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对烟气中细颗粒物脱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8
1
作者 王珲 宋蔷 +1 位作者 姚强 陈昌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采用Andersen8级撞击器对某300MW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WFGD)系统前后的飞灰颗粒物进行采集,获得了烟气中飞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采样工况分别为100%和70%锅炉负荷。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 采用Andersen8级撞击器对某300MW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WFGD)系统前后的飞灰颗粒物进行采集,获得了烟气中飞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采样工况分别为100%和70%锅炉负荷。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对颗粒物进行了形貌分析和主、次量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WFGD系统入口飞灰质量粒径呈典型的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在1和3μm处,颗粒多呈规则球形,PM2.5与PM10质量比为0.434,飞灰总浓度约为85mg/m3标准状态;出口处飞灰质量粒径分布也呈现双峰性,其中细颗粒比例增大,PM2.5与PM10质量比为0.764,细颗粒间相互聚集粘连形成不规则的块状结构,飞灰总浓度在23mg/m3(标准状态)以下,总飞灰的脱除效率为74.5%,分级脱除效率随粒径减小而明显下降。经过WFGD系统后,细颗粒上S和Ca元素含量增大,而Al,Ba,Fe,Mn和Si元素的含量降低。计算表明,WFGD出口烟气中新增的石灰石与石膏颗粒分别占颗粒物质量的47.5%和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烟气脱硫 细颗粒物 粒径分布 颗粒组成 PM2.5
下载PDF
沙尘暴的光学遥感及分析 被引量:81
2
作者 邱金桓 孙金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根据激光雷达和光度计综合探测的结果,结合气象背景资料分析了1988年4月北京地区三次沙尘暴过程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及其远距离输送时的垂直结构。这三次尘暴主要来源于内蒙的沙漠和黄土地区,根据激光探测消光系数垂直分布资料,在... 本文根据激光雷达和光度计综合探测的结果,结合气象背景资料分析了1988年4月北京地区三次沙尘暴过程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及其远距离输送时的垂直结构。这三次尘暴主要来源于内蒙的沙漠和黄土地区,根据激光探测消光系数垂直分布资料,在4月11日,沙尘粒子有3个不同的输送带,其中两个输送带的高度处于2000—3000m和3000—6000m,另一个输送带的下边界高度约为200m,其高度结构密切依赖于风场的垂直结构。根据多波长太阳光度计和半球辐射计的观测结果,尘暴期间大气柱沙尘总光学厚度在0.3至15之间变化,峰值光学厚度比平时们大约一个数量级,在0.65μm波长,在4月11目测量的气溶胶一次散射反照率均值为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 尘暴 光学遥感
下载PDF
南京冬季雾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 被引量:99
3
作者 杨军 牛忠清 +2 位作者 石春娥 刘端阳 李子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25-1431,共7页
2007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获得了雾霾转换过程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个不同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阶段粗、细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个阶段的主要... 2007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获得了雾霾转换过程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个不同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阶段粗、细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3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尺度谱分布为双峰或多峰型,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0.010μm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0.04~0.13μm和0.02~0.14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0.02~0.06μm.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0.060~0.090μm为界,小粒子减少,大粒子增多.雾霾演变过程中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与均方根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雾阶段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低、平均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尺度谱分布 南京
原文传递
贺兰山地区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82
4
作者 牛生杰 章澄昌 孙继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1996年至1999年4年间的4月和5月,在贺兰山的东西两侧沙漠地区用APS—3310A.型激光空气动力学粒子谱仪进行了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观测,取得了大量背景大气、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的沙尘粒子谱分... 1996年至1999年4年间的4月和5月,在贺兰山的东西两侧沙漠地区用APS—3310A.型激光空气动力学粒子谱仪进行了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观测,取得了大量背景大气、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的沙尘粒子谱分布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同沙漠地区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地区 沙尘气溶胶 谱分布 浮尘 扬沙 沙尘暴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近松散层采煤覆岩采动裂缝水砂突涌临界水力坡度试验 被引量:91
5
作者 隋旺华 蔡光桃 董青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84-2091,共8页
以带不同尺寸裂缝的混凝土块模拟采动裂缝岩体,以黏土、粉土、粗砂和砾砂配制不同颗粒组成的7种土样,采用改装的渗透仪,对松散层经过采煤上覆垮落带和裂缝带发生渗透变形破坏的类型和机制进行研究,得出采煤垮落带和裂缝带上覆松散土层... 以带不同尺寸裂缝的混凝土块模拟采动裂缝岩体,以黏土、粉土、粗砂和砾砂配制不同颗粒组成的7种土样,采用改装的渗透仪,对松散层经过采煤上覆垮落带和裂缝带发生渗透变形破坏的类型和机制进行研究,得出采煤垮落带和裂缝带上覆松散土层发生从上往下渗透变形破坏的临界水力坡度与土层粒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和裂缝尺寸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黏粒含量较少的粉土、粗砂、砾砂比较容易发生水砂突涌,土的d50小于裂隙宽度的1/10时,容易出现潜蚀甚至涌(突)砂现象;当临界水力坡度大于1时,同一种颗粒组成的土样重度越大,液性指数越小,土的黏聚力越大,则临界水力坡度越大;同一种土样发生通过裂缝的渗透变形破坏时,裂隙宽度越大,临界水力坡度越小,发生破坏的临界水力坡度随裂缝宽度的增大呈指数下降。试验还获得溃砂时水砂涌出量与裂缝的宽度和初始水头高度的关系,在相同初始水头条件下,随着突砂口尺寸的加大,突砂量基本呈线性增加;在相同突砂口张开的情况下,涌砂量随着初始水头增大而增大。发生水砂突涌的涌出物中含砂量随时间延续逐渐减少。由此可见,含水层的初始水头和突砂口张开程度是控制矿井工作面突砂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流砂 临界渗透坡度 垮落带 导水裂缝带 水体下采煤 松散层
下载PDF
北京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和垂直分布 被引量:88
6
作者 徐宏辉 王跃思 +1 位作者 温天雪 何新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9,共6页
2004-09在北京325m气象塔的8、80、240m3个不同高度,利用Andersen分级采样器同步进行了大气气溶胶采样.样品用离子色谱(I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O4^2-,NH4^+、NO3^-、K^+的浓度在0.43—1.1μm出现峰值;Ca^2+、Mg^2+的浓... 2004-09在北京325m气象塔的8、80、240m3个不同高度,利用Andersen分级采样器同步进行了大气气溶胶采样.样品用离子色谱(I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O4^2-,NH4^+、NO3^-、K^+的浓度在0.43—1.1μm出现峰值;Ca^2+、Mg^2+的浓度在4.7—5.8μm出现峰值;Na^+,Cl^-的浓度在0.65—1.1μm和4.7—5.8μm出现峰值.观测期间,二次离子(SO4^2-,NH4^+、NO3^-)的峰值从“凝结模态”向“液滴模态”移动,高湿度可能是形成液滴模态的重要原因.二次离子(SO4^2-,NH4^+、NO3^-)随着高度升高,浓度有增加的趋势;Ca^2+、Mg^2+在80m出现高值;K^+、Na^+、Cl^-的垂直分布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水溶性离子 粒径分布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不同卸载速率下岩爆破坏特征试验分析 被引量:87
7
作者 何满潮 赵菲 +1 位作者 杜帅 郑茂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37-2747,2793,共12页
对北山花岗岩进行4种不同速率卸载的岩爆试验,收集试验后产生的碎屑,进行粒径分布和基本尺寸量测,得到碎屑尺度特征。利用声发射系统采集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信号,采用典型的时频分析手段,提取每一个声发射波形信号的主频值,绘制整个试验... 对北山花岗岩进行4种不同速率卸载的岩爆试验,收集试验后产生的碎屑,进行粒径分布和基本尺寸量测,得到碎屑尺度特征。利用声发射系统采集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信号,采用典型的时频分析手段,提取每一个声发射波形信号的主频值,绘制整个试验全局主频分布图,找到花岗岩岩爆主频分布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卸载速率的降低,碎屑总数量,块状、板状碎屑所占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而声发射分布带主要位于中低频带内,且随着卸载速率降低逐渐上移,由密集变离散。根据声发射参数RA和AF特征值分布情况,结合核心密度定义,揭示裂纹类型演化过程。发现在卸载岩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张拉裂纹和一定量的剪切裂纹,随着卸载速率的降低,声发射信号量减少,预示着岩石内部裂纹数量明显减少。以上室内试验结果对于认识不同卸载速率下岩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工程实际中通过调整开挖速率降低岩爆风险的可行性提供了室内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试验 声发射 裂纹类型 粒度分布 卸载速率
下载PDF
燃煤锅炉颗粒物粒径分布和痕量元素富集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2
8
作者 岳勇 陈雷 +1 位作者 姚强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74-79,共6页
文中用基于空气动力学直径分级的8级Andersen撞击器对煤粉锅炉排放的飞灰进行了现场采样,给出了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的气溶胶颗粒物粒径分布.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不同粒径颗粒物上8种痕量元素As、Pb、Cr、Cd... 文中用基于空气动力学直径分级的8级Andersen撞击器对煤粉锅炉排放的飞灰进行了现场采样,给出了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的气溶胶颗粒物粒径分布.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不同粒径颗粒物上8种痕量元素As、Pb、Cr、Cd、Ni、Co、Cu、Zn的含量.结果表明,电除尘器入口烟气中飞灰粒径在0.7~17.5μm范围内呈单峰分布,峰值在7.48~10.97μm,而除尘器出口排放的颗粒物在1~10μm之间分布则比较平缓,PM2.5的质量份额明显增加.上述痕量元素在小粒径的飞灰上有明显的富集,同一粒径上的富集程度正相关于它们的挥发性,Cu、Cr、Co、Ni的相对富集倍数为4~6倍,挥发性最强的As的相对富集倍数接近30倍.此外,痕量元素的质量粒径频度分布在1~10μm有细微的双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PM10 粒径分布 痕量元素 煤粉炉
下载PDF
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81
9
作者 薛国强 朱彬 王红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3-1643,共11页
为探讨南京市PM10、PM2.1和PM1.1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和其主要来源,分别在南京市区和北郊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得到了南京市城郊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浓度并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①南京市区和北郊PM10、PM2.1、PM1.1颗... 为探讨南京市PM10、PM2.1和PM1.1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和其主要来源,分别在南京市区和北郊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得到了南京市城郊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浓度并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①南京市区和北郊PM10、PM2.1、PM1.1颗粒物浓度顺序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春夏秋季节3种颗粒物浓度北郊高于市区,冬季相反.②检测的10种离子SO2-4、NO-3、Ca2+、NH+4、Cl-、K+、Na+、F-、NO-2、Mg2+总质量浓度为市区46μg·m-3,北郊39.6μg·m-3,对市区和北郊PM1.1、PM1.1~2.1、PM2.1~10的贡献率分别为56%、49.5%、20.4%和42.5%、37.9%、18.3%.③主要离子SO2-4、NO-3、NH+4、Ca2+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在市区冬季高,夏季低,在北郊春季高,夏季低,南京地区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和市郊两地的复杂下垫面和人为因素是影响离子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④NH+4、SO2-4、NO-3的前体物NH3、SO2、NOx的转化夏季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冬季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二者比重相近.Cl-在冬季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夏秋季和Na+一起主要来自海盐输送,Ca2+、Mg2+多为地面扬尘和建筑扬尘等地壳源,K+、F-、NO-2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水溶性离子 粒径分布 季节变化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贺兰山地区春季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66
10
作者 牛生杰 孙继明 +1 位作者 陈跃 刘宏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7,共6页
通过对贺兰山地区大气背景、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采样 ,得到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溶胶质量浓度 ,而且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由Anderson和KB - 12
关键词 沙尘暴 气溶胶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贺兰山区
下载PDF
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77
11
作者 钱凌 银燕 +2 位作者 童尧青 王巍巍 魏玉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根据2006年7~12月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粒径0.01~2.5μm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比较高,达10^4个/cm^3,其中超细粒子(粒径0.01~0.1μm)对总粒子数浓度贡献... 根据2006年7~12月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粒径0.01~2.5μm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比较高,达10^4个/cm^3,其中超细粒子(粒径0.01~0.1μm)对总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约占87%.夏、秋、冬季的数浓度谱分布均呈单峰型结构,峰值集中在0.02~0.05μm;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在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时达到峰值;降雨对细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明显.夏季的超细粒子浓度最高,可能与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关,同时,较强的太阳辐射也使得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的生成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分布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北京西北城区与清洁对照点夏季大气PM_(10)的微观特征及粒度分布 被引量:66
12
作者 邵龙义 时宗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6,共6页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北京西北城区和清洁对照点非取暖期(2 0 0 1年夏季 )大气单个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PM10 和PM2 5的数量 粒度和体积 粒度分布 .研究表明 ,烟尘集合体在 2个采样点都普遍存在 ...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北京西北城区和清洁对照点非取暖期(2 0 0 1年夏季 )大气单个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PM10 和PM2 5的数量 粒度和体积 粒度分布 .研究表明 ,烟尘集合体在 2个采样点都普遍存在 ,具有区域性污染的特征 ;不规则状矿物颗粒物多见于市区PM10 样品中 ,而长条状石膏颗粒多出现在清洁对照点颗粒物样品中 ;在清洁对照点还观察到了生物质颗粒 .PM10 的数量 粒度分布呈双峰分布 ,主峰为 0 2~ 0 5 μm ,次峰为在 1~ 2 5 μm .但PM10 的体积 粒度分布呈单峰分布 ,在 1~ 2 5 μm粒度范围内 .综合分析得出 ,虽然粗颗粒 ,主要是矿物颗粒 ,在数量上对PM10 贡献很小 ,但是对总体积 ,因此对总质量的贡献可能很大 .但在PM2 5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图像分析 扫描电镜(SEM) 单颗粒分析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68
13
作者 尚倩 李子华 +1 位作者 杨军 濮梅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50-2760,共11页
2009年11~12月采用宽范围气溶胶粒径谱仪(WPS)、自动气象站和能见度仪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南京北郊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主峰集中在0.04~0.1μm;质量浓... 2009年11~12月采用宽范围气溶胶粒径谱仪(WPS)、自动气象站和能见度仪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南京北郊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主峰集中在0.04~0.1μm;质量浓度谱的2个主峰位于0.5~0.7μm和2.7μm左右;表面积谱的2个主峰分别位于0.1~0.5μm和0.5~0.9μm之间.气溶胶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日际变化,日变化主要与人类活动及大气边界层状况有关,而日际变化主要受降水、风、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粒子数浓度分布受相对湿度(RH)的影响较显著,当RH<54%时,随着RH增大,直径<1μm的粒子数浓度增加,而直径>1μm的粒子数浓度几乎无变化,当相对湿度>54%时,随着RH增大,0.01~0.2μm和2.7~10μm范围内粒子数浓度降低,0.5~1.5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加;雨、雾、晴和灰霾天气状态下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各异,雨天各尺度档数浓度与晴天相比都有减少,雾天0.01~0.3μm和2.7~10μm范围的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比晴天低,而0.3~2.7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高于晴天,降雨和浓雾对粗粒子的清除作用依次比核模态和积聚态粒子大;灰霾天气溶胶粒子谱的峰值略向大粒径方向偏移,0.03~0.1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比晴天低,而0.1~2.7μm范围内粒子数浓度高于晴天;根据Mie理论,对能见度和不同粒径段气溶胶粒子的表面积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0.1~2μm之间的粒子表面积浓度与能见度相关性较好,是导致南京地区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粒子 尺度谱 气象因子 能见度 南京
原文传递
京津冀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同步观测研究 被引量:67
14
作者 孙颖 潘月鹏 +2 位作者 李杏茹 朱若华 王跃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32-2740,共9页
为解析京津冀城市群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寻求区域大气污染协同防控方法,分别在北京、天津、唐山和保定4个典型城市和兴隆大气本底对照区设置观测站点,使用环境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和安德森撞击式9级采样器获取不同粒径段大气颗粒物的质量... 为解析京津冀城市群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寻求区域大气污染协同防控方法,分别在北京、天津、唐山和保定4个典型城市和兴隆大气本底对照区设置观测站点,使用环境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和安德森撞击式9级采样器获取不同粒径段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上述4个城市站点PM10年均值(2009年6月~2010年5月)分别为124、141、151和183μg.m-3,日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为29%、36%、39%和52%;PM2.5年均值分别为55、68、79和116μg.m-3,分别是区域大气本底对照站点的1.5、1.9、2.2和3.2倍,日均值超过WHO第一阶段指导值的天数分别为29%、33%、42%和65%.城市站细粒子(PM2.1)中二次无机盐、海盐、重金属、矿物尘和建筑尘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8.5%、5.8%、1.8%、14.8%和3.8%;上述5类化学成分在粗粒子(PM2.1~9)中分别为11.3%、6.7%、1.1%、43.5%和7.6%.河北保定颗粒物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粗、细粒子中主要成分分别为矿物尘和二次无机盐.区域细粒子污染在冬季最为严重,其主要污染成分为二次粒子.北京大气细粒子中人为源与自然源的贡献比值高达3.5∶1,而在粗粒子中的相应比例仅为0.6∶1;一次排放与二次生成的污染物对北京大气细粒子的贡献相当,而在粗粒子中的相应比例为5∶1.燃煤、汽车尾气和建筑扬尘对区域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具有较大影响,对重金属和二次粒子前体物的控制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化学成分 质量重构 粒径分布 京津冀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海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郭红连 陆晨刚 +1 位作者 余琦 陈立民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07-1112,共6页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冬季PAHs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绝大多数的PAHs存在于0.43~2.1μm的粒径范围内;在粒径分布上,三环、四环、五环的PAHs基本上呈单峰...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冬季PAHs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绝大多数的PAHs存在于0.43~2.1μm的粒径范围内;在粒径分布上,三环、四环、五环的PAHs基本上呈单峰分布,在0.43~1.1μm时达到浓度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多环芳烃(PAHs) 气质联用技术 上海 浓度 定量研究 GC/MS 污染特征 大气颗粒物 优先控制
原文传递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66
16
作者 耿彦红 刘卫 +4 位作者 单健 姚剑 范雪波 位楠楠 李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85-1589,共5页
分析了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中9种水溶性离子(SO42-、NO3-、NH4+、K+、Na+、Cl-、Ca2+、Mg2+、F-)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SO42-、NO3-和NH4+含量很高,占9种离子总和的65%~81%.颗粒物的C/A值平均为1.08,说明颗粒物呈中性,略偏... 分析了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中9种水溶性离子(SO42-、NO3-、NH4+、K+、Na+、Cl-、Ca2+、Mg2+、F-)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SO42-、NO3-和NH4+含量很高,占9种离子总和的65%~81%.颗粒物的C/A值平均为1.08,说明颗粒物呈中性,略偏碱,这可能与缺少碳酸根等的测定有关.<1.5μm颗粒物中的离子占所有粒径段离子的52%~87%,表明离子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物中.NH4+、K+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0.95μm的颗粒段;SO42-、NO3-、Ca2+、Cl-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0.95μm和3.0~7.2μm的粒径段,其中SO42-、NO3-的较高峰出现在<0.95μm的细颗粒段,Ca2+的较高峰出现在>3.0μm的颗粒段,Cl-则两峰高度相当;既有双峰分布又有单峰分布的离子是Na+、Mg2+和F-,3种离子的较高峰出现在>3.0μm的颗粒段.离子粒径分布与采样期间的气象条件、离子的形成机制和来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粒径分布
下载PDF
北京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64
17
作者 郎凤玲 闫伟奇 +1 位作者 张泉 曹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3-1159,共7页
2011年11月~2012年8月,采用WPS宽范围粒径谱仪在北京地区连续监测10nm^10μm间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并同步记录气象参数.结果表明,颗粒物数浓度均值为25014个/cm3,多呈单峰或双峰模式分布,其中冬季均值为31007个/cm3,春季23152个/c... 2011年11月~2012年8月,采用WPS宽范围粒径谱仪在北京地区连续监测10nm^10μm间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并同步记录气象参数.结果表明,颗粒物数浓度均值为25014个/cm3,多呈单峰或双峰模式分布,其中冬季均值为31007个/cm3,春季23152个/cm3,夏季20882个/cm3,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爱根核模态及积聚模态均呈现冬季高、春夏低的态势;核模态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各气象因素中,风速影响最为显著,粒径大于20nm颗粒物数浓度与风速呈反比.核模态与爱根核模态粒子数浓度在交通早高峰、正午与晚间高于其他时段,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变化则相对平缓,夜间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分布 气象条件
下载PDF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分布 被引量:55
18
作者 唐小玲 毕新慧 +2 位作者 陈颖军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使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7.2~10,3.0~7.2,1.5~3.0,0.95~1.5,0.49~0.95,<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冬季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用美国Sunset碳分析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 使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7.2~10,3.0~7.2,1.5~3.0,0.95~1.5,0.49~0.95,<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冬季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用美国Sunset碳分析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分,研究表明:OC和EC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与OC相比,EC则相对更集中于〈0.49μm粒径上;PM10中二次有机碳占总有机碳(ρ(OCsec)/ρ(OCtot))比例的平均值为47%,OC,EC的对数模型图都为双峰型.对ρ(OCtot),ρ(OCpri)(一次有机碳质量浓度)与ρ(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只用ρ(OC)/ρ(EC)值来评价二次污染是不充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 EC 二次污染 粒径
下载PDF
建筑施工扬尘特征与监控指标 被引量:59
19
作者 赵普生 冯银厂 +4 位作者 金晶 韩博 毕晓辉 朱坦 张小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18-1623,共6页
建筑施工活动引起的扬尘是我国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选择天津市一处典型的建筑施工工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施工阶段对环境空气PM10、尘源样品和降尘等进行了系统监测实验,得到了建筑扬尘的成分谱(元素、离子和碳组分)和尘源样品... 建筑施工活动引起的扬尘是我国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选择天津市一处典型的建筑施工工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施工阶段对环境空气PM10、尘源样品和降尘等进行了系统监测实验,得到了建筑扬尘的成分谱(元素、离子和碳组分)和尘源样品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的污染特点和化学组成特征与具体施工阶段、施工操作和建筑材料等密切相关.通过采集工地周边的降尘,发现利用降尘可以作为工地扬尘的监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 施工 成分谱 粒径分布 降尘
原文传递
北京冬季雾霾天气下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0
20
作者 常清 杨复沫 +3 位作者 李兴华 曹阳 王欢博 田密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3-370,共8页
为认识雾霾天气下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利用13级低压撞击采样器采集北京城区冬季一次典型雾霾天气下的大气颗粒物,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了PM10中不同粒径的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组分,获得了颗粒物... 为认识雾霾天气下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利用13级低压撞击采样器采集北京城区冬季一次典型雾霾天气下的大气颗粒物,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了PM10中不同粒径的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组分,获得了颗粒物及其化学成分的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天气下颗粒物质量浓度大小为:雾霾>多云>雪天>晴天,4种天气下PM2.5/PM10均大于74%,说明冬季污染主要是由细颗粒物污染引起.SO2-4、NO-3、NH+4、Cl-、Ca2+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SO2-4、NO-3、NH+4在0.76μm出现单峰;Ca2+和Mg2+在0.31和5.13~8.09μm出现双峰,主要分布在粗模态;Cl-和K+在0.76和5.13μm出现双峰,主要分布在细粒径段.OC、EC也富集于细粒子,显单峰结构.随污染程度增加,二次无机离子及碳组分浓度均显著增加,SO2、NO2的表观转化率(SOR、NOR)以及OC/EC在灰霾期间都远远高于二级良,可见二次无机源及有机源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空气流动性差的灰霾持续期,机动车尾气排放的EC等一次污染物贡献增加.分析NO-3/SO2-4的粒径分布发现,机动车尾气对爱根核模态及凝结模态的亚微米模态(<1μm)贡献大于固定源,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已十分凸显.此外,燃煤污染的区域输送对污染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重污染期间土壤扬尘的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化学组成 粒径分布 雾霾天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