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hydrological effect between Jingjiang River and Dongting Lake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被引量:34
1
作者 CHANG Jiang LI Jingbao +4 位作者 LU Dianqing ZHU Xiang LU Chengzhi ZHOU Yueyun DENG Chuxi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5期771-786,共16页
Based on the measured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951 to 2008, the chain hydrological effect between Jingjiang River and Dongting Lake is analyzed by comparative method after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The result... Based on the measured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951 to 2008, the chain hydrological effect between Jingjiang River and Dongting Lake is analyzed by comparative method after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1) the scouring amount in Jing- jiang River made up 78.9% of the total from Yichang to Chenglingji, and its average scouring intensity was higher than the latter; 2) the water and sand diversion rates at the three outlets of the Jingjiang River were reduced by 2.33% and 2.78% separately; 3) the proportion of multi-year average runoff and sediment through the three outlets in the total into the Dongting Lake decreased by 7.7% and 24.4% respectively; 4) in Dongting Lake, the speed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was lowered by 26.7%, in flood season, the runoff amount was 20.2% less than the multi-year average value, leading to seasonal scarcity of water year by year. The former prolonged the lake life, while the latter induced droughts in summer and fall in successive years, shortage of drinking and industrial water, shipping insecurity, as well as ec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decrease of birds and quick increase of Microtus fortis; 5) The multi-year average values of sediment and flood transporting capacity at the lake outlet were respec- tively increased by 26.6% and 3.7%, the adapt to the new change of the river-lake embankments were protected effectively. Then, to relation,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optimizing further operation program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examining the idea of river and lake regulation, and maintaining connection of the river and the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l period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silt-discharge relating hydrological effect DongtingLake area
原文传递
水库运用对宁蒙河道水沙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尚红霞 郑艳爽 张晓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30,共3页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龙羊峡、刘家峡2水库运用对宁蒙河道水沙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两库调蓄运用改变了进出库站的径流年内分配,汛期水量占年水量的比例由建库前的60%降为40%左右;出库大流量历时缩短,小流量历时延长;非汛期出库流量普...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龙羊峡、刘家峡2水库运用对宁蒙河道水沙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两库调蓄运用改变了进出库站的径流年内分配,汛期水量占年水量的比例由建库前的60%降为40%左右;出库大流量历时缩短,小流量历时延长;非汛期出库流量普遍加大。②两库运用后,宁蒙河道汛期沙量占全年的比例由建库前的81%~87%降为78%~60%;头道拐汛期大于2000 m^3/s流量级历时由年均32.3 d减少到2.4 d,占汛期历时的比例由26%减少到2%。③水库调蓄洪水使得对内蒙古河段支流汇入的高含沙水流的稀释作用减弱,加重了干支流汇合口局部河道的淤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条件 水库运用 龙羊峡水库 刘家峡水库 宁蒙河道
下载PDF
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对河道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严军 王艳华 +2 位作者 王俊 高胜杰 王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18,共2页
根据195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比与小浪底站径流量、输沙量、平均流量、平均含沙量和来沙系数的关系;根据2002~2008年小浪底水库8次调水调沙期间的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调水调沙时黄河下游... 根据195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比与小浪底站径流量、输沙量、平均流量、平均含沙量和来沙系数的关系;根据2002~2008年小浪底水库8次调水调沙期间的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调水调沙时黄河下游河道水沙条件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比随小浪底站径流量或平均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小浪底站平均含沙量或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调水调沙期间下游河道均发生了冲刷,河道淤积比随来沙量、出库平均含沙量和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出库径流量和洪水历时的增大而减小;2007年汛后小浪底出库调控流量为3600m^3/s、含沙量为40kg/m^3时,下游河道基本达到冲淤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河道冲淤 水沙条件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综合治理思考 被引量:13
4
作者 彭瑞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河道的水沙过程,引起了河道淤积萎缩。黄河宁蒙河段的治理主要是缩窄河槽、稳定流路,以提高中枯水河槽的挟沙能力,治河措施可兼顾保水作用。黄河龙潼... 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河道的水沙过程,引起了河道淤积萎缩。黄河宁蒙河段的治理主要是缩窄河槽、稳定流路,以提高中枯水河槽的挟沙能力,治河措施可兼顾保水作用。黄河龙潼河段的滩地堆沙和控导河势等综合治理须与古贤水库的规划设计紧密结合。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河道的纵向输沙平衡和平面上的河势稳定,根据水沙减少的情况修订规划,沿程整治河宽应随比降的减小而减小。干支流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须与河道整治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冲深河槽、稳定流路、输沙入海的作用。考虑到黄河流域下垫面的变化及水库的调节作用,建议利用过去的降水资料重新推算产生的径流,以修正水沙系列和洪水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理 河道整治 调水调沙 水沙系列 黄河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罗玉沟流域水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安乐平 秦瑞杰 +1 位作者 康廷祥 韩冀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12期36-39,69,共4页
依据罗玉沟流域1986—2010年降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研究了流域降水、径流、泥沙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罗玉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2.5 mm,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径流量201.33万m3,多集中在汛... 依据罗玉沟流域1986—2010年降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研究了流域降水、径流、泥沙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罗玉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2.5 mm,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径流量201.33万m3,多集中在汛期;多年平均输沙量33.83万t,沙量集中在汛期;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汛期降水量与年产沙量、次平均降水量与次洪水输沙量相关性较好,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水沙关系 罗玉沟流域
下载PDF
大洪水时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远发 武彩萍 +1 位作者 朱超 任艳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5-36,共2页
以几场较大洪水过程为例,总结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大洪水时的水沙特征,对大洪水时下游河道的冲淤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洪水的来源区不同,洪水含沙量差别很大,洪水峰型组合和"胖"、"瘦"程度也不同;花园... 以几场较大洪水过程为例,总结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大洪水时的水沙特征,对大洪水时下游河道的冲淤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洪水的来源区不同,洪水含沙量差别很大,洪水峰型组合和"胖"、"瘦"程度也不同;花园口站洪峰流量为8 000~15 000 m3/s时,下游各河段冲淤强度变化不大,但随着洪峰流量继续增大,铁谢—高村游荡型河段和高村—艾山过渡型河段洪峰期冲淤强度与花园口站最大洪峰流量呈正比关系,艾山—利津弯曲型河段冲淤强度与花园口站最大洪峰流量呈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冲淤规律 大洪水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调水调沙的巨大潜力——“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之九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其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2,共5页
黄河调水调沙在防洪治河、减淤方面已发挥了很大作用,仍有巨大潜力:①塑造洪峰加大输沙能力,特别是扩大河槽;如果水量稍多,还有适当扩充的余地。②减少中小流量,避免冲刷后的回淤及"冲河南、淤山东",但800~2 000m3/s尚有减少... 黄河调水调沙在防洪治河、减淤方面已发挥了很大作用,仍有巨大潜力:①塑造洪峰加大输沙能力,特别是扩大河槽;如果水量稍多,还有适当扩充的余地。②减少中小流量,避免冲刷后的回淤及"冲河南、淤山东",但800~2 000m3/s尚有减少的空间。③保证必要的平滩流量,不能单靠冲刷,要维持一定的洪峰;蓄水量稍丰时,适当扩大平滩流量是有可能的。④尽管黄河下游河道有多来多排及多淤的特性,但平衡输沙才是输沙能力最大的。当然,全部都按平衡输沙是不可能的,如何安排,是值得具体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巨大潜力 水沙调控体系 水沙搭配 黄河
下载PDF
河口镇—龙门区间主要支流水沙突变年代划分 被引量:5
8
作者 赫晓慧 武舫 +1 位作者 高亚军 徐建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1,143-144,共3页
利用Pettitt检定法,把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以及初步消除降水影响的径流系数和产沙系数作为指标,以年和汛期为尺度,综合判定了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各主要支流的水沙突变点。结果表明:①采用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等资料,通过Pettit... 利用Pettitt检定法,把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以及初步消除降水影响的径流系数和产沙系数作为指标,以年和汛期为尺度,综合判定了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各主要支流的水沙突变点。结果表明:①采用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等资料,通过Pettitt检定的方法可以初步找出河龙区间主要支流水沙突变点,采用消除降水影响后的径流系数和产沙系数来综合判断突变点更符合各支流治理的实际情况;②河龙区间各主要支流水沙突变点出现时间不尽相同,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有12条、7条和1条发生突变,仅清涧河流域未发生突变,最早发生突变的是延河流域,其次是无定河流域,突变点出现最晚的是窟野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划分 水沙突变 支流 河口镇—龙门区间 黄河中游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产沙区和泥沙输移特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邓贤贵 《四川水力发电》 1997年第1期23-25,45,共4页
本文根据金沙江流域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泥沙和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重点产沙区和泥沙输移特性后得出;该流域泥沙流失严重,特别是1982年后,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致使泥沙以12.2%的速度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产沙区 泥沙输移 泥沙运动
下载PDF
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角度看黄河水沙调控体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俊峰 王煜 +1 位作者 安催花 李海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8,10,共4页
把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自然特性作为解决黄河问题的主要矛盾,分析了当前黄河的健康状况,认为协调水沙关系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根本。从维持排洪输凌、输沙和保证河道低限水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黄河健康生命对水沙调控体... 把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自然特性作为解决黄河问题的主要矛盾,分析了当前黄河的健康状况,认为协调水沙关系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根本。从维持排洪输凌、输沙和保证河道低限水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黄河健康生命对水沙调控体系的要求,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总体布局和运用目标。水沙调控体系总体布局:以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为主体,海勃湾、万家寨水库为补充,与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东庄水库共同构成。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健康生命 水沙调控体系 黄河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水沙演变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英 涂安国 +1 位作者 胡根华 张华明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4期25-28,68,共4页
利用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鄱阳湖流域1961—200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沙演变过程对流域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6年... 利用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鄱阳湖流域1961—200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沙演变过程对流域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6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和入湖径流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表明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更加明显。鄱阳湖流域降水和径流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入湖泥沙总量和径流量、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和径流系数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说明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对流域产沙量和输沙量有促进作用;流域月降水量与月输沙量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流域产沙量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变化 水沙演变响应 MANN-KENDALL法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对2010年汛初黄河调水调沙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家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共3页
介绍了第10次黄河调水调沙所取得的初步效果,回顾了洪水期间洪峰流量增值、荥阳市黄河滩区群众被水围困、花园口浮桥舟体撞击公铁两用桥栈桥等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尽快开展洪峰流量增值的研究;②优化水库群联合调度,努力实现... 介绍了第10次黄河调水调沙所取得的初步效果,回顾了洪水期间洪峰流量增值、荥阳市黄河滩区群众被水围困、花园口浮桥舟体撞击公铁两用桥栈桥等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尽快开展洪峰流量增值的研究;②优化水库群联合调度,努力实现水库与河道减淤;③开展黄河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汛减灾认识;④强化防汛责任,加强黄河河道与滩区管理;⑤跟踪分析洪水沿程表现,进一步提高洪水测报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洪峰增值 水沙调度 滩区管理 黄河
下载PDF
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二平 王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4,共2页
分析了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影响,认为水流能量减少是泥沙沉积、岸坡冲刷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利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可以大大提高下泄水流的能量,形成更好的河相关系;对河岸地质条件较差,尤其岸坡土体抗剪能力差的地段,... 分析了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影响,认为水流能量减少是泥沙沉积、岸坡冲刷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利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可以大大提高下泄水流的能量,形成更好的河相关系;对河岸地质条件较差,尤其岸坡土体抗剪能力差的地段,应修建水工建筑物,人为提高这些河岸的抗冲刷能力;对某些弯曲型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减小水流对河岸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水沙条件 游荡型河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马莲河流域水沙变化与水土保持成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世想 郭相秦 +2 位作者 刘卓 郭润德 丁倪萍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1期29-31,48,I0003,共5页
马莲河流域上游属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1994年马莲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时间节点为界,利用马莲河流域国家基本水文站网雨落坪等6个水文站设立以来实测系列资料,分设站至2... 马莲河流域上游属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1994年马莲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时间节点为界,利用马莲河流域国家基本水文站网雨落坪等6个水文站设立以来实测系列资料,分设站至2019年、设站至1993年和1994—2019年3个时间段对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及输沙模数等水沙特性进行全系列分析,结果表明,在世行贷款项目实施前后,马莲河流域降水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径流量和输沙量有较明显减少,且输沙量减少多于径流量减少,说明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减水减沙效益.建议今后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应重点关注:在塬面、沟头、沟坡、沟底构筑防治水土流失四道"防线";加强重点支流治理,特别是洪德站以上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相对完善的水文监测体系支撑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水土保持 马莲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立斌 张锁成 +1 位作者 刘斌 康玲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0,共2页
解决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有效途径是增水(节水和外流域调水)、减沙(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干支流水库拦沙,小北干流放淤)、调水调沙。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应包括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三门峡、小... 解决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有效途径是增水(节水和外流域调水)、减沙(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干支流水库拦沙,小北干流放淤)、调水调沙。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应包括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七大骨干水库和支流泾河东庄水库、沁河河口村水库、伊洛河陆浑与故县水库等,非工程体系主要包括水沙预报系统、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时间尺度的水沙调控调度模型等。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必须保证黄河水沙的多年调节、满足调水调沙对水流动力的要求、能够调节水库泥沙、满足小北干流放淤对水沙条件的要求、确保黄河不断流以及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水沙调控体系 黄河
下载PDF
从乐都水文站水沙变化看湟水流域生态建设成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秀莲 蔡宜晴 唐洪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8期26-28,75,共3页
通过对乐都水文站径流量、输沙量、降水量进行分析,探讨了青海省湟水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2000—2010年,青海省湟水流域各县(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4.71万hm2,2002年退耕还林还草效益开始显现,年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开始增加,年... 通过对乐都水文站径流量、输沙量、降水量进行分析,探讨了青海省湟水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2000—2010年,青海省湟水流域各县(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4.71万hm2,2002年退耕还林还草效益开始显现,年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开始增加,年输沙量和年输沙模数明显减少,退耕后的年输沙量和年输沙模数分别比退耕前减少了467万t和359 t/km2。鉴于青海省湟水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生态环境总体上还比较脆弱,提出了延长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政策的时间、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水沙变化 退耕还林还草 治理成效 乐都水文站 湟水流域
下载PDF
黄河高含沙洪水“揭河底”冲刷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书全 江恩惠 +2 位作者 陈毓陵 李军华 马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2,35,共3页
对以往黄河高含沙洪水"揭河底"冲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揭河底"冲刷发生的机理、河床边界条件、水沙条件、判别指标、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等有关方面给出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揭河底"... 对以往黄河高含沙洪水"揭河底"冲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揭河底"冲刷发生的机理、河床边界条件、水沙条件、判别指标、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等有关方面给出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揭河底"冲刷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①黄河"揭河底"冲刷发生时的水沙条件、河床边界条件和河床淤积物分层问题;②黄河"揭河底"冲刷的判别条件和指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别指标 河床边界条件 水沙条件 “揭河底”冲刷 高含沙洪水 黄河
下载PDF
北盘江坝油滩河床演变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新 刘臣 +1 位作者 马殿光 李富萍 《水道港口》 2004年第1期29-33,共5页
通过对北盘江坝油滩河段水沙特性、河床组成的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该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从而,提出了该河段的整治措施。
关键词 水沙特性 河床演变 整治措施
下载PDF
黄河下游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
19
作者 苏运启 尚红霞 荆新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2,共2页
对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座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门峡水库运用后,汛期下泄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平均为45%,和天然情况相比减少了15%,排沙量更为集中(占全年的95%以上),和天然情况相比增大了10... 对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座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门峡水库运用后,汛期下泄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平均为45%,和天然情况相比减少了15%,排沙量更为集中(占全年的95%以上),和天然情况相比增大了10%左右,水沙更趋不平衡;②汛期洪水减少,洪峰流量和洪峰期水量减小,含沙量增大,形成小水带大沙;③洪水的造床作用明显减弱,使得河流平面尺度和断面尺度减小,河床冲淤演变所涉及的范围有所减小,河道的淤积更加局限在中水河槽内,主槽和嫩滩的淤积导致了“二级悬河”的发育和发展。建议在现有水库对水量实行调节的同时,尽快修建中游泥沙调节水库,实现黄河水沙的统一调控,创造比较和谐的水沙关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悬河” 三门峡水库 河道响应 水沙变异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输沙用水量分析
20
作者 孙平 陈建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2,150,共2页
根据1953—2004年黄河宁蒙河段下河沿、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5个典型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分别用输沙量法、含沙量法及冲淤比修正法对内蒙古段的输沙用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对黄河内蒙古段各典型水文站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与汛... 根据1953—2004年黄河宁蒙河段下河沿、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5个典型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分别用输沙量法、含沙量法及冲淤比修正法对内蒙古段的输沙用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对黄河内蒙古段各典型水文站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3—2004年内蒙古段各站全年、汛期输沙用水量均随时间呈明显的减小趋势,1987年后各站汛期输沙用水量已不足刘家峡水库运用前的50%,而非汛期输沙用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小;各站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与汛期平均流量、含沙量存在相关性较好的降幂级数关系;在汛期,若巴彦高勒—头道拐区间各站平均含沙量大于9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小于200 m^3/t,则该河段均发生淤积;若含沙量小于4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大于400 m^3/t,则该河段均发生冲刷;若含沙量为4-9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为100-400 m^3/t,则该河段淤积比随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条件 输沙用水量 内蒙古河段 黄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