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光子探测机理的伪随机码测距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姗姗 陈钱 +3 位作者 何伟基 陈云飞 尹文也 戴慧东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1-138,共8页
建立了伪随机码测距的系统测距模型,从光子统计理论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系统输出信噪比模型。蒙特卡罗算法模拟不同系统死时间下,系统输出信噪比和伪随机码码型的关系。理论模型与蒙特卡罗仿真基本吻合,结果表明信噪比随着伪随机码1的比例... 建立了伪随机码测距的系统测距模型,从光子统计理论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系统输出信噪比模型。蒙特卡罗算法模拟不同系统死时间下,系统输出信噪比和伪随机码码型的关系。理论模型与蒙特卡罗仿真基本吻合,结果表明信噪比随着伪随机码1的比例增大先增大再减小,选择最佳的发送码型可以获得最佳信噪比。根据新的模型,系统死时间的降低可提高信噪比,光子计数值增大,信噪比先增大再减小。引入系统高斯抖动,重构接收脉冲时间记录值,码速越高单点记录值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越大,选取1GHz的码发送速率可完全避免距离数值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统计光学 激光测距 雪崩触发概率 信噪比模型 系统抖动
原文传递
顾及卫星空间分布状态的GNSS信噪比随机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钱妮佳 王海 +1 位作者 李方超 高井祥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8,49,共9页
为了研究随机模型对GNSS定位精度的影响,介绍了GPS/GLONASS/BDS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的函数模型以及几种当前常用的先验随机模型。结合各个模型的优缺点,提出通过指数函数引入空间分布改善因子,建立一种改进的信噪比随机模型,并设计相关多... 为了研究随机模型对GNSS定位精度的影响,介绍了GPS/GLONASS/BDS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的函数模型以及几种当前常用的先验随机模型。结合各个模型的优缺点,提出通过指数函数引入空间分布改善因子,建立一种改进的信噪比随机模型,并设计相关多系统伪距单点定位试验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解算精度显著优于现存的几种先验随机模型,相比等权模型在三维定位精度上提升15%~30%,相比高度角模型提升15%~25%,相比信噪比模型提升5%~15%,相比现存的PDOP模型也有明显提升。改进模型在不同遮蔽情况、双系统和三系统组合定位时精度均优于现存的信噪比随机模型,从而验证了该定权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型 等权模型 高度角模型 信噪比模型 位置精度因子(PDOP)
原文传递
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信噪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新涛 郑建华 李明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63-2773,共11页
针对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中的可见性问题,基于辐射度传输理论,引入黄道光和银道光亮度模型,建立了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的信噪比模型。结合设计的可见光传感器和望远镜的性能参数,计算了目标小行星相对望远镜的信噪比和视星等随时间的变化... 针对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中的可见性问题,基于辐射度传输理论,引入黄道光和银道光亮度模型,建立了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的信噪比模型。结合设计的可见光传感器和望远镜的性能参数,计算了目标小行星相对望远镜的信噪比和视星等随时间的变化;考虑极限信噪比和太阳规避角,计算了地球领航轨道可见光望远镜对不同直径小行星的极限监测距离;改变小行星的物理参数,研究了信噪比和视星等对小行星物理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目标小行星在给定的场景时间内相对望远镜距离增大了约0.09AU,视星等增大了约0.51,目标小行星在口径为0.7 m的望远镜中信噪比减小了约3.78;由于观测天区覆盖地球周围0.05AU的空间,在地球领航轨道部署可见光望远镜预警来自太阳方向的小行星具有明显的优势,能为直径20 m的小行星提供750万公里的预警距离;在可见光波段,小行星的信噪比和视星等对反照率敏感,对温度和发射率不敏感。所建立的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信噪比模型可为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的信噪比动态分析和预警距离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学 小行星天基监测 天空背景 可见光传感器 信噪比模型 视星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