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德明顶铜钼矿床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勘查指示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欢 郑有业 +3 位作者 吴松 张心 叶吉文 陈雪冬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0-944,共15页
德明顶矿区因交通不便、高寒缺氧、物理风化强烈、倒石堆覆盖严重等原因,找矿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指导野外矿产勘查,在详细的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测试工作.结果显示,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标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 德明顶矿区因交通不便、高寒缺氧、物理风化强烈、倒石堆覆盖严重等原因,找矿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指导野外矿产勘查,在详细的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测试工作.结果显示,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标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变化,由浓集中心向外Al-OH吸收峰波长逐渐变长、Al-OH吸收峰深度逐渐降低、SWIR-IC值逐渐变小,且三者套合较好,表明该区域流体温度、压力高于外围,为热液蚀变矿化中心.结合蚀变规律、成矿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与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结果,在矿区内圈定了1处重点勘查靶区,为晚期铜矿化与早期(铜)钼矿化叠加的区域.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野外矿产评价、降低勘查成本,是中国西部特殊景观区找矿勘查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热液矿化中心 德明顶 西藏 矿床学
原文传递
浙江泰顺龟湖叶腊石矿床热液蚀变短波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翟世达 段士刚 +3 位作者 孙鹏 王旭辉 张炎 梅世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蚀变岩帽与斑岩体关系密切,具有形成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位于浙闽交界的龟湖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蚀变岩帽(>30 km^(2)),形成了龟湖超大型叶腊石矿床,矿体属于岩帽的一个分带。矿床及其围岩蚀变主要由粒度微小或隐晶质的... 蚀变岩帽与斑岩体关系密切,具有形成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位于浙闽交界的龟湖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蚀变岩帽(>30 km^(2)),形成了龟湖超大型叶腊石矿床,矿体属于岩帽的一个分带。矿床及其围岩蚀变主要由粒度微小或隐晶质的层状硅酸盐蚀变矿物组成,矿物之间差别极为细微,仅凭肉眼难以区分。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有效识别这些蚀变矿物的组成。因此,文章以龟湖超大型叶腊石矿床为例,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对蚀变矿物进行了精细研究,通过对矿区网格化采样及短波红外光谱分析,识别出以叶腊石、钠云母、白云母、高岭石为主的17种含羟基官能团蚀变矿物,并将矿区地表蚀变划分为硅化带、高级泥化带和泥化带3个相带。在矿区范围,绢云母光谱特征参数Pos2200低值区与IC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硅化和高级泥化带中,指示了较高的蚀变温度;叶腊石光谱特征参数Pos1400与Pos2160半高宽低值区与绢云母特征参数异常值区域一致。以上指标异常值区域在矿区仰天湖东南约300 m处重合,可能存在热液中心。龟湖蚀变岩帽与福建紫金山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高度相似的蚀变分带特征,文章认为该蚀变岩帽具有形成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短波红外 热液蚀变 叶腊石 绢云母 非金属矿床
下载PDF
台上金矿床蚀变带短波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赵利青 邓军 +1 位作者 原海涛 李晓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绢云母是胶东西北部金矿的主要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可以提供云母类AlOH波长、结晶度、云母(蚀变)强度、云母层间水强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用来研究蚀变特征、预测金矿化。为确定招平断裂带内已知金矿化的蚀变矿物特征,为在区域... 绢云母是胶东西北部金矿的主要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可以提供云母类AlOH波长、结晶度、云母(蚀变)强度、云母层间水强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用来研究蚀变特征、预测金矿化。为确定招平断裂带内已知金矿化的蚀变矿物特征,为在区域上寻找类似特征地段提供类比依据,在台上特大型金矿上下盘围岩1km之内采集岩石样品,利用便携式红外矿物分析仪(PIMA)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上盘含更多的白云母、具有更高的云母水强度,多硅白云母发育在下盘。高结晶度的云母和更多的多硅白云母是金矿化的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测量(swir) PIMA测量 多硅白云母 台上金矿床 胶东
下载PDF
浙江外岗银多金属矿床热液蚀变短波红外光谱分析及找矿指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旭辉 段士刚 +2 位作者 孙鹏 翟世达 张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8,共15页
中国东南沿海浙闽交界地区发现大量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以石英脉状矿化为主,并伴有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关于其成因和控矿因素尚不清楚。文章以其中的外岗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短波红外光谱测量(SWIR),提取蚀变矿物种类、组... 中国东南沿海浙闽交界地区发现大量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以石英脉状矿化为主,并伴有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关于其成因和控矿因素尚不清楚。文章以其中的外岗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短波红外光谱测量(SWIR),提取蚀变矿物种类、组合信息,划分蚀变矿物分带,分析矿化强度与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带的关系。短波红外光谱测量识别出的蚀变矿物主要有多硅白云母、伊利石、白云母、高岭石、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这些矿物及其组合在水平方向上,自矿体由内而外形成了硅化带→青磐岩化带→泥化带的分带。通过对伊利石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的计算发现,伊利石结晶度(Illite crystallinity value,简称"IC值")和Al-OH 2200 nm特征峰吸收峰位值(Pos2200)在矿区内出现系统性的变化规律,即越靠近热液/矿化中心,IC值逐渐增大(>1.5),Al-OH 2200 nm吸收峰位值有减小的趋势(Pos2200≈2208 nm),将二者叠加的区域即可作为外岗地区勘查该类矿床的找矿重点区域。作者认为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矿产勘查评价、降低勘查成本,在未来同类矿床找矿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短波红外 热液蚀变 绢云母 伊利石 外岗银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