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坡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1
1
作者 徐光兴 姚令侃 +1 位作者 高召宁 李朝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4-632,共9页
设计并完成了1∶10比尺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2.15 m×3.5 m×1.5 m(高×长×厚),坡角约为38°,采用土体材料制备。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模型边坡... 设计并完成了1∶10比尺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2.15 m×3.5 m×1.5 m(高×长×厚),坡角约为38°,采用土体材料制备。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模型边坡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对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模型边坡自振频率逐渐降低,阻尼比逐渐增大。自振频率降低的幅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加大。边坡土体对输入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沿坡面向上,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递增趋势,在坡肩附近急剧增大。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加速度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当输入地震动卓越频率与模型边坡自振频率接近时,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效应显著增强。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增加,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边坡土体对输入波的低频部分存在放大作用,对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加大,土体表现出更强的滤波作用。试验结果有助于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动力特性 动力响应 地震动参数 振动台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五 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被引量:195
2
作者 周新源 王招明 +2 位作者 杨海军 王清华 邬光辉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1期45-51,共7页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储层为受坡折带控制的陆棚边缘礁滩体石灰岩。油气沿坡折带呈带状展布,为整体含油的大型准层状岩性油气藏。论述了塔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凸起 奥陶纪 凝析气田 海相地层 生物礁相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97
3
作者 鄢继华 陈世悦 姜在兴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21,共6页
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而且紧邻油源,是一种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早、中期近岸水下扇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该类砂砾岩体的沉积特... 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而且紧邻油源,是一种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早、中期近岸水下扇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该类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沉积体多夹于深色泥岩之中,垂向上具有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陈南断层东段下降盘和滨县凸起东南侧紧邻凸起的地区,其扇体根部为巨厚的砂砾岩沉积,砾岩体积分数超过60%,砂岩和砾岩总体积分数超过90%。受断层活动期次和横向活动差异的影响,近岸水下扇具有在平面上与扇三角洲间互出现,剖面上与扇三角洲相互叠置的特点。尽管近岸水下扇的形成受古构造、古气候、古地形和古物源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控盆边界断层在沙三早、中期的强烈活动可能是导致近岸水下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陡坡带 水下扇 沉积特征 砂砾岩体 东营凹陷 古地形 断层活动 油气储集 储集物性 岩心
下载PDF
陡坡面发育的细沟水动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李占斌 秦百顺 +3 位作者 亢伟 李鹏 李雯 魏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8,共5页
为了为黄土高原陡坡水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组合不同坡度(21°、24°、27°)、不同流量(6.5、8.5、10.5L/min)的陡坡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坡面细沟侵蚀发生过程中的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 为了为黄土高原陡坡水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组合不同坡度(21°、24°、27°)、不同流量(6.5、8.5、10.5L/min)的陡坡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坡面细沟侵蚀发生过程中的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坡度和流量范围内,坡面流的雷诺数Re在798~4620之间变化,且雷诺数Re变化幅度随冲刷历时的增大而增大。而坡面流弗劳德数Fr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大于1,表明坡面流处于急流范围。坡面流阻力系数f随雷诺数Re的增大而增大,其变化还受坡度的影响。坡面在径流冲刷侵蚀过程中,流速随冲刷时间的延长和冲刷形态的变化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 细沟侵蚀 水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草地坡面水动力学特性及其阻延地表径流机制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郭雨华 赵廷宁 +3 位作者 孙保平 丁国栋 成晨 胡封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4-267,共4页
利用野外实地放水试验,分析草地减流减沙效益,研究草地与裸地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与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草地与裸地坡面土壤入渗过程均符合Horton入渗公式,且裸地坡面土壤入渗率约为草地的45%;草地坡面含沙率平均值较裸地... 利用野外实地放水试验,分析草地减流减沙效益,研究草地与裸地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与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草地与裸地坡面土壤入渗过程均符合Horton入渗公式,且裸地坡面土壤入渗率约为草地的45%;草地坡面含沙率平均值较裸地减少70%左右、输沙率减少80%左右、径流系数减少30%左右;裸地与草地坡面流雷诺数Re均属于层流范畴,当坡面径流量较小时,裸地和草地坡面流的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属于层流中的缓流范畴,当坡面径流量进一步增大,裸地坡面径流属于过渡流急流流态;草地和裸地坡面径流深没有明显差异,草地坡面径流流速明显较裸地低,而且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f和曼宁糙率系数n的平均值分别是裸地的3.4和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坡面 坡面径流 减流减沙 水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乌里雅斯太凹陷斜坡带湖底扇相砾岩体沉积特征与隐蔽油藏勘探 被引量:46
6
作者 崔周旗 李文厚 +3 位作者 吴健平 李莉 侯凤梅 王海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8,共8页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斜坡带发育一套厚度大、粒级粗和相变快的砾岩体,根据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和地震相分析等手段,结合岩矿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该套砾岩体属具补给水道的湖底扇相沉积。砾岩体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发育沉...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斜坡带发育一套厚度大、粒级粗和相变快的砾岩体,根据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和地震相分析等手段,结合岩矿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该套砾岩体属具补给水道的湖底扇相沉积。砾岩体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发育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的沉积构造,内扇、中扇和外扇等相带发育齐全,并具有多期发育的特点。物源区具有的线物源或多物源特征,以及极粗的粒级造成补给水道的稳定性较差、规模较小、迁移性较强,沿斜坡带形成了纵向上由南向北依次叠置、横向上叠加连片的多个湖底扇相砾岩体。坡度很陡的斜坡,特别是构造坡折带的存在控制了湖底扇的形成和发育,使湖底扇相砾岩体主要沿构造坡折带下部分布,具有很好的隐蔽油藏成藏条件,以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区最为有利,已有多口井发现厚油层并获工业油流,实现了隐蔽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体 斜坡带 湖底扇 隐蔽油藏 构造坡折带 沉积特征 勘探 凹陷 厚油层 微相
下载PDF
不同坡度下紫色土地表微地形变化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48
7
作者 郑子成 秦凤 李廷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8-175,共8页
为了揭示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地表微地形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从地表糙度角度出发,结合多重分形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不同坡度条件下紫色土地表微地形变化特征,探讨了地表微地形变化与土壤侵蚀间的关系。结果表... 为了揭示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地表微地形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从地表糙度角度出发,结合多重分形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不同坡度条件下紫色土地表微地形变化特征,探讨了地表微地形变化与土壤侵蚀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雨强为1.5 mm/min,历时为40 min降雨条件下,10°、15°和20°坡面地表相对高程的变化量分别为-11.66、-3.52和-5.61 mm,仅20°坡面地表初始低洼部位被径流贯通形成细沟;各坡面地表糙度均有所减小,且表现为15°>10°>20°,其中10°和15°坡面不同坡位地表糙度均较雨前减小,20°坡面下坡地表糙度较雨前增大,不同坡度全坡面地表糙度均较雨前减小;2)地表微地形具有一定的多重分形特征,10°和15°坡面雨后多重分形参数广义分形维数跨度、奇异指数跨度和多重分形谱高差均较雨前增大,微地形空间分布差异增大,且地表变得圆润,20°坡面与之相反;3)随坡度增大,地表径流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且地表糙度变幅越小的坡面,地表产流量越高,而侵蚀产沙量则随坡度的增大显著提高(P<0.05)。研究成果为揭示水蚀过程中地表微地形变化的本质和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土壤 侵蚀 坡度 微地形 多重分形特征 紫色土
下载PDF
复杂三维地形条件下滑坡–碎屑流运动与堆积特征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玉峰 许强 +2 位作者 程谦恭 李艳 张金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76-1791,共16页
为定量化揭示真实复杂三维地形条件对滑坡–碎屑流运动与堆积特征的影响,基于谢家店子滑坡真实三维地形空间分布形态,设计并建立滑坡–碎屑流三维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开展相关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获取复杂三维地形条件下,滑坡–碎屑流运动... 为定量化揭示真实复杂三维地形条件对滑坡–碎屑流运动与堆积特征的影响,基于谢家店子滑坡真实三维地形空间分布形态,设计并建立滑坡–碎屑流三维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开展相关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获取复杂三维地形条件下,滑坡–碎屑流运动与堆积特征的图像和定量化数据,并依此观察和分析其流态化运动与堆积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滑坡运动路径上沟谷转折段等复杂地形的展布,可引起碎屑流动能的快速耗散,运动速度陡降,从而减小碎屑流的运动距离;(2)碎屑流运动过程中,颗粒之间的动量传递作用,可明显促进碎屑流的远程运动;(3)运动路径上沟谷两侧缓坡平台的展布,可导致碎屑流的"分流–汇流"运动,并最终在碎屑流表面形成纵向沟状槽;(4)当碎屑流流动至运动路径的开阔地段时,碎屑流进入一种以碰撞为主的无侧限扩离运动状态,在粒间碰撞–推挤力、重力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X"型共轭堆积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碎屑流 三维物理模拟实验 复杂地形 运动特征 堆积特征
原文传递
爆炸荷载下岩质边坡动力特性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钟冬望 吴亮 陈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964-2971,共8页
采用室内混凝土边坡模型试验方法,结合动力有限元程序模拟技术手段,对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在边坡坡体上的传播及衰减特性与平地不同,质点振速峰值随爆心距的衰减相对要小得多,... 采用室内混凝土边坡模型试验方法,结合动力有限元程序模拟技术手段,对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在边坡坡体上的传播及衰减特性与平地不同,质点振速峰值随爆心距的衰减相对要小得多,垂直与水平质点振速峰值衰减指数分别为0.76和0.42。比较坡顶与坡面测点振速发现,坡顶的垂直与水平质点振速峰值均大于坡面质点振速峰值,表明坡顶质点振速存在放大效应。比较迎爆侧3#测点与背爆侧4#测点的质点振动峰值,垂直和水平方向振速峰值分别降低72.7%和67.6%。由此可见,采用减震沟减震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爆破振动强度,并能有效改善冲击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应力状态。另外,比较试验与计算结果得出,质点振速及回归方程指数与试验数据均在同一量级上,坡顶质点振速随高程增加而放大,可见数值计算结果能很好反映实际爆破振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动力特性 爆破振动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传递函数分析在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4
10
作者 蒋良潍 姚令侃 +1 位作者 吴伟 徐光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8-1374,共7页
传递函数分析对获取振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参数及估算动力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边坡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可求算两种传函:反映边坡各点的场地地震动特征的绝对加速度传函(基于测点实测加速度时程)和反映坡体本身振动性质的相对加速度传函(... 传递函数分析对获取振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参数及估算动力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边坡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可求算两种传函:反映边坡各点的场地地震动特征的绝对加速度传函(基于测点实测加速度时程)和反映坡体本身振动性质的相对加速度传函(基于测点与坡脚即台面间的实测加速度相对时程)。以弹性体振动方程分析和试验实测,探讨了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动力特性参数计算的传函选择和以传递函数对动力响应的估算,得出结论:(1)不同于机械模态分析(以绝对传函的模和虚部计算动力特性参数具有等价性),对于边坡模型试验,绝对传函实部和模混入了台面加速度影响,以绝对传函虚部或相对传函虚部才能正确计算动力特性参数;(2)传递函数和台面输入波形Fourier谱的逐频相乘得到动力响应估算谱,与测点实测响应Fourier谱吻合较良好,这种估算方法有助于对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边坡动力响应作出总体评价,并指导模型试验中地震波形的合理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振动台 模型试验 传递函数 动力特性 频域响应
下载PDF
边坡强度参数非等比例相关联折减法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薛海斌 党发宁 +2 位作者 尹小涛 杨超 严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005-4012,共8页
为了克服现有双折减系数法确定双安全系数的不足,在强度参数分布服从线性衰减假定的基础上,推导黏聚力折减系数与内摩擦角折减系数之间的非等比例相关关系;将此关系引入传统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提出有限元强度参数非等比例相关联折减... 为了克服现有双折减系数法确定双安全系数的不足,在强度参数分布服从线性衰减假定的基础上,推导黏聚力折减系数与内摩擦角折减系数之间的非等比例相关关系;将此关系引入传统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提出有限元强度参数非等比例相关联折减法;借助ABAQUS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实现了基于场变量的有限元强度参数非等比例相关联折减法,从而提高有限元法求解边坡双安全系数的效率;为了在双安全系数的基础上表征边坡的整体安全储备,提出以抗剪强度参数对抗滑力的贡献为权重的综合安全系数;最后结合算例,通过对比分析3种不同折减方式下边坡的滑面位置及综合安全系数,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软化特性 双折减系数 强度折减
原文传递
不同雨强下黄土边坡降雨入渗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潘俊义 侯大勇 +3 位作者 李荣建 朱桥川 魏颖琪 张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0-1177,共8页
黄土边坡的失稳问题是岩土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难题之一。首先,选取陕北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4种雨强条件下的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测试边坡两侧开挖隔离槽并埋设隔离布从而改进测试边坡两侧的边界条件,实测不同雨强条件... 黄土边坡的失稳问题是岩土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难题之一。首先,选取陕北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4种雨强条件下的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测试边坡两侧开挖隔离槽并埋设隔离布从而改进测试边坡两侧的边界条件,实测不同雨强条件下边坡浸水深度以及土体含水率变化;然后分析不同雨强条件下降雨入渗过程和边坡应力变化特征,并比较不同雨强条件下入渗规律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雨强条件下的黄土边坡入渗深度均呈现坡脚最深、坡顶次之、坡中最浅的规律,入渗速率则是坡顶最快,其次是坡脚,最后是坡中;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雨水入渗能力逐渐减弱。随着雨强的增大,同一埋深处测点的体积含水率及土压力变化幅值变大,且含水率及土压力突变时间相应缩短,边坡的冲刷效果愈加明显。最后基于Geo-studio软件进行渗流分析,验证了现场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明晰了雨强对黄土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边界条件 雨强 入渗特征 渗流分析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微地形梯度下草地群落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28
13
作者 汝海丽 张海东 +2 位作者 焦峰 郭美丽 薛超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52-1763,共12页
论文以黄土丘陵区安塞实验站微地形(阳坡坡上、中、下部,坡顶,阴坡坡上、中、下部)条件下的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群落叶片及不同土层根系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试图揭示微地形(坡向和坡位)对植物叶片、根系和土... 论文以黄土丘陵区安塞实验站微地形(阳坡坡上、中、下部,坡顶,阴坡坡上、中、下部)条件下的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群落叶片及不同土层根系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试图揭示微地形(坡向和坡位)对植物叶片、根系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草本群落叶片C、N、P含量和C/N、C/P、N/P化学计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433.47、24.84、1.61 g/kg和18.18、320.36、17.41,叶片N/P值表明黄土丘陵区植物生长更易受P限制;根系C、N、P含量及C/N、C/P、N/P计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380.05、9.07、0.31 g/kg和49.61、1 326.64、30.73。叶片及根系C、N、P含量在不同坡向都表现出阴坡大于阳坡的现象。植物与土壤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不同环节,两者之间必然存在联系。论文相关分析表明:0-20、20-50、50-80、80-100 cm 4个分层的土壤C、N、P含量与叶片及根系化学计量特征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特别是表层土壤C、N、P含量与叶片及根系C、N、P含量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坡向 坡位 化学计量特征
原文传递
控释肥对坡耕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艳华 董元杰 +1 位作者 邱现奎 胡国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74-1980,共7页
选用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花生品种小白沙,在不同坡度、相同降雨侵蚀条件下,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了控释复合肥对大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坡度、相同施肥水平下,与相同坡度普通肥料相比,控释肥能提高花生... 选用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花生品种小白沙,在不同坡度、相同降雨侵蚀条件下,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了控释复合肥对大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坡度、相同施肥水平下,与相同坡度普通肥料相比,控释肥能提高花生生长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有效地降低气孔限制值(Ls);改善花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养分当季利用效率;单株结果数提高7.1%~36.0%,百仁重提高5.8%~9.7%,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都有增加,其中坡度为10°时,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7.1%和3.8%,15°时分别提高15.7%和15.7%;花生籽粒的粗脂肪、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对照。同时,随着坡度的增大,控释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处理的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花生体内氮、磷、钾积累量、肥料养分当季利用效率、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同种肥料不同坡度处理间花生籽粒品质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坡耕地 花生 生理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松散体斜坡崩塌动力学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杨庆华 姚令侃 +1 位作者 任自铭 高召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8-374,共7页
基于拟静力离心模型试验原理,采用砂堆模型离心试验的崩塌性状来概化和模拟地震作用下松散体斜坡崩塌的动力学特性。设计并开展了均匀砂和非均匀砂两类3种不同颗粒级配砂石的离心模型试验,试验中模拟了在V,VI,VII度3种烈度的地震作用下... 基于拟静力离心模型试验原理,采用砂堆模型离心试验的崩塌性状来概化和模拟地震作用下松散体斜坡崩塌的动力学特性。设计并开展了均匀砂和非均匀砂两类3种不同颗粒级配砂石的离心模型试验,试验中模拟了在V,VI,VII度3种烈度的地震作用下3种级配砂堆的崩塌动力学特性,试验再现松散体斜坡崩塌的破坏规模、形式和机制。进一步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粒径为0.5~1 mm的均匀砂在3种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崩塌规模均服从准周期分布;(2)粒径为8~10 mm的均匀砂和非均匀系数φ=3.10的非均匀砂在V度地震烈度作用下崩塌规模服从负幂律分布,呈现自组织临界性特征;(3)粒径为8~10 mm的均匀砂和非均匀系数φ=3.10的非均匀砂在VI,VII度地震烈度作用下的崩塌规模则服从正态分布。认为粒径为0.5~1 mm的均匀砂在临界状态下大规模崩塌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预报是可行的,而粒径为8~10 mm的均匀砂和非均匀系数φ=3.10的非均匀砂在临界状态下,进行相对准确的大规模崩塌预测预报存在很大困难。研究成果能为松散体斜坡的抗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荷载 松散体斜坡 离心模型试验 动力学特性 自组织临界性
下载PDF
库水位下降诱发的特大型顺层岩质滑坡变形特征与诱发机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谭淋耘 黄润秋 裴向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2-314,共13页
通过三峡库区旧县坪滑坡2016年6月~2018年8月的GNSS监测数据,采取多因素综合过程分析和定量分析手段,分析了滑坡变形在库水位7个不同变化过程下的响应特征和诱发机制。研究表明:(1)库水位下降是旧县坪滑坡位移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一般... 通过三峡库区旧县坪滑坡2016年6月~2018年8月的GNSS监测数据,采取多因素综合过程分析和定量分析手段,分析了滑坡变形在库水位7个不同变化过程下的响应特征和诱发机制。研究表明:(1)库水位下降是旧县坪滑坡位移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一般情况下,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滑坡稳定性越差:库水位快速下降期间(>0.4 m/d)无强降雨时,滑坡仍可产生较强位移变形;库水位缓慢下降期间(<0.2m/d)无强降雨时,滑坡一般不产生明显变形。(2)强降雨在库水位下降期和145 m低水位运行期对滑坡位移变形可产生促进和一定的诱发作用,在库水位上升期(>0.5 m/d)则难以诱发滑坡产生变形。(3)对诱发滑坡变形来讲,降雨强度可以和库水位下降速率起相互补偿作用。即:通常情况下,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诱发滑坡产生变形的降雨量可以更小。(4)库水位升–降转换期,渗透压力方向在一段时间内会逆库水位的下降变化而指向坡内,强降雨和库水位下降速率在一段时间内(数日至十余日)均不能诱发滑坡产生明显位移变形。(5)库水位高频低幅波动期间,总的渗透压力方向一般指向坡内,此阶段无论库水位下降速率多大,滑坡通常不会产生较强变形。该研究成果可对水库涉水型滑坡成因机制分析、监测预警判据研究、动态风险管理及应急抢险处置等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三峡库区 旧县坪滑坡 库水位 变形特征 诱发机制
原文传递
间作模式下玉米/大豆的根系特征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23
17
作者 白录顺 范茂攀 +3 位作者 王自林 王婷 邓超 李永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29,共6页
通过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利用WINRHIZ软件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0—10cm,10—20cm,20—30cm不同深度土层的作物根系的根系密度、根长、根表面积等根系特征指标,并采用湿筛法对各个土层团聚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根系特... 通过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利用WINRHIZ软件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0—10cm,10—20cm,20—30cm不同深度土层的作物根系的根系密度、根长、根表面积等根系特征指标,并采用湿筛法对各个土层团聚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根系特征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的根系密度、根长、根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间作模式下根系密度、根体积在0—10cm土层分别比单作增加了14.79%和11.74%。间作模式下各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团聚体破坏率、可蚀性因子K值、分形维数(D)显著小于单作模式,0—10cm土层差异表现为极显著,充分说明间作模式下团聚稳定性优于单作模式。且以上指标在0—10cm土层内差异最显著,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呈减小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团聚体破坏率与根体积,根尖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根长,根表面积,根长密度,根杈数极显著相关,说明根长、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杈对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具有一定作用。因此,间作模式可通过增大根表面积、根长等改变根系特征,从而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间作 根系特征 团聚体稳定性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坡度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兴奇 顾礼彬 +2 位作者 张科利 杨光檄 顾再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2,72,共6页
利用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获得的径流泥沙数据与降雨资料,分析了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随坡面坡度变化产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量与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2)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与大雨和... 利用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获得的径流泥沙数据与降雨资料,分析了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随坡面坡度变化产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量与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2)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与大雨和暴雨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这2类降雨条件下产流量占总产流量的71.3%-76.5%;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5.9%-93.8%。(3)坡面产流量与中雨强型侵蚀性降雨显著相关;坡面产沙量与高雨强型侵蚀性降雨显著相关,该类降雨条件下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46.6%-76.4%。(4)坡面产流产沙与降雨复合因子PI30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 产沙 坡度 降雨特征 黔西北
下载PDF
基于冲量定理的滚石对构筑物冲击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2
19
作者 候天兴 杨兴国 +2 位作者 黄成 黄康鑫 周家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116-3122,共7页
滚石灾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设备和构筑物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滚石的运动特性及其冲击力显得非常重要。基于刚体运动学原理建立滚石运动特性的计算方法,通过与数值仿真结果对比来验证其合理性,同时滚石的运动参数作为计... 滚石灾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设备和构筑物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滚石的运动特性及其冲击力显得非常重要。基于刚体运动学原理建立滚石运动特性的计算方法,通过与数值仿真结果对比来验证其合理性,同时滚石的运动参数作为计算其对构筑物冲击力的基础参数。在考虑滚石自转的基础上,基于冲量定理提出滚石冲击力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弹性力学理论解决计算中的撞击时间难以确定的问题。利用提出的方法对长河坝环境边坡的滚石运动特性及冲击力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滚石运动过程最大弹跳高度可达25 m、最大平动速度和转动速度分别可达到57 m/s及350 rad/s,滚石运动受地形影响较大。结合运动参数分析结果和冲击力计算模型确定滚石对不同部位构筑物的冲击力数值,冲击力计算结果为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及灾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高边坡 滚石 运动特性 碰撞 冲击力
原文传递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断层特征及其封闭性 被引量:22
20
作者 蔡华 张建培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4期20-26,共7页
在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断裂系统特征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断层封闭性的半定量研究,总结了平湖斜坡带断层的封闭性特征。依据主干断裂及伴生断裂的平面组合样式、剖面组合关系等特征,将平湖斜坡带断裂系统划分为4个断裂带,由北至南依次... 在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断裂系统特征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断层封闭性的半定量研究,总结了平湖斜坡带断层的封闭性特征。依据主干断裂及伴生断裂的平面组合样式、剖面组合关系等特征,将平湖斜坡带断裂系统划分为4个断裂带,由北至南依次为"K"同向断裂带、"W"反向断裂带、"P"同向断裂带和"N"堑式断裂带。断层封闭性研究认为平湖斜坡带中部断层封闭性要好于南部和北部。"K"同向断裂带和"W"反向断裂带多数断层封闭性较好,但由于平湖主断裂的长时间活动,使得整体封闭性一般。"P"同向断裂带由于受中新世末龙井运动的弱挤压反转作用,断层的封闭性较好。"N"堑式断裂带由于平湖主断裂的长期活动和沉降期断裂的存在,断层封闭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平湖斜坡带 断层特征 断层封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