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提取复杂物质中易挥发组分的有效方法--同时蒸馏萃取及其应用 被引量:56
1
作者 李桂花 何巧红 杨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1-496,共6页
文中介绍了同时蒸馏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总结该试样预处理方法在食品及饮料分析、植物精油的提取及分析、烟草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引用文献72篇。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挥发性 半挥发性组分 综述
下载PDF
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48
2
作者 田怀香 王璋 许时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83,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SDE)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 SPME)法制备样品,利用 GC MS分离,鉴定了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比较了两种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劣,鉴定了金华火腿中 143种挥发性风味组分,并分析了风味成分的生成途径.在 SDE的结果中,最...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SDE)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 SPME)法制备样品,利用 GC MS分离,鉴定了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比较了两种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劣,鉴定了金华火腿中 143种挥发性风味组分,并分析了风味成分的生成途径.在 SDE的结果中,最丰富的是醛类化合物,出峰面积相对比例为48%,其次是酸类23 45%,酮类 8 52%;在 SPME结果中,出峰面积相对比例较高的是醇、酸和醛类化合物,分别为26 8%、25 84%和 19 83%.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是由于处理过程的不同造成的,SDE中有2 h的高温蒸煮过程,因而其结果可以表征熟火腿的香气成分;而SPME则直接吸附萃取香气成分,未使香气成分发生变化,因而可以表征生火腿的香气成分,两种方法在研究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可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同时蒸馏提取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下载PDF
不同部位牛肉炖煮风味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宋泽 徐晓东 +3 位作者 许锐 贾茜 冯涛 宋诗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6-214,共9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炖煮牛肉的风味特征,对不同部位的牛肉(上脑、辣椒条、牛腩、牛臀和腱子肉)炖煮后进行全面分析。方法: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快速气相电子鼻以及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 目的:为深入了解炖煮牛肉的风味特征,对不同部位的牛肉(上脑、辣椒条、牛腩、牛臀和腱子肉)炖煮后进行全面分析。方法: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快速气相电子鼻以及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的方法对其物质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感官评价发现牛腩香气重,肉汤味浓厚,油脂感强,肉质肥厚,炖煮口感最佳;电子舌分析发现,各样品的滋味存在明显差异;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发现5种不同部位牛肉表现有明显差异的雷达图谱特征;同时SDE-GC-MS分析共检测出9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最丰富,其次为醇类和酮类。腱子肉、辣椒条、牛腩、牛臀、上脑分别有44、50、20、31种和47种。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炖煮牛肉风味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基础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炖煮牛肉 电子舌 快速气相电子鼻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SPME和SDE-GC-MS分析贾永信腊羊肉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海涛 张宁 +2 位作者 徐晓兰 孙宝国 周月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87-191,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贾永信腊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9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16种、醛类13种、醇类22种、酮类11种:脂肪酸类3种、酯类2种、酚类2种、...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贾永信腊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9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16种、醛类13种、醇类22种、酮类11种:脂肪酸类3种、酯类2种、酚类2种、醚类3种、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7种。两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到较多的酯类(28.99%)和醛类(17.09%),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到较多的醛类(45.50%)和醇类(17.27%)。两种方法均检测到的化合物有14种:戊醛、己醛、庚醛、苯甲醛、乙醇、桉叶油素、月桂烯醇、4-松油烯醇、3-羟基-2-丁酮、乙酸乙酯、对甲基苯酚、茴香脑、2-糠醇和2,5-噻吩二甲醛,这些物质可能对腊羊肉风味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永信腊羊肉 挥发性风味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SPME或SDE结合GC-MS分析贾永信十香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32
5
作者 陈海涛 张宁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71-176,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或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贾永信十香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8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7种、醛类15种、醇类23种、酮类12种、脂肪酸类2种、酯类3种...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或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贾永信十香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8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7种、醛类15种、醇类23种、酮类12种、脂肪酸类2种、酯类3种、醚类2种、杂环化合物14种。两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SPME法提取到较多的醇类(38.92%)和杂环化合物(21.40%),SDE法提取到较多的醇类(42.63%)和醛类(42.61%)。两种方法均检测到的化合物有21种:3-甲基丁醛、己醛、苯甲醛、1-辛烯-3-醇、糠醇、2,3-戊二酮、3-羟基-2-丁酮、茴香脑、2,5-二甲基吡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永信十香酱牛肉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分析4种台式乌龙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常颂 张应根 +1 位作者 钟秋生 陈荣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以4个台茶品种金萱、翠玉、软枝乌龙、四季春以及乌龙茶对照种黄金桂(黄棪)的鲜叶为原料,按台式乌龙茶工艺制作成乌龙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香气成分,并比较它们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金萱样品醇类含量较低之外,其... 以4个台茶品种金萱、翠玉、软枝乌龙、四季春以及乌龙茶对照种黄金桂(黄棪)的鲜叶为原料,按台式乌龙茶工艺制作成乌龙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香气成分,并比较它们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金萱样品醇类含量较低之外,其他乌龙茶样品香气组分均以醇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余组分为少量的醛类、酚类、酮类、羧酸类和含氮化合物等;黄金桂与4个台茶品种乌龙茶主要的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植醇、α-法呢烯、吲哚、棕榈酸、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三烯甘油酯、新植二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2-庚烯、2,2,4,6,6-五甲基庚烷、二十二烷、二十五烷等;感官评价结果表明,4个台茶品种所制成的乌龙茶样品质好,得分均比对照样黄金桂高,总体品质超过或明显超过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 金萱 翠玉 软枝乌龙 四季春 气质联用分析
下载PDF
SDE/GC-MS分析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洋 张宁 +3 位作者 徐晓兰 陈海涛 孙宝国 张玉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91,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萃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共得到90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烃类19种、醛类21种、醇类13种、酮类5种、酚类6种、醚类2种、酸类5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3种...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萃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共得到90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烃类19种、醛类21种、醇类13种、酮类5种、酚类6种、醚类2种、酸类5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3种。其中,醇类(30.1432%)、烃类(22.6681%)、酚类(10.7776%)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含氮含硫及杂环类(8.3344%)、醛类(6.0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挥发性风味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陈皮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高婷婷 杨绍祥 +1 位作者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14-11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种、醇类10种、醛类10种、酚类8种、酯类7种、酮类4种、其他物质6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种、醇类10种、醛类10种、酚类8种、酯类7种、酮类4种、其他物质6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4种。对陈皮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主要有D-柠檬烯、γ-松油烯、2-崖柏烯、α-金合欢烯、对-伞花烯、α-蒎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应用于GC-MS分析野生刺梨汁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志 徐永霞 +2 位作者 胡昊 程超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79-282,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野生刺梨汁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野生刺梨汁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类最多,有17种,其次是酯类12种和醇类7种,另外酸类、酚类、酮类、醛类和杂环类分别有5、3、3、3、2种。HS-SPME法和SDE法分别鉴定出37种和19种挥发性组分。两种提取方法相比较,HS-SPME具有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检测组分丰富和样品检测非破坏性等优点,更适宜于野生刺梨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刺梨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肉制品中10种挥发性N-亚硝胺类化合物 被引量:27
10
作者 朱萌萌 叶群 +5 位作者 周婷婷 陈卢涛 俞璐萍 黎斌 胡晋峰 周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15,共9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肉制品中10种挥发性N-亚硝胺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方法。肉制品样品经同时蒸馏萃取法(SDE)萃取,采用冷冻去脂净化法,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条件,10种挥发性N-亚...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肉制品中10种挥发性N-亚硝胺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方法。肉制品样品经同时蒸馏萃取法(SDE)萃取,采用冷冻去脂净化法,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条件,10种挥发性N-亚硝胺类化合物在1.00~1 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方法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01~0.02μg/kg和0.04~0.07μg/kg。选取3种不同类型的肉制品(火腿肠、中式香肠和腌渍腊肉),在空白样品添加水平为LOQ水平、1.0、2.0μg/kg时,10种挥发性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4.8%~94.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3%。市售3类肉制品中6种挥发性N-亚硝胺类化合物(N-亚硝基二甲胺、N-亚硝基二乙胺、N-亚硝基吡咯烷、N-亚硝基哌啶、N-亚硝基二丁胺、N-亚硝基二丙胺)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且腌渍腊肉中每种挥发性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检出值最高。该方法操作简单,萃取充分,灵敏度高,试剂用量少,可满足实验室大量样品的日常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同时蒸馏萃取 冷冻去脂 N -亚硝胺类化合物 肉制品
下载PDF
SDE-GC-MS分析胡同坊北京酱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26
11
作者 徐晓兰 陈海涛 +2 位作者 綦艳梅 孙宝国 黄明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7-242,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酱鸡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82种风味化合物,分成9类:烃类4种(相对含量0.325%)、醛类19种(相对含量52.262%)、酮类10种(相对含量0.929%)、醚类1种(相...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酱鸡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82种风味化合物,分成9类:烃类4种(相对含量0.325%)、醛类19种(相对含量52.262%)、酮类10种(相对含量0.929%)、醚类1种(相对含量0.150%)、醇类12种(相对含量1.995%)、酸类11种(相对含量39.117%)、酯类4种(相对含量0.408%)、酚类5种(相对含量0.345%)、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16种(相对含量4.468%)。其中,醛类和含氮含硫以及杂环化合物对胡同坊北京酱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坊北京酱鸡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sde) 气质联用(GC-MS)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分析棕榈油与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中的风味物质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丽珠 黄湛 +2 位作者 唐洁 卢靖 车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56-160,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对棕榈油与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鉴定。采用2种方法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其中包括醇类17种、醛类15种、酯类9种、萜烯类16种、酮类5种、烃类1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对棕榈油与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鉴定。采用2种方法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其中包括醇类17种、醛类15种、酯类9种、萜烯类16种、酮类5种、烃类13种和其他化合物7种。其中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检测出58种化合物,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检测出41种化合物,2种方法检测出的化合物均以芳樟醇相对含量最大,其次为茴香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挥发性风味物质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涂宝军 陈尚龙 +2 位作者 马庆昱 叶莉 冯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06-110,共5页
研究鼓风恒温干燥、真空恒温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这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确定香菇的最佳干燥方式。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萃取香菇及其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使... 研究鼓风恒温干燥、真空恒温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这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确定香菇的最佳干燥方式。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萃取香菇及其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合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权重值,对香菇干制品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香菇及其干制品共被检出51种挥发性化合物,采用真空恒温干燥制得的干制品的综合评分最高,为5.42,远远高于鼓风恒温干燥(1.02)和真空冷冻干燥(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式 香菇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SDE-GC-MS与P&T-TD-GC-MS提取分析不同香型凤凰单丛茶香气比较 被引量:22
14
作者 周春娟 郭守军 +5 位作者 庄东红 马瑞君 朱慧 吴清韩 李妙清 陈协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37-142,共6页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和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purge and trap thermal desorption,P&T-TD)法提取黄栀香和肉桂香两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和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purge and trap thermal desorption,P&T-TD)法提取黄栀香和肉桂香两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比例有很大差异,两者各有优劣,相互补充,结合分析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香型分类,并发现P&T-TD法有更大的运用空间。SDE法提取的萜烯类化合物较多,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化合物较少,不同香型的区别主要是成分的相对含量比例;P&T-TD法提取得到的成分种类多,不同香型的茶区别较大。通过萜酯指数可得P&T-TD法提取的香气更为清香,SDE法提取的香气较为浓烈,但两者都体现了凤凰茶清高持久的幽香特性。SDE法的高温加热可能引起成分的改变,P&T-TD提取法的成分较能真实地反应茶汤冲泡的特点。结合2种方法分析得出,黄栀香与肉桂香茶的区别明显,黄栀香茶以荜澄茄醇、橙花叔醇等为主,并特有丙酸芳樟酯、δ-杜松烯、萜品油烯等成分;肉桂香茶是吲哚、δ-壬内酯、苯乙腈相对含量多,且含有苯乙醇、苯甲醇、1,5,8-对-薄荷三烯、戊醛等特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不同香型 同时蒸馏萃取 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制备酱牛肉香精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綦艳梅 孙金沅 +4 位作者 陈海涛 孙宝国 徐晓兰 张宁 黄明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9-202,共4页
以牛肉酶解产物为原料,添加适量氨基酸和还原糖进行酱牛肉香精的美拉德模拟反应,得到黄褐色、酱香浓郁、肉感饱满、回味悠长的反应液,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的反应液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4种挥发性香味... 以牛肉酶解产物为原料,添加适量氨基酸和还原糖进行酱牛肉香精的美拉德模拟反应,得到黄褐色、酱香浓郁、肉感饱满、回味悠长的反应液,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的反应液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4种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苯甲醛、苯乙醛、茴香脑、γ-萜品烯、5-甲基-2-噻吩甲醛等醛类、萜烯类及含氮含硫化合物对该酱牛肉香精特征风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牛肉香精 美拉德反应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蓝波奶酪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玥琪 郭贝贝 +4 位作者 孙丰义 孙杰 陈海涛 张玉玉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32-13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蓝波奶酪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鉴定出11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2种、醛类6种、酮类12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蓝波奶酪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鉴定出11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2种、醛类6种、酮类12种、酸类20种、酯类49种、醇酚类13种、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9种。可能对风味造成影响的化合物有:2-庚酮、2-壬酮、丁酸、己酸、辛酸、正癸酸、癸酸乙酯、3-(甲硫基)-1-丙醇、6-庚基四氢-2H-吡喃-2-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波奶酪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中国对虾、秀丽白虾及日本昭虾风味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孟绍凤 顾小红 +2 位作者 王利平 刘扬珉 汤坚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4,共6页
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利用GC-MS分析了中国对虾、秀丽白虾及日本昭虾的挥发性风味成分.3种虾共鉴定出116种风味物质,对虾的挥发性化合物总量最高,日本昭虾其次,秀丽白虾最低.对虾中烷基吡嗪类含量最高,日本昭虾中含硫化合... 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利用GC-MS分析了中国对虾、秀丽白虾及日本昭虾的挥发性风味成分.3种虾共鉴定出116种风味物质,对虾的挥发性化合物总量最高,日本昭虾其次,秀丽白虾最低.对虾中烷基吡嗪类含量最高,日本昭虾中含硫化合物含量最高.研究检测非挥发性风味成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了其在3种虾中的差异及对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sde)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
下载PDF
五香牛肉干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杰 蒲丹丹 +2 位作者 陈海涛 孙宝国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25,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牛肉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牛肉干中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23种、醛类19种、酮类3种、酸类1种、醇类12种、酯类7种、醚...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牛肉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牛肉干中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23种、醛类19种、酮类3种、酸类1种、醇类12种、酯类7种、醚类3种、酚类6种、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10种。其中,醛类、醚类和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可能对牛肉干特征风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香牛肉干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固态发酵黑洋葱挥发性物质的GC-MS测定 被引量:19
19
作者 宁月宝 汪芳芳 +1 位作者 杜志强 陈敏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93-96,共4页
利用新鲜的洋葱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后,置于恒湿箱中让其自然发酵一定的时间后制成黑洋葱,它是一种为了去除洋葱的臭味并增强原有生理活性而研发出来的洋葱深加工产品。为了促进黑洋葱的开发利用,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黑洋葱中的挥发性物... 利用新鲜的洋葱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后,置于恒湿箱中让其自然发酵一定的时间后制成黑洋葱,它是一种为了去除洋葱的臭味并增强原有生理活性而研发出来的洋葱深加工产品。为了促进黑洋葱的开发利用,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黑洋葱中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出57个色谱峰,鉴定出30种化合物,占化合物总数的52.63%,是峰面积的81.69%。研究表明,发酵黑洋葱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总量较新鲜洋葱增加,硫醚类含量明显减少,2-乙基四氢噻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洋葱 挥发性物质 蒸馏萃取 GC—MS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新疆产罗马洋甘菊油及成分比较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栋梁 张晓宇 +3 位作者 刘非 徐峻 牛勇 姚卫蓉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6年第3期25-29,43,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新疆产罗马洋甘菊挥发油,通过GC-MS方法分析了两种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比较它们的差别。两种油中均含有大量的萜烯类、醇类、酮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特别是其中的酯类化合物,使得油拥有突出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新疆产罗马洋甘菊挥发油,通过GC-MS方法分析了两种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比较它们的差别。两种油中均含有大量的萜烯类、醇类、酮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特别是其中的酯类化合物,使得油拥有突出的花香和果香香韵。两种方法相比,同时蒸馏萃取法的得油率相对较高,对于小分子单萜、水溶性较好的化合物有更高的提取效率,而化学成分上的差别造成不同方法制备的油在香韵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洋甘菊 同时蒸馏萃取 水蒸气蒸馏 挥发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