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经注》被动式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延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9-153,共5页
《水经注》中出现的被动式语例基本为郦道元个人语料。从被动式的类型及其出现频率、被动式内部的成分类别、组合关系和语法功能看,《水经注》真实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历史面貌,因此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
关键词 《水经注》 中古汉语 被动式 语法结构 语法功能
下载PDF
《水经注》写景的语言风格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华南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3-85,共3页
郦道元的文风与六朝时期一般诗文不同。他注重文字的修饰,崇尚遒整明洁,简练恰切,以非常审慎的态度遣词造句;他反对徒有其形式美的浮靡文风,但又讲求字句的饰洁整齐,音韵的和谐优美。这就形成了郦文幽深孤峭、冷艳峻洁的独特语言风格。
关键词 语言 艺术 《水经注》 郦道元
下载PDF
从地质学的角度探究“蓟丘”与“前期蓟城”今之所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元章 李文贤 +3 位作者 王树芳 周涛 康晓军 王丽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2-1538,共7页
以往的研究表明,作为北京建城之始的蓟城,可能存在一前期蓟城,现今白云观附近已发掘出的蓟城为后期蓟城。本文依据大量钻孔及地铁施工的地层资料,发现在莲花桥地铁站以北区域2 m地下存在一凸起基岩小丘,高出古氵纍水河的一级阶地面约8 m... 以往的研究表明,作为北京建城之始的蓟城,可能存在一前期蓟城,现今白云观附近已发掘出的蓟城为后期蓟城。本文依据大量钻孔及地铁施工的地层资料,发现在莲花桥地铁站以北区域2 m地下存在一凸起基岩小丘,高出古氵纍水河的一级阶地面约8 m,南北长365 m。依据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水经注》等古文献的相关记载,推测此丘可能就是"蓟丘",前期蓟城即位于其南面的今莲花池湖一带。根据沉积地层及水文地质学方面的分析,认为导致其迁城的原因是洪水泛滥引起下游地面淤积抬高,地下水在此开始出露,本区开始出现沼泽化,遂于公元300年前后迁城。这一带最终出现莲花池湖,逐步将前期蓟城埋于今湖面以下约3 m深度。根据古文献中相关的方位描述,对城墙的位置进行了大致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丘 前期蓟城 燕都 水经注 莲花池
原文传递
萨拉乌苏河对芦河的袭夺及其历史地理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银洲 李婧 +1 位作者 付娇 王乃昂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5,共9页
通过对地形、综合地层剖面年代、遥感影像、历史地图和历史文献等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无定河上游历史时期河湖水系的情况。现今无定河上游,即萨拉乌苏河上游山区的水源地为袭夺无定河的另外一条支流芦河而来,且袭夺发生在北魏以后,明代之... 通过对地形、综合地层剖面年代、遥感影像、历史地图和历史文献等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无定河上游历史时期河湖水系的情况。现今无定河上游,即萨拉乌苏河上游山区的水源地为袭夺无定河的另外一条支流芦河而来,且袭夺发生在北魏以后,明代之前。袭夺之前,东西向湖泽湿地的存在,影响了该区历史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在人类聚落选址、交通通道等。本研究为重新认识《水经注》中有关奢延水的记载提供了新的地理参照,有助于重建无定河上游的历史景观,同时为理解黄土地区的历史河流演化提供了典型案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 萨拉乌苏河 芦河 《水经注》 河流袭夺 历史地理
原文传递
南北朝山水散文的文化异质——以《水经注》和南朝山水书札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鲍远航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7,共4页
在对以《水经注》为代表的北朝散文中的山水描写和以南朝梁吴均"三书"等为代表的南朝山水札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北朝与南朝山水散文在观察点的选择和材料的组织方式上,在山水描写的表现手段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不同。这些... 在对以《水经注》为代表的北朝散文中的山水描写和以南朝梁吴均"三书"等为代表的南朝山水札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北朝与南朝山水散文在观察点的选择和材料的组织方式上,在山水描写的表现手段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不同。这些差异或不同的产生,与二者对前代文学继承的不同侧重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山水散文 差异
下载PDF
《水经注》所引三种汉晋河北地记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鲍远航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0-26,共7页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地记早已亡佚无存。本文以其所征引的河北地区的三种古代地记《冀州风土记》、《中山记》、《邺中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它们的作者、成书与亡佚时代、佚文情况、文史价值等进行辑考、...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地记早已亡佚无存。本文以其所征引的河北地区的三种古代地记《冀州风土记》、《中山记》、《邺中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它们的作者、成书与亡佚时代、佚文情况、文史价值等进行辑考、论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冀州风土记》 《中山记》 《邺中记》
下载PDF
《水经注》里的人水和谐思想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米善军 《保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5-42,共8页
魏晋之前,古人在神秘的水崇拜行为、丰富的典籍记载以及众多水利工程的修建中渗透着人水和谐思想;郦道元在继承魏晋前人思想的同时,受特殊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在《水经注》蕴含了敬水、护水、赏水、用水的人水和谐思想;在环境史... 魏晋之前,古人在神秘的水崇拜行为、丰富的典籍记载以及众多水利工程的修建中渗透着人水和谐思想;郦道元在继承魏晋前人思想的同时,受特殊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在《水经注》蕴含了敬水、护水、赏水、用水的人水和谐思想;在环境史视野下重新检视《水经注》不仅有助于促进学术研究,还有利于认识当前的水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水和谐思想 《水经注》 环境史视野
下载PDF
“河北之济”的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宗昱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8-21,共4页
我国古人认为济水是跨越黄河独流入海的河道,因此有"河北之济"和"河南之济"的称谓,而且赋予了其"三伏三起"的神话,是与江、淮、河并称为"四渎"的一条大河。济水在北魏以后逐渐湮灭,现在已经没... 我国古人认为济水是跨越黄河独流入海的河道,因此有"河北之济"和"河南之济"的称谓,而且赋予了其"三伏三起"的神话,是与江、淮、河并称为"四渎"的一条大河。济水在北魏以后逐渐湮灭,现在已经没有称为济水的河流。济水是如何消失的,济水的遗迹又在哪里,济水消失的原因和影响又是怎样的。通过对有关济水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河北之济"的变迁过程和原因及其相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水 《水经注》 变迁 原因
下载PDF
《水经注》方位词及其用法浅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世和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1-103,共3页
《水经注》是中古重要文献,考察了《水经注》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归纳了中古时期方位词系统发展的情况。
关键词 水经注 方位词 语法功能 语义特点
下载PDF
墓志文献“孤河”为“泒水”考论——兼辨泒水非滹沱河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阳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北魏《韩贿妻高氏墓志》“■河之阴”之“■”,各家录文均阙。辨析字形,稽查文献可知待考字当释作“孤”,通“泒”。泒河不载于《水经注》,且与滹沱河纠葛不清。据文献梳理之,应别为二河。
关键词 泒水 滹沱河 《水经注》
下载PDF
北京戾陵堰、车厢渠的位置新探
11
作者 刘元章 李文贤 康晓军 《城市地质》 2023年第3期126-132,共7页
戾陵堰和车厢渠是北京地区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大规模引水灌溉工程,记载见于《水经注》。由于年代久远,地表形迹缺失,当前对其具体位置有着较大的分歧。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位于石景山北侧与黑头山之间的垭口处,因为后来金元时期的金口河遗址... 戾陵堰和车厢渠是北京地区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大规模引水灌溉工程,记载见于《水经注》。由于年代久远,地表形迹缺失,当前对其具体位置有着较大的分歧。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位于石景山北侧与黑头山之间的垭口处,因为后来金元时期的金口河遗址位于此处,形迹仍较为清楚,两者可能存在着继承性。根据对北京地区原始地貌的分析,对梁山、高梁河等参照物及相互位置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车厢渠的渠首位置大致应在石景山西南角山脚处。并经现场勘查,发现了一段疑似基岩水渠的外壁及东北转角。结合对其形制的具体分析,对《水经注》中的相关记述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文献记载与现场实际情况较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戾陵堰 车厢渠 位置 金口河 水经注 现场探挖
下载PDF
俞樾批校本《水经注释》考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一部清朝著名经学大师俞樾以朱、黄、墨三色批校的《水经注释》,向不为学界所知。文章对这部书的来历与收藏、俞樾批校的内容和学术价值 ,以及在郦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述和研究。
关键词 《水经注》 俞樾 历史地理
原文传递
倒马关考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树林 王海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倒马关即汉代常山关,位于今河北唐县西北六十公里处的倒马关村,至迟在北魏时期就因"高冈之病良马"而更名。有些学者认为倒马关的历史可溯至位于今河北唐县西北四十公里处北洪城村北的战国鸱之塞(鸿上关)。从传世文献看,两关... 倒马关即汉代常山关,位于今河北唐县西北六十公里处的倒马关村,至迟在北魏时期就因"高冈之病良马"而更名。有些学者认为倒马关的历史可溯至位于今河北唐县西北四十公里处北洪城村北的战国鸱之塞(鸿上关)。从传世文献看,两关始终分置记载,其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异。从历史地理学看,两关与唐朝定州唐县的方位、距离不同。从考古学看,将两关等同视之,与战国中山长城走向和功能有所抵牾。倒马关具有重要的交通战略作用,战争时期可以阻挡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相对和平时亦见证使团、商旅的往来,促进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马关 鸱之塞 《水经注》 唐县 军事交通
下载PDF
巢肥运河与“施合于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学锋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2-54,共3页
合肥的地名语源见于史籍的有多种解释,其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之说得到较多认同,但对于施水(南肥河)如何与肥水(东肥河)相合却一直未能澄清。“施合于肥”是通过两河之间的一条古代运河实现的。这条被称为“... 合肥的地名语源见于史籍的有多种解释,其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之说得到较多认同,但对于施水(南肥河)如何与肥水(东肥河)相合却一直未能澄清。“施合于肥”是通过两河之间的一条古代运河实现的。这条被称为“巢肥运河”的古河道在史籍和传说中可以找到印记,在当地存有遗迹。它支持了《水经注》的说法,为合肥的地名语源提供了一种比较明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 施合于肥 巢肥运河 《水经注》
下载PDF
《水经注》引文被动式语料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延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28-131,共4页
《水经注》完成于北魏延昌至正光年间,是中古汉语研究的一份宝贵资料。不过,其中的语言成分比较复杂。从被动式方面的情况看,除了郦道元自述部分的语料或者经过其转述加工的语料外,还有一些直接从其他文献中援引而来的语料,这些直接引... 《水经注》完成于北魏延昌至正光年间,是中古汉语研究的一份宝贵资料。不过,其中的语言成分比较复杂。从被动式方面的情况看,除了郦道元自述部分的语料或者经过其转述加工的语料外,还有一些直接从其他文献中援引而来的语料,这些直接引用的语料与郦道元个人语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历史文献进行语言研究,必要时应将两种不同的语料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汉语史 被动式 语料 引文
下载PDF
《水经注》中有关资水文明的记载
16
作者 罗威 《益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89-91,共3页
湖南四大水之一的资水 ,用她的乳汁养育了两岸人民 ,创造了经久不衰的文明。郦道元以他如椽的笔触 ,扼要地为《水经·资水》作注。资水的发源及两岸的古代物产、历史名人名胜等 ,全载其中。
关键词 资水 资水文明 《水经注》 发源地 流域
下载PDF
胡适、顾廷龙与全祖望校《水经注》案——以胡适、顾廷龙往来信札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丁小明 尹伟杰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5-162,共8页
胡适和顾廷龙曾合作研究全祖望校《水经注》的真伪问题,合众图书馆的"重校本"成为此案的关键所在。通过两人的往来信札和顾廷龙的《手札识语》,可以还原胡适是如何在顾廷龙的帮助下逐渐改变自己的观点的。胡适最终修改了自己... 胡适和顾廷龙曾合作研究全祖望校《水经注》的真伪问题,合众图书馆的"重校本"成为此案的关键所在。通过两人的往来信札和顾廷龙的《手札识语》,可以还原胡适是如何在顾廷龙的帮助下逐渐改变自己的观点的。胡适最终修改了自己的结论,但是为戴震洗冤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胡适在全案上的成功是考证方法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顾廷龙 水经注 全祖望 合众图书馆
下载PDF
林邑古碑考
18
作者 张鹏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2,共7页
越南古国林邑之史,域外文献足徵者较少,而存于汉籍文献者较详赡,其中《水经注》卷三六《温水注》"东北入于郁"条集中保存了林邑古国历史文献,对研究越南古代历史以及中越关系史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水经注》所载林邑都城区粟... 越南古国林邑之史,域外文献足徵者较少,而存于汉籍文献者较详赡,其中《水经注》卷三六《温水注》"东北入于郁"条集中保存了林邑古国历史文献,对研究越南古代历史以及中越关系史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水经注》所载林邑都城区粟城外曲路侧立有《林邑古碑》,为南朝宋齐时某代林邑王所立,碑文以梵书铭赞林邑王范胡达营建典冲之功德,为传世汉籍文献所见林邑古国石刻之仅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林邑 水经注 林邑记
原文传递
古灌阳县建置与县治变迁考辨--南岭走廊历史地理研究之一
19
作者 江田祥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11,共5页
结合西汉岭南政治格局,推测观阳县创置于汉文帝初年,被废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征服南越时,提出东汉末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复置观阳的观点,并认为东汉末以后的观阳县治皆在今灌阳县城地。通过考辨《水经注》的相关记载,纠正... 结合西汉岭南政治格局,推测观阳县创置于汉文帝初年,被废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征服南越时,提出东汉末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复置观阳的观点,并认为东汉末以后的观阳县治皆在今灌阳县城地。通过考辨《水经注》的相关记载,纠正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上一些讹误,廓清了西汉以来观阳县政区设置及县治变迁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观阳 刘备 水经注
下载PDF
《水经注》记载的名胜古迹
20
作者 陈桥驿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4,12,共5页
《水经注》记载的名胜古迹有神话传说中的名胜古迹、域外名胜古迹、据南方古文献辑录的南方胜迹、当时存在而今已不存和至今仍存在且有所更新发展的胜迹。郦道元对名胜古迹的辑录生动而求实,对《水经注》所载名胜古迹的整编对于郦学研... 《水经注》记载的名胜古迹有神话传说中的名胜古迹、域外名胜古迹、据南方古文献辑录的南方胜迹、当时存在而今已不存和至今仍存在且有所更新发展的胜迹。郦道元对名胜古迹的辑录生动而求实,对《水经注》所载名胜古迹的整编对于郦学研究、文献学研究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将有所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郦道元 名胜古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