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谢晓涛 周军杰 +4 位作者 吕顺 高文武 陈贤奇 刘铖祎 张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647-65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三部分与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组29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三部分与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组29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HR)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Neer评分、VAS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Constant平均总分,LCP组:(74.7±14.1)分,HHR组:(81.6±8.67)分;LCP组:优良率为62.07%,HHR组:优良率为70.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er平均总分,LCP组:(80.0±11.8)分,HHR组:(83.8±9.0)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3个月及1年VAS评分,LCP组:(4.30±1.54)分、(4.10±1.44)分、(3.92±1.47)分,HHR组:(3.50±1.43)分、(3.10±1.29)分、(2.85±1.26)分,3次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R组术后缓解肩部疼痛效果优于LCP组。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三部分与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LC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两者疗效相似。最终选择何种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肱骨近端血运破坏程度、骨质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经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肩骨折 肩关节 肱骨头 肩假体
原文传递
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章军辉 狄正林 +2 位作者 何志勇 冯建翔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比较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早期随访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58例肱骨近端骨折分2组治疗:AO锁定加压钢板(LCP)组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LCP组28例,男12例,女16... 目的:比较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早期随访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58例肱骨近端骨折分2组治疗:AO锁定加压钢板(LCP)组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LCP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5±1.4)岁;3部分骨折24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4部分骨折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9±3.5)岁;3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2例,4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4例,肱骨头劈裂型骨折3例。分别在术后即刻及术后第2、6、10、16周和6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拍摄X线片。最终随访时应用VAS疼痛评分、ASES(Americanshouderandelbowsurgeon)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simpleshoulderte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结果:LCP组平均随访29.8个月,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随访28.2个月。VAS疼痛评分:LCP组平均(2.2±1.5)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2.6±1.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LCP组110.2°(81°~130°),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20.2°(89°~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SES评分:LCP组平均(87.7±2.2)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86.4±4.5)分。Constant-Murley评分:LCP组平均(83.9±6.8)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85.5±5.6)分。U-CLA评分:LCP组平均(30.3±2.2)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31.2±2.1)分。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LCP组平均(8.0±0.9)个,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9.0±0.7)个。两组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问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复LC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技术要求高,手术适应证应严格选择,其良好疗效的获得依赖于假体尽可能地解剖安放以及肩袖止点的良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人工关节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与肩关节功能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晓川 黄富国 +3 位作者 岑石强 项舟 钟刚 陈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影响肩关节功能的预后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5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且获得随访。按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2例,二部分骨折30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采用保守治疗7例,切开复...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影响肩关节功能的预后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5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且获得随访。按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2例,二部分骨折30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采用保守治疗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42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应用ASES评分评估治疗结果。对患者年龄、性别、合并伤、合并症、受伤至治疗时间、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7个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7.2个月(19~67个月)随访。ASES评分平均82.1分(36.7~100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症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C1分别为0.005、0.513、0.404—0.651,0.021、0.129、0.053—0.312。0.005、0.267、0.167—0.427)。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年龄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CI分别为0.007、0.494、0.379—0.642,0.006、0.240、0.142.0.405)。结论影响肱骨近端骨折后肩关节功能的主要预后因素是年龄和骨折类型,应主要根据这两个因素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肩关节 人工关节 预后
原文传递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7
4
作者 范卫民 李翔 +1 位作者 刘锋 王青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对21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64.6岁。患者均于受伤后2周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使...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对21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64.6岁。患者均于受伤后2周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使用单极人工肱骨头假体骨水泥固定。68个国人肱骨近端骨标本,男36个,女32个;年龄41-58岁,平均47.9岁;均无骨性疾病。分别测量肱骨头后倾角和肱骨头最高点至大结节最高点的垂直距离。结果术后随访1.5-5年,平均3.9年。X线片显示,肱骨头假体位置均满意,2例术后假体近端周围即出现透亮带,但临床无松动迹象。16例患者无疼痛,4例偶感肩部疼痛,1例时常伴肩部疼痛。所有患者上肢肌力均基本正常,日常活动无困难。按Neer评分标准,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6%。评价为可的3例中,2例患者上举受限,经理疗和功能锻炼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患者肩部上举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结合理疗后疼痛好转,对日常生活和睡眠无明显影响。无肩部感染、肩关节不稳、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国人肱骨近端骨标本的肱骨头后倾角,左侧26.59°±1.36°,右侧26.85°±1.61°;肱骨头最高点至大结节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左侧(6.63+1.13)mm,右侧(6.80+1.02)mm。结论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疗效满意。术中大结节和肩袖的重建是术后关节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将假体安放于恰当的位置(人工肱骨头的最高点至肱骨大结节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应为6-8mm,人工肱骨头的后倾角应在30°-35°)及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原文传递
32例肩部肿瘤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被引量:15
5
作者 任英 袁彩根 华海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80-982,共3页
报告了32例肩部肿瘤患者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术前提供全面的治疗信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根据年龄和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并完善各项检查;指导患者进行肌力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 报告了32例肩部肿瘤患者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术前提供全面的治疗信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根据年龄和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并完善各项检查;指导患者进行肌力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情况。维持正确的体位以保护术肢,严格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有无神经损伤、肩关节脱位和感染等并发症,并分3个阶段指导进行功能锻炼。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有1例患者出现神经损伤但终治愈;均获随访5~65个月。24例存活,8例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人工关节 护理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忠义 朱萍 +1 位作者 冯兴兵 周晓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采用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锁定钢板组114例和...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采用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锁定钢板组114例和人工关节置换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功能恢复、活动度、解剖位置、并发症和术后Neer评价结果。结果根据Neer评分标准,人工关节置换组评分优34例、良23例、中25例、差4例,优良率66.3%(57/86);锁定钢板组评分优53例、良47例、中10例、差4例,优良率87.7%(100/114),锁定钢板组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x2=13.35,P〈0.001)。锁定钢板组患者疼痛评分(26.9±8.5)分、功能恢复评分(22.4±7.1)分、活动度评分(19.8士5.5)分和解剖位置评分(8.0±1.8)分;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疼痛评分(24.8±10.2)分、功能恢复评分(20.2±6.7)分、活动度评分(18.1±6.6)分和解剖位置评分(7.9士2.1)分,锁定钢板组术后功能恢复和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一2.22、1.99,P一0.014、0.024),而疼痛和解剖位置评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0.36,P=0.057、0.359)。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僵硬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肱骨头坏死1例,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僵硬1例、伤口感染1例、术后再骨折1例、肱骨头坏死1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P=0.683)。结论锁定钢板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有效手段,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锁定钢板手术技术要求较低,可提高术后功能恢复和活动度及改善Neer评价结果,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人工关节
原文传递
3种排龈方法对排龈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传翠 张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28,共2页
为对比临床常用3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将270例需预备龈下肩台的单冠修复者随机分成3组(n=90),在制取印模前分别进行单线法、双线法及排龈膏法排龈,随后从印模、模型质量,牙龈出血、患者主观感觉及排龈时间方面,综合评价三者的优劣。三... 为对比临床常用3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将270例需预备龈下肩台的单冠修复者随机分成3组(n=90),在制取印模前分别进行单线法、双线法及排龈膏法排龈,随后从印模、模型质量,牙龈出血、患者主观感觉及排龈时间方面,综合评价三者的优劣。三者在修复体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3.209),在排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排龈膏组优于排龈线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方法 排龈膏 肩台 义齿修复体
下载PDF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9
8
作者 魏亦平 张继平 +1 位作者 李永忠 闵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94-595,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肱骨近端Neer分型4部分骨折12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分析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2例术后随访3~12年,平均8.6年,其中11例无疼痛,1例有静息痛。肩关节活动度在70%... 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肱骨近端Neer分型4部分骨折12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分析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2例术后随访3~12年,平均8.6年,其中11例无疼痛,1例有静息痛。肩关节活动度在70%以上者8例,在50%~70%之间者3例。1例肩关节活动度小于50%,假体X线示位置较好,其中6例柄中段有透亮区,无临床症状。无感染、松动、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能解除疼痛、稳定关节、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临床疗效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UNIVERS 3-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类风湿性肩关节炎 被引量:9
9
作者 唐康来 李起鸿 +1 位作者 杨柳 Peter Habermeyer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目的 评测UNIVERS 3 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类风湿性肩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类风湿性肩关节炎接受了UNIVERS 3 D假体半肩关节置换治疗 ,5例获得至少 12个月的临床随访 ,最长 45个月 ,平均随访 2 6个月。功能评估采用Constant... 目的 评测UNIVERS 3 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类风湿性肩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类风湿性肩关节炎接受了UNIVERS 3 D假体半肩关节置换治疗 ,5例获得至少 12个月的临床随访 ,最长 45个月 ,平均随访 2 6个月。功能评估采用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标准 ;X线片随访包括 :前后位、轴位和“Y”型位X线片。根据Levigne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分级。结果 术后Constant评分和修正评分除 1例术后功能提高不明显外 ,其余病人均得到了至少 2倍以上的功能改善。未发现X线透亮带和假体松动 ,无肱骨假体头 颈连接部的松动和脱位。术后 1例并发症 ,为盂肱关节前上半脱位 ,没有对病人进行任何外科处理。根据肱骨头球状面形态和肱骨头相对于关节盂向上漂移的情况 :4例破坏型 ,1例中心型 ,1例向上型 ;肱骨头磨损 :微线型 2例 ,大结节凹槽型 1例 ,肱骨头球形变形 3例。不同的影像分级其临床结果不同。结论 UNIVERS 3 D假体肩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肩关节炎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无X线透亮带发生 ,术后并发症低。类风湿性肩关节炎的影像学分级可能有助于手术的选择及推断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随访 关节置换术 肩关节假体
下载PDF
半或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斌 朴成哲 +1 位作者 滕海 时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81-178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半或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以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12例患者,全肩关节置换4例,半肩关节置换8例;肱骨四分骨折6例,肱骨头坏死2例,肱骨头合并关节盂坏死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肩关... [目的]探讨采用半或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以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12例患者,全肩关节置换4例,半肩关节置换8例;肱骨四分骨折6例,肱骨头坏死2例,肱骨头合并关节盂坏死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肩关节强直2例,骨巨细胞瘤1例。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表对肩关节进行术后功能评估。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9例无痛,3例轻微疼痛,12例均无松动,肩关节平均外展100°,10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半或全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有效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手术治疗方案、适宜的假体和有效的康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假体 置换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对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
11
作者 王旭 钱航 +3 位作者 刘军 时志斌 党晓谦 刘瑞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对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年龄≥50岁)33例,排除既往肩部有疾病史或手术史、陈旧性...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对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年龄≥50岁)33例,排除既往肩部有疾病史或手术史、陈旧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患者。男10例,女23例;年龄57~90岁;左侧18例,右侧15例;均为外伤导致的骨折;根据Neer分型,两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8例;17例患者合并肩袖损伤。同时记录患者术后首次X线指标(肩峰肱骨头间距、肩关节间隙和盂肱指数)和并发症,随访末次视觉模拟评分(VAS)、Neer肩关节评分和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FUSS)。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描述,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_(25),P_(75))描述。组间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评估不同骨折分型、肩袖损伤情况在患者一般情况、术后首次X线指标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年龄(73±8)岁,随访时间(67±54)个月。末次VAS评分为1(0,2)分;FUSS评分为56(50,74)分;患侧Neer评分为(64±13)分,健侧Neer评分为(75±11)分,患侧与健侧比例为86.3%(44%~97%),肩袖损伤与无肩袖损伤患者的患侧与健侧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250.500,P>0.05)。33例患者有17例(51.5%)伴有肩袖损伤,二、三和四部分骨折患者的肩袖损伤率分别为50.0%、68.4%和12.5%(P=0.034)。合并肩袖损伤患者的年龄(75±8)岁大于无肩袖损伤患者的年龄(69±6)岁(t=-2.320,P=0.027),年龄[比值比(OR)=1.124,95%置信区间(CI)(1.006,1.256)]是肩袖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9);肩袖损伤患者的患侧Neer评分(58±10)分低于无肩袖损伤患者的Neer评分(71±12)分(t=3.212,P=0.003);肩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回旋套损伤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肩关节假体 预后
原文传递
新一代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盂肱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康来 李起鸿 Peter Habermeyer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9期2741-274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一代的肩关节假体-UNIVERS 3-D 假体置换治疗盂肱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 UNIVERS 3-D 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74例盂肱关节骨性关节炎,平均随访31.9个月(12~74个月),临床随访包括:功能评估和 X 线摄片。功能评... 目的系统评价新一代的肩关节假体-UNIVERS 3-D 假体置换治疗盂肱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 UNIVERS 3-D 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74例盂肱关节骨性关节炎,平均随访31.9个月(12~74个月),临床随访包括:功能评估和 X 线摄片。功能评估采用 Constant 评分和Constant 修正评分标准;X 线片包括:前后位、轴位和“Y”型位。结果 UNIVERS3-D 假体置换治疗OA 术后 Constant 评分为68.40±16.91,较术前高2倍。去除年龄和性别差异,功能修正评分术前45.29%±19.87%,术后达到92.27%±22.53%。术前93.47%的肱骨头周围有骨赘形成;肩峰下间距平均为10.91 mm±3.03 mm,;盂肱关节间距平均为1.83 mm±1.64 mm。肱骨头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5.71 mm±4.32 mm 和53.34 mm±4.82 mm;36.96%有肱骨头坏死征象;8.69%有肱骨头内囊性变征象;39.13%肩胛盂侧周围有骨赘形成。术后盂肱关节间距显著增宽;术前盂肱关节半脱位得到了有效纠正,未发现盂肱关节间撞击征。术后肩峰下间距与术前相比显著性增宽。手术重建了肱骨头的高度和宽度。假体头-颈-干斜倾角126~142°呈连续变化。术后肱骨假体头-颈-干角没有发现有明显的改变,也没有头-颈-干假体的分离和脱位。除1例肩胛盂呈上斜倾外,其余均为下斜倾,术后较术前的角度要小;而术前、术后前后扭转角没有明显差异。肱骨假体无松动后下沉和倾斜,盂假体无松动后位移和倾斜。肱骨干假体周围 X 线透亮带发生率为5.41%,评分均小于1。透亮带发生最多的部位为 d,c,e 三个区。盂假体周围未发现任何 X 线透亮带。并发症发生率为12.2%。结论UNIVERS 3-D 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盂肱关节骨性关节炎重建了盂肱关节的解剖关系,术后较术前功能有明显提高,透亮带发生率及并发症率低,临床效果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骨关节炎 人工关节
原文传递
Transfer Learning-Based Class Imbalance-Aware Shoulder Implant Classification from X-Ray Images
13
作者 Marut Jindal Birmohan Singh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2期892-912,共21页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is a standard restorative procedure practiced by orthopedists to diagnose shoulder arthritis in which a prosthesis replaces the whole joint or a part of the joint.It is often challenging fo...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is a standard restorative procedure practiced by orthopedists to diagnose shoulder arthritis in which a prosthesis replaces the whole joint or a part of the joint.It is often challenging for doctors to identify the exact model and manufacturer of the prosthesis when it is unknown.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nsfer learning-based class imbalance-aware prosthesis detection method to detect the implant’s manufacturer automatically from shoulder X-ray images.The framework of the method proposes a novel training approach and a new set of batch-normalization,dropout,and fully convolutional layers in the head network.It employs cyclical learning rates and weighting-based loss calculation mechanism.These modifications aid in faster convergence,avoid local-minima stagnation,and remove the training bias caused by imbalanced dataset.The proposed method is evaluated using seven well-known pre-trained models of VGGNet,ResNet,and DenseNet families.Experimentation is performed on a shoulder implant benchmark dataset consisting of 597 shoulder X-ray images.The proposed method improves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all pre-trained models by 10–12%.The DenseNet-201-based variant has achieved the highest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89.5%,which is 10%higher than existing methods.Further,to validate and generalize the proposed method,the existing baseline dataset is supplemented to six classes,including samples of two more implant manufacturers.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average accuracy of 86.7%for the extended dataset and show the preemine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prosthesis identification Biomedical image classification
原文传递
含不同排龈药物排龈线排龈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学武 孙桂兰 肖丽静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73-274,276,共3页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排龈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例单个上前牙缺损的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组,应用不同实验药物排龈,以量化打分来评价排龈效果的优劣。结果:3种排龈药物总积分与不含药组总...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排龈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例单个上前牙缺损的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组,应用不同实验药物排龈,以量化打分来评价排龈效果的优劣。结果:3种排龈药物总积分与不含药组总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药物总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365);各组唇侧与腭侧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排龈效果比单纯棉线排龈效果好,可以推广应用,而3种药物排龈效果无明显差别;在设计腭侧肩台时,尽量把肩台设计在龈上,这有利于基牙预备体肩台的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 排龈线 肩台 修复体
下载PDF
3D打印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治疗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分析
15
作者 叶镪 张瑀琦 +9 位作者 何宣虹 虎鑫 王杰 龚涛军 李壮壮 卢敏勋 周勇 罗翼 屠重棋 闵理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3年第12期896-903,共8页
目的报道经治的13例3D打印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治疗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并介绍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瘤段整体切除同时超极限关节保留联合3D打印多孔肱骨干假体重建术患... 目的报道经治的13例3D打印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治疗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并介绍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瘤段整体切除同时超极限关节保留联合3D打印多孔肱骨干假体重建术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肿瘤学预后、骨整合情况、假体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功能状态。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0.2±3.8)岁,中位随访期为48.0个月。残留的肱骨近端长度平均为(17.6±1.1)mm。所有的患者均保留了肱骨头,大部分的肩袖保留完整。患侧肩关节平均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为前屈84.8°,外展为79.5°,后伸为26.8°,内收为16.2°。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平均得分94.4%,在骨与假体的界面上观察到良好的骨整合。结论3D打印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治疗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骨缺损,术后近期随访,功能满意,为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缺损患者的关节保留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印 三维 肩关节假体 骨肿瘤 假体设计 假体植 肱骨
原文传递
Effect of tuberosity repair on functional outcome of 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 in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被引量:1
16
作者 Nirmal Chandra Mohapatra Udit Sourav Sahoo Madan Mohan Sahoo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3年第2期94-100,共7页
Purpose:Unsatisfactory results of hemiarthroplasty in Neer’’s 3- and 4-par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in elderly,have led to the shift towards 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 (RSA).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r... Purpose:Unsatisfactory results of hemiarthroplasty in Neer’’s 3- and 4-par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in elderly,have led to the shift towards 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 (RSA).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repair the tuberosities that are generally overlooked during RSA and observe its impact on the functional outcome and shoulder scores.Methods:We includ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ly displaced or dislocated 3- or 4-par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from July 2013 to November 2019 who were treated with RSA along with tuberosity repair by non-absorbable sutures and bone grafting harvested from the humeral head.Open injuries and cases with neuro-muscular involvement of the deltoid muscle were excluded.According to the tuberosity healing on radiographs of the shoulder at 9th postoperative month,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as the group with successful tuberosity repair and the other with failed tuberosity repair.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al outcome and shoulder scores between the 2 groups were done by independentt-test for normally distributed parameters and Mann-Whitney test for the parameters,where data was not normally distributed.Results:Of 41 patients,tuberosity healing was achieved in 28 (68.3%) and failed in 13 (31.7%) cases.Lysis of the tuberosity occurred in 5 patients,tuberosity displacement in 2,and nonunion in 2.Mean age was 70.4 years (range 65 – 79 years) and mean follow-up was 58.7 months (range 18 – 93 months).There were no major complications.Group with successful tuberosity repair showed improvement in mean active range of movements,like anterior elevation (165.1°± 4.9°vs.144.6°± 9.4°,p < 0.000),lateral elevation (158.9°± 7.2°vs.138.4°± 9.6°,p < 0.000),external rotation (30.5°± 6.9°vs.35.0°± 6.3°,p = 0.367),internal rotation (33.7°± 7.5°vs.32.6°± 6.9°,p = 0.671) and in mean shoulder scores including Constant score (70.7 ± 4.1vs.55.5 ± 5.7,p < 0.000),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 (90.3 ± 2.4vs.69.0 ± 5.7,p < 0.000),disabi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ulder arthroplasty Reverse shoulder prosthesis Tuberosity repair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原文传递
肩关节半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述华 梁袁昕 +4 位作者 李进 杨操 许伟华 叶哲伟 傅德皓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557,F0005,共4页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以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8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0.4岁,应用改良的半关节成形术评分系统(SSMH)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4个...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以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8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0.4岁,应用改良的半关节成形术评分系统(SSMH)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4个月,7例无疼痛,1例轻微疼痛;肩关节平均外展100°(90°~110°),前屈95°(80°~100°),外旋35°(30°~40°),内旋65°(60°~70°).SSMH评分平均为26.9分(24~29分).7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和假体的正确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完善的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关节置换 肩关节 肱骨近端骨折 假体 肩关节置换 复杂性骨折 肱骨近端 置换治疗 半关节 平均年龄
下载PDF
无柄假体与有柄假体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肩骨关节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维 周昊楠 +3 位作者 张宇 王成龙 谢程欣 尹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261-3267,共7页
背景: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肩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是显著的,一些对照研究尝试回答无柄假体与有柄假体治疗肩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优劣,但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目的:系统评价在全肩关节置换中应用无柄假体与有柄假体治疗肩骨关节炎的临床... 背景: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肩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是显著的,一些对照研究尝试回答无柄假体与有柄假体治疗肩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优劣,但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目的:系统评价在全肩关节置换中应用无柄假体与有柄假体治疗肩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9月)Pub 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收集关于无柄假体与有柄假体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肩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非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无柄假体与有柄假体治疗肩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5篇研究,其中3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共计182例患者190肩(此文按肩计数分析);(2)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柄假体组较有柄假体组的手术时间短,术后估计失血量少;(3)无柄假体组术后Constant肩关节评分较有柄假体组更低,行敏感性分析,剔除1篇低质量文献后,2组术后Constant肩关节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2组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力量评分、疼痛评分、肩膀运动范围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度、外展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5)提示无柄假体与有柄假体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肩骨关节炎的术后短中期疗效相当;但从理论上认为,无柄假体全肩关节置换在治疗肩骨关节炎方面存在更大的优势,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失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 关节假体 肩关节置换 骨关节炎 随机对照 肩关节 有柄假体 肩关节前屈度 肩关节外展度 META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置换在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中的应用
19
作者 郭宇 冯德宏 +3 位作者 王凌 丁育健 刘仪 何俊山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9-566,共8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术在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进行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的8例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术在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进行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的8例患者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55.1±13.0)岁(范围31~73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例、右侧6例;平滑肌肉瘤(EnnekingⅡB期)1例、软骨肉瘤2例(EnnekingⅠA期1例、ⅠB期1例)、骨巨细胞瘤4例(Campanacci 3级)、肺腺癌骨转移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计算机设计个性化假体和植入方案,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肩胛盂基座;术中行MalawerⅠ型肿瘤切除术和半限制型反肩关节置换,其中6例同时使用同种异体骨复合重建。术后行肩关节X线检查,测量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3.8±46.7)min(范围130~260 min),术中出血量(487.5±334.6)ml(范围200~1200 ml),肱骨近段切除长度(9.9±4.6)cm(范围4.5~19.0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6±12.5)个月(范围24~60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肩关节主动外展由术前27.5°±14.4°(范围10°~45°)提高至106.3°±21.8°(范围6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P<0.001);前屈由术前28.1°±12.8°(范围15°~50°)提高至115.6°±24.0°(范围70°~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9,P<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0.5±14.3)分(范围19~63分)提高至(79.3±11.2)分(范围6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P<0.001);MSTS评分为(25.6±2.2)分(范围23~28分),其中优6例、良2例。1例于术后2周发生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成功。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均存活,无一例发生局部肿瘤复发、转移、假体感染和松动。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有助于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设计 打印 三维
原文传递
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鹏 袁成松 +3 位作者 周兵华 陈万 唐康来 陈雍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992-995,共4页
目的比较半肩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 目的比较半肩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8例(内固定组)与半肩关节置换组22例(置换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角度,采用ASES、UCLA、SST、VAS评价2种术式的肩关节功能,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置换组与内固定组的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角度分别为(108.37±12.16)°、(96.58±9.09)°、(33.42±3.89)°、(57.21±6.69)°与(95.24±10.32)°、(85.54±8.47)°、(28.35±3.77)°、(48.79±3.53)°,置换组患者各功能活动角度明显高于内固定组;ASES、UCLA、SST、VAS优于内固定组;置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近端骨折 内固定 肩关节 置换术 切开复位 假体置入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