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氢——植物体内的一种信号分子 被引量:29
1
作者 苗雨晨 董发才 宋纯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6,共3页
本文概述了H2 O2 的产生机制 ,总结了H2 O2 介导植物生理生化变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提出了H2 O2
关键词 H2O2 信号分子 植物
下载PDF
植物抗病机制及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丁丽娜 杨国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植物的抗病机制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植物与病原之间的互作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抗病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钙离子、活性氧、水杨酸、茉莉酸\乙烯、一氧化氮及异源三聚... 植物的抗病机制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植物与病原之间的互作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抗病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钙离子、活性氧、水杨酸、茉莉酸\乙烯、一氧化氮及异源三聚体G蛋白等信号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诱导植物防卫反应中的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为病害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机制 信号分子 防卫反应 信号转导
下载PDF
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励建荣 李婷婷 王当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能够借由对特定信号分子的密度感知实现对相关基因的靶向调控,从而使微生物展现出与低密度条件时截然不同的群体行为以及特性,以此来应对环境的变化。由于群体感应调控存... 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能够借由对特定信号分子的密度感知实现对相关基因的靶向调控,从而使微生物展现出与低密度条件时截然不同的群体行为以及特性,以此来应对环境的变化。由于群体感应调控存在明显的生物广泛性、机制独特性以及作用高效性,使其成为近年来微生物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微生物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在食品保鲜,益生菌生产,食品发酵,绿色生物合成,微生物防腐剂及风味剂生产等研究领域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悉群体感应系统在上述领域中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着重介绍了群体感应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调控机制,并对其在食品腐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未来食品工业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概述;对未来群体感应在食品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以群体感应为基础的新型食品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群体感应 调控机制 食品腐败 信号分子 群体感应淬灭
下载PDF
植物抗病中的信号分子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冬良 陈友根 +1 位作者 朱世东 裴孝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2期77-82,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在植物抗病中的信号分子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包括水杨酸、乙烯、茉莉酸、 活性氧、一氧化氮、钙离子及其β-氨基丁酸等信号分子诱导植物防卫反应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水杨 酸诱导植物防卫反应的机理以及生物合成途径,并对... 综述了近年来在植物抗病中的信号分子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包括水杨酸、乙烯、茉莉酸、 活性氧、一氧化氮、钙离子及其β-氨基丁酸等信号分子诱导植物防卫反应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水杨 酸诱导植物防卫反应的机理以及生物合成途径,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抗病 信号分子 系统获得抗性
下载PDF
硫化氢促进缺磷条件下水稻根系细胞壁磷的再利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春权 朱晓芳 沈仁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8,共8页
在缺磷条件下,外源添加10 nmol/L H_2S供体Na HS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体内的有效磷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H_2S主要通过提高水稻根系细胞壁中的果胶含量和果胶甲酯酶的活性来增加水稻细胞壁磷的释放,从而确保水稻在缺磷条件下的存活。添加H_2... 在缺磷条件下,外源添加10 nmol/L H_2S供体Na HS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体内的有效磷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H_2S主要通过提高水稻根系细胞壁中的果胶含量和果胶甲酯酶的活性来增加水稻细胞壁磷的释放,从而确保水稻在缺磷条件下的存活。添加H_2S的清除剂亚牛磺酸后进一步验证了H_2S对水稻根系细胞壁磷再利用的调控作用。同时,测定3个负责水稻体内磷转运的磷转运子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H_2S主要通过上调磷转运子OsPT6和OsPT8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水稻体内磷从根部往地上部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分子 H2S 细胞壁 果胶 果胶甲酯酶 磷转运基因
下载PDF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邹琳 周洁 +2 位作者 王晓 张永清 Dan Staerk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7期747-752,共6页
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通常是中药材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评价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植物的次生代谢与环境密切相关,信号分子是联系环境与次生代谢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因此揭示环境因子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之间的信号分子及其转导... 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通常是中药材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评价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植物的次生代谢与环境密切相关,信号分子是联系环境与次生代谢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因此揭示环境因子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之间的信号分子及其转导机制是阐明药材品质形成的重要内容。笔者综述了近十年来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的信号分子及其迸发机理研究,并总结了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刺激的次生代谢信号转导机制,以期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次生代谢 信号分子 信号转导
下载PDF
细菌和真菌群体感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彩艳 梁志宏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9-44,共6页
群体感应(QS)最初是指一种细菌细胞之间的通讯系统,即细菌通过产生和释放扩散性信号分子来感知细菌群体密的变化,引起特定基因表达,进而协调群体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大量研究表明,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细菌多种生理行为,如生物膜的形成、... 群体感应(QS)最初是指一种细菌细胞之间的通讯系统,即细菌通过产生和释放扩散性信号分子来感知细菌群体密的变化,引起特定基因表达,进而协调群体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大量研究表明,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细菌多种生理行为,如生物膜的形成、毒素基因的表达、生物发光等。近年的研究表明,真菌中也存在类似于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调节分子,该调节分子介导着真菌某些生理行为的调节,如菌相转化、霉菌毒素产生、孢子形成等生理行为。本文从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群体感应系统的分类及不同真菌中群体感应现象等方面对近年来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霉菌群体感应在霉菌毒素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霉菌毒素
下载PDF
信号转导与诺贝尔奖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晓强 王跃民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4-285,共12页
信号转导是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之一,至今已有多项成果荣获诺贝尔奖。从最初的信号分子,到第二信使和可逆磷酸化,再到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直到今天的信号网络系统,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多种疾病的治疗... 信号转导是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之一,至今已有多项成果荣获诺贝尔奖。从最初的信号分子,到第二信使和可逆磷酸化,再到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直到今天的信号网络系统,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笔者以经典信号通路研究历程为主线,回顾了信号转导研究的发展简史,全面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相关成果的研究背景、历程、意义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 诺贝尔奖 信号分子 受体 G蛋白 第二信使 可逆磷酸化
下载PDF
基于天然产物的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赵辉 马文静 +1 位作者 张应杰 张娟梅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9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细菌的群体感应现象是近年来微生物学、食品保藏学以及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对群体感应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群体感应类型不断地被报道,不同类型的群体感应现象由不同种类的信号分子来介导,各种群体感应抑制剂... 细菌的群体感应现象是近年来微生物学、食品保藏学以及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对群体感应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群体感应类型不断地被报道,不同类型的群体感应现象由不同种类的信号分子来介导,各种群体感应抑制剂也不断地涌现。群体感应抑制剂可以阻断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抑制细菌毒力基因的表达而不影响细菌的生长与增殖,因此,应用群体感应抑制剂可以避免细菌因生长压力而产生耐药性。本文中,笔者主要按照信号分子的种类综述目前已报道的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类型、群体感应的干扰策略以及天然产物来源的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另外,笔者还介绍了不同种类信号分子介导的细菌群体感应机制以及已报道的天然产物来源的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种类,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抑制剂 信号分子 天然产物
下载PDF
乳酸/GPR81信号通路调节脂肪酸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景权 严翊 +1 位作者 叶建平 谢敏豪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75,共5页
乳酸常被认为是糖无氧代谢中间产物及糖和脂肪供能比例的指标,并被用于监控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从低到中等强度运动脂肪氧化绝对比例增加,随着运动强度进一步增加,骨骼肌氧化底物由脂肪酸为主转化为以糖为主,并伴有血液中乳酸增加和游... 乳酸常被认为是糖无氧代谢中间产物及糖和脂肪供能比例的指标,并被用于监控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从低到中等强度运动脂肪氧化绝对比例增加,随着运动强度进一步增加,骨骼肌氧化底物由脂肪酸为主转化为以糖为主,并伴有血液中乳酸增加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降低,但是目前这一生物化学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乳酸是一种重要代谢信号物质,当其在细胞内达到一定浓度时,能够抑制脂肪组织水解。通过在Pubmed和Highwire等网站中检索"Lactate""Lactic acid""Lactate shuttles""Fatty acids""lipolysis""GPR81 receptor""Adipose tissue""exercise""Signal molecular""Skeletal muscle""Maximal fat oxidation rate""lactate thresholds"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乳酸""脂肪酸""运动""最大脂肪氧化"和"GPR81"等关键词,共纳入文献34篇,其中英文30篇,中文4篇,试图综述乳酸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它参与调节运动中骨骼肌氧化底物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为运动实践中掌握提高糖无氧代谢能力,以提高速度或速度耐力,和/或加速脂肪代谢以提高耐力或掌握运动减肥的适宜运动负荷,提供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脂肪组织 骨骼肌 信号分子 运动 脂肪酸 底物代谢
原文传递
不同抗性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化学信号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永成 刘青华 +3 位作者 周志春 徐六一 陈雪莲 郝焰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尾松防御松材线虫病过程中针叶内一些信号分子的变化规律,为阐明马尾松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严格程序选育的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1、3、7、15、30天时针叶内H2O2、O-·2、NO和...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尾松防御松材线虫病过程中针叶内一些信号分子的变化规律,为阐明马尾松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严格程序选育的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1、3、7、15、30天时针叶内H2O2、O-·2、NO和Ca2+等信号分子含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接种松材线虫后,易感马尾松体不同部位均检测到大量松材线虫,而高抗马尾松体内未发现松材线虫。在接种后第1、3和7天,高抗与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显著升高;但高抗马尾松在接种后15天,针叶内H2O2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仍继续升高,在接种后30天,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约为高抗马尾松的1.77倍。高抗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1~15天也显著升高,高抗与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变化趋势一致;接种后30天,高抗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较前期显著下降,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仍继续增加。高抗马尾松针叶内NO含量在接种松材线后1~15天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在接种后30天才显著高于对照。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每个时间点,针叶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高抗马尾松。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Ca2+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升-降-升-降"趋势,但高抗马尾松除在接种后第1、15天针叶内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易感马尾松外,其他时间点皆保持在正常水平,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Ca2+含量在任何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H2O2、O-·2和Ca2+均迅速升高,作为信号分子诱导防卫反应,且高抗马尾松能有效控制其在体内的含量,最终恢复到正常生理代谢水平,而易感马尾松不能有效控制,多余的ROS和Ca2+会对植株产生毒害。接种松材线虫后高抗马尾松针叶内NO含量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虫 高抗 易感 信号分子
下载PDF
植物防御激素介导的信号途径间的交叉对话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丽娜 杨国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6-1072,共7页
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的信号传递,并激发植物的防御体系,使植物产生抗病性反应。目前已经明确植物激素如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在调控抗病和防卫信号传导网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 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的信号传递,并激发植物的防御体系,使植物产生抗病性反应。目前已经明确植物激素如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在调控抗病和防卫信号传导网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3种信号途径间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NPR1、EDS1、MPK4等关键调控蛋白在协调这些复杂关系中的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反应 信号分子 调控蛋白 信号转导途径
下载PDF
气体分子的信号转导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云 刘小玲 +1 位作者 曾美霞 张剑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S1期80-83,共4页
气体分子在生物体内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NO、CO、活性氧、H2S等气体性信号分子的信号转导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信号分子 信号转导 NO CO ROS H2S
下载PDF
DMSP在海洋藻-菌互作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双飞 陈俞妃 +3 位作者 张惠萍 杨雪薇 陈敏纯 陈辉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9-816,共8页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phioniopropionate,DMSP)为海洋中的主要硫源,最早从藻类中分离,其挥发性代谢物二甲基硫(DMS)为大气中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因素。目前发现DMSP在不同藻、菌中的合成与降解途径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其代...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phioniopropionate,DMSP)为海洋中的主要硫源,最早从藻类中分离,其挥发性代谢物二甲基硫(DMS)为大气中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因素。目前发现DMSP在不同藻、菌中的合成与降解途径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其代谢途径的选择及不同代谢物对藻际微环境中藻-菌关系的影响缺乏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关于藻-菌之间DMSP合成和降解路径的最新发现,对DMSP在不同生物类群中的功能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其作为藻际中心信号分子,可能通过影响细菌化学趋向性,或群感效应,或合成抗生素等途径影响藻-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藻-菌关系 信号分子 群体感应
原文传递
系统性RNAi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留存 邵宁生 沈倍奋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系统性是RNAi效应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线虫、原生动物及植物中RNAi均具有系统性,即RNAi效应可在细胞间与组织间进行传递。本文主要介绍线虫及植物中的系统性RNAi及与此效应有关的基因及信号分子,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关键词 RNA干扰 系统性 信号分子
原文传递
硫化氢对大鼠离体灌流心脏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耿彬 杨靖辉 +2 位作者 庞永正 唐朝枢 杜军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H2S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内源性H2S对心肌活动的调节意义。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H2S的含量及生成率,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SE(内源性硫化氢合成的关键酶)mRNA的表达;应用Langendorff灌流大鼠离体心脏,... 目的观察H2S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内源性H2S对心肌活动的调节意义。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H2S的含量及生成率,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SE(内源性硫化氢合成的关键酶)mRNA的表达;应用Langendorff灌流大鼠离体心脏,用不同浓度NaHS(10-6-10-3mmol/L)灌流心脏,及用生理浓度NaHS(4×10-4mol/L)持续灌流20min,测量心率(HR)、左室内压差(△LVP=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冠脉灌流量(CPF)等指标;应用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预灌流,后给予生理剂量NaHS灌流,观察其是否可以阻断NaHS的效应。结果NaHS可以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左心室±dp/dtmax及△LVP(P<005),但对HR、CPF没有影响,生理剂量NaHS持续灌流20min内,可以持续抑制±dp/dtmax及△LVP(P<005),而对HR、CPF几乎没有影响。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可以大部分(857%)阻断生理剂量NaHS对心功能的抑制效应。结论内源性H2S可能通过开放心肌KATP通道,抑制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气体信号分子 KATP通道 心脏
下载PDF
左归丸和右归丸对皮质酮所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理模型学习记忆相关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新永 金国琴 +2 位作者 顾翠英 戴薇薇 徐品初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83-1987,共5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和右归丸含药鼠血清对皮质酮所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理模型学习记忆相关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高浓度皮质酮(10-4M)处理细胞制作皮质酮损伤型大鼠海马病理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 目的:观察左归丸和右归丸含药鼠血清对皮质酮所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理模型学习记忆相关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高浓度皮质酮(10-4M)处理细胞制作皮质酮损伤型大鼠海马病理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模型细胞与学习记忆相关的信号转导蛋白表达变化及左归丸和右归丸含药鼠血清的干预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皮质酮模型组细胞与学习记忆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pCaMKII、pCREB、pERK、pCREB和Arc蛋白表达、以及相关受体蛋白GR、MR、TrkB、NR1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皮质酮模型组比较,含10%浓度的左归丸和右归丸鼠血清对模型细胞上述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结论:补肾方药—左归丸和右归丸能够改善高浓度皮质酮所致的海马神经细胞内学习记忆相关信号转导蛋白的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细胞 皮质酮 补肾方药 学习记忆相关信号分子
原文传递
细菌群体感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玉彬 张颖 +2 位作者 王淼 王少伟 王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9,共4页
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分类、群体感应与农业生产及生物薄膜形成的关系等方面对近年来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群体感应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细菌群体感应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菌 群体感应 自诱导因子 信号分子 生物薄膜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激发子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功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炳楠 杨秀芬 +1 位作者 曾洪梅 邱德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6-171,共6页
利用硫酸铵沉淀、KTA explorer 10蛋白纯化仪、非变性电泳、割胶电洗脱等方法,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蛋白激发子,经SDS-PAGE电泳检测单一条带,相对分子量为20 kD。该蛋白激发子能够诱导烟草的过敏... 利用硫酸铵沉淀、KTA explorer 10蛋白纯化仪、非变性电泳、割胶电洗脱等方法,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蛋白激发子,经SDS-PAGE电泳检测单一条带,相对分子量为20 kD。该蛋白激发子能够诱导烟草的过敏反应,处理6 h后,处理部位出现水渍状,24 h后出现坏死斑。该激发子可以诱导烟草细胞在较短时间内产生防卫反应信号分子H2O2和NO,并引起活性氧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蛋白激发子 纯化 过敏反应 信号分子
下载PDF
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对铜绿微囊藻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肖琳 杨柳燕 +2 位作者 蒋丽娟 邹迪 图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7-561,共5页
通过在不同的磷浓度和细胞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添加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 ,研究了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磷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能抑制高浓度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促使低浓度铜... 通过在不同的磷浓度和细胞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添加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 ,研究了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磷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能抑制高浓度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促使低浓度铜绿微囊藻衰亡 ,并可以促进在衰亡期藻细胞内磷的积累 .附生假单胞菌的信号分子可以在附生假单胞菌 -铜绿微囊藻种间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附生菌 磷代谢 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 生长速度 湖泊 水华现象 水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