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腹腔镜单吻合器法经肛门取出标本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涛 傅传刚 +2 位作者 周主青 纪昉 黄贲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76-379,387,共5页
目的研究单吻合器法经肛门取出标本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11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吻合器法经肛门取标本手术83... 目的研究单吻合器法经肛门取出标本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11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吻合器法经肛门取标本手术83例,双吻合器法小切口手术29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初次造口排便时间、淋巴结检出数、下切缘长度、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肛门Wexner失禁评分以及1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部112例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肛门Wexner失禁评分及1年DF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单吻合器组住院天数少于双吻合器组,分别为(7.9±3.5) d和(10.2±2.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两组初次造口排气时间分别为(13.7±6.0) h和(44.6±5.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两组肿瘤下切缘长度分别为(1.8±0.3) cm和(1.6±0.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2/83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与传统双吻合器法相比,单吻合器法经肛门取出标本进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安全可行,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吻合器 经肛门 标本取出 超低位 直肠癌
下载PDF
双荷包、单吻合器保肛术式在直肠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正 孙晓光 +2 位作者 葛晓明 张翔 孙年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782-2783,2786,共3页
目的介绍双荷包、单吻合器保肛术式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探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67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双荷包、单吻合器保肛术式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1例死亡... 目的介绍双荷包、单吻合器保肛术式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探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67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双荷包、单吻合器保肛术式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1例死亡,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复发1例,1例广泛腹腔转移,4例肝转移,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双荷包、单吻合器的改良保肛术式的应用,扩大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范围,具有手术时间短、节省费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荷包 单吻合器 直肠癌 保肛手术
下载PDF
单吻合器、双荷包在直肠癌保肛术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福军 马秉刚 姜振国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第12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介绍单吻合器、双荷包在直肠癌保肛术式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5月~2007年12月86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国产吻合器进行单吻合器、双荷包保肛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膀... 目的介绍单吻合器、双荷包在直肠癌保肛术式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5月~2007年12月86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国产吻合器进行单吻合器、双荷包保肛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膀胱排空障碍3例,切口感染6例,肛门疼痛2例。结论单吻合器、双荷包术式在直肠癌保肛中应用安全、可靠,并具有手术时间短、节省费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吻合器 双荷包 直肠癌 保肛手术
下载PDF
经直肠标本取出式3D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远切端两种处理方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俊毅 傅传刚 +7 位作者 周主青 鲁兵 朱哲 高玮 杜涛 江期鑫 汤杰 向鹏程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经肛门直肠标本取出式3D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远切端两种处理方式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经直肠标本取出式3D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按... 目的探讨直肠癌经肛门直肠标本取出式3D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远切端两种处理方式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经直肠标本取出式3D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远切端处理不同方式分为2组:(1)经直肠标本取出(双吻合器法)组29例:经肛门直肠取出根治标本,再以直线切割关闭器切断并关闭远端直肠,采用传统双吻合器法吻合;(2)经直肠标本取出(单吻合器法)组11例:经肛门直肠取出根治标本,直肠残端以倒刺线全层荷包缝合关闭,行单吻合器直肠结肠端端吻合。两组均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分析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指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并观察治疗期两组相关并发症。采用电话随访或调查的形式,对末端造口回纳术后1年以上患者采用Wexner失禁评分评估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两组年龄、性别、BMI指数、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WIS评分,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26例患者中,20例(76.9%)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良好(WIS评分≤10分),无严重肛门失禁患者。结论经肛门直肠标本取出式3D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采用单吻合器或双吻合器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直肠标本取出 双吻合器法 单吻合器法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应用经肛门拖出单吻合器技术保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魏正强 张才全 +3 位作者 朱明才 张宏宇 张军 王子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拖出单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75例行双吻合器保肛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37例行经肛门拖出单吻合器保肛术(single stapling techn... 目的探讨经肛门拖出单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75例行双吻合器保肛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37例行经肛门拖出单吻合器保肛术(single stapling technique,SST)。结果两组所有患者保肛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浸润。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DST组发生吻合口漏3例,SST组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4~65个月(平均15个月),DST组盆腔复发3例4%,吻合口复发2例2.7%,肝脏转移7例9.3%;SST组盆腔复发1例2.7%,无吻合口复发,肝脏转移4例10.8%;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肛门拖出单吻合器保肛术(SST)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高,复发率低,简化了手术操作,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双吻合器 单吻合器 保肛手术
下载PDF
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宋军民 张炜 +2 位作者 米纪元 孙振强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估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3例直肠癌患者,男56例,女47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5 cm且病理学确诊为直肠腺癌,均接受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采用单吻合器双荷包... 目的:评估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3例直肠癌患者,男56例,女47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5 cm且病理学确诊为直肠腺癌,均接受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采用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A组)56例,采用全手工缝合(B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或术后死亡病例。A、B组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5.8±6.4)、(15.3±7.2)枚,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分别为(2.1±1.4)、(2.2±1.7)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行保护性回肠造瘘患者比例、吻合口瘘和吻合口出血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直肠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8%,B组为17.0%,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优势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结肛吻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外科 超低位前切除 吻合器结肛吻合 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单、双吻合器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丁小崇 任书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2675-2678,共4页
目的:比较单吻合器技术(SST)与双吻合器技术(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吻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32例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行保肛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结肠、直肠吻合方... 目的:比较单吻合器技术(SST)与双吻合器技术(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吻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32例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行保肛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结肠、直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SST组与DS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总天数、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ST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较短、远端切缘长度较短[(1.84±0.58)cm vs(2.08±0.55)cm]、吻合口瘘发生率低[2.08%(1/48)vs 7.14%(6/84)],住院费用较低[(20340.29±7798.97)元vs(25476.29±7853.44)元],但手术时间较长[(126.85±38.21)min vs(110.13±35.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DST组比较,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SST组远端切缘长度较短,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住院费用较少,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单吻合器技术 双吻合器技术
下载PDF
拖出式单、双吻合法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潘屹 常瑞 魏正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拖出式单、双吻合术式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我院胃肠外科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直肠癌患者共计1 138人,行拖出式吻合法超低位直肠前切术患者共113例,其中行拖出式双吻合器法保肛术(double ... 目的:探讨拖出式单、双吻合术式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我院胃肠外科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直肠癌患者共计1 138人,行拖出式吻合法超低位直肠前切术患者共113例,其中行拖出式双吻合器法保肛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64例,行经肛门拖出单吻合器法保肛术(single stapling technique,SST)49例,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随访1~4年内盆底局部复发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2种吻合方式的优缺点。结果:2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t=0.172,P=0.864;平均住院时间Z=-0.562,P=0.547)。术后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2,P=0.01);其他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848)。局部复发:随访1~4年2组盆底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9,P=0.175)。平均住院费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82,P=0.00)。结论:拖出式吻合法已成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常用术式,拖出式SST保肛术较拖出式DST保肛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费用更低、切除完整复发率较低等优势,在其适用范围内有有较大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出式 单吻合法 双吻合法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下载PDF
单吻合器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崔小兵 管郑生 付聿铭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ULA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4例单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接受手术,吻合口距肛缘位置为2.5~4cm,术后肛门控便功能良好,吻合口漏2例(4.5...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ULA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4例单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接受手术,吻合口距肛缘位置为2.5~4cm,术后肛门控便功能良好,吻合口漏2例(4.5%),无吻合口出血及狭窄,局部复发3例(6.8%),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4%、79.48%。结论:单吻合器同样可以完成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且手术效果及肛门功能良好,费用较低。熟练、正确地掌握单吻合器技术操作及提高全直肠系膜切除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吻合器 直肠癌 超低位前切除术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机械内吻合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文局 张秋光 +2 位作者 郭昌盛 曾宪浩 廖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4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 探讨对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并应用单钉机械吻合术行结肠 直肠行低位吻合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中低位直肠癌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手术 ,应用可重复的单钉吻合器行低位结肠 直肠端端吻合术。结果  32例均能完整切除直... 目的 探讨对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并应用单钉机械吻合术行结肠 直肠行低位吻合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中低位直肠癌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手术 ,应用可重复的单钉吻合器行低位结肠 直肠端端吻合术。结果  32例均能完整切除直肠系膜 ,吻合口距齿状线 2~ 5cm者2 1例 ,2cm以内者 11例。术后 1例吻合口瘘 ,改行Mile术后治愈。术后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结论 TME术式应用可重复单钉机械吻合保肛吻合可靠 ,操作简单 ,费用少 ,符合肛门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全系膜切除术 单钉机械吻合
下载PDF
单吻合器双荷包缝合法与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天天 钱海鑫 +1 位作者 秦磊 程之逸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吻合的方式及其疗效,从而研究经济、实用、安今的直肠癌低位吻合方式。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97例,其中行单吻合器双荷包缝合法46例,双吻合器吻合法51例,采用病例...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吻合的方式及其疗效,从而研究经济、实用、安今的直肠癌低位吻合方式。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97例,其中行单吻合器双荷包缝合法46例,双吻合器吻合法51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单吻合器双荷包缝合组在住院费用、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双吻合器吻合组(P〈0.05),但其在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局部复发率上高于双吻合器组(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狭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感染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单吻合器双荷包缝合法与双吻合器吻合法吻合效率相当,但其降低了住院费用,更经济、实用,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应当提倡为首选的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荷包缝合 双吻合器吻合 直肠前切除术
下载PDF
双吻合法与荷包钳单吻合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斌 费维国 徐皓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双吻合法与荷包钳单吻合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65例低位直肠癌施行保肛手术患者的两种吻合方式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双吻合法和荷包钳单吻合法各有优缺点,两者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双吻合法与荷包钳单吻合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65例低位直肠癌施行保肛手术患者的两种吻合方式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双吻合法和荷包钳单吻合法各有优缺点,两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过程中,双吻合法与荷包钳单吻合法是两种切实可用的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双吻合法 荷包钳单吻合法
原文传递
荷包钳与管状吻合器联合用于直肠癌保肛手术116例
13
作者 许示心 陈进 费伯建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 评价荷包钳与单管状吻合器联合用于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作用.方法 分析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荷包钳与单管状吻合器作直肠癌保肛手术116例的经验报告.结果 本组116例应用荷包钳与管状吻合器作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吻合口漏8例(6... 目的 评价荷包钳与单管状吻合器联合用于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作用.方法 分析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荷包钳与单管状吻合器作直肠癌保肛手术116例的经验报告.结果 本组116例应用荷包钳与管状吻合器作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吻合口漏8例(6.90%),吻合口狭窄6例(5.17%),吻合口出血1例(0.86%),无手术死亡.结论 荷包钳与单管状吻合器联合用于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荷包钳 管状吻合器
下载PDF
单吻合器结肛吻合在直肠癌腹部无切口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付正伟 葛海燕 傅传刚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结肛吻合在3D腹腔镜腹部无切口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行3D腹腔镜腹部无切口低位直肠前切除单吻合器结肛吻...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结肛吻合在3D腹腔镜腹部无切口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行3D腹腔镜腹部无切口低位直肠前切除单吻合器结肛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技巧、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90. 50±20. 71) min、术中出血量(50. 69±15. 21) ml、术后进半流食时间(2. 18±1. 03) d,术后住院时间(9. 56±2. 13) d、术后标本的远切缘及环周切缘为阴性。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腹腔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2例。术后随访1年,吻合口狭窄1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施行3D腹腔镜腹部无切口低位直肠前切除单吻合器结肛吻合术安全可行,具有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单吻合器结肛吻合 3D腹腔镜
原文传递
单双吻合器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贤军 茆家定 +1 位作者 吴佩 黄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单双吻合器吻合法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以来应用单、双吻合器吻合法联合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24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行单吻合器吻合149例、双吻合器吻... 目的:探讨单双吻合器吻合法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以来应用单、双吻合器吻合法联合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24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行单吻合器吻合149例、双吻合器吻合97例,整个手术进程顺利,术中大出血2例(0.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8例(3.3%),其中直肠阴道漏2例(0.8%),吻合口狭窄9例(3.7%),吻合口出血4例(1.6%),切口感染15例(6.1%),术后切口裂开3例(1.2%),术后肛门坠胀不适57例(23.2%),局部复发9例(3.7%),肝脏转移10例(4.1%),腹腔广泛转移4例(1.6%)。结论:单双吻合器与TME联合应用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有效、安全的术式,不仅能够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而且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保肛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双吻合器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保肛手术
下载PDF
新疆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及断裂形态分析
16
作者 马承诺 姜开翔 +2 位作者 陈春晖 刘园玲 张有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针对新疆长绒棉在机采及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拉伸导致纤维断裂损伤的问题,首先,通过试验分析纤维直径、试样长度和拉伸速度对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和形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并建立3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面回归模型,... 针对新疆长绒棉在机采及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拉伸导致纤维断裂损伤的问题,首先,通过试验分析纤维直径、试样长度和拉伸速度对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和形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并建立3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面回归模型,得到3种因素交互作用对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断裂方式的棉纤维断口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当试样长度和拉伸速度一定时,随着单根长绒棉纤维直径的增大,断裂强力逐渐减小,纤维表面形态变化差异较大;当纤维直径一定时,单根长绒棉纤维断裂强力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试样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不仅受上述3种因素的单一影响,受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影响顺序依次为纤维直径、拉伸速度、试样长度;在低载荷下,单根长绒棉纤维断裂伸长率与拉伸速度没有较大关系,但其随试样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新疆单根长绒棉纤维在拉伸过程中力学特性曲线表现为直接断裂和逐渐断裂2种类型,主要原因依赖于棉纤维初始形态和缺陷程度,其拉伸形态变化归纳为纵向微原纤分裂且在纤维内传播,断裂方式具有直接断裂、轴向撕裂、扭转断裂和纤维丝间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根长绒棉纤维 力学特性 断裂机制 断口形貌 新疆棉
下载PDF
单/双组份PLA短纤维的制备及非织造应用研究
17
作者 潘晓娣 钱明球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两种不同熔点的纤维级聚乳酸切片,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单组分聚乳酸短纤维和双组份皮芯结构聚乳酸短纤维,并采用单组分和双组份聚乳酸短纤维,通过热风黏合法制备聚乳酸非织造材料。通过熔体黏度降和纤维断裂强度的变化研究纺丝温度... 采用两种不同熔点的纤维级聚乳酸切片,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单组分聚乳酸短纤维和双组份皮芯结构聚乳酸短纤维,并采用单组分和双组份聚乳酸短纤维,通过热风黏合法制备聚乳酸非织造材料。通过熔体黏度降和纤维断裂强度的变化研究纺丝温度和后牵伸倍率对纤维性能的影响,通过无纺布的断裂强力和厚度的变化研究单/双组份聚乳酸短纤维的配比和热风温度对无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控制单组分聚乳酸的纺丝温度230℃时,纤维可纺性良好,制得单组分聚乳酸纤维纤度1.67~2.70 dtex,断裂强度2.87~3.56 cN/dtex;当控制双组份聚乳酸的纺丝温度225℃时,纤维可纺性良好,纤维皮芯界面清晰,最终制得双组份聚乳酸纤维纤度1.67~2.42 dtex,断裂强度2.72~3.36 cN/dtex;将单/双组份聚乳酸短纤维按质量比1∶1共混且控制热风温度在110~118℃时,所得热风无纺布的横向强力23.9~26.21 N,纵向强力25.48~29.77 N,手感柔软蓬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分聚乳酸短纤维 皮芯结构聚乳酸短纤维 非织造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