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es of the Temporal Development and Yield Losses due to Sheath Blight of Rice (Rhizoctonia solani AG1.1a) 被引量:7
1
作者 TAN Wan-zhong ZHANG Wei +4 位作者 OU Zeng-qi LI Cheng-wen ZHOU Guan-jun WANG Zhi-kun YIN Li-l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074-1081,共8页
Sheath blight of rice,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AG 1. 1a,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 and caused serious yield losses in some major rice-growing region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resent study, fi... Sheath blight of rice,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AG 1. 1a,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 and caused serious yield losses in some major rice-growing region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resent study, field pl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ease intensity and inoculum density (ID), the seasonal disease epidemic dynamics, and yield reductions due to disease damages.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areas under progress curves of disease severity and those of percent rice tillers diseased were positively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initial ID of the pathogen. The inoculum density-disease (IDD) relationships were simulated and the impractical linear models were obtained. Both logistic and Gompertz functions could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ease progress dynamics in time, but the progress curves of the disease severity were modeled better by the Gompertz than by logistic function. However, the Richards function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in simulating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s when a most appropriate value was chosen for the shape parameter m by using the computer software Epitimulator. Sheath blight infection decreased rice yield very significantly and a yield reduction of 40% was recorded in rice crop with the highest inoculum density. Rice yield was linear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sease severity and the percent tillers affected. The simulated models for all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computed through executing Epitimulator software and we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heath blight inoculum potential development dynamics yield losses simulated models
下载PDF
SMT建模仿真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强 韩国明 +1 位作者 黄丙元 毛信龙 《电焊机》 2004年第11期28-32,共5页
概述了SMT再流焊工艺过程、所用组装件以及形成的焊点3方面的仿真进展,充分展现了计算机模拟在再流焊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表面组装技术(SMT) 再流焊工艺 组装件 焊点 仿真模型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系统经济管理模型研究
3
作者 刘斌 封丽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6-261,共6页
以乌鲁木齐市柴窝堡供水水源地为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工程技术经济学原理,从水源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水源地合理开发与优化管理问题.研究过程中,在分析研究水源地地下水形成与分布规律... 以乌鲁木齐市柴窝堡供水水源地为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工程技术经济学原理,从水源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水源地合理开发与优化管理问题.研究过程中,在分析研究水源地地下水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源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与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利用长序列观测资料,对地下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识别与验证.模型识别与验证中,在进行降速场、梯度场两场同时拟合的情况下,又将水均衡分析结果结合起来,提高了模型的仿真性,保证了利用模型进行预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矩阵法,将最优化模型与模拟模型相耦合,从水源地开发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出发,以供水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系统经济管理模型.最后,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管理模型运行后产生的方案进行了模拟预测,评价了系统地下水的A级允许开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经济管理 模拟模型 最优化
下载PDF
再流焊工艺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艳 周德俭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1-64,共4页
在电子电路表面组装(SMT)工艺中,再流焊过程工艺参数设定被认为是影响焊接质量和产品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的再流焊工艺,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再流焊工艺建摸方法,建立了再流焊工艺仿真模型并对模型建立了求解器,利用求解器对红外对... 在电子电路表面组装(SMT)工艺中,再流焊过程工艺参数设定被认为是影响焊接质量和产品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的再流焊工艺,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再流焊工艺建摸方法,建立了再流焊工艺仿真模型并对模型建立了求解器,利用求解器对红外对流再流焊过程中PCB组件温度曲线进行了仿真预测。仿真结果对于再流焊工艺参数设置以及提高焊接质量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组装 SMT 再流焊工艺 仿真模型 温度曲线 焊接质量
下载PDF
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3
5
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1 位作者 赵云章 贺国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黄河下游(河南段)影响带属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水系统,黄河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为5~23km,面积为9417.6km2。在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识别。运用模型确定地下... 黄河下游(河南段)影响带属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水系统,黄河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为5~23km,面积为9417.6km2。在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识别。运用模型确定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评价;预测新建傍河水源地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在5~10年内趋于稳定;定量研究黄河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傍河水源地开采量的65%~75%来自黄河水,黄河大堤防渗墙工程深度为20m和45m情况下,黄河侧渗量分别减小5.72%和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 数值模拟模型 黄河 水源地 防渗墙 水文地质条件 开采 补给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崔亚莉 邵景力 李慈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3,55,共6页
玛纳斯河流域属内陆盆地 ,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 ,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 ,通过建立地下水模... 玛纳斯河流域属内陆盆地 ,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 ,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 ,通过建立地下水模拟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水 模拟模型 转化关系 水资源 水文地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停车线车辆延误模拟算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晓光 杨佩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7-73,共7页
本文在系统地分析车辆通过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基础上,提出了不同车道功能组合、不同车种构成、不同排队顺序等条件下的非饱和状态车辆延误摸拟算法,较好地改进了传统的Webster延误算法。应用表明,其算法更符合实际车辆延误... 本文在系统地分析车辆通过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基础上,提出了不同车道功能组合、不同车种构成、不同排队顺序等条件下的非饱和状态车辆延误摸拟算法,较好地改进了传统的Webster延误算法。应用表明,其算法更符合实际车辆延误状况,对于正确计算车辆延误、进一步进行交通仿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线 模拟算法 车辆 信号灯
下载PDF
基于信号完整性理论的PCB仿真设计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伟 姚天任 +1 位作者 黄秋元 王桂琼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5年第2期273-276,共4页
在分析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速信号完整性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在PCB仿真设计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的两种模型方法,即IBIS模型和SPICE模型,分析了仿真模型和建模方法.结合一个具体高速电路设计—... 在分析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速信号完整性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在PCB仿真设计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的两种模型方法,即IBIS模型和SPICE模型,分析了仿真模型和建模方法.结合一个具体高速电路设计——小型封装可热插拔式光纤收发模块(SFP)的反射仿真实例,讨论了仿真模型的建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电路设计中采用基于信号完整性的仿真设计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完整性 仿真设计 PCB 高速数字电路设计 高速电路设计 SPICE模型 IBIS模型 光纤收发模块 仿真模型 模型方法 建模方法 仿真结果 研究结果 插拔式 封装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貌演变模拟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4
9
作者 信忠保 谢志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9-560,共12页
从海面-地面系统出发,对三角洲地貌演变模拟模型进行了完整构建,它是包括地面高程、沉积厚度、地壳垂直运动速率与古海面波动等在内的多变量地学过程模拟模型。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资料,运用该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时期的地貌演... 从海面-地面系统出发,对三角洲地貌演变模拟模型进行了完整构建,它是包括地面高程、沉积厚度、地壳垂直运动速率与古海面波动等在内的多变量地学过程模拟模型。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资料,运用该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时期的地貌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模拟,从模型输出的各时期古地貌图来看,效果良好。模拟结果表明:以太湖平原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南部区域的地貌演进过程可大致以7000aBP和3000aBP为界划分为早期快速海侵,中期岸线反复摆动,晚期迅速海退三个阶段;太湖平原核心区始终未曾遭受过大规模海侵,基本保持为陆地环境,但太湖平原西缘和太湖湖盆等部分区域可能曾数度受到过海侵的影响。分别利用304个分文化期考古点数据和73个考古点测年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古地貌和海陆关系演变的模拟结果有较好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地貌演变 模拟模型 全新世 GIS
下载PDF
温室黄瓜生育期预测的正弦指数模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萍萍 周静 +1 位作者 王纪章 付为国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5-329,共5页
通过正弦指数模型描述黄瓜在各个生长阶段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连栋温室2006—2007年3茬黄瓜生育期资料为基础,得到不同生育阶段模型所需参数.利用2008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与有效积温法对各个试验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正弦指数模型描述黄瓜在各个生长阶段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连栋温室2006—2007年3茬黄瓜生育期资料为基础,得到不同生育阶段模型所需参数.利用2008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与有效积温法对各个试验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各个生育期的出现时间和持续天数,且预测效果要优于有效积温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温室 正弦指数 生育期 模拟模型
下载PDF
物流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红玉 姚冠新 《物流技术》 2002年第6期16-18,共3页
通过对现有系统建模分析方法的比较分析,针对物流系统提出了一种集成建模分析方法GI-SIM法,给出了GI-SIM法的建模步骤,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关键词 物流系统 系统建模 GRAI IDEF 模拟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迁对中国东北森林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延春 于振良 +1 位作者 李世学 吴榜华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63-69,共7页
研究了气候变迁对中国东北森林的影响,提出气候变迁与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的长、中、短期响应的初步估计.(1)关于CO2浓度的监测.长白山地区的CO2浓度处于与全球平均一致的增长中,年均增长1.7×10-6,并呈季节性周... 研究了气候变迁对中国东北森林的影响,提出气候变迁与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的长、中、短期响应的初步估计.(1)关于CO2浓度的监测.长白山地区的CO2浓度处于与全球平均一致的增长中,年均增长1.7×10-6,并呈季节性周期变化.(2)关于瞬时响应.多因子多组合光合实验表明,在常见温度范围内,CO2浓度加倍可使各建群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增加,短期内可使树木生产力提高50%~75%;主要树种在最适温区,温度增减5℃造成的光合速率变化小于30%.(3)关于中时间尺度响应.1000多个树木年轮样条与相应气候条件对应分析表明,东北主要树木生长与短时段升温一般没有显著相关,但不可逆的气候变暖或变冷则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在特定区域,气候变暖1℃可使树木年轮宽增加约50%.(4)关于森林分布的远景.运用KIRA的温暖指数分析可知,2℃增温可使现有森林各分布带普遍上移300m.(5)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演替PATCH动态模拟表明:各森林分布带的生产力(中时间尺度以上)的提高程度大不相同,山上部和山中部森林的生产力提高明显,森林树种组成(长时间尺度)发生很大变化.温带阔叶红松林将以落叶阔叶树占优势地位,兴安落叶松林将为蒙古栎林替代.由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行 模拟模型 森林动态 响应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利用Delphi开发温室黄瓜生长动态模拟系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萍萍 夏志军 胡永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3年第4期13-16,共4页
介绍温室黄瓜生长动态模拟系统的设计思路、模块划分和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以通过实验得到的黄瓜光合作用数学模型及不同生育阶段中干物质分配比例等建模所需的作物参数为基础,运用积分的方法,进行黄瓜干物质增长量和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的... 介绍温室黄瓜生长动态模拟系统的设计思路、模块划分和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以通过实验得到的黄瓜光合作用数学模型及不同生育阶段中干物质分配比例等建模所需的作物参数为基础,运用积分的方法,进行黄瓜干物质增长量和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的逐日模拟 研究表明:用Delphi开发的温室作物模拟模型比较简洁,易于实施;模拟值比实际值略高,误差在4 7%~14 8%之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进一步在模型中加入水肥等因子修正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黄瓜 生长 DELPHI 模拟模型
下载PDF
混合装置中高温燃料电池建模综述
14
作者 张会生 伊亭 苏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由于高温燃料电池发电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 ,能量转换效率高 ,污染比较小 ,排气温度较高 ,因此将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组成混合装置在未来分布式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降低研发项目的风险 ,以及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混合装置的建... 由于高温燃料电池发电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 ,能量转换效率高 ,污染比较小 ,排气温度较高 ,因此将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组成混合装置在未来分布式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降低研发项目的风险 ,以及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混合装置的建模和仿真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概述了高温燃料电池的早期模型、细化模型、整体“堆”模型以及控制方面模型 ,重点介绍了典型模型的建模思想和主要的方程 ,为实现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混合装置的建模仿真做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装置 高温燃料电池 建模 仿真模型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下载PDF
我国人口与海洋渔业资源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陆杰华 蔡文媚 +2 位作者 李建新 王广州 蒋耒文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53,共8页
在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口与海洋渔业资源的仿真系统 ,其中主要包括人口、海洋渔业生产、水产品消费和海洋渔业资源四个子系统 ,这对于定量仿真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文章最后还对构建我国... 在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口与海洋渔业资源的仿真系统 ,其中主要包括人口、海洋渔业生产、水产品消费和海洋渔业资源四个子系统 ,这对于定量仿真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文章最后还对构建我国人口与海洋渔业资源系统仿真模型的思路、研究方法等做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海洋渔业 仿真模型 系统动力学 中国 水产品消费 资源开发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插装式二通方向控制阀动态特性仿真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艳蕾 张莉 周秩军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插装阀作方向控制阀使用为分析对象,建立了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结果可为此类插装阀的设计、研究及应用提供快速精确的仿真手段和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动态特性 仿真模型 二通插装阀
下载PDF
基于短历时Philip入渗公式的产流模型 被引量:10
17
作者 穆天亮 王全九 王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4,共3页
在分析积水入渗条件下短历时Philip入渗公式特点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短历时Philip积水入渗公式的降雨产流模型。模型显示地表积水时刻与雨强平方成反比。利用降雨强度为0.082 cm/min、坡度为15°情况下实测累计降雨产流量推求了模型... 在分析积水入渗条件下短历时Philip入渗公式特点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短历时Philip积水入渗公式的降雨产流模型。模型显示地表积水时刻与雨强平方成反比。利用降雨强度为0.082 cm/min、坡度为15°情况下实测累计降雨产流量推求了模型参数吸渗率,并利用获得的S分别计算了雨强为0.214 cm/min、坡度为5°,雨强为0.133 cm/min、坡度为5°和雨强为0.133 cm/min、坡度为15°情况下累积径流量,相对于实测累积径流过程,计算相对误差都在10%内,可以满足精度要求,说明基于短历时Philip入渗公式建立的降雨产流模型可以用于描述坡面降雨产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ip入渗公式 降雨产流 模拟模型
下载PDF
拖拉机作业机组模糊综合控制模型及仿真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庞昌乐 宗伯华 鄂卓茂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拖拉机作业机组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且有惯性的控制系统 ,系统参数间存在耦合关系 ,建立精确数学模型进行综合控制比较困难 ,通过对拖拉机作业机组动态特性的研究 ,建立了基于发动机负荷率、驱动轮滑转率和作业阻力 3参数的综合控制仿真... 拖拉机作业机组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且有惯性的控制系统 ,系统参数间存在耦合关系 ,建立精确数学模型进行综合控制比较困难 ,通过对拖拉机作业机组动态特性的研究 ,建立了基于发动机负荷率、驱动轮滑转率和作业阻力 3参数的综合控制仿真模型 ,并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实现了机组的综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 ,该仿真模型能够根据作业阻力的变化自动推理输出档位、油门位置或耕深控制信号 ,由下位机执行机构完成控制 ,实现了由计算机模拟驾驶员对机组进行综合自动控制。由计算机实现机组综合自动控制 ,能根据选定的控制策略使发动机按最低油耗曲线运行 ,获得了很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而且计算机自动控制摆脱了人工经验控制 ,控制更精确 ,比人工控制效果好 ,且控制具可重复性和试验结果具可比性。因此 ,所设计的拖拉机作业机组模糊综合控制模型对拖拉机作业机组综合自动控制研究有一定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作业机组 模糊综合控制 仿真模型
下载PDF
基于综合神经网络的优化配矿系统模拟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云涛 范晓慧 刘代飞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1,共5页
针对烧结配矿的复杂性 ,建立了综合神经网络模拟模型 ,用以仿真烧结配矿与烧结矿产质量指标间的关系 ,并利用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综合神经网络的应用能大大提高预报的命中率 ,同时 ,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综合神经网络 优化 配矿 模拟模型 烧结 仿真 烧结矿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组气体散热结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强 董建园 郑力得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0-1265,共6页
锂离子电池散热良好可防止电池过快老化或热失控原因造成寿命缩短。设计电池风冷散热结构,该结构结合串行与并行风道的优点,优化散热效果及风道的空间占比。通过ANSYS FLUENT软件对风道的散热效果进行仿真建模及分析,10 C倍率中最大温... 锂离子电池散热良好可防止电池过快老化或热失控原因造成寿命缩短。设计电池风冷散热结构,该结构结合串行与并行风道的优点,优化散热效果及风道的空间占比。通过ANSYS FLUENT软件对风道的散热效果进行仿真建模及分析,10 C倍率中最大温差控制在9.8 K以内。与传统并行风道相比,增加两组辅助散热孔后最高温度降低6.3 K,增加气体引流板后,改善流场均匀性,将最大温差缩小到5.9 K。该模型相比于串行风道温度更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FLUENT 锂离子电池 散热结构 仿真建模 辅助散热孔 气体引流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