:为退耕还林精准扶贫政策提供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文明 精准扶贫 农户 脱贫效果
原文传递
陕西省15°以上坡耕地利用与退耕还林技术对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方越 曹明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52,共4页
陕西省在对 15°— 2 5°和 2 5°以上坡耕地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设施差 ,水土流失严重 ;(2 )地种植粗放 ,生产稳定性差 ;(3)人多地少 ,退耕缓慢 ;(4)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分析了其退耕还林的可行性。提出了... 陕西省在对 15°— 2 5°和 2 5°以上坡耕地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设施差 ,水土流失严重 ;(2 )地种植粗放 ,生产稳定性差 ;(3)人多地少 ,退耕缓慢 ;(4)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分析了其退耕还林的可行性。提出了陕西省 15°— 2 5°和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大于15°坡耕地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
下载PDF
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的收入效应研究——基于还经济林、生态林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清 朱凯宁 靳乐山 《农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35,共15页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项目到期之际,分析农户现有新一轮退耕规模的收入效应对下一步中国退耕还林政策调整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赣南、鄂北地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对农户收入的...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项目到期之际,分析农户现有新一轮退耕规模的收入效应对下一步中国退耕还林政策调整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赣南、鄂北地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退耕还经济林、生态林规模对农户收入效应表现出差异:还经济林规模与农户收入增速之间存在线性正向关系,并更有利于高收入农户;还生态林规模与农户收入增速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户均退耕规模拐点为9.70亩,在各收入群体中均存在倒U型关系,且表现出益贫性。不同的政策参与强度下还林类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同。当前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大规模扩张方面存在实践层面的挑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退耕还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向经营多元化、功能多样化和综合效益方向转变。对于农户而言,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生产力、家庭资源禀赋后选择合适的退耕规模和林种才能更好发挥政策的增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退耕还林 规模分析 经济林 生态林 农户收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