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T取电策略的配电架空线路断线故障诊断方法
1
作者 刘王春 欧朱建 +3 位作者 黄冬冬 张雨萌 胡宇 吴天辰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7,共7页
配电网断线故障一般基于电压或结合电压电流诊断,且假定3个线电压和3个相电流均可获取,并未考虑量测装置的实际配置情况。实际架空配电线路一般仅配置双PT(potential transformer)或单PT,仅可获取2个线电压或1个线电压,导致已有诊断方... 配电网断线故障一般基于电压或结合电压电流诊断,且假定3个线电压和3个相电流均可获取,并未考虑量测装置的实际配置情况。实际架空配电线路一般仅配置双PT(potential transformer)或单PT,仅可获取2个线电压或1个线电压,导致已有诊断方法在部分故障工况下无效。首先建立了断线故障下线电压方程,进而论证基于两个线电压诊断断线故障在双PT工况下可行及在单PT工况下不可行;其次提出一种PT滑动组合取电配置策略,创新地将单PT引入断线故障诊断,提高断线故障诊断精度;最后通过PSCAD/EMTDC搭建中压配电线路模型,验证了提出的取电配置策略及断线故障诊断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线故障 pt pt 取电配置策略 pt滑动组合
下载PDF
10kV配电网铁磁谐振消谐措施的仿真比较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周浩 余宇红 +2 位作者 张利庭 张元龙 楼其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4-34,共11页
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中,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励磁电感的非线性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文章以嘉兴电力局斜桥变电所10kV配电网为模型,利用EMTP程序对PT高压侧中性点接非线性电阻、串... 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中,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励磁电感的非线性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文章以嘉兴电力局斜桥变电所10kV配电网为模型,利用EMTP程序对PT高压侧中性点接非线性电阻、串单相PT、经消弧线圈接地、PT开口三角绕组接阻尼电阻或者分频消谐装置等多种消谐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和综合比较,发现中性点串单相PT的方式在消谐能力和全局性方面不如中性点串非线性电阻方式;在非线性电阻消谐方式下,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和三次谐波滤波器可以较好地解决零序电压偏高的问题。此外,文章还定量研究了采用消弧线圈消谐的有效数值范围,分析了分频消谐装置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很好消谐的原因,并对其他一些消谐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作者的工作可以为电力部门进行铁磁谐振过电压的防治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对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安全可靠性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谐振 非线性电阻 单相pt 消弧线圈 阻尼电阻 仿真研究 配电网
下载PDF
Pt-C_(3)N_(4)/BiOCl S型异质结应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的理论计算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罗铖 龙庆 +2 位作者 程蓓 朱必成 王临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光催化CO_(2)还原制备可再生的碳氢燃料为缓解温室效应、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法。然而,单一组分光催化剂的CO_(2)还原活性非常低。一是因为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导致光子效率很低。二是因为CO_(2)的活化需要较高的能垒... 光催化CO_(2)还原制备可再生的碳氢燃料为缓解温室效应、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法。然而,单一组分光催化剂的CO_(2)还原活性非常低。一是因为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导致光子效率很低。二是因为CO_(2)的活化需要较高的能垒。对此,研究人员作出了许多改进以提高CO_(2)还原性能。例如,发展S型异质结可以增强载流子的分离和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引入金属单原子助催化剂可以优化反应热力学。因此,协同利用S型异质结和金属单原子修饰将能同时促进载流子的转移和CO_(2)还原反应过程。本文构建了由单原子Pt负载的g-C_(3)N_(4)和BiOCl组成的Pt-C_(3)N_(4)/BiOCl异质结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包括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探索、CO_(2)转化过程的模拟。差分电荷密度结果表明g-C_(3)N_(4)中的电子转移至BiOCl,这是由于g-C_(3)N_(4)的费米能级比BiOCl的费米能级高。由此在g-C_(3)N_(4)/BiOCl异质结的界面处形成了由g-C_(3)N_(4)指向BiOCl的内建电场。在光照下,g-C_(3)N_(4)/BiOCl复合物中载流子的转移路径符合S型机制。具体而言,BiOCl导带的光生电子与g-C_(3)N_(4)价带的光生空穴复合,而g-C_(3)N_(4)导带的电子与BiOCl价带的空穴得以保留。在g-C_(3)N_(4)的空隙中添加Pt原子后,g-C_(3)N_(4)的功函数减小,由此增大了g-C_(3)N_(4)和BiOCl的费米能级差异。结果,有更多的电子从Pt-C_(3)N_(4)转移至BiOCl,内建电场的强度增大。这有利于Pt-C_(3)N_(4)/BiOCl S型异质结的电荷转移。此外,反应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g-C_(3)N_(4)/BiOCl异质结上CO_(2)还原反应的限速步骤是CO_(2)氢化生成COOH,其能垒为1.13 eV。Pt原子修饰后,限速步骤变为CO氢化生成HCO,其能垒为0.71 eV。这些结果表明Pt单原子的引入能够增强界面电场、降低能垒,从而提高CO_(2)还原活性。本工作为构建金属原子修饰的S型异质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异质结 密度泛函理论 光催化CO_(2)还原 单原子pt 氮化碳 BiOCl 内建电场
下载PDF
单晶Pt裂纹前端位错行为的原位原子尺度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郭谊忠 王立华 +1 位作者 张泽 韩晓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9-435,共7页
本文利用原位实验技术,在透射电镜中实现了对高层错能金属单晶铂(Pt)拉伸变形的原位原子尺度观察。研究了单晶Pt裂纹前端的塑性机制。原位原子尺度观察发现,在裂纹扩展的初始阶段,裂纹前端应力较小,此时塑性变形方式主要为60°全位... 本文利用原位实验技术,在透射电镜中实现了对高层错能金属单晶铂(Pt)拉伸变形的原位原子尺度观察。研究了单晶Pt裂纹前端的塑性机制。原位原子尺度观察发现,在裂纹扩展的初始阶段,裂纹前端应力较小,此时塑性变形方式主要为60°全位错形核和运动。随着应力的增大,裂纹前端的位错行为不仅是60°全位错的形核、运动以及消失,而且全位错之间会发生反应形成Lomer位错锁。这种裂纹前端的塑性变形方式与其它低层错能金属裂纹前端的塑性行为(偏位错,孪晶)不同。本实验对人们理解金属裂纹前端塑性变形机制,以及层错能对裂纹前端塑性行为的影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心立方金属 单晶铂 裂纹前端 塑性机制 Lomer位错锁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单原子Pt吸附甲醛的理论计算
5
作者 孙晓颖 卢健卓 赵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石墨烯载体调变单原子Pt催化剂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吸附甲醛分子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单空穴位石墨烯负载的单原子Pt催化剂(Pt/GrGvac)电荷由Pt向载体转移,Pt带正电荷;杂原子B掺杂的单空穴位石墨烯负载的单...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石墨烯载体调变单原子Pt催化剂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吸附甲醛分子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单空穴位石墨烯负载的单原子Pt催化剂(Pt/GrGvac)电荷由Pt向载体转移,Pt带正电荷;杂原子B掺杂的单空穴位石墨烯负载的单原子Pt催化剂(Pt/3BGrGvac)电荷由载体向Pt转移,Pt带负电荷;杂原子N掺杂的单空穴位石墨烯负载的单原子Pt催化剂(Pt/3NGrGvac)中Pt带正电荷.不同石墨烯载体调变的单原子Pt催化剂均可吸附活化甲醛分子,电荷由单原子Pt催化剂向甲醛分子中的C原子转移.计算结果揭示Pt/3NGrGvac催化剂中Pt带正电荷更有利于甲醛分子的吸附活化.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吸附甲醛的高效单原子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载体 单原子pt催化剂 甲醛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低温高效甲醇水液相重整产氢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林丽利 葛玉振 +3 位作者 周武 温晓东 石川 马丁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6-381,共6页
氢气化学性质活泼,如何实现氢气的高效储存和输运是限制整个氢能源体系发展的瓶颈。一种有效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法是将氢气存储于高的氢质量含量液体燃料如甲醇中,在需要时通过水和甲醇的液相重整反应,原位释放氢气。而这一过程能够实现... 氢气化学性质活泼,如何实现氢气的高效储存和输运是限制整个氢能源体系发展的瓶颈。一种有效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法是将氢气存储于高的氢质量含量液体燃料如甲醇中,在需要时通过水和甲醇的液相重整反应,原位释放氢气。而这一过程能够实现的关键在于高效甲醇水重整催化剂的开发。针对这一挑战,本研究团队有目的性地设计合成了一种铂-碳化钼(Pt/α-MoC)双功能催化剂,在190℃时,催化产氢速率高达18 046molH2/(molPt*h),活性较传统铂基催化剂提升了两个数量级。通过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反应机理详细的研究表明,载体α-MoC与Pt之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在较低担载量时Pt在α-MoC表面呈原子级分布状态,使贵金属Pt的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Pt/α-MoC表面甲醇水液相重整是一个双中心反应。其中,甲醇和水的氧氢键解离发生在α-MoC载体上,原子级分散的Pt催化甲醇的碳氢键解离;甲醇解离产物CO在Pt-Mo界面处与高表面覆盖度的羟基发生高效水汽迁移反应生成CO2。该研究成果为氢气的低温制备、高效存储运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铂-碳化钼 低温甲醇水重整 原位产氢 氢气制备与存储
原文传递
某企业35 kV系统PT单相烧损的技术分析
7
作者 郭杰 《甘肃冶金》 2017年第6期89-91,共3页
对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对设备绝缘破坏巨大,往往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尤其是频繁的弧光过电压,对系统内绝缘薄弱的设备的损坏更为严重,通过一起单相PT烧损事故进行技术分析。
关键词 单相pt 过电压 弧光接地
下载PDF
单原子Pt吸附于不同原子暴露终端BiOBr{001}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8
作者 张小超 管美画 +5 位作者 张启瑞 张长明 李瑞 刘建新 王雅文 樊彩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5-324,共10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暴露不同原子终端的BiOBr{001}表面以及单原子Pt吸附于BiOBr{001}-BiO不同位置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电荷转移.计算结果表明:BiOBr{001}面BiO终端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暴露不同原子终端的BiOBr{001}表面以及单原子Pt吸附于BiOBr{001}-BiO不同位置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电荷转移.计算结果表明:BiOBr{001}面BiO终端暴露可诱导产生表面态且价带和导带能级向低能方向移动,光氧化性增强,尤其导带下方出现的表面态能级有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光吸收显著增强,且BiOBr{001}面BiO终端的功函数远低于贵金属Pt,有利于电荷定向转移.其次,单原子Pt吸附于BiOBr{001}-BiO为基底的表面,在禁带中间诱导产生杂质能级,Pt吸附于穴位时吸附能最小,光响应能力最好且电荷转移量最大,吸附于顶位和桥位时,形成开放性的贫电子区域,因此可预测穴位为Pt原子的吸附位点,预示其良好的降解有机污染物效果,Pt吸附于BiOBr{001}-BiO的顶位和桥位,具有潜在的CO_(2)还原或固氮等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BiOBr{001}面 单原子pt 电子性质 吸附位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