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浓度对间歇曝气单级自养脱氮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震涛 禹强 +4 位作者 秦镕聪 李凯 方芳 陈猷鹏 郭劲松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825-4831,共7页
以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效容积为15 L的SBBR反应器,系统进水NH+4-N浓度约为360 mg/L,控制温度为(30±2)℃,采用间歇曝气方式运行,曝气段DO浓度从2.4~2.6 mg/L逐渐下降到0.9~1.1 mg/L,研究了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脱氮性能... 以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效容积为15 L的SBBR反应器,系统进水NH+4-N浓度约为360 mg/L,控制温度为(30±2)℃,采用间歇曝气方式运行,曝气段DO浓度从2.4~2.6 mg/L逐渐下降到0.9~1.1 mg/L,研究了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脱氮性能与N2O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反应器曝气段DO浓度从2.4~2.6 mg/L下降到0.9~1.1mg/L,系统TN去除率均达到80%,但在相同运行时间内的TN去除率依次降低,NH+4-N平均反应速率从0.19 mg/(L·min)降低至0.05 mg/(L·min),NO-3-N累计产生量稳定于14.9~16.5 mg/L,NO-2-N浓度在反应器内未产生明显的积累。随着曝气段DO浓度的下降,最大N2O释放速率逐渐降低,N2O累计释放量从73.8 mg下降到61.0 mg,N2O转化率介于2.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自养脱氮 DO 间歇曝气 N2O
原文传递
基于SBBR的单级自养脱氮快速启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小玲 邓杨帆 +2 位作者 冯继贵 王靖楠 李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52-3258,共7页
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配制无机氨氮废水进行单级自养脱氮工艺快速启动研究。启动过程经历了污泥适应期、部分短程硝化选择期以及单级自养脱氮实现期3个阶段。经过29 d的培养驯化,通过控制游离氨的方法实现了部分短程硝化... 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配制无机氨氮废水进行单级自养脱氮工艺快速启动研究。启动过程经历了污泥适应期、部分短程硝化选择期以及单级自养脱氮实现期3个阶段。经过29 d的培养驯化,通过控制游离氨的方法实现了部分短程硝化。当出水中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60%左右时,立即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由连续曝气改为间歇曝气,间歇曝气使得厌氧氨氧化菌(AAOB)的富集与亚硝酸氧化菌(NOB)的淘汰同时进行,并且避免了高浓度亚硝酸盐对AAOB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了单级自养脱氮的快速启动。实验仅用50 d成功启动了SBBR单级自养脱氮工艺,总氮容积去除负荷达到0.173 kg N/(m3·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8.68%,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0.87%。成功启动之后,反应器内只有少量的悬浮污泥,大部分的污泥都附着在填料上,污泥颜色呈褐色,而反应器内壁及出水管上附着的污泥呈浅砖红色,表明反应器内富集了大量的AAO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自养脱氮 部分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快速启动
原文传递
溶解氧对单级颗粒污泥自养脱氮系统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柏林 任晓玲 +3 位作者 李晔 汪月 王伟 梁亚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126-5133,共8页
为了研究溶解氧对SBR单级颗粒污泥自养脱氮系统的影响,基于活性污泥ASM3模型和短程硝化-硝化-反硝化模型,将颗粒污泥传质过程与氨氧化菌(AOB)、厌氧氨氧化菌(A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反硝化菌(DNF)的生长过程、好氧内源呼吸及缺氧... 为了研究溶解氧对SBR单级颗粒污泥自养脱氮系统的影响,基于活性污泥ASM3模型和短程硝化-硝化-反硝化模型,将颗粒污泥传质过程与氨氧化菌(AOB)、厌氧氨氧化菌(A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反硝化菌(DNF)的生长过程、好氧内源呼吸及缺氧内源呼吸过程等耦合,建立了单级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动力学模型,并对颗粒内部基质浓度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当DO为0.4mg/L时,好氧区和缺氧区(厌氧区)的比例为0.4:1;当DO为0.6mg/L时,颗粒污泥好氧区与缺氧区(厌氧区)的比例为3:1.同时,根据基质反应速率方程,建立了颗粒污泥的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动力学模型,对SBR系统运行效果进行预测,结果显示,DO为0.6mg/L时,氨氮反应完全,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在5mg/L以下,总氮去除率模拟值为89%左右,略低于实际测量脱氮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自养脱氮 颗粒污泥 DO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絮状-颗粒污泥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启动及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晓辉 李柏林 +3 位作者 杨丹丹 王俊 章文琴 黄馨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共7页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连续微量曝气方式快速启动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并对启动调控措施及稳定运行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微量曝气条件下,控制系统DO为0.24~0.35 mg/L、进水NH_4^+-N为50 mg/L、HRT为3 h、温度为28~32℃时,成功...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连续微量曝气方式快速启动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并对启动调控措施及稳定运行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微量曝气条件下,控制系统DO为0.24~0.35 mg/L、进水NH_4^+-N为50 mg/L、HRT为3 h、温度为28~32℃时,成功启动了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稳定运行时TN去除率保持在85%左右,平均容积去除负荷达到0.18 kg N/(m^3·d)。随着系统脱氮性能的提升,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酶促反应的关键酶AMO、HDH活性不断提高,稳定运行时分别为4.24μmol NO_2^-N/(mg Pro·min)和0.45μmol Cyto-c/(mg Pro·min)。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检测后发现,絮状和颗粒污泥样品中Candidatus Brocadia(AAOB)相对丰度分别从1.9%、33.5%增加到5.8%、46.5%,Nitrosomonadaceace(AOB)主要存在于絮状污泥中,相对丰度从2.8%增至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自养脱氮 低氨氮废水 脱氮效率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低氨氮质量浓度废水DPR-SNAD脱氮除磷效能研究
5
作者 周健 宋晔珂 +4 位作者 刘轶 曹猛 和雪杰 周炯 温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721,共9页
针对低氨氮废水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副产物硝氮残留,有机物耐受能力差,以及缺乏除磷功能等问题,提出反硝化除磷(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DPR)-单级自养脱氮(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d... 针对低氨氮废水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副产物硝氮残留,有机物耐受能力差,以及缺乏除磷功能等问题,提出反硝化除磷(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DPR)-单级自养脱氮(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AD)组合处理技术,重点考察氨氮负荷对单级自养脱氮工艺(Single-stage Nitrogen Removal Using Anammox And Partial Nitritation,SNAP)系统、泥龄对DPR系统构建的影响,以及低氨氮废水DPR-SNAD组合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与微生物种群。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氨氮质量浓度梯度递减方式,氨氮负荷为0.20 kg N/(m^(3)·d)的低氨氮质量浓度的SNAP系统构建时间为63 d,较负荷为0.05 kg N/(m^(3)·d)的系统缩短了37 d。泥龄对构建的DPR系统效能影响显著,泥龄为35 d的系统除磷脱氮效能较高,PO_(4)^(3-)-P、NO_(3)^(-)-N、COD去除率分别为86.25%、98.00%、92.00%,系统释磷、吸磷、反硝化脱氮速率分别达4.60 mg/(L·h)、4.13 mg/(L·h)、5.53 mg/(L·h)。DPR-SNAD组合处理系统的氨氮(NH_(4)^(+)-N)、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分别为100%、98.64%、86.00%、93.30%。TN、TP去除率较对照组SNAP分别提高了19.20百分点和86.00百分点。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脱氮除磷功能菌属主要有Rhodobacter、Candidatus_Brocadia、Nitrosomonas、Gemmobacter,SNAD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OB)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SNAP系统,DPR促进SNAD提高了系统脱氮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低氨氮废水 单级自养脱氮 反硝化除磷 厌氧氨氧化
下载PDF
颗粒-絮状污泥耦合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脱氮性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婉情 李柏林 +4 位作者 王伟 李晔 王恒 汪月 梁亚楠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47,199,共6页
在SBR(Ⅰ)反应器中快速启动颗粒-絮状污泥耦合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研究启动前后颗粒、絮状污泥脱氮性能的变化。取启动前和系统构建成功后的污泥进行批试实验,通过甲醇抑制厌氧氨氧化菌(AAOB)活性来研究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比例的变化。絮... 在SBR(Ⅰ)反应器中快速启动颗粒-絮状污泥耦合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研究启动前后颗粒、絮状污泥脱氮性能的变化。取启动前和系统构建成功后的污泥进行批试实验,通过甲醇抑制厌氧氨氧化菌(AAOB)活性来研究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比例的变化。絮状污泥总氮去除率(NRE)从启动前的10.14%提高至启动成功后的89.70%,其中厌氧氨氧化脱氮占比从2.23%提高到83.70%,反硝化脱氮占比从7.91%减少到5%~6%;颗粒污泥的NRE从启动前3.90%提高至启动成功后的83.20%,厌氧氨氧化占比从不足1%提高到80.20%左右,反硝化占比从7.72%减少到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絮状耦合 单级自养脱氮 厌氧氨氧化菌 反硝化 脱氮性能
原文传递
上流双层填料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启动与运行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钰琪 向韬 +1 位作者 高大文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494-4501,共8页
通过接种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污泥,以无机高氨氮(110~130mg/L)废水为对象,研究上流式双层填料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反应器上层与下层分别以沸石和聚氨酯海绵作为填料,启动两种填料高度比分别为2:3和3:2的1号和2号反应器,历时139d成功建... 通过接种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污泥,以无机高氨氮(110~130mg/L)废水为对象,研究上流式双层填料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反应器上层与下层分别以沸石和聚氨酯海绵作为填料,启动两种填料高度比分别为2:3和3:2的1号和2号反应器,历时139d成功建立自养脱氮系统.结果表明,1号反应器最高总氮去除率达84.4%, 2号最高总氮去除率达81.8%,总氮去除负荷分别达0.15,0.14kgN/(m^3·d).进水未添加有机碳源时, 2号△NO_3^--N/△NH_4^+-N一直稳定在特征值0.11附近,自养脱氮系统更为稳定.在添加有机碳源情况下,2个反应器总氮去除率都得到提升,△NO_3^--N/△NH_4^+-N也更为稳定.说明一定浓度的有机物能强化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系统脱氮性能.反冲洗稳定后,1号反应器出水NO_3^--N由未反冲洗前的17.61 g/L降低到10 g/L以下,说明适当的反冲洗可以有效恢复反应器运行,反冲洗与NOB抑制手段相结合能更好地维持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自养脱氮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双层填料 沸石 聚氨酯海绵
下载PDF
曝停比对低温单级自养脱氮系统效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懿 张建兵 +2 位作者 黄巍 林子源 周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0-73,共4页
针对现有单级自养脱氮技术普遍需要中高温(25~35℃)运行条件、处理成本高的突出问题,以高浓度氨氮(≥2 000 mg/L)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曝停比对低温(15℃)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曝停比对系统的脱氮效能有影响,在15... 针对现有单级自养脱氮技术普遍需要中高温(25~35℃)运行条件、处理成本高的突出问题,以高浓度氨氮(≥2 000 mg/L)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曝停比对低温(15℃)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曝停比对系统的脱氮效能有影响,在15℃、DO为2. 5 mg/L条件下,反应器曝停比分别为2 h∶2 h、4 h∶4 h、6 h∶6 h、12 h∶12 h时,系统出水TN浓度分别为267. 5、238. 0、275. 1、367. 6 mg/L,去除率分别为86. 6%、88. 1%、86. 2%和81. 6%;曝停比为4 h∶4 h时,系统对TN的去除率较高。反应器停曝时间越长,反应器内液相DO、ORP值越低,液相DO、ORP水平影响自养脱氮系统微环境区域分布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氮废水 单级自养脱氮 曝停比 低温
原文传递
长、短期低温下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性能恢复与强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柏林 黄睿 +3 位作者 王恒 王伟 李晔 黄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89,共7页
针对低温胁迫下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脱氮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分别在长期和短期低温条件下,开展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的性能恢复及强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低温条件下,当温度从20℃降低至15℃后,NH4+-N平均去除率从83.24%下降至70.33%,TN... 针对低温胁迫下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脱氮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分别在长期和短期低温条件下,开展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的性能恢复及强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低温条件下,当温度从20℃降低至15℃后,NH4+-N平均去除率从83.24%下降至70.33%,TN平均去除率从71.47%降低至51.01%。通过调整曝气模式,将全程限氧曝气调整为厌氧-限氧交替曝气,且添加侧流系统中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后,NH4+-N平均去除率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88%、73.38%,主流自养脱氮系统的脱氮性能较降温前有显著的恢复与提高。短期低温条件下,当系统直接在15℃下运行时,生物强化措施可缓解短期低温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快速恢复系统的脱氮性能;在温度梯度驯化方式下(25℃→20℃→15℃),曝气模式的调整和侧流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添加,均对低温自养脱氮系统的性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全程限氧运行较厌氧-限氧交替运行具有更突出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自养脱氮 低温 主流 侧流
原文传递
曝气量对悬浮系统单级自养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永涛 王磊 +2 位作者 孙婷 王旭东 王志盈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33-2436,共4页
通过连续实验和间歇实验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对SBR系统自养脱氮性能的影响。连续实验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为155~185 mg/L时,曝气量分别为20、28、36和44 L/h时,TN去除率分别为80%、82%、80%和77%;增大和减小曝气量均会降低系统的脱氮效率... 通过连续实验和间歇实验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对SBR系统自养脱氮性能的影响。连续实验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为155~185 mg/L时,曝气量分别为20、28、36和44 L/h时,TN去除率分别为80%、82%、80%和77%;增大和减小曝气量均会降低系统的脱氮效率。间歇实验表明,随着曝气量的增加,氨氮的降解速率有所升高,20、28、36和44 L/h曝气条件下氨氮的降解速率分别为7.23、7.25、7.86和7.95 mg/(g MLVSS.h);在降解的过程中DO浓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0.5 mg/L),pH值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氨氮降解结束时,pH值和DO浓度同时升高。结果表明,改变曝气量会影响单级自养脱氮反应的进程,但对降解过程DO浓度值变化不大;DO浓度和pH值变化对氨降解结束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系统 单级自养脱氮 DO浓度 降解速率
原文传递
原生颗粒污泥单级自养脱氮工艺处理污泥压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建平 杜兵 +1 位作者 刘寅 秦永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88-2994,共7页
在长期运行的处理污泥压滤液的气提亚硝化反应器中发现了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并形成了具有自养脱氮性能的原生颗粒污泥.以原生颗粒污泥启动并运行了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对污泥压滤液进行脱氮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进水总氮浓度为350 mg.L-1... 在长期运行的处理污泥压滤液的气提亚硝化反应器中发现了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并形成了具有自养脱氮性能的原生颗粒污泥.以原生颗粒污泥启动并运行了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对污泥压滤液进行脱氮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进水总氮浓度为350 mg.L-1左右时,总氮平均去除率为74.81%,最高达86.92%,总氮平均去除负荷(以N计,下同)为0.68 kg.(m3.d)-1,最高达0.90 kg.(m3.d)-1.投加粉末活性炭后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得到强化,运行稳定性得到提高.进水基质浓度、氮负荷及曝气量对自养脱氮反应影响较大.污泥压滤液中的有机物、pH值和碱度对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影响较小.曝气量/ΔTN、曝气量/ΔNH4+-N及ΔALK/ΔTN比值可作为单级自养脱氮反应重要的运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自养脱氮 污泥压滤液 颗粒污泥
原文传递
温度对高氨氮废水单级自养脱氮系统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福荣 张超 +3 位作者 刘石虎 和雪杰 黄巍 周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9-24,共6页
现有单级自养脱氮系统通常在中温(25~35℃)条件下运行,温度控制成为该技术应用的瓶颈。以高氨氮(2 000 mg/L)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探究了温度为30、15℃时,高氨氮废水单级自养生物膜脱氮系统的构建方法,以及温度对系... 现有单级自养脱氮系统通常在中温(25~35℃)条件下运行,温度控制成为该技术应用的瓶颈。以高氨氮(2 000 mg/L)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探究了温度为30、15℃时,高氨氮废水单级自养生物膜脱氮系统的构建方法,以及温度对系统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时,采用逐步提高进水氨氮负荷的方法,反应器运行118 d,进水氮负荷达到0. 50 kgN/(m^3·d),TN去除率达到91. 9%,系统构建成功;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降低温度(每次降低2. 5℃)至15℃,进水氮负荷降为0. 25 kgN/(m^3·d),经过260 d的运行,低温系统构建成功,TN去除率为87. 0%。温度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效能的影响显著,在氮负荷为0. 50 kgN/(m^3·d),温度分别为35、30、25、20℃时,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 1%、91. 6%、88. 0%、81. 7%;而直接采用15℃运行时系统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氮废水 单级自养脱氮 温度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微生物系统构建
原文传递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单级自养脱氮特性试验研究
13
作者 吕永涛 王磊 +3 位作者 孙婷 王旭东 王韬 王志盈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为使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单级自养脱氮获得稳定运行效果,对脱氮性能、单周期氮素转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氮元素守恒和计量关系探讨其脱氮途径。结果表明,进水氨氮负荷为0.494 kg.m-.3d-(1n=50)时,TN平均去除率、最高去除负荷和去... 为使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单级自养脱氮获得稳定运行效果,对脱氮性能、单周期氮素转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氮元素守恒和计量关系探讨其脱氮途径。结果表明,进水氨氮负荷为0.494 kg.m-.3d-(1n=50)时,TN平均去除率、最高去除负荷和去除速率分别达81.8%、0.493 kg.m-.3d-1和0.201 kg.kg-.1d-1。单周期过程中氨氮和TN几乎呈线性去除;ρ(NO2--N)变化不大,维持在4 mg·L-1以下;ρ(NO3--N)则由12.9逐渐升高最终达到28.6 mg·L-1。ρ(DO)由0.4降低到0.2最后升至0.3 mg·L-1,pH先由8.02升高到8.15后缓慢降低至7.98。系统中产生的硝酸盐与消耗的氨氮质量比为0.08~0.12,小于"基于亚硝化的自养脱氮工艺"。通过计量关系分析系统中除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协同脱氮作用外,还存在自养反硝化的辅助脱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单级自养脱氮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自养反硝化
下载PDF
种源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同步构建影响研究
14
作者 张建兵 韩懿 +1 位作者 李志刚 周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59-63,共5页
针对单级自养脱氮微生物系统异步分期构建周期长、过程复杂、接种污泥难于获取等问题,开展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同步构建研究。以SBBR反应器为对象,分别以好氧活性污泥、下水道底泥、脱水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系统研究种源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 针对单级自养脱氮微生物系统异步分期构建周期长、过程复杂、接种污泥难于获取等问题,开展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同步构建研究。以SBBR反应器为对象,分别以好氧活性污泥、下水道底泥、脱水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系统研究种源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同步构建的影响,并采用PCRDGGE技术探讨了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器在温度为(30±1)℃、初始氮负荷为0.025kgN/(m^3·d)的条件下,进水NH3-N浓度由最初的100mg/L逐渐提升至2 150mg/L,连续运行153~190d,各反应器的去除负荷均达到0.50kgN/(m^3·d)以上,NH_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9.4%和91.8%以上,接种污泥种类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构建有显著影响。采用脱水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单级自养脱氮系统构建速度最快为153d,其来源广泛可作为工程化应用的接种污泥。PCR-DGGE研究表明:在系统构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与相对应的接种污泥样品相比,成功构建稳定运行后系统内微生物种群分属于另一不同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泥 SBBR 单级自养脱氮 高氨氮废水 PCR-DGGE
下载PDF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俊丽 邹寒艳 +2 位作者 王贵学 方芳 郭劲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4,共5页
对具有厌氧氨氧化作用的细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该菌在生物脱氮过程的应用。对稳定运行、氨氮转化率及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0%及80%左右的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底部取活性污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取活性污泥细菌总DNA,利用特异引... 对具有厌氧氨氧化作用的细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该菌在生物脱氮过程的应用。对稳定运行、氨氮转化率及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0%及80%左右的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底部取活性污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取活性污泥细菌总DNA,利用特异引物Pla46rc/Amx820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的厌氧氨氧化菌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及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与Candidatus Kueneniastuttgartiensis和Candidatus Brocadia anammoxidans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99%,进化分析证明与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进化上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 厌氧氨氧化菌 鉴定 16S R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