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型水稻两段灌浆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国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3-158,共6页
选取50~90年代的代表品种以及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研究其灌浆理论。结果表明:两段灌浆乃水稻的共性所在,而强、弱势颖花的同步灌浆及弱势花的异步灌浆能力的差异决定该特性的表达。同步性强异步性弱,两段灌浆表现不明显;同步性... 选取50~90年代的代表品种以及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研究其灌浆理论。结果表明:两段灌浆乃水稻的共性所在,而强、弱势颖花的同步灌浆及弱势花的异步灌浆能力的差异决定该特性的表达。同步性强异步性弱,两段灌浆表现不明显;同步性弱异步性强,两段灌浆明显。同步性强表现灌浆起动早,速度快,强度大,物质撤退迅速,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文中提出籽粒物质积累模式,认为同步性很强,异步性丧失,极有利于物质积累,同步性较强,异步性较弱次之;同步性较弱,异步性可充分表达,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利于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而同步性较弱,异步性表达受阻,物质积累少。栽培与育种上应尽量避免后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两段灌浆 异步灌浆 同步灌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