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LME/GC-MS分析黄柄钙皮菌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1
作者 蒋世翠 张波 +2 位作者 李艳双 李东浩 李玉 《菌物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255-258,270,共5页
为分析黄柄钙皮菌的挥发性成分组成,通过气液微萃取技术(GLME)对无饲培养获得的黄柄钙皮菌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66种组分,占总组分的56.41%以上,占色谱出峰面积的65.58%以... 为分析黄柄钙皮菌的挥发性成分组成,通过气液微萃取技术(GLME)对无饲培养获得的黄柄钙皮菌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66种组分,占总组分的56.41%以上,占色谱出峰面积的65.58%以上。已经鉴定的组分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相对含量是12.12%,其次是二十六烷。组分主要归为酸、酯、烷烃、醇、酮、醛等几大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GLME/GC-MS萃取技术较适用于黄柄钙皮菌等黏菌的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黏菌的挥发性成分提供新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 挥发性成分 气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黄柄钙皮菌无菌培养条件的优化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蒋世翠 张波 +1 位作者 李艳双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1-644,共4页
黄柄钙皮菌是黏菌中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本文筛选了其无菌培养条件,比较了生活史不同阶段的发生时间,同时比较了生活史中孢子萌发、原质团生长及子实体形成3个阶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黄柄钙皮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在20%水琼脂上于28... 黄柄钙皮菌是黏菌中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本文筛选了其无菌培养条件,比较了生活史不同阶段的发生时间,同时比较了生活史中孢子萌发、原质团生长及子实体形成3个阶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黄柄钙皮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在20%水琼脂上于28℃进行孢子萌发;在24–26℃下20%琼脂+40%燕麦培养基上进行原生质团的培养;在24–26℃下1 000Lx光照10–14h时形成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 个体发育 无菌培养
原文传递
关于“不明生物体”的实验研究——特大型粘菌复合体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建新 董兆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45-449,共5页
通过对“不明生物体”表层、内层结构和分离培养的观察,物体表层有多种粘菌子实体;其内部结构无明显的细胞界限,流动的原生质内含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经过分离培养,证实原生质内的大颗粒为酵母菌和霉菌的孢子,小颗粒是原生质的颗粒物质... 通过对“不明生物体”表层、内层结构和分离培养的观察,物体表层有多种粘菌子实体;其内部结构无明显的细胞界限,流动的原生质内含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经过分离培养,证实原生质内的大颗粒为酵母菌和霉菌的孢子,小颗粒是原生质的颗粒物质夹杂少量细菌细胞。水琼脂和W_2A琼脂载片培养,可形成大量变形体;并可见其伸出伪足摄食其它微生物颗粒的习性。变形体有趋集作用,形成原质团。72h后原质团可变为不定形的多样自寺粘菌子实体;在合成培养液中,可观察到粘菌特有的具有两根鞭毛结构的游动胞。把游动胞移至固体基质上又可转变为粘变形体。故认为该生物体是以粘菌为主体的特大型罕见的粘菌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菌复合体 真粘菌 集胞粘菌
下载PDF
网柄菌的三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晓兰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2-537,共6页
Three new Chinese records of dictyostelids were isolated from forest soils in Liaoning and Jilin Province. They are Polysphondylium tikaliense, P. candidum and Dictyostelium aureo-stipes. Descriptions of the three spe... Three new Chinese records of dictyostelids were isolated from forest soils in Liaoning and Jilin Province. They are Polysphondylium tikaliense, P. candidum and Dictyostelium aureo-stipes. Descriptions of the three species are given based on Chines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柄菌 物种 中国 细胞
下载PDF
网柄细胞状黏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艳辉 刘朴 李玉 《菌物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57-62,共6页
文中综述了从网柄细胞状黏菌中分离得到的DIF-1及其衍生物、氯代苯并呋喃、三联苯化合物等芳香族化合物,脂肪酸和磷酸化合物、酶以及糖类等,并介绍了各成分的药理或生理作用等。表明网柄细胞状黏菌可以成为某些活性成分及药物的新来源。
关键词 网柄细胞状黏菌 轮柄菌属 网柄菌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灰绒泡菌生活史及其子实体发育过程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戴丹 徐晓琪 +2 位作者 王赛禹 李玉 张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9-386,共8页
为明确灰绒泡菌Physarum cinereum的个体发育特征,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了该菌的生活史,并对其子实体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灰绒泡菌P.cinereum孢子萌发方式为裂式,显型原质团水白色;子实体形态建成可分为孢囊形成期和孢囊成熟期,... 为明确灰绒泡菌Physarum cinereum的个体发育特征,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了该菌的生活史,并对其子实体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灰绒泡菌P.cinereum孢子萌发方式为裂式,显型原质团水白色;子实体形态建成可分为孢囊形成期和孢囊成熟期,孢囊成熟期幼孢囊颜色随着孢子的形成呈现白色-红棕色-黑褐色逐渐加深的变化;子实体在发育过程中孢丝形成后原生质割裂形成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黏菌 绒泡菌属 显型原质团 个体发育 石灰结
原文传递
基于黏菌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煤矸石多光谱识别
7
作者 周孟然 凌胜 +3 位作者 来文豪 卞凯 朱梓伟 沈汝涵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煤和矸石的精准辨识是煤矸分选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前提,针对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需加装辐射隔离以及受环境干扰等诸多不足,提出了基于多光谱图像特性和光谱特性来识别煤和矸石,构建黏菌优化极限学习机(Slime Mold Algorithm Extr... 煤和矸石的精准辨识是煤矸分选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前提,针对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需加装辐射隔离以及受环境干扰等诸多不足,提出了基于多光谱图像特性和光谱特性来识别煤和矸石,构建黏菌优化极限学习机(Slime Mold Algorithm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MA-ELM)的分类模型。搭建多光谱数据采集系统完成煤与矸石的光谱图像采集,通过LBP对光谱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PCA主成分分析对提取后的特征向量降维,输入SMA-ELM分类模型、蚁狮优化极限学习机(Antlion Algorithm Optimize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ALO-ELM)分类模型、鲸鱼优化极限学习机(Whale Algorithm Optimize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WOA-ELM)分类模型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不同波长响应下煤和矸石的辨识精度来筛选最佳波长,通过多评价指标对优化后的最优波段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SMA-ELM分类效果最佳,第6波段为最优波段,SMA-ELM在该波段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5.08%,煤和矸石的识别F1-Score分别为96.47%和92.68%,用时10.6 s。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煤和矸石的精准识别,这对煤和矸石的智能分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成像技术 黏菌优化 极限学习机分类 波段选择 LBP算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策略的改进黏菌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喜敏 袁杰 寇巧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108,共11页
针对黏菌算法(slime mould algorithm,SMA)搜索效率低和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策略改进黏菌算法。首先,通过Tent映射反向学习策略求得较优种群作为初始种群,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其次,黏菌通过自适应权值策略和扰动策略更新位... 针对黏菌算法(slime mould algorithm,SMA)搜索效率低和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策略改进黏菌算法。首先,通过Tent映射反向学习策略求得较优种群作为初始种群,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其次,黏菌通过自适应权值策略和扰动策略更新位置,调整算法勘探能力和开发能力,避免陷入早熟并提高收敛速度;最后,与PSO、WOA、GWO、SMA等4种算法和相关改进SMA算法相比,对CEC测试函数的寻优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算法的搜索效率和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能力较强,算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全局最优值,对测试函数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T映射 反向学习策略 自适应权值策略 扰动策略 黏菌算法
下载PDF
大网柄菌Dictyostelium magnum生活史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金月 刘朴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7-500,共4页
为了了解网柄菌生活史循环的整个过程,显微观察了大网柄菌Dictyostelium magnum在双凹载玻片及水琼脂培养基上的完整生长循环,记录了大网柄菌生活史中各阶段,即孢子、黏变形体、集群、假原质团、拔顶、孢堆果及再次释放孢子的显著特征,... 为了了解网柄菌生活史循环的整个过程,显微观察了大网柄菌Dictyostelium magnum在双凹载玻片及水琼脂培养基上的完整生长循环,记录了大网柄菌生活史中各阶段,即孢子、黏变形体、集群、假原质团、拔顶、孢堆果及再次释放孢子的显著特征,整个生活循环历时2-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柄细胞状黏菌 黏变形体 假原质团 孢堆果
原文传递
异维A酸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生 陈永城 +2 位作者 沈观炘 黄育青 郑淼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7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异维A酸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联合异维A酸和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用异维A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 目的探讨异维A酸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联合异维A酸和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用异维A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维A酸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中重度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维A酸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 痤疮
下载PDF
基于PLSMA-SVR模型的井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分析预测
11
作者 汪浅予 张义龙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瓦斯涌出量预测问题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关键,对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非常前端性的意义。基于现存的相关预测方法,为了达到精度和速度上的提升,提出利用Piecewise混沌映射和Levy飞行策略改进后的黏菌算法(SMA)对支持向... 瓦斯涌出量预测问题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关键,对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非常前端性的意义。基于现存的相关预测方法,为了达到精度和速度上的提升,提出利用Piecewise混沌映射和Levy飞行策略改进后的黏菌算法(SMA)对支持向量回归(SVR)进行参数优化,从而建立PLSMA-SVR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模型采用黄陵矿区4203综放工作面30组一线数据进行训练验证,与同类不同模型训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其适用性和可行性。对比结果显示:PLSMA-SVR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居同类模型之首,训练速度和精度方面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cewise混沌映射 Levy飞行 黏菌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瓦斯涌出量预测
下载PDF
簇生岐柄菌的超微形态学研究
12
作者 李文秀 周艳辉 +1 位作者 刘朴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2-378,共7页
为揭示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超微结构特征,对簇生岐柄菌Cavenderiafasciculata生活史过程中的孢子、黏变形体和柄细胞3种类型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并与目前仅知的3种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簇生岐柄菌C.fascicu... 为揭示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超微结构特征,对簇生岐柄菌Cavenderiafasciculata生活史过程中的孢子、黏变形体和柄细胞3种类型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并与目前仅知的3种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簇生岐柄菌C.fasciculata的孢子、黏变形体和柄细胞内均有线粒体结构,随着细胞分化,线粒体内部结构逐渐破坏,并被自噬泡吞噬;孢子表面具有线状纹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柄细胞状黏菌 超微结构 孢子 细胞器
原文传递
大头网柄菌的个体发育
13
作者 张金旸 邹月 +1 位作者 刘朴 李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05-1710,共6页
【背景】网柄细胞状黏菌是生物学、细胞学及发生生物学研究中一类重要的模式生物,至今已报道了百余种,但每个种的个体发育过程不是很明晰。【目的】了解网柄细胞状黏菌的个体发育。【方法】对采自云南苍山的土壤样品进行网柄菌的分离、... 【背景】网柄细胞状黏菌是生物学、细胞学及发生生物学研究中一类重要的模式生物,至今已报道了百余种,但每个种的个体发育过程不是很明晰。【目的】了解网柄细胞状黏菌的个体发育。【方法】对采自云南苍山的土壤样品进行网柄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并详细记录其个体发育全阶段特征。在传统形态学方法基础上,对样品进行基因组18S测序,并将获得序列在GenBank注册。通过双凹载玻片及水琼脂培养基添加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显微观察样品的发育过程,包括孢子、黏变形体、集群、假原质团、拔顶、孢堆果的发育特征。【结果】分离得到大头网柄菌Dictyostelium macrocephalum;该种温度适应范围较广,是亚热带和热带的广布种;其完成一个生活循环历时3 d,接种20 h后孢子开始萌发释放黏变形体,第50 h形成集群,第56 h假原质团形成,第58 h孢堆原形成,第71 h孢堆果完全成熟。【结论】研究分离的大头网柄菌为云南省新记录种,增加了其在我国亚热带的新分布区;明确了该种的个体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柄细胞状黏菌 孢子 集群 孢堆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