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脑肿瘤中SV40大T抗原与p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被引量:1
1
作者 甄海宁 章翔 +3 位作者 步星耀 黄文晋 张志文 肖华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 S V40 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大 T 抗原( Tag) 表达及与抑癌蛋白p Rb 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及 Western 印迹法检测43 例人脑肿瘤组织及5 例正常人脑组织中 Tag... 目的:探讨 S V40 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大 T 抗原( Tag) 表达及与抑癌蛋白p Rb 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及 Western 印迹法检测43 例人脑肿瘤组织及5 例正常人脑组织中 Tag 的表达,并对15 例 Tag 阳性瘤组织检测 Tag - p Rb 复合物的存在。结果: Tag 在5 例室管膜瘤及2 例脉络丛乳头状瘤中全部表达,垂体腺瘤(5/6) 、星形胶质细胞瘤(7/10) 、脑膜瘤(4/6)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5) 及髓母细胞瘤(1/5) 均有 Tag 的表达; 3 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 例松果体瘤及5 例正常人脑组织无 Tag 表达。15 例 Tag 阳性瘤组织中均发现 Tag 与p Rb 形成特异性复合物。结论:在人脑肿瘤组织中 Tag 广泛表达, Tag 可与p Rb 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Tagp Rb特异性复合物的形成导致p Rb 失活,可能是人脑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sv40 大T抗原 抑癌蛋白 PRB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xpression of SV40 large tumor antigen in human brain tumors
2
作者 章翔 甄海宁 +5 位作者 李安民 张志文 黄文晋 张萍 梁景文 刘先珍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SV40 early region gene coding product large tumor antigen(Tag) express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ag and tumor suppressors p53 and pRb in human brain tumorigenesis. Methods: Tag w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SV40 early region gene coding product large tumor antigen(Tag) express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ag and tumor suppressors p53 and pRb in human brain tumorigenesis. Methods: Tag was investigated by immunoprecipitation followed by silver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 in 65 cases of human brain tumors and 8 cases of normal brain tissues. Tag-p53 and Tag-pRb complexes were screened by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Western blot in 18 and 15 Tag positive tumor tissues respectively. Results: SV40 Tag was expressed generally in human brain tumors, its positive rate was 66. 2% (43 /65). However, Eight normal brain tissues were all negative for Ta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P < 0. 05). Tag-p53 complex was detected in all of 18 Tag positive tumors as well as Tag-pRb complex in all of 15 Tag positive tumors. Conclnsion: SV40 Tag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brain tumorigenesis. The inactivation of p53 and pRh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Tag-p53 and Tag-pRb complexes is possibly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human brain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ian virus 40 (sv40) large TUMOR ANTIGEN (Tag) brain TUMOR p53 PRB TUMOR SUPPRESSOR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SV40 Tag AND FORMATION Tag-p53 AND Tag-Rb COMPLEXES IN CHINESE BRAIN TUMORS
3
作者 步星耀 章翔 +3 位作者 甄海宁 梁景文 刘先珍 易声禹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21,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V40 Tag and formation of Tag-p53 and Tag-Rb complexes in Chinese brain tumors. Methods: SV40 large tumor antigen (Tag) were investigated by immunoprecipitation, silver sta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V40 Tag and formation of Tag-p53 and Tag-Rb complexes in Chinese brain tumors. Methods: SV40 large tumor antigen (Tag) were investigated by immunoprecipitation, silver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 in 65 cases of Chinese brain tumors and 8 cases of normal brain tissues. Tag-p53 and Tag-Rb complexes were screened by the same way in 20 and 15 Tag positive tumor tissues respectively. Results: Tag was found in all of 8 ependymomas and 2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s, 90% (9/10) of pituitary adenomas, 73% (11/15) of astrocytomas, 70% (7/10) of meningiomas, 50% (4/8) of glioblastoma multiform, 33% (2/6) of medulloblastomas, 5 oligodendrogliomas, 1 pineocytoma and 8 normal brain tissues were negative for Tag. Tag-p53 complex was detected in all of 20 Tag positive tumors as well as Tag-Rb complex in all of 15 Tag positive tumors. Conclusion: SV40 Tag is not only expressed in human brain tumors, but also it can form specific complexes with tumor suppressors p53 and Rb. SV40 is correlated to human brain tumorigenesis. The inactivation of p53 and Rb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Tag-p53 and Tag-Rb complexes is possibly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human brain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ian virus 40 (sv40) Large tumor antigen (Tag) Brain tumor P53 RB
下载PDF
人脑胶质组织中SV40大T抗原表达及p53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4
作者 步星耀 赵红卫 +3 位作者 于耀宇 连建敏 章翔 张永福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 探讨SV4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 (Tag)表达及与抑癌蛋白p5 3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9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 11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Tag表达阳性瘤组织进行免... 目的 探讨SV4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 (Tag)表达及与抑癌蛋白p5 3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9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 11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Tag表达阳性瘤组织进行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blot检测Tag p5 3复合物的存在。结果  89例人脑胶质瘤组织Tag表达阳性 33例 (阳性率 37 1% ) ,Tag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pearson列联系数 =0 72 ,P <0 0 1) ;33例Tag表达阳性瘤组织中均发现Tag与p5 3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11例正常人脑组织Tag表达全部阴性。结论 SV40感染与人脑胶质瘤病因学密切相关 ,Tag可能是SV40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Tag与p5 3可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Tag p5 3特异性复合物的形成导致p5 3失活 ,可能是人脑胶质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胶质瘤 sv40 大T抗原 P53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永生化人肝星状细胞株WM07的建立
5
作者 郭津生 王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3-898,共6页
目的以慢病毒载体介导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大肿瘤抗原(large tumor antigen,TAg)转染原代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获得永生化HSC株。方法以含SV40 TAg cDNA序列的SV40tsA58质粒为模板,PCR获取全长SV40 TA... 目的以慢病毒载体介导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大肿瘤抗原(large tumor antigen,TAg)转染原代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获得永生化HSC株。方法以含SV40 TAg cDNA序列的SV40tsA58质粒为模板,PCR获取全长SV40 TAg序列,经TOPO克隆进入pENTR^(TM)TOPO~?载体,PCR鉴定获得pENTR-SV40 TAg Entrez质粒,再经LR重组反应将SV40 TAg cDNA克隆到目标慢病毒载体pLenti4/V5-DEST,PCR鉴定pLenti4/V5-GW/SV40 TAg质粒,进一步用该质粒转染工程细胞293FT进行假病毒包装,用含包装病毒的细胞培养上清液转染原代人HSC,经博来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SV40 TAg的人HSC株(命名为WM07),并对细胞进行SV40 TAg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检测和鉴定。结果对pENTR-SV40 TAg Entrez质粒及pLenti4/V5-GW/SV40 TAg慢病毒表达质粒进行PCR测序,结果证实所构建的质粒含ATG转录起始位点及SV40 TAg cDNA序列。对经过转染、筛选获得的WM07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V40 TAg在细胞核表达和定位,细胞质内均表达活化的HSC标志物α-SMA。结论 pLenti4/V5-GW/SV40 TAg质粒构建成功。经质粒转染,获得永生化HSC株WM07,可稳定传代并用于肝纤维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猿猴病毒40(sv40) 大肿瘤抗原(TAg) 慢病毒载体 细胞永生 人肝星状细胞(HSC) WM07
下载PDF
SV40大T抗原在人脑肿瘤中的表达
6
作者 甄海宁 章翔 +4 位作者 张志文 黄文晋 张萍 梁景文 刘先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 SV4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 T抗原(Tag)的表达及与抑癌蛋白 p5 3,p Rb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 6 5例人脑肿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 18例... 目的 探讨 SV4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 T抗原(Tag)的表达及与抑癌蛋白 p5 3,p Rb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 6 5例人脑肿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 18例和 15例 Tag阳性瘤组织分别检测Tag- p5 3和 Tag- p Rb复合物的形成 .结果  SV40 Tag在人脑肿瘤中广泛表达 ,阳性率为 6 6 % (4 3/ 6 5 ) ,而 8例正常人脑组织均无 Tag表达 ,二者差异显著 (P<0 .0 5 ) ;分别检测 18例和 15例 Tag阳性瘤组织 ,均发现 Tag可与 p5 3,p 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结论  SV40 Tag的表达与人脑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SV40 Tag与 p5 3,p 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并导致其失活 ,可能是 SV40致人脑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40 大T抗原 脑肿瘤 P53 PRB 病因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子宫颈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
7
作者 赵健 徐钤 +2 位作者 彭朝晖 吴小兵 杨光彩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52-256,共5页
构建了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p53蛋白的重组质粒p53─pSV2neo,分别转染猴肾细胞株CV─1及人子宫颈癌细胞株SiHa。用PCR法检测出转染细胞中的p53cDNA;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出p53蛋白的表达定位... 构建了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p53蛋白的重组质粒p53─pSV2neo,分别转染猴肾细胞株CV─1及人子宫颈癌细胞株SiHa。用PCR法检测出转染细胞中的p53cDNA;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出p53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内,用Westernblot检测出转染细胞中存在p53蛋白。结果表明,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可以使SiHa细胞的细胞克隆形成效减少50%,使细胞生长速度降低,但对SiHa细胞的软琼脂克隆形成效无明显影响。提示p53基因的肿瘤抑制作用与野生型p53蛋白的量有关,并且是细胞类型特异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子宫颈癌 基因表达 野生型 细胞株
下载PDF
SV40感染滴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高滴度病毒的制备 被引量:2
8
作者 孟淑芳 林林 +3 位作者 冯建平 李修兰 王佑春 李德富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SV40感染滴度测定方法,制备高滴度SV40,用于生物制品病毒清除/灭活工艺的验证。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细胞感染SV40后出现病变的时间、病变程度及产毒量,确定SV40敏感细胞株。分析维持液、细胞培养时间、病毒吸附时间等对病毒... 目的建立稳定的SV40感染滴度测定方法,制备高滴度SV40,用于生物制品病毒清除/灭活工艺的验证。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细胞感染SV40后出现病变的时间、病变程度及产毒量,确定SV40敏感细胞株。分析维持液、细胞培养时间、病毒吸附时间等对病毒滴定测定的影响,建立SV40滴度测定的方法。并分析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及细胞不同部位SV40滴度的差异,制备大量的高滴度SV40。结果与Vero、Vero76及VeroE6细胞相比,CV-1细胞对SV40高度敏感,细胞病变出现时间最早,病变最明显,产毒量最高。SV40滴度与病毒接种前细胞的培养时间、细胞接种量和维持液无明显相关,但吸附时间对病毒滴度有一定的影响。病毒的最佳吸附时间为120 min。接种病毒后48 h收集细胞沉淀,所获得的SV40滴度最高,平均为8.81 lg CCID50/ml。结论已建立了稳定的SV40滴度测定方法,并制备了高滴度SV40,为病毒清除/灭活工艺验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40 CV-1细胞 细胞病变 病毒滴度
下载PDF
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海蓉 李维琪 曹旭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确定一种定量研究酵母体内蛋白质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简便、快捷的方法 ,为抗癌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筛选提供一条可行性途径。本文选择P5 3蛋白与SV4 0大T抗原为靶蛋白对 ,首先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LiAc法质粒共转化酵母细胞 )方法定性... 为确定一种定量研究酵母体内蛋白质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简便、快捷的方法 ,为抗癌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筛选提供一条可行性途径。本文选择P5 3蛋白与SV4 0大T抗原为靶蛋白对 ,首先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LiAc法质粒共转化酵母细胞 )方法定性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然后通过α -半乳糖苷酶活力定量测定了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并确定了最佳酶活测定时间 ,并与 β-半乳糖苷酶活力测定进行了比较 ,认为α-半乳糖苷酶活力定量测定是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更加简便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酵母双杂交系统 a-半乳糖苷酶活力测定 P53蛋白 sv40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小窝蛋白-1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
10
作者 刘杨 李琼毅(综述) +1 位作者 刘翊忠 冯若飞(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206-1208,1213,共4页
小窝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细胞质膜凹陷结构,具有促进生物信息分子进入细胞的功能。小窝蛋白家族为小窝结构上的主要组成蛋白,包括小窝蛋白-1、小窝蛋白-2和小窝蛋白-3。小窝蛋白-1是小窝结构上的一种标志性蛋白质,在人和动物的肌细胞... 小窝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细胞质膜凹陷结构,具有促进生物信息分子进入细胞的功能。小窝蛋白家族为小窝结构上的主要组成蛋白,包括小窝蛋白-1、小窝蛋白-2和小窝蛋白-3。小窝蛋白-1是小窝结构上的一种标志性蛋白质,在人和动物的肌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高度表达,可介导多种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包括细胞周期调节、胆固醇转运排出和血管生成等。本文就小窝蛋白-1在猿猴空泡病毒40(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SV40)、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es,HCoV)、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等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 猿猴空泡病毒40 人冠状病毒 口蹄疫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原文传递
SV40灭活疫苗免疫恒河猴后的抗体反应
11
作者 张光明 谢天宏 +4 位作者 和占龙 孙文佳 唐永明 李鸿均 孙茂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64-666,共3页
目的 评价SV40灭活疫苗免疫恒河猴后的抗体反应.方法 用SV40灭活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0.5~1周岁的恒河猴,分别于第1次和第2次免疫后2周,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免疫18个月后检测SV40基因组成分.结果 免疫的12只恒河猴在第1次免疫后2周,血... 目的 评价SV40灭活疫苗免疫恒河猴后的抗体反应.方法 用SV40灭活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0.5~1周岁的恒河猴,分别于第1次和第2次免疫后2周,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免疫18个月后检测SV40基因组成分.结果 免疫的12只恒河猴在第1次免疫后2周,血清抗体全部阳转,平均抗体滴度为1:16,第2次免疫2周后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增长,平均达到1:64~1:128.用PCR方法未检测到SV40基因组成分.结论 SV40灭活疫苗可以有效诱导恒河猴产生特异性抗体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空泡病毒40 灭活疫苗 恒河猴 抗体反应
下载PDF
BALB/3T3小鼠纤维母细胞的条件液促进培养肥大细胞生长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马瑾瑜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369-372,共4页
作者对正常和SV_(40)感染的小鼠胚纤维母细胞(BALB/3T3,SV3T3)的条件液(CM)能促进培养细胞的生长作用进行了研究。CM的生长活性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检测对来自小鼠骨髓培养的肥大细胞(CMC)的影响,发现来自纤维母细胞CM支持肥大细胞的... 作者对正常和SV_(40)感染的小鼠胚纤维母细胞(BALB/3T3,SV3T3)的条件液(CM)能促进培养细胞的生长作用进行了研究。CM的生长活性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检测对来自小鼠骨髓培养的肥大细胞(CMC)的影响,发现来自纤维母细胞CM支持肥大细胞的增殖,且经病毒感染的CM可增进生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液 培养肥大细胞 生长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