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岩石高边坡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56
1
作者 黄润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297,共6页
岩石高边坡是山区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环境和工程承载体,尤其是在我国西南地区,高边坡问题几乎成了重大工程建设的首要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结合西南地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分析和总结了该地区岩石高边坡发育的主要特征,认为边坡高陡、... 岩石高边坡是山区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环境和工程承载体,尤其是在我国西南地区,高边坡问题几乎成了重大工程建设的首要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结合西南地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分析和总结了该地区岩石高边坡发育的主要特征,认为边坡高陡、地应力量级高、具有复杂的变形历史构成了这一地区高边坡有别于一般的特殊性。提出了描述工程高边坡环境的超高系数的概念、区域高地应力环境的形成机理、河谷高边坡应力场特征和发育模式。从河谷发育的动力学过程出发,提出了自然河谷高边坡发育的三阶段理论,即表生改造、时效变形和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岩石高边坡 应力场模式 变形破坏演化
下载PDF
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破坏机制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张社荣 谭尧升 +1 位作者 王超 王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95-1702,共8页
以大量的实际工程为基础,基于Sarma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探讨层状岩质边坡在不同岩层倾角θ、边坡坡角β、结构面间距h条件下的安全系数与破坏面位置的变化规律,揭示复杂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的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 以大量的实际工程为基础,基于Sarma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探讨层状岩质边坡在不同岩层倾角θ、边坡坡角β、结构面间距h条件下的安全系数与破坏面位置的变化规律,揭示复杂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的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θ条件下边坡岩体失稳机制和破坏面位置不同,随着θ的增大,破坏机制表现为滑移破坏→滑劈破坏→崩塌破坏→倾倒破坏→滑移破坏;当β、h一定时,直立层状边坡的稳定性略大于水平层状边坡,反倾向边坡的稳定性明显大于顺层边坡;β直接影响边坡岩体破坏特征,当β由30°增大至60°时,顺层边坡的安全系数约降低53%;反倾向层状边坡的安全系数约降低40%;h对边坡岩体破坏机制的影响较小,但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建议工程实践中加强密集结构面岩质边坡的监测和加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层状边坡 变形破坏 稳定性 SARMA法 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高陡边坡变形与破坏规律 被引量:55
3
作者 宋卫东 杜建华 +1 位作者 杨幸才 Dwayne D Tannant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以大冶铁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高陡边坡的变形和破坏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模型相似实验中,采用百分表、压力传感器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手段监测模型的应力应变和破坏特征... 以大冶铁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高陡边坡的变形和破坏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模型相似实验中,采用百分表、压力传感器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手段监测模型的应力应变和破坏特征,对围岩位移和破坏裂纹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高陡边坡的变形和破坏基本规律.其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从地表沉降量、应力值变化和塑性区分布等方面与相似材料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边坡竖向最大沉降为28.2mm,围岩破坏程度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递增,塑性区范围不断扩大,剪切破坏主要集中在两侧边坡的边脚部位.相似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揭示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高陡边坡的变形和破坏基本特征,是一种较好的理论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露天矿 高陡边坡 变形与破坏 模型实验
原文传递
降雨对边坡变形破坏影响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小伟 刘高 +1 位作者 谌文武 韩文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715-2718,共4页
降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降雨入渗对斜坡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实例的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边坡变形破坏受降雨影响的特征。提出在常规边坡稳定、变形破坏分析计算中应考虑降雨入渗的影响。
关键词 土力学 降雨 边坡 非饱和土 吸力 变形破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边坡和采场围岩变形破裂响应特征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尹光志 李小双 +2 位作者 魏作安 李耀基 王清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13-2923,共11页
以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坑口东采区深部缓倾斜中厚磷矿层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模拟原则,利用重庆大学资环学院矿山压力平面应力相似模拟试验台,进行晋宁磷矿6#坑口东采区深部缓倾斜中厚磷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相似模拟模型试验。试验结... 以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坑口东采区深部缓倾斜中厚磷矿层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模拟原则,利用重庆大学资环学院矿山压力平面应力相似模拟试验台,进行晋宁磷矿6#坑口东采区深部缓倾斜中厚磷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相似模拟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受地下采动影响后,露天矿边坡顶部、腰部和底部的应力分布进行重新调整,随着开挖范围的扩大,整体上呈受压—压缩应力增大—受拉伸的动态变化趋势。受境界顶柱的保护支承作用,开挖后其垂直下沉变形很小。(2)地下磷矿体开挖后,在采空场前后方顶板一定区域内形成顶板支承压力集中区,而在采空场上方靠近磷矿层的顶板区域形成卸压区,同时在采空场下方靠近磷矿层的底板区域则形成底板卸压区。随着采空场沿磷矿层倾斜延伸方向的推进,采空场顶板和底板卸压范围逐渐增大,顶板支承压力区动态前移。(3)受采动的影响,采空场附近顶底板围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顶板岩层有不同程度的下沉,底板岩层有不同程度的隆起。顶板下沉和底板隆起最大点均位于采空场中点偏下部分,随着开挖的推进而动态前移,达到充分采动后岩层整体下沉和隆起曲线趋于稳定的碗状。以采空场为中心,随着距离其纵向和水平方向距离的增加,顶底板岩层位移变形量单调递减。(4)开挖推进至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区域时,在采动应力的影响下,断层破碎带被"活化",沿断层接触面发生滑移和剪切破坏。该研究成果对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坑口东采区深部矿体及类似条件下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现场工程实施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露天转地下 采动影响 边坡和采场围岩 变形破裂 相似模拟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斜坡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汉香 许强 +2 位作者 周飞 杨峥 王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4-1005,共12页
斜坡中的软弱夹层往往控制着其变形破坏模式。在地震作用下,软弱夹层与地震波的复杂作用机制使得该类斜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很难被充分了解。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开展4个含软弱夹层斜坡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旨在通过与均质斜坡模型响应进行比... 斜坡中的软弱夹层往往控制着其变形破坏模式。在地震作用下,软弱夹层与地震波的复杂作用机制使得该类斜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很难被充分了解。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开展4个含软弱夹层斜坡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旨在通过与均质斜坡模型响应进行比较,揭示含软弱夹层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并观察软弱夹层在这一响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为:(1)4个含软弱夹层模型的水平分量(PHA)和竖直分量(PVA)加速度响应均呈现出高程放大效应,且主要体现在夹层以上部位。在夹层以下部位,水平分量加速度放大系数始终保持在1.5以内。(2)与均质模型响应的比值表明,在夹层以上部位,夹层的存在对2个加速度分量的影响与夹层特征和激振强度密切相关。当激振强度较弱(≤0.3 g)时,厚夹层和薄夹层的存在都能对PHA和PVA响应起到增强作用。当激振作用增强时,厚夹层表现出了隔震作用,在坡顶,PHA和PVA响应相对均质模型分别减弱50%和70%。(3)与加速度响应一致,坡表水平向位移响应也呈现出了高程放大特征,且在坡顶最大。然而,与均质斜坡模型的初始变形出现在坡顶这一现象不同的是,含夹层模型的变形最早出现在夹层以上、坡顶以下的部位。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可能原因在于,当激振强度较大时,含夹层模型相对于均质模型在该部位的水平向响应强度显著增强,而夹层的挤压变形也可能造成初始变形部位更靠近夹层。(4)含软弱夹层模型的最终破坏部位和破坏程度,与夹层的厚度和倾角密切相关,表现为含水平夹层模型的破坏部位高于含反倾夹层模型,而含薄夹层模型的破坏程度高于含厚夹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软弱夹层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动响应规律 动力变形破坏特征
原文传递
反倾向边坡开挖变形破裂响应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蔡国军 黄润秋 +1 位作者 严明 龚满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1-817,共7页
通过建立边坡的地质结构模型,采用物理模拟研究中的底摩擦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开挖比(坡角)情况下边坡的变形破裂响应;重点探讨不同开挖角对边坡变形破裂范围的影响以及掌握边坡的稳定性情况。此外,为验证物理模拟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采... 通过建立边坡的地质结构模型,采用物理模拟研究中的底摩擦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开挖比(坡角)情况下边坡的变形破裂响应;重点探讨不同开挖角对边坡变形破裂范围的影响以及掌握边坡的稳定性情况。此外,为验证物理模拟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开挖过程中,卸荷松弛带的深度为35~40m,其中,强松弛带的底界深度为20~25m;在这类特定条件下,适当增大边坡的开挖坡角对整体边坡的稳定性状况反而是有利的。这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的开挖观念是一个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反倾向边坡 开挖 物理和数值模拟 底摩擦试验 变形破裂
下载PDF
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大型堆积体边坡变形破坏预测 被引量:36
8
作者 董金玉 杨继红 +3 位作者 孙文怀 黄志全 王东 杨国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74-1780,共7页
库岸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水电站库区一大型堆积体边坡,通过现场原位直剪试验获取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利用岩土数值分析FLAC3D软件,考虑了堆积体与基岩基覆接触带介质的应变软化特性,对水库蓄水和... 库岸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水电站库区一大型堆积体边坡,通过现场原位直剪试验获取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利用岩土数值分析FLAC3D软件,考虑了堆积体与基岩基覆接触带介质的应变软化特性,对水库蓄水和下降过程中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在库水升降作用下变形主要发生在堆积体内部;根据堆积体的变形特征可分为3个区:前缘牵引变形区,变形量最大;中间过渡区,变形量最小;后缘被牵引变形区,变形量介于前缘和中间之间。模拟过程中,在坡体的不同位置设置位移监测点,得到了蓄水和水位下降过程中各监测点的位移时程曲线,监测结果显示,水位下降时堆积体前缘易形成局部失稳。通过剪应变增量判断堆积体边坡在库水作用下可形成2个潜在的滑动破坏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升降 堆积体边坡 应变软化 牵引变形区 破坏模式 局部失稳
下载PDF
降雨诱发残积土坡失稳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34
9
作者 许旭堂 简文彬 +1 位作者 吴能森 徐祥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0-279,共10页
为了研究降雨条件对残积土坡坡体内部变形特征及边坡失稳机理的影响,结合自制监测系统、人工降雨试验及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开展不同位置、不同坡度、不同密实度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雨水入渗对坡体变形、吸力的影响。指出失稳预... 为了研究降雨条件对残积土坡坡体内部变形特征及边坡失稳机理的影响,结合自制监测系统、人工降雨试验及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开展不同位置、不同坡度、不同密实度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雨水入渗对坡体变形、吸力的影响。指出失稳预警因子应从降雨诱发滑坡失稳机理出发,着重考虑边坡关键位置的力学物理量变化。基于坡体变形和吸力时变规律,提出边坡变形发展的3个阶段;基于不同条件下边坡的失稳破坏过程,揭示降雨诱发残积土坡的失稳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边坡上部土体吸力和变形变化幅度较大,速度较快,而下部土体变化幅度较小,速度较慢;陡坡和高密实度边坡抵抗降雨入渗引起的变形能力强于缓坡和低密实度边坡,由于小孔隙结构发生破坏所需的能量远大于大孔隙结构,导致低密实度、缓坡坡体中部产生的变形大于坡体上部;边坡变形发展阶段为初始蠕变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滑动破坏阶段;无支护的边坡,失稳预警因子可选择边坡关键位置处的基质吸力;有支护的边坡,应根据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和边坡关键位置处吸力变化特征来选择预警因子;土坡的失稳模式为坡表冲刷→冲沟、切沟侵蚀→坡脚局部坍塌→破坏范围纵横发展→整体失稳,滑动面深度为1~3m,该类滑坡应注重坡脚防护,尽可能降低边坡渐进累积破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为构建东南沿海地区降雨诱发滑坡预测模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残积土坡 数字照相量测技术 坡体变形 失稳模式 预警因子
原文传递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吴昊 赵维 +2 位作者 年廷凯 宋怀博 张彦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31,共9页
针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机理认识的不足,采用平板玻璃作为相似材料,开展不同边坡坡角及岩层反倾角组合条件下的多组离心模型试验;结合图像量测技术,综合分析坡体在离心加载条件下变形倾倒特征,提出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典型倾倒破坏... 针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机理认识的不足,采用平板玻璃作为相似材料,开展不同边坡坡角及岩层反倾角组合条件下的多组离心模型试验;结合图像量测技术,综合分析坡体在离心加载条件下变形倾倒特征,提出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典型倾倒破坏模式和倾倒破裂面位置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坡体倾倒变形主要发生在破裂面以上,坡趾岩层起到抗倾倒作用,变形过程分为位移量稳定增长和位移量加速增长两个阶段;坡体倾倒破坏模式经历坡趾岩层断裂、近坡顶张拉裂缝产生、岩层折断渐进式延伸及裂缝贯通瞬间倾倒4个阶段;边坡坡角及岩层反倾角影响坡体破坏时的临界坡高与破裂面位置,可通过计算位移矢量方向确定破裂面位置。上述研究成果,为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破坏理论发展、工程地质灾害评价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边坡 倾倒破坏模式 变形破坏机理 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某水电站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石豫川 冯文凯 +2 位作者 刘汉超 周春宏 单志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9-613,共5页
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对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两岸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 拉裂型、弯曲 拉裂型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型3种,因而引起岩... 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对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两岸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 拉裂型、弯曲 拉裂型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型3种,因而引起岩体产生崩滑、弯曲倾倒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破坏.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给闸址工程安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闸址区 变形破坏模式
下载PDF
斜坡动力变形破坏特征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汉香 许强 +1 位作者 徐鸿彪 邹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34-339,共6页
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岩体组合结构为模拟特征,采用水平层状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岩性组合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了1:100比尺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在基本满足相似律的基础上,试验在模型底部输入了不同类型、激振方向和振幅的激... 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岩体组合结构为模拟特征,采用水平层状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岩性组合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了1:100比尺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在基本满足相似律的基础上,试验在模型底部输入了不同类型、激振方向和振幅的激励波。根据试验宏观现象显示,斜坡模型的变形破坏特征与地震动参数、岩性组合结构密切相关,其破坏具有累积效应且受层面控制,上软下硬斜坡模型沿层面形成高位滑坡,呈"拉-剪"破坏模式,而上硬下软斜坡模型沿更深层面形成整体式崩塌,在破坏前并无明显的控制裂缝,其破坏时间相对落后于上软下硬斜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岩性组合 振动台试验 变形破坏特征 破坏机制
下载PDF
反倾向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任光明 聂德新 刘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707-2710,共4页
以黄河上游某电站库区一大型反倾层状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为例,通过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该类斜坡的变形破坏是岩层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作悬臂梁弯曲,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导致坡体后缘开裂、根部折断,前缘发生剪切蠕变,当坡体内折... 以黄河上游某电站库区一大型反倾层状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为例,通过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该类斜坡的变形破坏是岩层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作悬臂梁弯曲,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导致坡体后缘开裂、根部折断,前缘发生剪切蠕变,当坡体内折断带的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坡体逐渐错动下滑形成倾倒塌滑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反倾岩层 变形破坏 形成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开挖引起大规模倾倒滑移边坡变形、破坏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芮勇勤 贺春宁 +4 位作者 王惠勇 陈宇亮 徐小荷 张幼蒂 周昌寿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12,共5页
主要介绍了大规模倾倒滑移边坡工程研究成果 ,同时也讨论了开挖与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岩移监测与治理措施。扼要分析了引起此类边坡变形、失稳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FLAC数值模拟技术和底摩擦模型试验 ,深入分析了该边坡的变形、破坏... 主要介绍了大规模倾倒滑移边坡工程研究成果 ,同时也讨论了开挖与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岩移监测与治理措施。扼要分析了引起此类边坡变形、失稳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FLAC数值模拟技术和底摩擦模型试验 ,深入分析了该边坡的变形、破坏发展 ,以及其破坏机制 ,其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倾倒滑移 开挖 底摩擦模型 FLAC 变形破坏
下载PDF
我国露天矿边坡工程研究成果与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四维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0年第2期98-101,共4页
基于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研究成果 ,结合当前边坡工程研究现状 ,阐述我国露天矿边坡科学技术研究的新成就及未来发展。其成就的主要特点是将传统追求的“边坡稳定”的单一目标变为“边坡安全可靠”和“经济实效”双重目标 ,从以往... 基于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研究成果 ,结合当前边坡工程研究现状 ,阐述我国露天矿边坡科学技术研究的新成就及未来发展。其成就的主要特点是将传统追求的“边坡稳定”的单一目标变为“边坡安全可靠”和“经济实效”双重目标 ,从以往静态的、定数的分析方法发展为动态的、不确定性的分析研究方法 ,并引进经济学原理和决策分析理论及融合计算机管理技术 ,使之形成边坡科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的一套完整体系。方法新颖 ,更具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露天矿 边坡工程 研究成果 边坡稳定
下载PDF
滑石板顺层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及加固措施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卫亚 周家文 +4 位作者 石崇 李明卫 赵谊 黄旺祥 何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23-1435,共13页
针对两家人水电站滑石板顺层岩质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研究该边坡在1996年地震过后降雨条件下的滑塌成因,滑石板边坡在侧滑面、底滑面已经非常明显以及后缘拉裂面基本可以确定的条件下,有2个基本问题需要明确:(1)侧滑面和后缘拉... 针对两家人水电站滑石板顺层岩质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研究该边坡在1996年地震过后降雨条件下的滑塌成因,滑石板边坡在侧滑面、底滑面已经非常明显以及后缘拉裂面基本可以确定的条件下,有2个基本问题需要明确:(1)侧滑面和后缘拉裂带的贯通率;(2)底滑面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2个基本问题的确定通过滑石板边坡历史上已滑塌区域的边坡失稳破坏过程来反演分析,并且与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贵阳勘测设计院现场勘测、岩石室内试验结果以及国内类似边坡工程的经验取值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出最为合理的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由于边坡在非正常工况下存在滑塌的可能性,因此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是必要的,通过对边坡加固位置的计算分析可知,对边坡底部进行加固处理不仅能够提升局部的稳定性,同时也能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种加固方案,对这3种加固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可寻找出最为经济合理的一种加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顺层高边坡 稳定性 变形破坏机制 安全系数 加固位置 加固方案
下载PDF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坝前堆积体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徐湘涛 汪家林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642-2650,共9页
为准确把握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坝前堆积体在水库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动态,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堆积体特征调研,结合堆积体的演化规律分析判断其当前处于缓速蠕变演化阶段,在水库运行条件下其变形破坏主控因素为库水作用效应和地震动... 为准确把握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坝前堆积体在水库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动态,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堆积体特征调研,结合堆积体的演化规律分析判断其当前处于缓速蠕变演化阶段,在水库运行条件下其变形破坏主控因素为库水作用效应和地震动力效应,并分析主控因素的作用机制,重点研究堆积体在水库运行期间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发现,堆积体在水库运行期间可能发生表层蠕滑变形和局部坍塌现象,且存在整体沿底部、整体沿腰部、局部沿底部和局部沿腰部4种可能的失稳模式。然后讨论边坡工程中常用的莫尔–库仑准则和广义米赛斯准则的优缺点,分析常用失稳判据的由来,并根据收敛判据提出了具体的实用判别指标。通过强度折减法确定了局部沿腰部失稳模式的滑动面位置和形状,结合极限平衡法进行上述4种失稳模式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最后分析堆积体的变形破坏演化过程,表明在水库运行期间将首先发生灯盏坪前缘局部沿腰部失稳破坏,继而可能诱发堆积体整体失稳破坏,因此其治理重点应在于严格控制灯盏坪前缘坡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堆积体 库岸边坡 变形破坏机制 屈服准则 强度折减法 稳定性分析 过程演化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岸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型式及处理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红星 夏金梧 +1 位作者 王小波 王永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0,27,共4页
长江中下游各段岸坡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引起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也各不相同 ,导致崩岸的型式及条件各不一样 ,给工程处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大致可划分为地质、河流及水动力学、水文气象及人类活动因素 ,这 4大因素既相... 长江中下游各段岸坡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引起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也各不相同 ,导致崩岸的型式及条件各不一样 ,给工程处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大致可划分为地质、河流及水动力学、水文气象及人类活动因素 ,这 4大因素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岸坡变形破坏的基本模式是侵蚀型、崩塌型、滑移型。崩塌型又分为冲刷浪坎型、坍塌后退型、塌陷型 ;滑移型又分为整体性滑移型、牵引式滑移型。在崩岸发生后 ,应充分分析不同堤段崩岸产生的主导因素、特点及崩岸类型、岸坡的土层结构型式、有无地质缺陷等 ,然后制订出有效的处理对策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坡 变形破坏 崩岸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坡面形态对边坡动力变形破坏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何刘 吴光 赵志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采用自主制作的单向振动试验台,对不同坡面形态土质边坡进行了失稳破坏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试验设计了凹面坡、凸面坡和凹凸面组合型3类边坡共8个模型,通过单向振动试验台施加初始位移,触发模型边坡失稳破坏,利用摄像机对模型边坡破坏... 采用自主制作的单向振动试验台,对不同坡面形态土质边坡进行了失稳破坏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试验设计了凹面坡、凸面坡和凹凸面组合型3类边坡共8个模型,通过单向振动试验台施加初始位移,触发模型边坡失稳破坏,利用摄像机对模型边坡破坏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并对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试验表明:凹面坡主要由坡面上形成的横向裂隙带动整个坡体发生破坏,而凸面坡则是由于坡顶上形成的横向裂隙带动整个坡体发生变形破坏,凹凸面组合型边坡的破坏则是受坡面凸起部位所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凹凸程度越强的边坡越容易发生变形破坏,其变形破坏的程度越大。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不同形态坡面边坡的破坏特征,为工程边坡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边坡 模型试验 坡面形态 变形破坏特征
下载PDF
岷江上游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许向宁 王兰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68-75,共8页
以1933年岷江上游叠溪地震诱发的地面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入手,系统阐述了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分带的 典型特征,归纳总结了高地震烈度区斜坡变形破坏的空间发育分布规律;重点从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与发震机制和应力场 的成生关系方... 以1933年岷江上游叠溪地震诱发的地面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入手,系统阐述了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分带的 典型特征,归纳总结了高地震烈度区斜坡变形破坏的空间发育分布规律;重点从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与发震机制和应力场 的成生关系方面,分析探讨了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的成因机制,阐明了1933年叠溪地震造成震区不同区带斜坡 变形破坏类型和变形破坏强烈程度差异之原因,充分揭示了内生地质作用对浅表生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成因机制 发震机制 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 地震区 变形破坏 地面 分带 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