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皮肤和血液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杜清
罗晶
+4 位作者
管咏梅
肖芳
臧振中
金晨
陈丽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569-3575,共7页
为进一步探究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该研究建立了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的LC-MS/MS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了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同时建立了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方...
为进一步探究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该研究建立了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的LC-MS/MS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了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同时建立了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方法,并通过微透析技术联合LC-MS/MS定量分析技术对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的在体皮肤和血液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成分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且冻融稳定性,残留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方法学考察标准。在体外回收率试验中,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的探针回收率基本一致;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30.60±1.09)%,(28.01±1.75)%,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26.79±2.78)%,(25.39±1.86)%,且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1 h内稳定。-1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148.03±41.51),(76.77±15.27)μg?L^-1,Tmax分别为(2.33±0.29),(3.00±0)h,AUC0-11 h分别为(2 814.05±1 070.37),(1 580.63±208.27)μg?h?L,MRT0-11 h分别为(4.20±0.33),(4.54±0.34)-1 h,T1/2分别为(4.61±4.11),(1.07±0.13)h。芍药苷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991.88±152.22),(407.02±120.06)μg?L^-1 Tmax分别为(2.00±0),(2.83±0.29)h,AUC0-11 h分别为(18 430.27±3 289.35),(6 338.59±1 659.32)μg?L^-1,MRT0-11 h分别为(4.29±0.16),(4.00±0.05)h,T1/2分别为(2.16±0.43),(1.78±0.48)h。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提示微乳凝胶经皮渗透有形成皮肤储库的作用,在提高药物透皮效率的同时能够使药物持续缓慢、控制释放,形成长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芍药苷
皮肤和血液微透析
回收率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皮肤和血液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杜清
罗晶
管咏梅
肖芳
臧振中
金晨
陈丽华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569-357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60607)
文摘
为进一步探究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该研究建立了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的LC-MS/MS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了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同时建立了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方法,并通过微透析技术联合LC-MS/MS定量分析技术对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的在体皮肤和血液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成分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且冻融稳定性,残留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方法学考察标准。在体外回收率试验中,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的探针回收率基本一致;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30.60±1.09)%,(28.01±1.75)%,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26.79±2.78)%,(25.39±1.86)%,且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1 h内稳定。-1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148.03±41.51),(76.77±15.27)μg?L^-1,Tmax分别为(2.33±0.29),(3.00±0)h,AUC0-11 h分别为(2 814.05±1 070.37),(1 580.63±208.27)μg?h?L,MRT0-11 h分别为(4.20±0.33),(4.54±0.34)-1 h,T1/2分别为(4.61±4.11),(1.07±0.13)h。芍药苷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991.88±152.22),(407.02±120.06)μg?L^-1 Tmax分别为(2.00±0),(2.83±0.29)h,AUC0-11 h分别为(18 430.27±3 289.35),(6 338.59±1 659.32)μg?L^-1,MRT0-11 h分别为(4.29±0.16),(4.00±0.05)h,T1/2分别为(2.16±0.43),(1.78±0.48)h。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提示微乳凝胶经皮渗透有形成皮肤储库的作用,在提高药物透皮效率的同时能够使药物持续缓慢、控制释放,形成长效作用。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芍药苷
皮肤和血液微透析
回收率
Keywords
triptolide
paeoniflorin
skin
and
blood
microdialysis
recovery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皮肤和血液药物动力学研究
杜清
罗晶
管咏梅
肖芳
臧振中
金晨
陈丽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