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唇角、颏唇角改变对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面容影响的三维美学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马玥 任嫒姝 付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目的:研究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鼻唇角、颏唇角改变对外貌的三维审美影响,并研究正畸医生与患者的审美差异。方法:分别选取1名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拍摄其正、侧45°像,利用3DMAX软件按照其面下三分之一形态制成三维头部模型后,改变其... 目的:研究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鼻唇角、颏唇角改变对外貌的三维审美影响,并研究正畸医生与患者的审美差异。方法:分别选取1名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拍摄其正、侧45°像,利用3DMAX软件按照其面下三分之一形态制成三维头部模型后,改变其鼻唇角和颏唇角后分别生成16个三维头模,导入iPad后选取30名正畸医生和60名正畸患者对随机排序的人头模型进行三维审美评分。结果:对于骨性Ⅱ类患者,2组评分中鼻唇角、颏唇角变化为(+15°,-15°)和原始面貌均得分最低;专业组评分中(+10°,0)、(+15°,0)得分最高,而非专业组评分中(+5°,-5°)、(+5°,-10°)得分最高(组间评分,P<0.05)。对于骨性Ⅲ类患者,2组评分中鼻唇角、颏唇角变化为(0,+15°)、(0,+10°)和原始面貌均得分最低;专业组评分中(-5°,+15°)、(-10°,+15°)得分最高,而非专业组评分中(-10°,+5°)、(-15°,0)得分最高(组间评分,P<0.05)。结论: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适当代偿后的面容更受评分者喜欢,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对于代偿的具体量的审美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骨性Ⅲ类 三维美学
下载PDF
不同切牙定位方式对骨性Ⅱ类患者审美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昌平 邓锋 +3 位作者 王华桥 黄倩倩 张林 张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中不同切牙定位方式对骨性Ⅱ患者的侧貌审美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骨性Ⅱ正畸术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拍摄头颅侧位片和侧貌照片,分别以Tweed、Andrews理论为指导对切牙位置进行不同方式定位,通过P...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中不同切牙定位方式对骨性Ⅱ患者的侧貌审美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骨性Ⅱ正畸术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拍摄头颅侧位片和侧貌照片,分别以Tweed、Andrews理论为指导对切牙位置进行不同方式定位,通过Photoshop软件体现到唇部变化,得到12张不同的侧貌图。选取择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对其评分。结果:下切牙直立(90°)、轻度唇倾代偿的(92.5°)、上切牙FA点落于GALL线后方-2mm和-1mm对应侧貌较美观。结论:成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骨性II患者软组织侧貌美学设计中,上切牙内收舌倾代偿,下切牙唇倾代偿,且下切牙唇倾处于于90°~95°之间较为美观;下切牙的过度唇倾代偿有损侧貌的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代偿性治疗 切牙定位 软组织侧貌 审美评价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及舌骨形态位置的三维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霍振辉 赵堂民 +2 位作者 李懿波 高麒 李永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5期2835-2838,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I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与舌骨形态及位置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0名成人骨性II类患者,男女比例1:1,依据GoGn-SN角分为三组(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在自然头位下拍摄CBCT,运用MIMICS软件对上呼吸道及舌骨进行三维...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I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与舌骨形态及位置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0名成人骨性II类患者,男女比例1:1,依据GoGn-SN角分为三组(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在自然头位下拍摄CBCT,运用MIMICS软件对上呼吸道及舌骨进行三维建模并测量21项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上气道各段之间及舌骨形态、位置的差异。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鄂咽上界平面矢状径长度(PNS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气道各段高度(UTH、ETH)及宽度(PNSW、UTW、ETW)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角组上气道鄂咽下界及舌咽下界矢状径长度(UTL、ETL)与均角和低角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呈现高角<均角<低角的趋势。高角组上气道鄂咽及舌咽体积明显小于均角和低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形态及位置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垂直向生长方式对上气道产生影响较大,而对舌骨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CBCT 垂直骨面型 上气道 舌骨
原文传递
骨性Ⅱ类错牙合女性患者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度的CBCT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军 王紫仪 张晓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6-901,共6页
目的:分析骨性Ⅱ类错牙合女性患者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骨性Ⅱ类错牙合30例及个别正常牙合10例治疗前CBCT数据,以眼耳平面、腭平面及牙合平面测量上颌磨牙倾斜度,并将患者测量项目与个别正常牙合... 目的:分析骨性Ⅱ类错牙合女性患者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骨性Ⅱ类错牙合30例及个别正常牙合10例治疗前CBCT数据,以眼耳平面、腭平面及牙合平面测量上颌磨牙倾斜度,并将患者测量项目与个别正常牙合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将骨性Ⅱ类高角、均角和低角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把不同垂直骨面型间的测量项目与下颌平面角及牙合平面角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FH平面、腭平面及牙合平面为参考平面时,骨性Ⅱ类U6较个别正常牙合更加远中倾斜。以腭平面及FH平面为参考时,骨性Ⅱ类低角组到高角组,U6有远中倾斜趋势。以牙合平面为参考时,U7在高角组到低角组有远中倾斜趋势。结论:为代偿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不调,骨性Ⅱ类错牙合U6有远中倾斜。骨性Ⅱ类U6随下颌平面角的增加代偿性远中倾斜,但U7远中倾斜趋势不明显。无论何种骨性Ⅱ垂直骨面型,U6代偿性倾斜移动以维持咬合力沿牙齿长轴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角度 锥形束CT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三维分析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天虎 杨芳 +1 位作者 张明烨 李永明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鼻咽、腭咽、舌咽大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4例(男34例,女3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分别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鼻咽、腭咽、舌咽大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4例(男34例,女3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分别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各段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高角组舌咽段的长度、体积及腭咽段Spns与均角、低角组存在差异(P<0.05),均角组和低角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垂直骨面型的增大,Lpns、Lu均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各段宽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上气道结构存在着差异,且主要影响腭咽段和舌咽段,对鼻咽段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垂直骨面型 CBCT 三维重建 上气道形态
下载PDF
不同颅面形态患者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相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6
作者 单清爱 车晓霞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5期84-87,共4页
目的采用CBCT描述骨性Ⅰ类与Ⅱ类颅面形态患者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中耳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颅面形态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患者各30例60耳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采用CBCT描述骨性Ⅰ类与Ⅱ类颅面形态患者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中耳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颅面形态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患者各30例60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拍摄CBCT,测量患者锤砧关节与颞下颌关节在坐标系中的水平向和垂直向距离,以及两者间的直接距离,同时测量鼓室前壁的厚度和骨密度。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性Ⅰ类锤砧关节相对关节结节的垂直高度为(8.86±2.55)mm,髁状突的垂直高度为(2.42±1.08)mm,骨性Ⅱ类锤砧关节相对关节结节的垂直高度为(7.72±2.18)mm,髁状突的垂直高度为(1.65±1.40)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3.388,P<0.05);鼓室前壁中上段厚度骨性Ⅱ类大于骨性Ⅰ类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相关性研究上,锤砧关节垂直高度与髁状突垂直高度相关系数是0.636,锤砧关节水平长度与髁状突水平长度相关系数是0.777,两者均呈高度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CBCT是观察颞下颌关节与中耳相对位置的有效手段,中耳与髁状突的位置密切相关,中耳结构在骨性I类与骨性II类颅面形态人群具有不同表现,不同颅面形态中耳结构和位置与颞下颌关节的功能作用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Ⅰ类 骨性Ⅱ类 锤砧关节 髁状突
下载PDF
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早期矫治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瑞 阿迪拉·帕热哈提 +2 位作者 左森 王越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2期34-38,共5页
临床上骨性Ⅲ类成年患者的矫治多复杂且困难,而在其青少年时期进行早期矫治可大大降低矫治难度。目前临床上针对青少年时期的骨性Ⅲ类患者多采用合垫、双曲舌簧、 FR-Ⅲ型矫治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头帽颏兜、"2×4"... 临床上骨性Ⅲ类成年患者的矫治多复杂且困难,而在其青少年时期进行早期矫治可大大降低矫治难度。目前临床上针对青少年时期的骨性Ⅲ类患者多采用合垫、双曲舌簧、 FR-Ⅲ型矫治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头帽颏兜、"2×4"方丝弓固定矫治等方法刺激发育不足的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的过度生长,同时促进患儿上下颌骨、口周肌系统和牙齿的正常发育。针对不同的发育阶段,正确判断最佳矫治时机,选择恰当的预防矫治措施,及时或尽早地去除病因,预防和阻断错畸形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颅面牙形态与功能最大限度的美观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骨性Ⅲ类 错(牙合)颌畸形 早期矫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分析上颌第三磨牙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角度的影响
8
作者 李军 刘佼佼 +3 位作者 高昕 杨勇 孟怡彤 张晓东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2年第6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第三磨牙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角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骨性Ⅱ类患者87例,男31例,女56例,年龄(25.45±4...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第三磨牙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角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骨性Ⅱ类患者87例,男31例,女56例,年龄(25.45±4.75)岁,年龄范围为20~45岁。采用Invivo 5.0软件分别测量不同上颌第三磨牙的阻生情况及下颌平面角及后前面高比值情况下,U6、U7与腭平面及眼耳平面的近远中倾斜角度。结果将所有患者根据上颌第三磨牙的阻生情况分为正位萌出组、高位阻生组及先天缺失组。以腭平面为参考平面时,正位萌出组[(95.85±7.12)°]与高位阻生组[(101.29±3.07)°]U6的角度比较;正位萌出组[(106.29±6.74)°]与高位阻生组[(113.60±3.88)°]U7的角度比较;高位阻生组与先天缺失组[(106.49±8.01)°]U7的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眼耳平面为参考平面时,正位萌出组[(95.03±6.17)°]与高位阻生组[(98.17±5.01)°]U6的角度比较;高位阻生组与先天缺失组[(104.83±5.82)°]U7的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及后前面高比值分为低角组、均角组及高角组。以腭平面为参考平面时,高角组[(101.00±4.65)°]与均角组[(98.17±6.13)°]U6的角度比较;高角组与低角组[(91.21±5.46)°]U6的角度比较;均角组与低角组U6的角度比较;高角组[(111.29±5.46)°]与均角组[(107.28±8.20)°]U7的角度比较;高角组与低角组[(103.08±6.41)°]U7的角度比较;均角组与低角组U7的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第三磨牙的高位阻生使U7牙体长轴远中倾斜,U6也有远中倾斜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上颌第三磨牙 上颌磨牙倾斜角度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上尖牙牙槽骨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郝璐 刘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1-356,共6页
目的:比较运用2种方法内收上前牙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尖牙旋转及牙槽骨形态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其中15例拔牙治疗,15例非常规拔牙治疗,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术前术后CBCT影像扫描,分别对其上颌双侧尖... 目的:比较运用2种方法内收上前牙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尖牙旋转及牙槽骨形态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其中15例拔牙治疗,15例非常规拔牙治疗,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术前术后CBCT影像扫描,分别对其上颌双侧尖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高度及尖牙牙根旋转范围、尖牙牙根旋转距离进行测量。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与非常规拔牙矫治后,上颌尖牙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高度及尖牙牙根旋转范围和旋转距离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非常规拔牙矫治比较,拔牙矫治后,尖牙更加直立,牙根的移动范围更大,唇侧牙槽骨吸收更多,而远中牙槽骨高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成人患者 正畸治疗 上尖牙区牙槽骨形态 CBCT
下载PDF
Pancherz分析法在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正器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荣敬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Pancherz分析法在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正器治疗骨性II类错牙合疗效评价中的可信度、精确范围及评价体系特质。方法应用Pancherz分析法,对可摘式头帽肌激动器治疗的骨性II类错牙合患者的X线头影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Pancherz分析... 目的探讨Pancherz分析法在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正器治疗骨性II类错牙合疗效评价中的可信度、精确范围及评价体系特质。方法应用Pancherz分析法,对可摘式头帽肌激动器治疗的骨性II类错牙合患者的X线头影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Pancherz分析法有如下特质:(1)建立了稳定的坐标系,从而能精确测定牙或颌骨的位置改变。(2)游离评估骨性改变及牙性代偿,从而客观地评价咬合前导矫治对下颌生长发育的影响。(3)综合考察前后段牙性代偿变化及其差值,从而反映骨性改建的程度。结论Pancherz分析法为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正器的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前导 骨性Ⅱ类错He 磨牙关系 Paneherz分析法 X线头影片 功能性矫正器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骨型Ⅱ类错牙合的CBCT影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少华 邹廷前 +4 位作者 舒琴 刘明海 孙勇 马玉龙 舒武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法与常规直丝弓法内收上前牙矫治成人骨型II类错牙合畸形前后的硬组织改变。方法:24例成人骨型II类错牙合畸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实验组采取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矫治技术,微种植体植于上颌第一磨牙...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法与常规直丝弓法内收上前牙矫治成人骨型II类错牙合畸形前后的硬组织改变。方法:24例成人骨型II类错牙合畸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实验组采取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矫治技术,微种植体植于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间牙槽骨,位于弓丝龈方8 mm,牵引钩选择10 mm高度内收上颌前牙,对照组采取头帽口外弓加强支抗,直丝弓矫治技术滑动法内收上颌前牙。所有病例矫治前后拍摄CBCT,通过测量矫治前后的CBCT侧位片分析矫治前后的治疗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矫治前后U1-SN角、U1-NA距测量上有显著差异,在唇侧根尖区骨皮质穿孔方面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在舌侧根颈部骨皮质吸收方面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法与常规直丝弓法内收上前牙相比具有更好的前牙整体移动效果,且根尖区骨皮质穿孔发生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骨型ii类错牙合畸形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Forsus促进骨性安氏Ⅱ类下颌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季骏 陆苇 谢晓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1-1004,1007,共5页
目的:观察Forsus推杆式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恒牙列初期骨性下颌后缩患者,应用标准直丝弓固定矫治加用Forsus推杆式矫治器,并于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取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和统计... 目的:观察Forsus推杆式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恒牙列初期骨性下颌后缩患者,应用标准直丝弓固定矫治加用Forsus推杆式矫治器,并于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取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Forsus平均使用6.5个月,前牙覆覆盖明显减小,Ⅱ类磨牙关系矫治为Ⅰ类。矢状向变化为下颌骨生长及下前牙唇倾。垂直向变化为下面高增加,下磨牙伸长,上下平面角增加。横向上下颌牙弓宽度增加。结论:Forsus结合标准直丝弓治疗恒牙列初期骨性下颌后缩,可以促进下颌骨生长,部分改善及掩饰患者骨性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矫治器 骨性Ⅱ类 下颌后缩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错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婷婷 雷勇华 +1 位作者 谢尔婷 李惠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骨性Ⅱ类错成年患者颧牙槽嵴区不同植入角度下的骨质厚度与植入高度,并与个别正常者进行比较,探讨骨性Ⅱ类错患者颧牙槽嵴区适宜的植入位置,为临床上微种植钉在颧牙槽嵴区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 目的:研究骨性Ⅱ类错成年患者颧牙槽嵴区不同植入角度下的骨质厚度与植入高度,并与个别正常者进行比较,探讨骨性Ⅱ类错患者颧牙槽嵴区适宜的植入位置,为临床上微种植钉在颧牙槽嵴区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骨性Ⅱ类错和个别正常者各20例,收集实验对象的CBCT图像,测量两组对象当植入角度为45°、50°、55°、60°、65°、70°时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颊侧骨质厚度及植入高度。分析植入位置或植入角度改变时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及植入高度差异。结果:1两组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及植入高度左右侧对应位点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均随着植入角度的增大而增厚,植入高度均随着植入角度增大而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颧牙槽嵴区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上方骨质厚度较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上方厚,植入高度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上方较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上方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比较,骨性II类错和个别正常者颧牙槽嵴区厚度及植入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成人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上方骨质厚度明显厚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上方,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上方更适宜微种植钉的植入;2骨性Ⅱ类错和个别正常成年人具有相似的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及微种植钉植入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牙槽嵴 微种植钉 骨质厚度 植入高度 骨性Ⅱ类错 个别正常
下载PDF
骨性Ⅱ类成年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侧貌审美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静云 何昌平 +3 位作者 张翼 黄倩倩 夏熹 王华桥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评价骨性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成年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侧貌美观。方法:选取1例骨性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正畸代偿治疗后的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拍摄头颅侧位片和侧貌像,运用Photoshop软件模拟得到正畸代偿治疗结合不同前移程度... 目的:评价骨性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成年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侧貌美观。方法:选取1例骨性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正畸代偿治疗后的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拍摄头颅侧位片和侧貌像,运用Photoshop软件模拟得到正畸代偿治疗结合不同前移程度的颏成形手术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侧貌图共6张,由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对其评分,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结果: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最为美观,正畸代偿治疗结合颏成形手术治疗颏部前移4 mm时次之,前移8 mm时美观程度较正畸代偿治疗差。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仍为骨性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患者改善侧貌美观的最佳治疗方式。颏成形手术作为一种正畸代偿治疗后的辅助治疗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部的协调及美观,但美学效果不能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畸形 颏成形术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审美评价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钟摆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雪 张栋梁 +1 位作者 尹伟娇 段少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985-991,共7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钟摆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过程中牙体移动精准控制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107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矫治器类型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4...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钟摆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过程中牙体移动精准控制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107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矫治器类型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44例)和钟摆矫治器组(63例),分别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钟摆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比两组患者的矫治疗程、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位移距离的差值、治疗前后上颌骨与下颌骨的骨性改变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对矫治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与钟摆矫治器组患者的矫治疗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颌第一磨牙(U6)矫治前后患者牙冠与牙根坐标的差值((ΔX_(g)、ΔY_(g)、ΔZ_(g))、(ΔX_(r)、ΔY_(r)、ΔZ_(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牙槽座点以及鼻根点之间构成的角(SNA)、下牙槽座点以及鼻根点之间构成的角(SNB)、腭平面的倾斜角(SN-PP)、上颌平面角(PP-FH)、下颌第一磨牙(L6)的长轴与MP平面之间的交角(L6-long axis-MP)、PP平面与[牙合]平面之间的交角(PP-FOP)、SN平面与[牙合]平面的交角(SN-FOP)、后面高(S-Go)、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S-Go/N-Me)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钟摆矫治器组患者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值(LFH/TFH)的差值,UI-SN差值大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L6近中颊的尖点与MP平面之间垂直距离[L6-MP(LPDH)]的差值大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P均<0.05)。两组患者对正畸效果的满意度均为100.00%。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钟摆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均较好,患者满意度高。相比于钟摆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磨牙远移后牙齿垂直方向的变化,且不容易丢失前牙支抗而导致前牙唇倾,对牙体移动精准控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钟摆矫治器 牙体移动 精准控制
下载PDF
肌激动器联合不同口外弓施力点治疗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疗效研究
16
作者 柯云艳 张立港 +1 位作者 应丽珍 陈学鹏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肌激动器配合不同口外弓施力点治疗儿童骨性II类错颌畸形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绍兴市中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Ⅱ类错颌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发随机信封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 目的研究肌激动器配合不同口外弓施力点治疗儿童骨性II类错颌畸形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绍兴市中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Ⅱ类错颌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发随机信封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改良头帽肌激动器(Vanbeek Activator),口外弓位置前移自上中切牙及侧切牙间伸出基托;对照组使用传统Vanbeek Activator,口外弓自上颌第一、二前磨牙间伸出基托。收集患儿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下颌平面角、前后面高比和上颌牙合平面角的减小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矢状向位置(SNA角)、下颌矢状向位置(SNB角)、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NB角)、Y轴角、下面高比例、上下中切牙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anbeek Activator的施力点位于上颌骨及上牙弓阻抗中心前部,可使上下颌骨发生一定程度逆时针旋转,有利于均角偏高角骨性II类错颌患儿的垂直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激动器 功能矫治 口外弓 骨性ii类错颌畸形
下载PDF
采用两种不同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任 马巧玲 +1 位作者 林爽 李贵凤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60-464,475,共6页
目的 比较前方牵引和双阻板磁力矫治器早期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前方牵引组(n=20,男9例,女11例);Ⅱ组:双阻板磁力组(n=20... 目的 比较前方牵引和双阻板磁力矫治器早期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前方牵引组(n=20,男9例,女11例);Ⅱ组:双阻板磁力组(n=20,男10例,女10例)。另外选择暂时未开始治疗但处于定期随访的16例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男7例,女9例)作为对照组(Ⅲ组),患者平均年龄9岁5个月。选择20项相关头颅测量数据进行测量,使用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结果 Ⅰ组和Ⅱ组与Ⅲ组相比都具有统计学差异。Ⅰ组和Ⅱ组两组比较中有7项头影测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Ⅰ组中上颌切牙唇倾度加大,前牙覆盖增加,磨牙关系矫正量增加。Ⅱ组A点向下移动较少,下颌平面(SNL-ML)顺时针旋转较少,上颌切牙垂直萌出较多。结论 前方牵引和双阻板磁力矫治器都可以促进上颌骨发育(促进A点前移),但抑制下颌骨的作用有限。在预防前牙唇倾及支抗磨牙近中移动中,双阻板磁力矫治器较前方牵引矫治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Ⅱ类错双期矫治后形态美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瑾 武冠英 徐宝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55-557,共3页
目的:分别采用单期矫治和双期矫治方法治疗骨性安氏II类错,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面部美学效果的差异。方法:在正畸临床选取骨性安氏II错49名,年龄11~13岁,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掩饰性正畸治疗和双期矫治方法进行治疗,... 目的:分别采用单期矫治和双期矫治方法治疗骨性安氏II类错,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面部美学效果的差异。方法:在正畸临床选取骨性安氏II错49名,年龄11~13岁,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掩饰性正畸治疗和双期矫治方法进行治疗,将治疗前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颌面形态以及牙齿的角度和位置均有明显不同,即双期治疗组患者下颌骨有明显生长,单一使用固定正畸治疗患者,上前牙较直立,下切牙较唇倾。结论:单期矫治组,更多表现为牙齿代偿;而双期矫治组骨性关系趋于协调,牙齿代偿较轻,面部美学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 单期矫治 双期矫治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的软组织侧貌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红萍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对美观的影响,指导临床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治疗。方法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2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10例。对照... 目的分析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对美观的影响,指导临床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治疗。方法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2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1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比较其在治疗后的侧貌美观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均出现了较大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但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ALs-FH、ALs-BLi、Li-REP和Z角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对外观满意程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审美平面情况经对比后显示也明显更佳,所有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实施临床治疗时,若使用拔牙矫治则会对软组织侧貌造成较大改变,患儿外部美观也会受到更大影响。而非拔牙矫治的影响则明显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 软组织侧貌 美观的影响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正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李根 郭松松 +3 位作者 蔡观慧 孙莲 孙雯 王华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内CBCT数据,使用Dophin3D 11.95软件行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上气道手术前后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气道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正中矢状面纵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减少(P<0.01)。口咽区容积变化量与B点的变化量相关(P<0.05)。随B点后退量的增加,上气道容积降低的显著性增加,当B点后退量>7 mm时,上气道各区域容积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危险程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骨性Ⅲ类双颌手术可降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术后上气道容积减少量与B点后退量相关。当行大量下颌后退(>7 mm)时,可造成上气道容积的显著减低,增加OSAHS患病风险。对上气道有狭窄倾向的患者,应适当调整方案以减少气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双颌手术 上气道 CB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