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子阵合成孔径声呐6阶方位空变运动补偿快速算法
1
作者 田振 钟何平 唐劲松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0-2159,共10页
为解决6自由度运动误差存在情形下的多子阵合成孔径声呐快速运动补偿与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子阵合成孔径声呐6阶方位空变运动补偿快速算法。在考虑6自由度运动误差随方位时间6阶空变特性的基础上,对双根号形式距离历程进行泰勒级数... 为解决6自由度运动误差存在情形下的多子阵合成孔径声呐快速运动补偿与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子阵合成孔径声呐6阶方位空变运动补偿快速算法。在考虑6自由度运动误差随方位时间6阶空变特性的基础上,对双根号形式距离历程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并保留至6阶项,进而推导得到严格解析的点目标响应二维谱,通过对传统四阶模型的距离多普勒算法进行改进,同时实现了6自由度运动误差的快速补偿和图像重建。仿真分析和实测数据成像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可为大场景宽测绘带多子阵合成孔径声呐快速运动补偿和高分辨成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声呐 多子阵 运动补偿 成像算法 运动误差 距离多普勒算法 方位空变 6阶模型
下载PDF
制冷系统六阶动态模型及仿真 被引量:2
2
作者 程保华 吴爱国 +1 位作者 由玉文 翟文鹏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2-67,共6页
在建立换热器模型时引入过冷度估计和过热度估计,采用分相区集总参数的方法,通过简化分析提取能够反映制冷系统动态特性的最少状态量,建立了制冷系统六阶动态模型。同时采用Matlab的Simulink仿真工具,比较分析六阶模型数据和实验数据,... 在建立换热器模型时引入过冷度估计和过热度估计,采用分相区集总参数的方法,通过简化分析提取能够反映制冷系统动态特性的最少状态量,建立了制冷系统六阶动态模型。同时采用Matlab的Simulink仿真工具,比较分析六阶模型数据和实验数据,验证六阶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集总参数 六阶模型 仿真
下载PDF
约束阻尼梁的六阶模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申智春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29,153,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了约束阻尼三层梁振动分析常用的六阶模型,并指出了常用的六阶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局限性,即基层与约束层的轴向位移之比u1/u3为常数。利用有限元模拟计算对不同边界条件对约束阻尼梁固有频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不考... 通过理论分析了约束阻尼三层梁振动分析常用的六阶模型,并指出了常用的六阶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局限性,即基层与约束层的轴向位移之比u1/u3为常数。利用有限元模拟计算对不同边界条件对约束阻尼梁固有频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不考虑u1/u3为常数时的情况相比,考虑u1/u3为常数时:对一端固支一端自由的悬臂梁计算影响最大,其一阶固有频率计算值偏高44.6%;对两端固支的梁,一阶固有频率计算值偏高4.94%;对简支梁的影响最小,一阶固有频率值只偏高0.9%。本文明确指出了约束阻尼梁振动分析常用六阶模型的适用范围。工程实际应用发现约束层与基层粘接到一起,近似相当于u1/u3为常数成立,减振效果较差,振幅降低小于10%;现场采取措施将与基层连接到一起的约束层断开,试验效果较好,减振幅度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阻尼梁 六阶模型理论 边界条件 粘弹性阻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