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INTRASEPTAL MICROINJECTION OF CARBACHOL AND SCOPOLAMINE ON VISCERAL AND SKIN PAINS
1
作者 莫浣英 黄显奋 王根年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8年第16期1386-1390,共5页
The cholinergic system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analgesia. It is considered that effect of the cholinergic agent in analgesia is central. Intraventricular injections of both acetylcholine and physostigmine have analges... The cholinergic system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analgesia. It is considered that effect of the cholinergic agent in analgesia is central. Intraventricular injections of both acetylcholine and physostigmine have analgesic effect. This means t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tal nucleus cholinergic system VISCERAL pain skin pain
原文传递
湿润烧伤膏对家兔皮肤痛阈的影响及机制
2
作者 亢国英 刘乃国 +1 位作者 赵彦芳 徐欣秀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对皮肤痛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拓宽MEBO在临床的应用领域。方法:采用行为测痛的方法,以饱和氯化钾溶液电极刺痛,家兔开始出现屈腿反射为痛阈反应指标,测定皮肤涂抹MEBO前后的痛阈。结...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对皮肤痛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拓宽MEBO在临床的应用领域。方法:采用行为测痛的方法,以饱和氯化钾溶液电极刺痛,家兔开始出现屈腿反射为痛阈反应指标,测定皮肤涂抹MEBO前后的痛阈。结果:涂抹MEBO后一定时间内皮肤痛阈比基础痛阈明显升高(P<001),而涂抹凡士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EBO参与了皮肤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BO 皮肤痛阈 镇痛 药理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躯干温度升高与痛觉缺失平面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戴双华 张传汉 +1 位作者 吴震 田玉科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4-85,88,共3页
目的 观察在硬膜外麻醉下躯干温度升高平面与痛觉缺失平面的关系,探讨躯干皮肤温度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在30例硬膜外腔中注入2%利多卡因(测试组),10例硬膜外腔中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两... 目的 观察在硬膜外麻醉下躯干温度升高平面与痛觉缺失平面的关系,探讨躯干皮肤温度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在30例硬膜外腔中注入2%利多卡因(测试组),10例硬膜外腔中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注液前和注液后5、10、15、20、25、30min的T4、T5、T6、T7、T8、T9、T10、T11、T12和L5皮肤温度变化,同时也测量测试组中各时间点痛觉缺失平面(针刺法),观察温度升高平面同痛觉缺失平面的关系。结果 测试组各时间点温度升高平面均高于痛觉缺失平面,在5、10、15、20、25、30min时间点,温度升高平面与痛觉缺失平面差分别为:2.5±0.6、2.8±0.7、2.3±0.5、2.4±0.5、2.4±0.5、2.4±0.5。测试组阻滞区T6、T7、T8、T9、T10、T11、T12、L5稳定温度升高值较对照组的相应点的稳定温度升高值升高明显(P〈0.01)。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阻滞区皮肤温度呈节段性升高,且温度升高平面均高于痛觉缺失平面2~3脊神经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皮肤温度 痛觉缺失 先天性
下载PDF
2%利多卡因湿敷Ⅱ°以内皮肤损伤减轻清创疼痛的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东英 《临床护理杂志》 2012年第6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湿敷Ⅱ°以内皮肤损伤创面对减轻清创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2例进行清创的Ⅱ°以内皮肤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清创前采用2%利多卡因纱布湿敷创面5min后进行常规清创;对照组采用无...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湿敷Ⅱ°以内皮肤损伤创面对减轻清创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2例进行清创的Ⅱ°以内皮肤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清创前采用2%利多卡因纱布湿敷创面5min后进行常规清创;对照组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敷伤口5min后进行常规清创。并对两组清创过程中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分值为2.63±1.25分,对照组为7.29±1.69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2%利多卡因湿敷Ⅱ°以内皮肤损伤创面,能显著减轻清创时疼痛,提高清创质量,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湿敷 皮肤损伤 疼痛
下载PDF
鞘内应用阿米洛利对皮肤癌痛小鼠ASIC-3表达及痛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荣 王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88-591,共4页
目的研究经鞘内阿米洛利给药对皮肤癌痛小鼠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表达及痛行为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皮肤癌痛组(C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阿米洛利组(A组),每组10只。除N组外,其余3组小鼠足趾皮下接种肿瘤细... 目的研究经鞘内阿米洛利给药对皮肤癌痛小鼠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表达及痛行为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皮肤癌痛组(C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阿米洛利组(A组),每组10只。除N组外,其余3组小鼠足趾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建立皮肤癌痛模型;N组、C组不予干预措施,S组、A组分别经鞘内注射10μl生理盐水和1.5μg/μl阿米洛利溶液。应用热痛刺激仪分别检测各组给药前和给药后30、60、120、180 min小鼠热痛爪回缩潜伏期(TWL)值,并提取小鼠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SIC-3蛋白的表达。结果肿瘤细胞接种前,4组小鼠的TW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2周,C、S和A组小鼠TWL值分别由(9.66±0.54)s、(9.96±0.39)s和(10.15±0.40)s缩短为(4.32±0.25)s、(4.16±0.33)s和(4.26±0.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组于小鼠鞘内注射给药后60、120、180 min小鼠TWL值分别为(4.05±0.37)s、(3.91±0.48)s、(3.89±0.32)s和(4.73±0.17)s、(4.29±0.25)s、(4.50±0.21)s,均低于A组的(6.03±0.23)s、(7.09±0.24)s、(6.49±0.1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ASIC-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88±0.11,低于C组的2.23±0.32和S组的2.43±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洛利对皮肤癌痛小鼠脊髓背角ASIC-3表达有抑制作用并参与痛觉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痛 阿米洛利 酸敏感离子通道3 TWL
下载PDF
大鼠皮肤癌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厚芹 刘岳鹏 +1 位作者 吴晓 何学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足底皮下注射大鼠乳腺癌Walker256细胞建立大鼠皮肤癌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接种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后足跖面皮下接种Walker256细胞悬液200μL,假接种组则注射等量的灭活细胞,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足底皮下注射大鼠乳腺癌Walker256细胞建立大鼠皮肤癌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接种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后足跖面皮下接种Walker256细胞悬液200μL,假接种组则注射等量的灭活细胞,正常对照组不接种。记录大鼠荷瘤足外观,测量足体积,观察疼痛行为学;荷瘤皮肤行Masson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荷瘤皮肤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接种后第2天,模型组大鼠后足垫部出现红肿,随时间延长加重,观察结束时仍未消退,同时足体积持续增加;接种后第8~17天,模型组出现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痛阈均低于假接种组(P <0. 05),假接种组有短暂轻度红肿。模型组大鼠后足跖面皮肤内见大量肿瘤细胞浸润,脊髓背角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及星型胶质细胞。模型组大鼠荷瘤皮肤内NGF、IL-1β和TNF-α表达均较假接种组增加(P <0. 05)。结论:通过足底皮下注射Walker256细胞成功建立了大鼠皮肤癌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ker256细胞 乳腺癌 皮肤癌痛 大鼠
下载PDF
阿米洛利联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癌痛模型小鼠脊髓CXCL13、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翁家武 王芬芳 卢红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12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讨阿米洛利联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癌痛模型小鼠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及脊髓背角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BALB/c小鼠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皮肤癌痛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 目的探讨阿米洛利联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癌痛模型小鼠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及脊髓背角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BALB/c小鼠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皮肤癌痛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阿米洛利组(D组)及阿米洛利联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E组),每组12只。除A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小鼠一侧后跖面皮下注射Walker256癌细胞悬液的方法来建立皮肤癌痛模型。建模成功后,A组和B组小鼠不给于任何干预措施,C组给予经鞘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μl,D组给予经鞘内注射阿米洛利溶液10μl,浓度为1.5μg/μl,E组在D组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注射0.2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测定各组小鼠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反应,测定结束后取脊髓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脊髓CXCL13和脊髓背角c-fos表达情况。结果鞘内注射前30 min,B组、C组、D组、E组小鼠的机械痛阈值较接种前均明显降低(t分别=44.18、34.50、32.05、40.18,P均<0.05),且B组、C组、D组、E组小鼠鞘内注射后30 min、60 min、120 min和180 min机械痛阈值均明显低于A组(t分别=29.74、31.80、34.44、32.93;41.09、55.42、34.10、26.93;33.37、45.95、21.65、14.53;33.37、35.67、21.72、13.75,P均<0.05),E组鞘内注射后60 min、120 min和180 min的机械痛阈值明显高于D组(t分别=42.52、32.56、26.63,P均<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小鼠脊髓CXCL13蛋白表达、CXCL13 mRNA表达均上调(t分别=5.10、4.59、2.35;6.13、5.51、2.39,P均<0.05),而E组小鼠脊髓CXCL13蛋白表达、CXCL13 mRNA表达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8、0.21,P均>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小鼠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c-fos mRNA表达均上调(t分别=13.02、8.58、8.67、6.20;17.48、12.13、12.95、8.15,P均<0.05),但E组c-fos蛋白表达、c-fos mRNA表达明显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痛 阿米洛利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 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3 脊髓背角 c-fos
下载PDF
青霉素皮试无痛注射技术及影响疼痛程度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瑾 赵善娣 谢雪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从1999年12月~2003年5月,观察57630例病人对青霉素皮试用传统方法及改良的无痛注射法进行比较,对其产生的疼痛程度及影响疼痛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皮试方法及受试者年龄、皮试时间对皮试疼痛程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别没有... 从1999年12月~2003年5月,观察57630例病人对青霉素皮试用传统方法及改良的无痛注射法进行比较,对其产生的疼痛程度及影响疼痛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皮试方法及受试者年龄、皮试时间对皮试疼痛程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别没有差异。此研究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皮试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