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邵佳乐 周建(综述) +1 位作者 李志忠 陈克明(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956-960,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结构疏松导致骨脆性增加,且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该病主要与闭经、生活方式、营养、各种激素代谢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女性体内有多个部位含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ER包括ERα和E...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结构疏松导致骨脆性增加,且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该病主要与闭经、生活方式、营养、各种激素代谢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女性体内有多个部位含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ER包括ERα和ERβ两种亚型,可与雌激素结合形成复合物二聚体,激活多种下游信号级联反应,对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过程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过程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从而影响成骨分化能力。本文主要对ER信号通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症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原文传递
靶向沉默Notch1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凋亡及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庄志明 林天旗 +4 位作者 林建贵 杨明根 刘洪杰 郑周达 马旭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 探讨RNA靶向沉默Notch1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凋亡及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Notch1基因小干扰RNA(siRNA)片段,经脂质... 目的 探讨RNA靶向沉默Notch1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凋亡及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Notch1基因小干扰RNA(siRNA)片段,经脂质体转染入786-0细胞,RT-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其干扰效果;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及Akt/mTOR信号途径相关蛋白Akt、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磷酸化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hosphorylation 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P70S6K)的表达.结果 Notch1 siRNA转染786-O细胞后,Notch1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Notch1 siRNA 0、40、60、80、100、120 nmol/L作用24 h后,786-0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98.51±1.33)%、(87.34±2.26)%、(64.72±3.24%)%、(57.68±3.32%)%、(31.91±1.85)%、(19.27 ±2.73)%,随Notch1 siRNA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5,P<0.01).0、40、80、120 nmol/L Notch1 siRNA处理786-O细胞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7.6±3.8)%、(21.5±4.8)%、(32.3±3.5)%、(46.3±4.7%)%,随着Notch1 siRN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 3的表达下降;干扰Notch1基因后Akt总蛋白未见明显变化,而p-Akt、p-mTOR、p-P70S6K的表达下降.结论 靶向沉默Notch1基因后,可抑制786-O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沉默Notch1基因可通过去磷酸化抑制该Akt/mTO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NOTCH1基因 小干扰RNA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盐酸阿霉素通过DRP1/FUNDC1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动力学诱导大鼠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6
3
作者 夏冉 朱国旗 +6 位作者 高兵 汪恒 朱梦 李凌基 王祝 王茎 戴小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1-1666,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DOX)对大鼠心功能的损害程度,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一:SD大鼠(n=48)随机分为Control组(生理盐水)、DOX 1组(DOX腹腔注射累积剂量12 mg·kg^(-1))、DOX 2组(15 mg·kg^(... 目的探讨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DOX)对大鼠心功能的损害程度,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一:SD大鼠(n=48)随机分为Control组(生理盐水)、DOX 1组(DOX腹腔注射累积剂量12 mg·kg^(-1))、DOX 2组(15 mg·kg^(-1))、DOX 3组(18 mg·kg^(-1))。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和心功能;ELISA法检测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综合选出最优剂量组(DOX 2组)。实验二:SD大鼠(n=36)随机分为Control组(生理盐水)、DOX 2组(15 mg·kg^(-1))、DOX 2+Mdivi-1组(15 mg·kg^(-1)+每日腹注Mdivi-1(1 mg·kg^(-1))。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OX各组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DOX组镜下见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松散,且大鼠DOX体内累积剂量越高,大鼠心衰程度越重,死亡率越高。与Control组相比,DOX 2组线粒体分裂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FUN14 domain containing 1,FUNDC1)表达增强,视神经萎缩1(optic atrophy 1,OPA1)表达降低,使用了线粒体动力学抑制剂(Mdivi-1)后,FUNDC1、DRP1蛋白表达量降低,OPA1蛋白表达增强。结论DOX可以导致慢性心衰,其机制可能与DRP1/FUNDC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霉素 慢性心衰 心功能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融合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自噬与小胶质细胞活化在脓毒症相关脑病中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赵银枝 王文娟 +2 位作者 杨晓彤 郭超 袁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181-3185,共5页
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脓毒症相关脑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自噬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关系密切,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神经炎症反应,影响脓毒症相关脑病(SAE)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针对SAE中自噬对小胶质... 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脓毒症相关脑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自噬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关系密切,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神经炎症反应,影响脓毒症相关脑病(SAE)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针对SAE中自噬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机制以及治疗SAE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早日完成临床转化及找到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脑病 小胶质细胞活化 自噬 信号通路 应用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Smad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对离心力刺激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宗生 关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35-337,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一类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的多功能分泌型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程序性死亡,在组织器官的形成、胚胎的发育和损伤组织的修复中起关键作用。Smad蛋白是BMP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调节分子,可以直...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一类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的多功能分泌型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程序性死亡,在组织器官的形成、胚胎的发育和损伤组织的修复中起关键作用。Smad蛋白是BMP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调节分子,可以直接将BMP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膜转导入细胞核,构成BMP/Smad信号转导通路,而BMP/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调节牵张成骨新骨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下面就体外培养细胞离心力加载装置和BMP/Smad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对离心力刺激的响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SMAD 信号转导通路 离心力刺激 力传导
下载PDF
Numb在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杨 董佑红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29-433,共5页
Numb是重要的细胞命运决定因子,通过选择性剪接和不对称分裂方式来控制细胞的命运。Numb参与肿瘤信号通路,上游有Musashi2、HMGA1途径调控,下游调控Notch、p53、Hedgehog途径,涉及Wnt、TLR等途径,在致癌信号中影响较大。Numb也是Notch... Numb是重要的细胞命运决定因子,通过选择性剪接和不对称分裂方式来控制细胞的命运。Numb参与肿瘤信号通路,上游有Musashi2、HMGA1途径调控,下游调控Notch、p53、Hedgehog途径,涉及Wnt、TLR等途径,在致癌信号中影响较大。Numb也是Notch信号的负调控因子,通过参与肿瘤抑制,调控血管生成,以及增加癌症的放射敏感性等生理过程来抑制肿瘤的形成。总之,Numb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具有很大的潜在治疗前景。本文对Numb在肿瘤发病中作用的近期研究予以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B 信号通路 肿瘤发生
原文传递
乳房外Paget病中RANKL、p-ERK1/2和p-mTOR表达的研究
7
作者 李经增 纪明开 +2 位作者 林心瑜 张良 苏良宝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3期4000-400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受体激活因子κB配体(RANKL)、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相关信号通路在乳房外Paget病(EMP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ANKL、p-ERK1/2及p-mTOR在80... 目的探讨核因子受体激活因子κB配体(RANKL)、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相关信号通路在乳房外Paget病(EMP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ANKL、p-ERK1/2及p-mTOR在80例EMPD患者(于2008-2017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及福建省皮肤性病防治院)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RANKL定位于Paget细胞核,阳性66例,阴性14例,阳性率为82.5%。p-ERK1/2定位于Paget细胞核,阳性69例,阴性11例,阳性率为86.25%。p-mTOR定位于Paget细胞核,阳性71例,阴性9例,阳性率为88.75%。三者在EMPD中表达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07、0.931、0.998,P<0.05)。结论RANK-RANKL信号通路、RAS-RAF-MEK-ERK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EMPD中被激活,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作用,可能共同促使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增加了疾病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外PAGET病 RANKL P-ERK1/2 P-MTOR 信号通路 相关表达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孙忠杰 刘志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07-510,共4页
Hedgehog(Hh)信号通路不仅在前列腺的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前列腺癌的肿瘤形成、侵袭、转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Hh信号通路将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思路,以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成员作为靶点,联合其他药物可... Hedgehog(Hh)信号通路不仅在前列腺的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前列腺癌的肿瘤形成、侵袭、转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Hh信号通路将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思路,以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成员作为靶点,联合其他药物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策略。但Hh信号通路如何调控前列腺癌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Hh信号通路在以上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COX-2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的人肠癌细胞VEGF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6
9
作者 刘宣 王炎 +5 位作者 李丹光 周利红 殷佩浩 隋华 范忠泽 李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环氧化酶-2(COX-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人肠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PGE2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上调及抑制LoVo细胞COX-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X-2对β-cateni...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环氧化酶-2(COX-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人肠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PGE2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上调及抑制LoVo细胞COX-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X-2对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丹参酮ⅡA、PGE2和/或GSK-3β选择性抑制剂SB-216763作用人肠癌HCT-116细胞24h,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GE2能够显著上调LoVo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同时显著上调β-catenin在细胞总蛋白、浆蛋白和核蛋白中的表达水平;反之,COX-2抑制剂NS-398能够显著下调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丹参酮ⅡA能够显著下调COX-2和β-catenin蛋白在人肠癌LoVo细胞中表达水平,并且能够显著下调PGE2诱导的COX-2和β-catenin蛋白的高表达;同时,丹参酮ⅡA能够显著下调人肠癌LoVo细胞VEGF表达水平,并且能够下调PGE2和GSK-3β抑制剂SB-216763诱导的VEGF高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人肠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阻止细胞中β-catenin的累积,从而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VEGF表达,这可能是丹参酮ⅡA抗大肠癌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丹参酮ⅡA 环氧化酶-2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石见穿治疗肺癌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周文静 马艳苗 +2 位作者 张萌 王珊珊 彭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684,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石见穿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石见穿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OMIM、DiGSeE、GeneCards、TTD数据库收集肺癌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石见穿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石见穿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OMIM、DiGSeE、GeneCards、TTD数据库收集肺癌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获得药物-疾病共有靶点,同时利用CytoNCA插件,预测石见穿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运用CytoMCODE插件完成模块分析。最后将共有靶点进行Reactome分析以及在Enrichr数据库进行GO富集、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石见穿有效化学成分17个,作用于肺癌有139个靶点,包括10个关键靶点。石见穿治疗肺癌的主要成分为槲皮素、熊果酸、β-谷甾醇、山楂酸,通过介导癌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NF、IL-17、IL-10炎症相关通路以及p53、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最为主要。结论石见穿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多与抗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见穿 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PI3K/AKT信号通路 槲皮素 熊果酸
原文传递
丹皮酚通过STAT3通路抑制IL-17A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18
11
作者 解欣然 张蕾 +2 位作者 刘欣 林燕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54-1859,共6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白细胞介素17A(IL-17A)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活性、细胞因子分泌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IL-17A(200μg/L)刺激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200 mg/L和100 mg/L)丹皮酚共同培养24 h。采用CCK-8...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白细胞介素17A(IL-17A)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活性、细胞因子分泌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IL-17A(200μg/L)刺激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200 mg/L和100 mg/L)丹皮酚共同培养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活力;CBA法测定Th1/Th2/Th17类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ELISA法测定炎症细胞因子IL-23的水平;real-time PCR法测定炎症因子IL-23、IL-6、CXCL2、CXCL8、CCL20和STAT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信号转导通路中STAT3和ERK1/2的蛋白水平。结果:丹皮酚能够显著抑制IL-17A诱导的HaCaT细胞的活力(P<0.05);丹皮酚能够减少IL-6的分泌,同时,能够降低IL-23、CXCL2、CX⁃CL8和CCL20的mRNA表达,并对细胞内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ERK1/2的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丹皮酚能够抑制IL-17A诱导的HaCaT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A HaCaT细胞 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Keap1-Nrf2信号通路在机体氧化应激损伤防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梁新妹 王云平 +5 位作者 李丹 王文婧 穆欣颜 韩清臣 李博 张立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5期40-44,共5页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是细胞防御氧化应激损伤的最重要机制之一,其调控的下游Ⅱ相代谢酶和抗氧化蛋白/酶在细胞防御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Keap1-Nrf2信号通路在多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是细胞防御氧化应激损伤的最重要机制之一,其调控的下游Ⅱ相代谢酶和抗氧化蛋白/酶在细胞防御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Keap1-Nrf2信号通路在多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临床上已经开始开展针对性的靶点药物研发,有望基于该通路设计与生产出特效生物医药。本文从Keap1-Nrf2信号通路的基本结构与氧化应激、调控机制及与各种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损伤防护 Keap1-Nrf2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邯捷 赵惠亮 +2 位作者 渠景连 谭芸 王俊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757-2762,共6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肺组织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405mg/(kg·d)]和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6.435、12.87、25.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肺组织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405mg/(kg·d)]和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6.435、12.87、25.74g/(kg·d),以生药总质量计],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以复制IPF模型。自造模后第2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水[10mL/(kg·d)],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28d。末次给药24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和间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otch4、DLL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间质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4、DLL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间质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4、DLL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通过干预EndMT来减轻大鼠的IPF,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LL4/Notch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补阳还五汤 内皮间质转化 内皮细胞标志物 间质细胞标志物 DLL4/Notch4信号通路 机制 大鼠
下载PDF
普鲁卡因调控CXCR7并影响AKT和STAT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膀胱癌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凯辉 吕慧莹 +1 位作者 罗金泰 赵子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PCA)及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对膀胱癌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PCA处理人膀胱癌RT4细胞,并将细胞分为PBS组(无PCA处理)、PCA组(4 mmol/L PCA处理)、siRNA阴性对照(si-Con)组(...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PCA)及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对膀胱癌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PCA处理人膀胱癌RT4细胞,并将细胞分为PBS组(无PCA处理)、PCA组(4 mmol/L PCA处理)、siRNA阴性对照(si-Con)组(转染si-Con)、CXCR7 siRNA(si-CXCR7)组(转染si-CXCR7)、PCA+pcDNA组(4 mmol/L PCA处理并转染pcDNA)和PCA+pcDNA-CXCR7组(4 mmol/L PCA处理并转染pcDNACXCR7),siRNA和pcDNA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RT4细胞。运用RT-qPCR检测RT4细胞中CXCR7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XCR7、AKT、STAT3、p-AKT和p-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相较于PBS组,不同浓度PCA处理后RT4细胞的活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PCA组RT4细胞中CXCR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si-Con组,si-CXCR7组RT4细胞中CXCR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细胞的活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PCA+pcDNA组,PCA+pcDNA-CXCR7组RT4细胞中CXCR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细胞的活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提高(P<0.05)。相较于PBS组,PCA组的p-AKT和p-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相较于PCA+pcDNA组,PCA+pcDNA-CXCR7组的p-AKT和p-STAT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AKT和STAT3的蛋白水平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PCA可能通过抑制CXCR7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过表达CXCR7可逆转PCA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卡因 CXC趋化因子受体7 膀胱癌 AKT/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HCV core通过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分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聂丹 周景刚 +1 位作者 吕依婷 杨小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4-1200,共7页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及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分化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致病因素。且Wnt信号参与维持肝癌干细胞特性,但HCV能否通过活化Wnt信号诱导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分...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及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分化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致病因素。且Wnt信号参与维持肝癌干细胞特性,但HCV能否通过活化Wnt信号诱导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分化尚不清楚。本室研究发现,在HCV core诱导分化的肝前体细胞中,HCV core抑制成熟肝细胞标志物Alb、CK18的表达,糖原储存能力显著下降(P <0. 05),且上调肝癌干细胞标志物EpCAM、CD133、CD44等表达。另外,HCV core增强β-联蛋白活性及表达水平,促使β-联蛋白向核内聚集,上调其下游靶基因EpCAM、细胞周期蛋白D1、C-myc的表达,沉默β-联蛋白后,Wnt/β-catenin通路其下游靶基因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糖原储存能力部分恢复,荧光共聚焦显示HCV core与β-联蛋白在细胞核内存在共定位。因此,HCV core可能与β-联蛋白相互作用,直接活化Wnt/β-catenin通路,上调其下游靶基因EpCAM等表达,诱导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CORE WNT信号通路 肝癌干细胞 原发性肝癌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Sfrp5的甲基化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左东明 张国栓 +3 位作者 何淑兵 张文山 刘博 智英辉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2090-209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胃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Sfrp5基因甲基化修饰及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新鲜癌组织及其新鲜癌旁正常组织各90例,每例患者均在胃癌原发病变区和切... 目的本研究探讨胃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Sfrp5基因甲基化修饰及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新鲜癌组织及其新鲜癌旁正常组织各90例,每例患者均在胃癌原发病变区和切除标本距离切缘大于5 cm处(正常未发生癌变)分别取材;新鲜组织置于液氮罐中暂存,另外一块组织经中性甲醛固定,经脱水、透明制成蜡块,切片、常规HE染色切片经临床病理科医生的观察保证取材的准确性。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化疗和放疗,均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标本被排除于研究之外。甲基化特异性PCR测定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frp5基因发生甲基化的状况,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frp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frp5蛋白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8/90)和90%(81/9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rp5基因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82.2%(74/90)和18.9%(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rp5基因甲基化频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66.7%(22/33)]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86.0%(4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组中Sfrp5基因的甲基化频率为71.4%(25/35),低分化组的甲基化率为81.8%(45/5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年龄组基因甲基化频率[84.5%(71/84)]低于≤50岁年龄组[100%(6/6)],女性组[76.4%(13/17)]甲基化频率低于男性组[76.7%(56/7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rp5基因高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降低的重要原因并且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因甲基化 Sfrp5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肺纤维化疾病中Keap1/Nrf2/ARE相关信号通路与中药调控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玉骞 孙胤羚 +4 位作者 张玮 李菁 杨治峰 张海东 王瑞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23-527,共5页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为特征。氧化应激是PF的发病机制之一,在PF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细胞内抗氧化应激的主要途径。近年来...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为特征。氧化应激是PF的发病机制之一,在PF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细胞内抗氧化应激的主要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提取物及复方制剂能够通过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或延缓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纤维化程度,保护肺组织。本文拟就中药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PF进行干预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PF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PF) 氧化应激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中草药
原文传递
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通过PERK/eIF2α通路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振杰 柴琳 +1 位作者 徐冉 张根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997,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相关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通路在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AAVC-I)诱导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实验浓度(4. 0、8. 0和16. 0 mg/L)的AAVC-I处理Tca...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相关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通路在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AAVC-I)诱导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实验浓度(4. 0、8. 0和16. 0 mg/L)的AAVC-I处理Tca8113细胞24 h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PERK/eIF2α通路中的磷酸化PERK(p-PERK)、磷酸化eIF2α(p-eIF2α)及下游的活化转录因子4(ATF4)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AVCI各浓度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以及各浓度组之间相互比较的结果显示,随着AAVC-I浓度的增加,Tca8113细胞活力逐渐降低,细胞逐渐皱缩变小,间隙增大,胞核浓缩、碎裂,出现凋亡小体,细胞凋亡率增高(P<0. 05);GRP78、p-PERK、p-eIF2α、ATF4、CHOP及Bax蛋白水平上调,Bcl-2表达下调(P<0. 05)。结论:AAVC-I抑制Tca8113细胞活力的同时引发细胞发生ERS并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PERK/eIF2α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毒 内质网应激 舌鳞癌 细胞凋亡 PERK/eIF2α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调控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均琪 葛莎莎 +4 位作者 张明烁 王斌 图雅 黄秀兰 李志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429-5437,共9页
自噬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多组分激活的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的机制,在维持细胞内正常的生理状态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与多种疾病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通过调控细胞自噬防治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 自噬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多组分激活的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的机制,在维持细胞内正常的生理状态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与多种疾病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通过调控细胞自噬防治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相关疾病、免疫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该文概述了中药成分防治上述多种疾病的细胞自噬调控分子机制,发现目前中药单体调控肿瘤细胞、心血管细胞自噬报道相对较多,并以生物碱类、皂苷类、多酚类、黄酮类、天然萜类等结构类型为主;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依赖mTOR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已成为中药防治疾病新的研究靶向策略,该文为中药成分的科学有效性及其自噬调控优势提供证据,以期为中药在自噬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天然自噬调节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中药有效成分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学的生脉饮抗登革1型病毒作用机制研究
20
作者 陈杰 张秋欢 +7 位作者 覃直然 刘旭玲 谢晓婷 林一凡 奚可欣 吴清华 张宝 赵卫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生脉饮抗登革1型病毒(DENV-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和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生脉饮对C6/36、293、LO2、HBMEC和AC16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毒性作用,使用C6/36...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生脉饮抗登革1型病毒(DENV-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和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生脉饮对C6/36、293、LO2、HBMEC和AC16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毒性作用,使用C6/36细胞验证生脉饮对DENV-1的抑制作用。将LO2细胞分为4组,包括正常对照组、DENV-1感染组、利巴韦林处理组和生脉饮处理组,处理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检测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MTT结果显示生脉饮对不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17.5 mg/mL,4 mg/mL生脉饮对C6/36、293、LO2、HBMEC和AC16细胞的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转录组测序筛选到正常组与DENV-1组差异基因3995个,生脉饮组和DENV-1组差异基因3228个。生脉饮通过影响细胞周期、DNA复制、蛋白翻译、病毒转录等生物过程,以及调节p53、FoxO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DENV-1感染细胞。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生脉饮通过调节多条信号通路抑制DENV-1感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饮 登革热 登革1型病毒 转录组测序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