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冶民生 关文彬 +3 位作者 吴斌 马克明 刘国华 汪西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3,共7页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20种主要灌木种群在土壤水分、全N、速效P、速效K和pH5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小花滇紫草、三花莸、白刺花、多花胡枝子、马鞍羊蹄甲具...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20种主要灌木种群在土壤水分、全N、速效P、速效K和pH5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小花滇紫草、三花莸、白刺花、多花胡枝子、马鞍羊蹄甲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维持岷江干旱河谷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种群在各个资源维上的宽度值不同,说明对不同的资源利用能力不尽相同,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生态适应性亦不同.各个资源维上所有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的大小依次为pH>全N>土壤水分>速效K>速效P.由此看出,物种对速效P和速效K的利用能力低于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同属种群间的重叠值较低.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但并非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其重叠值也就小.灌木种群生态位的研究可用于指导岷江干旱河谷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岷江干旱河谷
下载PDF
福建永定桫椤群落内主要灌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思玉 郑世群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2,共6页
采用X2 检验、联结系数 (AC)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 (PC)等指标 ,分析了福建省永定桫椤群落内主要灌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除少数种对外 ,绝大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 ;在联结性显著的种对中 ,下述 4个种对之间有较高的正联结... 采用X2 检验、联结系数 (AC)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 (PC)等指标 ,分析了福建省永定桫椤群落内主要灌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除少数种对外 ,绝大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 ;在联结性显著的种对中 ,下述 4个种对之间有较高的正联结性 :赤楠—杜茎山、蔷薇属一种—细齿叶柃、沿海紫金牛—杜茎山、青冈—冬青。表明这 4个种对间的生态习性和对环境的需求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群落 灌木种群 种间联结 福建
下载PDF
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灌木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德罡 胡自治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4-239,共6页
对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灌木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表明:在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主样区(海拔3080m),陇蜀杜鹃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性受到限制,因而呈现出集聚程度较高的斑块状分布;柳属植物、鬼箭锦鸡儿、金露梅、烈香杜鹃、头花杜鹃和... 对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灌木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表明:在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主样区(海拔3080m),陇蜀杜鹃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性受到限制,因而呈现出集聚程度较高的斑块状分布;柳属植物、鬼箭锦鸡儿、金露梅、烈香杜鹃、头花杜鹃和百里香杜鹃均为随机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陇蜀杜鹃的分布格局由集聚型迅速转变为随机型,其余灌木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分布格局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植被生态 东祁连山 杜鹃 灌丛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南川金佛山甑子岩灌丛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汪建华 赵群芬 李旭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99-502,共4页
利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金佛山甑子岩灌丛群落中 9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并对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以及种间联结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灌丛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 利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金佛山甑子岩灌丛群落中 9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并对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以及种间联结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灌丛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 ;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 ,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种间正联结性越强 ,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种间负联结性越强 ,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南川 金佛山 优势种群 种间联结性
下载PDF
北京山区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特征与演替规律 被引量:14
5
作者 余新晓 张晓明 王雄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07-111,共5页
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过程对人工辅助促进天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该文在对北京密云山区不同封育年限天然灌丛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被群落特征、结构组成、物种数、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结... 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过程对人工辅助促进天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该文在对北京密云山区不同封育年限天然灌丛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被群落特征、结构组成、物种数、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灌丛植被的演变趋势为荆条+酸枣群丛—荆条+蚂蚱腿子群丛和荆条+三裂绣线菊群丛—三裂绣线菊群丛;灌丛中天然次生乔木树种山杨、椴树和蒙古栎幼苗、幼树的重要值增加较快;封育年限5~15年,灌木从12种增加到31种,乔木种类从0增加到8种;封育15年灌丛的生物量增加为封育5年的2.34倍;植物的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都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预计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天然三裂绣线菊灌丛会逐渐演替为山杨、桦树林或者椴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灌丛 群落特征 演替规律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灌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宋英春 李凤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1-337,共7页
应用地统计学中半方差函数,研究了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主要4种灌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在巴彦高勒镇西南设置一个1 000 m×1 000 m的样方,将样方划分为1600个25 m×25 m的格子,记录各格子内出现的物种及其平均冠幅。运用地统计软件G... 应用地统计学中半方差函数,研究了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主要4种灌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在巴彦高勒镇西南设置一个1 000 m×1 000 m的样方,将样方划分为1600个25 m×25 m的格子,记录各格子内出现的物种及其平均冠幅。运用地统计软件GS+for Windows计算样地各灌木种群的各向同性半方差函数的参数,并绘制其克立格(Kriging)图。从各向同性的半方差模型的参数来看,柽柳(Tamarix chinensis)属于聚集性分布的球型模型,其空间结构比率高,这表明在这一地区柽柳的冠幅分布变化较小,25 m的抽样步长合适;而白刺(Nitraria tangtorum)属于聚集性分布的指数模型,其空间结构比率比较低。本研究成果为沙漠地区植被的抽样调查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灌木种群 空间格局 半方差函数
下载PDF
西藏灌木林种群分布格局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超 黄清麟 +1 位作者 普布顿珠 旦增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以西藏地区370个灌木林标准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包括负二项式K值、方差/均值比率t值、丛生指标、平均拥挤指数、聚块性指标、扩散指标、格林指数和Cassic指标,定量测度了各标准地内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及集聚强度,分析了西藏灌木种... 以西藏地区370个灌木林标准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包括负二项式K值、方差/均值比率t值、丛生指标、平均拥挤指数、聚块性指标、扩散指标、格林指数和Cassic指标,定量测度了各标准地内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及集聚强度,分析了西藏灌木种群分布格局随海拔和坡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优势灌木种群分布格局包括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其中,随机分布占60%;2.随着海拔及坡度的增加,西藏灌木种群均呈现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变化的趋势,且大部分地区的灌木种群呈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灌木林 种群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水蚀风蚀交错带黑沙蒿灌丛斑块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郝红敏 路荣 +2 位作者 贾超 刘玉 武高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3-781,共9页
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作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植被演替的先锋植物,对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黑沙蒿灌丛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丛斑块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 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作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植被演替的先锋植物,对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黑沙蒿灌丛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丛斑块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了黑沙蒿灌丛斑块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的曲线,并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揭示水蚀风蚀交错带黑沙蒿灌丛斑块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黑沙蒿灌丛斑块数量结构属于增长型,但Ⅰ、Ⅱ级灌丛数目少于Ⅲ级数目。(2)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趋于零,说明灌丛斑块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3)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表明黑沙蒿斑块种群各大小级的死亡率基本接近。(4)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表明,黑沙蒿小灌丛斑块个体的缺乏是未来中灌丛斑块数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黄土高原黑沙蒿灌丛斑块在研究区内生长更新良好,能够适应水蚀风蚀交错带的气候环境,种群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为其他植物种群的定居和恢复创造了水养生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沙蒿 灌丛斑块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曹恒 杨海龙 +4 位作者 贺康宁 王伟伟 高二鹏 刘慧博 王冰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90,共7页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等4种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分析各种群落下不同灌木种群的关系及其地位。【结果】在白桦人工林群落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和八宝卫矛(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的生态位宽度值均为0.999,是该群落中灌木层生态幅度最广的种群,高山柳与八宝卫矛、细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生态位重叠度均在0.800以上;在云杉-白桦混交林群落中,金露梅、高山柳、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细叶绣线菊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973~0.994,而生态位重叠度却均为0.400~0.600,表明这4种植物对该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生物生态学特性可能不同;在青海云杉人工林群落中,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中,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锦鸡儿(Caragana sinica)、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86,0.933和0.295,峨眉蔷薇和锦鸡儿是该人工林下灌木层的优势树种。【结论】1)不同人工林下灌木种群的广生态幅物种不同,这是由人工林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共同决定的;2)人工林下灌木物种对人工林单一群落结构的改善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有一定作用;3)一般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在一些林分中却相反,这种现象可能与物种呈斑块性分布和环境资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有关,在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有限的空间内灌木种群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人工林群落 灌木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度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秦随涛 龙翠玲 吴邦利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4,90,共8页
为了解喀斯特森林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灌木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坡地、槽谷和漏斗3种地形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应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析了优势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 为了解喀斯特森林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灌木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坡地、槽谷和漏斗3种地形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应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析了优势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石岩枫和南天竹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Bi,Ba分别为0.471 9,0.966 0和0.466 3,0.926 1。2)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往往较高,如石岩枫与革叶铁榄、石岩枫与南天竹、南天竹与革叶铁榄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分别为0.966 3,0.902 2和0.868 5;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有较大相似性的物种,尽管生态位宽度较小,但其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也会较高,如长梗罗伞和异叶梁王茶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高达0.911 3。3)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如石岩枫、南天竹和革叶铁榄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Lih和Lhi均在0.32以上。研究认为: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灌木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但种间差异较大,大部分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和重叠值较高,种群间竞争较强,研究结果与喀斯特森林生境的复杂性和高度异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 喀斯特森林 灌木种群 生态位 优势种群
下载PDF
肇庆九龙湖水源涵养林黑桫椤群落主要灌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锦海 许冬焱 王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0-395,共6页
应用方差比率法,并通过2×2列联表2χ检验法及利用联结系数AC指数测定法、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研究九龙湖水源涵养林黑桫椤群落主要灌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主要灌木种群间在总体上呈一定的正关联;(2)2×2列联表的2... 应用方差比率法,并通过2×2列联表2χ检验法及利用联结系数AC指数测定法、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研究九龙湖水源涵养林黑桫椤群落主要灌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主要灌木种群间在总体上呈一定的正关联;(2)2×2列联表的2χ检验共有3对为极显著正关联,9对为显著正关联,4个种对为显著负关联;(3)联结系数AC指数标量出了黑桫椤群落样地中种对间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主要灌木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且联结程度较低。(4)PC值是用来测定物种间正联结程度强弱的指标,主要灌木种群间的PC值绝大多数在0.4以下,联结程度较弱;(5)种对间的正关联,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所致,种对间的负关联主要是由于物种间的空间排斥,适应不同微环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桫椤群落 灌木种群 种间联结 九龙湖
下载PDF
五种荒漠灌木密度与水热气候因子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泽龙 巴彦 +3 位作者 陈杰 秦美丽 杜文旭 徐小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以1994-2000年内蒙古阿拉善锡林高勒地区荒漠灌木的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6个时段分析了5种荒漠灌木种群密度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和0-20 cm、20-80 cm地温6个水热气候因子的关... 以1994-2000年内蒙古阿拉善锡林高勒地区荒漠灌木的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6个时段分析了5种荒漠灌木种群密度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和0-20 cm、20-80 cm地温6个水热气候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白刺与上年旺盛生长季降水量,霸王与上年生长季降水量有较大关联性,其它3个灌木种则与当年生长季降水量的关联性最大。当年全年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与刺叶柄棘豆和红砂,当年全年0-20 cm地温、日平均最低气温与短脚锦鸡儿,当年全年日平均最低气温和当年生长季0-20 cm地温与霸王,以及当年生长季日平均气温和0-20 cm地温与白刺的种群密度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多数荒漠灌木种群密度与降水量的关联性大于热量因子(霸王除外),但由于生长、发育低温阈值偏高,日平均最低气温可能是荒漠灌木种群波动的基础性气候因子。此外,霸王作为荒漠灌木的优势种,对荒漠高温、少雨的干旱气候有着极强的适应性,这些研究结果对深入开展荒漠灌木种群生态与气候关系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水热因子 种群密度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内蒙古灌丛化草原小叶锦鸡儿的种群特征及其土壤影响因子
13
作者 文艺瑶 朱江 +3 位作者 王欢 张梦迪 鲁顺保 郑淑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5-1533,共9页
本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灌丛化阶段(轻度、中度、重度)下小叶锦鸡儿的种群特征及其土壤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原轻度-中度-重度灌丛化的发展过程中,小叶锦鸡儿的密度和高度逐渐增加,两阶段密度和高度分别增长196.0%、34... 本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灌丛化阶段(轻度、中度、重度)下小叶锦鸡儿的种群特征及其土壤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原轻度-中度-重度灌丛化的发展过程中,小叶锦鸡儿的密度和高度逐渐增加,两阶段密度和高度分别增长196.0%、34.5%和25.4%、17.6%。小叶锦鸡儿的冠幅、基径、每丛分蘖数和地上生产力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向叶片的分配比例减少。小叶锦鸡儿在中度灌丛化阶段与草本植物之间的竞争最为强烈,其通过减少横向生长如冠幅、基径和每丛分蘖数,增加密度和高度以获取竞争优势。在不同灌丛化阶段小叶锦鸡儿所受到的土壤限制因子明显不同。在轻度灌丛化阶段,土壤因子对小叶锦鸡儿生长的限制作用较小;在中度灌丛化阶段,深层(20~50 cm)土壤水分和土壤pH是限制小叶锦鸡儿密度的关键因素;在重度灌丛化阶段,深层土壤水分和pH限制小叶锦鸡儿纵向生长的主要因素,浅层(0~20 cm)土壤水分和养分是限制灌从横向扩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 种群特征 小叶锦鸡儿 土壤理化性质 内蒙古草原
原文传递
皆伐对青藏高原东部银露梅种群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琰瑛 包维楷 +1 位作者 王业春 李芳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调查了青藏高原东部川西云杉原始林下优势灌木银露梅及其在皆伐7a后迹地上的种群结构、生长与繁殖状况,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1)皆伐迹地生境中的银露梅灌丛年龄结构、萌生株年龄结构、萌生株数大小结构和冠幅结构与原始林下相比均存... 调查了青藏高原东部川西云杉原始林下优势灌木银露梅及其在皆伐7a后迹地上的种群结构、生长与繁殖状况,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1)皆伐迹地生境中的银露梅灌丛年龄结构、萌生株年龄结构、萌生株数大小结构和冠幅结构与原始林下相比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在皆伐生境中,与林下同龄的银露梅丛冠幅、基径总和以及株高总和均显著增加,皆伐显著促进了银露梅的无性萌生能力和结实数量的增加.综合分析表明,银露梅能有效适应迹地退化形成的阳性生境,因此可作为高海拔地区皆伐迹地植被恢复中先锋灌木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灌木 种群结构 银露梅 生长 繁殖 青藏高原东部 皆伐
下载PDF
四面山次生灌丛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裕红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3-67,共5页
基于方差分析、X2检验、Ochiai指数、Dice 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了重庆四面山次生灌丛12个主要种群间的总体相关性,各种对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强度.结果表明:上述系列技术能有效地度量出多种对间的联结性,揭示出四面山次生... 基于方差分析、X2检验、Ochiai指数、Dice 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了重庆四面山次生灌丛12个主要种群间的总体相关性,各种对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强度.结果表明:上述系列技术能有效地度量出多种对间的联结性,揭示出四面山次生灌丛群落中,除个别种对外,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总体上趋于独立分布,这反映了次生灌丛群落处于演替前期的年轻性和不成熟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灌丛 主要种群 种间联结 四面山 重庆 联结性 关联强度 分布格局分析方法
下载PDF
濒危荒漠灌木四合木的种群更新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兴富 方苏 +2 位作者 杜茜 雷茜 周立彪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草原化荒漠植被的主要群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就四合木的种子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适应性以及克隆分株特性与其种群更新...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草原化荒漠植被的主要群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就四合木的种子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适应性以及克隆分株特性与其种群更新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四合木的种群更新与保护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四合木 种群更新 保护策略 适应性
下载PDF
长穗高山栎萌生灌丛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晓昆 张云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98-201,共4页
采用点—四分抽样技术及其分析方法,对昆明大哨附近广泛分布的长穗高山栎灌丛中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坡向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主要种群是以聚群分布为主要格局.还探讨了分布格局的成因.同时利用收割法... 采用点—四分抽样技术及其分析方法,对昆明大哨附近广泛分布的长穗高山栎灌丛中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坡向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主要种群是以聚群分布为主要格局.还探讨了分布格局的成因.同时利用收割法对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群落总生物量为27.46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3.2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高山栎 灌丛 种群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晓东 吕光辉 +2 位作者 张雪梅 孙丽君 何书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7-42,共6页
在划定面积5 m×5 m和10 m×10 m样方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比率(VR)法及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和Cassie指标(CA)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划定面积5 m×5 m和10 m×10 m样方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比率(VR)法及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和Cassie指标(CA)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面积5 m×5 m的样方内,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枇杷柴〔Reaumuria songarica (Pall.) Maxim.〕、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 (Pall.) M. Bieb.〕、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unge ex Boiss. et Buhse)、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盐豆木〔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 (Pall.) Voss〕、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 C. A. Mey. ex Schrenk)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8个种群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关联,种群间很少存在对资源的竞争;K值、C值和CA值的分析结果均表明胡杨、枇杷柴、盐节木、白梭梭、盐豆木和盐穗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多枝柽柳种群为均匀分布,梭梭种群为随机分布,但仅枇杷柴和盐节木种群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在面积10 m×10 m的样方内,8个乔灌木种群的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负关联,显示种群间存在对资源的竞争,但稳定共存;8个乔灌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随样方面积从5 m×5 m扩大至10 m×10 m,8个乔灌木种群m*的排序位置发生了改变,显示种间竞争能力和种内自疏能力发生变化,其中,枇杷柴、盐穗木和梭梭的总体表现较强,多枝柽柳最差。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中,采用面积10 m×10 m的样方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乔灌木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方差比率法 聚集强度
下载PDF
旅游干扰下梭布垭石林灌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艾训儒 易咏梅 +1 位作者 姚兰 王柏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434-438,467,共6页
对旅游干扰下梭布垭石林灌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旅游干扰,群落灌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有变小的趋势,与对照群落相比,中度干扰明显,轻度干扰对灌木层各优势种群占据的生态位宽度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 对旅游干扰下梭布垭石林灌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旅游干扰,群落灌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有变小的趋势,与对照群落相比,中度干扰明显,轻度干扰对灌木层各优势种群占据的生态位宽度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生态位重叠值分布状况,说明旅游干扰使灌木层优势种群利用资源的状况发生了动态变化,但总体趋势是种间竞争减弱,中度干扰比轻度干扰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优势灌木种群 生态位 梭布垭石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