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5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和荨麻疹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66
1
作者 陈丽萍 黄晓燕 +3 位作者 肖易 粟娟 沈敏学 陈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9-455,共7页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文献,发现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荨麻疹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相对较多,是目前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较受关注的疾病。1998年、2002年和2014年3次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特应性皮炎...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文献,发现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荨麻疹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相对较多,是目前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较受关注的疾病。1998年、2002年和2014年3次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从0.69%,3.07%增加到12.94%。1984年和2008年两次全国调查发现银屑病的患病率从0.123%增加到0.47%。2008年全国性调查发现痤疮的患病率为8.1%。荨麻疹尚缺乏全国性调查。各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其中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荨麻疹与环境、精神紧张等有关,痤疮则与皮肤类型、饮食等有关。但我国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所采用的诊断方法不同,其中有较多研究以患者自报作为诊断。各研究的结果可靠性不一、可比性不足,且均缺乏随访数据;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国自然人群皮肤病的队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皮肤病流行病学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创面愈合的细胞治疗 被引量:51
2
作者 严龙宗 陈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6期8096-8101,共6页
背景:慢性创面也称难愈性创面,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增加患者经济及社会医疗资源负担。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创面治疗方法,在慢性创面的修复中已日益受到重视。目的:对目前慢性创面的愈合机制及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 背景:慢性创面也称难愈性创面,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增加患者经济及社会医疗资源负担。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创面治疗方法,在慢性创面的修复中已日益受到重视。目的:对目前慢性创面的愈合机制及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慢性创面治疗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难愈性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细胞治疗"和"non-healing wounds、diabetic foot ulcer、wound healing、cell 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5至2012年,PubMed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95至2012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2年,检索内容为慢性创面的难愈机制以及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42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创面愈合是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并高度协调、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而难愈创面的愈合延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经济负担。目前有很多方法用于创面修复,如局部高压氧治疗、外科手术处理、各种生长因子、中药、细胞治疗等,其中细胞治疗由于几乎没有创伤、可通过投递到创面的细胞分泌创伤修复所需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并通过信号传导而参与到创伤修复全过程、发挥接近正常修复功能而备受人们关注。目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细胞主要有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皮肤源祖细胞、脂肪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血小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慢性创面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细胞治疗 细胞因子 创伤修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3
作者 熊梅 骆志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44-148,共5页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好发于老年人群及免疫力低下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的变化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并...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好发于老年人群及免疫力低下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的变化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带状疱疹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流行病学 带状疱疹疫苗 皮肤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皮肤屏障与保湿 被引量:35
4
作者 何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2期25-27,共3页
皮肤象一道屏障被覆于人体的体表,保持皮肤的水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与保湿有关的皮肤结构和成分有表皮角质层的角质细胞、细胞间脂质和酶、基底层的水通道蛋白和真皮的基质等。当这些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时,皮肤保湿能力下降,会出现... 皮肤象一道屏障被覆于人体的体表,保持皮肤的水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与保湿有关的皮肤结构和成分有表皮角质层的角质细胞、细胞间脂质和酶、基底层的水通道蛋白和真皮的基质等。当这些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时,皮肤保湿能力下降,会出现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如干性皮肤、异位性皮炎、鱼鳞病等。因此,保湿是健康皮肤和疾病皮肤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 保湿 皮肤疾病 屏障结构
下载PDF
不同皮肤病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党宁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DLQI调查问卷 ,选取门诊患者 2 14例 ,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 ,完成问卷的填写 ,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荨麻疹、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对于患者生... 目的 探讨不同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DLQI调查问卷 ,选取门诊患者 2 14例 ,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 ,完成问卷的填写 ,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荨麻疹、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寻常疣、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等的影响大。结论 上述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同的疾病对于生活质量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生活质量 调查 慢性荨麻疹 慢性湿疹 瘙痒症 银屑病
下载PDF
中医刮痧渗出物中免疫成分及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吴智聪 刘诗雅 +5 位作者 李良慧 赖洁晶 黄丽娴 陈华 邝枣园 杜标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刮痧后皮下渗出物中免疫因子成分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显微镜下比较刮痧前后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将SD大鼠分成2大组,分别为刮痧组、未刮痧组。2大组再各分为3小组,分别进行血液及皮肤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 【目的】观察大鼠刮痧后皮下渗出物中免疫因子成分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显微镜下比较刮痧前后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将SD大鼠分成2大组,分别为刮痧组、未刮痧组。2大组再各分为3小组,分别进行血液及皮肤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干扰素-γ(IFN-γ)含量检测,血常规检测以及皮肤病理学观察。【结果】刮痧组大鼠血液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P<0.05),皮肤IL-1β、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液溶血率显著上升(P<0.05),但血液中IL-1β、IL-6、IFN-γ水平未见显著改变;显微镜下可见刮痧后皮肤严重水肿、血管充血扩张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刮痧可快速调动机体免疫反应,"痧"中所含免疫成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 免疫因子 皮肤/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4R危机管理理论对住院皮肤病患者皮肤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冯俊花 符景秋 +3 位作者 黄景妹 李娟 陈攀存 王海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5-938,共4页
目的探究4R危机管理理论对住院皮肤病患者皮肤感染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82例住院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间较早的前41例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4R危机管理理论对住院皮肤病患者皮肤感染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82例住院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间较早的前41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干预,其余41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4R危机管理理论进行皮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各类皮肤问题发生率,皮肤感染率和干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危险度评估、压疮上报率和会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湿疹、皮肤破损、冻伤/烫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院外压疮好转率为4.8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4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分别为9.75%和29.2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工作质量的岗位合理性、皮肤干预技能、皮肤风险预防知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皮肤病患者经4R危机管理理论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各类皮肤问题的发生率,降低皮肤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危机管理理论 住院 皮肤病 皮肤感染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7
8
作者 古力达丽哈.波帝 沙娅 +2 位作者 冶玉萍 宋珍珍 杨今言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分3组:联合治疗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3次/日,口服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日),联合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10 mg,1次/日...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分3组:联合治疗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3次/日,口服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日),联合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10 mg,1次/日;口服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日)和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予10 mg,1次/日)。均连续服药28 d;治疗未满28 d而痊愈者,继续服药至28 d,以巩固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8 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联合对照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30%,77.14%,71.43%。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雷公藤多苷片 白芍总苷胶囊
原文传递
皮肤病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晓乾 毕育学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通过对皮肤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皮肤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人格特征,分析可能致病或加重的因素,探讨心理护理对皮肤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 目的:通过对皮肤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皮肤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人格特征,分析可能致病或加重的因素,探讨心理护理对皮肤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4例皮肤病患者分别进行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测查。将测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所调查的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测查和评定。结果:皮肤病患者SCL-90、SAS、SDS评分与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实验组SCL-90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对皮肤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促进疗效,降低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心理特征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经验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贤平 张子圣 +3 位作者 刘城鑫 钟程 陈逴凡 李红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427-3429,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临床难治病,常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禤国维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平调阴阳、标本兼顾的学术思想,认为本病常以正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在临床治疗中应以行气祛瘀、通络止痛为法,兼以扶助正气,使邪去而阴...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临床难治病,常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禤国维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平调阴阳、标本兼顾的学术思想,认为本病常以正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在临床治疗中应以行气祛瘀、通络止痛为法,兼以扶助正气,使邪去而阴阳自和;同时建议内外合治,药食并重,注重患者情绪的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皮肤病 名医经验 国医大师 禤国维
原文传递
果酸作用机制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富祺 黄斌斌 《皮肤病与性病》 2015年第3期156-158,I0002,共4页
果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水果、酸乳酪、甘蔗中。果酸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及较强的渗透性,较易穿过角质层被皮肤吸收,促进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刺激真皮胶原合成,从而消除皮肤皱纹,保持皮肤的湿润。本文对果酸的分类、作用机理、临床... 果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水果、酸乳酪、甘蔗中。果酸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及较强的渗透性,较易穿过角质层被皮肤吸收,促进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刺激真皮胶原合成,从而消除皮肤皱纹,保持皮肤的湿润。本文对果酸的分类、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皮肤病 应用
下载PDF
基于药疮交互作用探讨偎脓长肉法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肉芽物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朱朝军 张朝晖 +7 位作者 张杨 刘现周 徐强 付鲲 刘婷婷 王婉莹 郭悦 赵丽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77-881,共5页
【目的】观察在药疮交互作用理论指导下的偎脓长肉法对大鼠皮肤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4组,每组6只。正常组无创面,正常喂养;对其他3组大鼠采用"... 【目的】观察在药疮交互作用理论指导下的偎脓长肉法对大鼠皮肤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4组,每组6只。正常组无创面,正常喂养;对其他3组大鼠采用"激素干预—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复合因素叠加法复制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换药,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组给予生肌象皮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共14d。各组大鼠均以左背部创面用于取材,右背部创面用于观察疗效。分别治疗3、7、14d后,观察大鼠创面分泌物、肉芽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溃疡创面肉芽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1(Arg-1)、Notch1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应用偎脓长肉法治疗14d后创面基本愈合,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创面修复早期(3d),治疗组创面组织VEGF、Arg-1表达水平升高,Notch1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修复晚期(14d),治疗组创面组织iNOS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偎脓长肉法可促进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改善大鼠全身情况,其机制可能与其早期抑制M1型巨噬细胞诱导的iNOS表达,再促进M2型巨噬细胞表型指标Arg-1表达升高,并调节肉芽组织VEGF和Notch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象皮膏 偎脓长肉法 皮肤溃疡 药疮交互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阿维A治疗68例儿童重症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金校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1-862,共2页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儿童重症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上诊断明确的重症儿童银屑病68例,其中寻常性55例(PASI评分≥10),脓疱型9例,关节病型3例,红皮病型1例。按0.5~1.0mg/(kg·d)顿服阿维A,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儿童重症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上诊断明确的重症儿童银屑病68例,其中寻常性55例(PASI评分≥10),脓疱型9例,关节病型3例,红皮病型1例。按0.5~1.0mg/(kg·d)顿服阿维A,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包括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血脂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结果治疗12周后痊愈41例,显效16例,有效率83.82%。临床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燥型唇炎,占100%(68例),其次为皮肤瘙痒30.00%(21例),皮肤脆性增加占26.00%(18例)。治疗前后查肝功能、肾功能和血脂均未见异常,患儿的身高和体重也无明显变化。结论阿维A治疗儿童重症银屑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但要严格控制其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重症银屑病 儿童皮肤病
下载PDF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25例重症皮肤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国兴 陆春 +2 位作者 赖维 冯佩英 顾有守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大剂量IVIg)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物超敏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疱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重症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免疫球蛋白0.4g·kg-·1d-1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大剂量IVIg)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物超敏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疱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重症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免疫球蛋白0.4g·kg-·1d-1静脉滴注,每个疗程时间均为连续5d,治疗25例重症皮肤病。结果大剂量IVIg对这25例重症皮肤病疗效各有差异,其中21例重症患者疗效较好,尤其是急性发病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药物超敏综合征效果最好;1例成人皮肌炎患者和2例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未得到缓解,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死亡;仅3例患者出现轻微头痛、血压升高等。结论大剂量IVIg是治疗某些重症免疫性皮肤病的有效手段,对于缩短病程、减少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预防感染等方面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 表皮坏死松解症 中毒性 药物过敏 结缔组织疾病 皮肤疾病 水疱大疱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皮肤病症循证等级针灸病谱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黎波 杜元灏 +1 位作者 熊俊 朱守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6-620,共5页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皮肤病症的临床疗效,为皮肤病症循证等级针灸病谱的划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PubMed、Ovid、Cochranc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为检索源,全面收集针灸治...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皮肤病症的临床疗效,为皮肤病症循证等级针灸病谱的划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PubMed、Ovid、Cochranc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为检索源,全面收集针灸治疗皮肤病症临床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效应量并根据证据等级划分针灸病谱等级。结果获得针灸治疗皮肤病症临床试验中文文献1149篇、英文文献3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24篇,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56项,共涉及11种皮肤病症;依据效应量分析结果及文献质量情况,得到强证据4项、中证据10项、弱证据15项。结论初步获得皮肤病症循证等级针灸病谱为,肯定有效病谱:痤疮(囊肿型)、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局限性);很可能有效病谱:黄褐斑、鸡眼、皮肤瘙痒症;可能有效病谱:斑秃、湿疹、银屑病、白癜风、褥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皮肤病症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循证等级针灸病谱
原文传递
基于2%莫匹罗星软膏治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作用观察2%夫西地酸乳膏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俊 李玉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观察2%夫西地酸乳膏(fusidic acid cream,FAC)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采用2%FAC治疗为治疗组,采用2%莫匹罗星软膏(Mupirocin ointment,MO)治疗为对照组;研究病例选择按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皮肤病各... [目的]观察2%夫西地酸乳膏(fusidic acid cream,FAC)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采用2%FAC治疗为治疗组,采用2%莫匹罗星软膏(Mupirocin ointment,MO)治疗为对照组;研究病例选择按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皮肤病各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前提,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病例资料里选出8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按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并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效35例,总有效率35/41(85.37%),对照组有效36例,有效率36/41(8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中度瘙痒,未经任何处理,自行缓解,发生率为1/41(2.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FAC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细菌感染性 2%MO 2%FAC EASI评分 安全性 比较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孙坤坤 韩学超 +3 位作者 孙孝凤 徐琬梨 展照双 王加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6-273,共8页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四弯风""奶藓""湿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与机体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皮肤屏障等因素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此病病程长、易反复...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四弯风""奶藓""湿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与机体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皮肤屏障等因素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此病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西医治疗多使用类固醇、抗组胺药和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药防治AD历史悠久、疗效突出,临床实践经验丰富,随着社会发展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文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系统综述AD的研究进展,揭示AD病因病机,并从八纲、病因、气血津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方面总结传统中医特色辨证方式。在治疗方面根据AD的病因病机,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阶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依据近年来中医药防治AD取得的进展,总结了经典名方、自拟方、中成药、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从分子层面阐释中药单体治疗AD的机制。依托中医药外治优势对现有中药外治AD疗法进行总结,发现中药湿敷、药浴、凝胶、膏剂等传统外治疗法安全有效。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在AD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研究发现气血津液、三焦辨证方式新颖,中药治疗手段多样,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为祖国中医药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AD) 中医药 辨证论治 皮肤病
原文传递
祛瘀生肌法对创面微量元素Zn、Cu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斌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76,共2页
对大鼠创面组织中微量元素Zn、Cu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模型组创面Zn含量较正常皮肤高,而Cu未见升高,复黄膏Ⅰ组创面组织中Zn含量同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Ⅱ组Zn含量同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 对大鼠创面组织中微量元素Zn、Cu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模型组创面Zn含量较正常皮肤高,而Cu未见升高,复黄膏Ⅰ组创面组织中Zn含量同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Ⅱ组Zn含量同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白玉膏组创面组织中Zn含量亦比模型组高(P<0.05)。实验各组间创面组织中Cu含量无明显区别。结论:祛瘀生肌法(复黄膏)对Zn创面趋化性影响是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肌 复黄膏 皮肤溃疡 创面 锌铜 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伟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紫外线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其中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某些皮肤病有独特的疗效,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蕈样肉芽肿、瘙痒症及其他难治性皮肤病。该文介绍了窄谱中波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和在皮肤科... 紫外线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其中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某些皮肤病有独特的疗效,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蕈样肉芽肿、瘙痒症及其他难治性皮肤病。该文介绍了窄谱中波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和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并综述了以上各种不同病因皮肤病的治疗机制及窄谱中波紫外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谱中波紫外线 皮肤病 治疗
下载PDF
清热除湿汤在皮肤病治疗中的辨证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岚 姜春燕 +1 位作者 李伯华 周冬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21-3324,共4页
清热除湿汤是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所研制,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湿热所致皮肤病的经验方,由龙胆草、黄芩、生地黄、车前草、生石膏、白茅根、大青叶、六一散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用... 清热除湿汤是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所研制,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湿热所致皮肤病的经验方,由龙胆草、黄芩、生地黄、车前草、生石膏、白茅根、大青叶、六一散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皮肤病,疗效较好。根据“异病同治”的中医治则,目前还扩展应用于痤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属于湿热证者。从清热除湿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配伍应用、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清热除湿汤的辨证应用,旨在传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发挥传统有效方剂的特色,为患者解决病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除湿汤 辨证治疗 皮肤病 赵炳南 湿热证 异病同治 临床经验 急性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