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煤柱群冲击失稳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国瑞 朱卫兵 +3 位作者 白锦文 余丹 谢建林 李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工作面前方遗留煤柱群(后文简称“超前煤柱群”)在采动影响下会发生链式冲击失稳,诱发动载矿压灾害并影响下伏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揭示超前煤柱群链式冲击失稳机制是浅埋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的根本前提。本文实测分析了元宝湾煤矿房式... 工作面前方遗留煤柱群(后文简称“超前煤柱群”)在采动影响下会发生链式冲击失稳,诱发动载矿压灾害并影响下伏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揭示超前煤柱群链式冲击失稳机制是浅埋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的根本前提。本文实测分析了元宝湾煤矿房式采空区下伏6107工作面开采的覆岩移动规律,发现了超前煤柱群的回弹变形现象,开展了房式采空区下伏煤层开采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房采煤柱群-覆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采动影响下超前煤柱群回弹冲击失稳的动态过程,揭示了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煤柱群的冲击失稳机制。结果表明:(1)浅埋柱采区近距离下伏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覆岩呈现出“先短暂回弹后剧烈下沉”的运动特征,即首先存在极短时间的覆岩回弹变形现象,之后出现了部分覆岩的整体破断与垮塌。由此,反推出采动影响下超前煤柱群也发生了回弹变形。(2)柱式采空区下伏煤层开采过程中关键柱在覆岩沉降和超前支承压力的作用下最早出现斜切破坏,引起载荷的转移,加剧邻近部分房采煤柱群的应力集中程度,进而发生链式斜切破坏。在此过程中,覆岩持续沉降,裂隙也不断发育,形成剪切贯通断裂面,发生破断回转,促使超前煤柱群回弹变形与冲击失稳,引发层间岩层的全厚切落,带动更大规模房采煤柱群的链式失稳,并造成下伏工作面动压灾害的发生。(3)浅埋近距离下伏煤层开采“煤柱群-覆岩”的失稳垮塌过程可以细分为:关键柱斜切破坏阶段、关键柱邻近部分煤柱群破坏阶段、超前煤柱群回弹冲击失稳阶段、覆岩垮塌与层间岩层切落致灾阶段。(4)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煤柱群冲击失稳是“煤柱群回弹变形”与“覆岩联动垮塌”共同作用且互馈影响的动态过程。该研究可以解释柱式采空区下伏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动载矿压的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柱 煤柱群 回弹变形 冲击失稳 岩层切落 动载矿压
下载PDF
微加速度计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徐鹏 祖静 林祖森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64,共3页
结合有关微加速度计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以及科研中所遇到的实际动态测试问题 ,重点分析了微加速度计以下几方面力学性能 :频率、冲击载荷下的破坏以及由于尺寸效应引起的部件间的粘附现象 ,这直接关系到微加速度计的工作可靠性。... 结合有关微加速度计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以及科研中所遇到的实际动态测试问题 ,重点分析了微加速度计以下几方面力学性能 :频率、冲击载荷下的破坏以及由于尺寸效应引起的部件间的粘附现象 ,这直接关系到微加速度计的工作可靠性。最后 ,对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加速度计 力学分析 频率 冲击失效 粘附
下载PDF
左西孟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方明星 董士民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脓毒性休克指南进行液体复苏及给予血管活...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脓毒性休克指南进行液体复苏及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将复苏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0.45的3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多巴酚丁胺组液体复苏后即持续静脉注射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48 h;左西孟旦组静脉注射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24 h后静脉注射左西孟旦0.2μg·kg^-1·min^-1连续24 h。治疗期间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及超声评价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等。结果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左西孟旦组治疗后每搏量指数(SVI)、心排血指数(CI)、左室每搏作功指数(LVSWI)均明显升高〔SVI(mL/m^2):39.8±5.4比37.5±4.5,t=-2.762, P=0.020;CI(L·min^-1·m^-2):4.6±0.7比3.6±0.7,t=-9.829,P=0.000;LVSWI(kg·min^-1·m^-2):33.7±2.4比28.2±1.2,t=-6.307,P=0.000〕,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均明显降低〔CVP(mmHg,1 mmHg=0.133 kPa):8.2±0.9比12.1±0.8,t=3.928,P=0.002;ITBVI(mL/m^2):820±42比978±69,t=9.472,P=0.000;EVLWI(mL/kg):6.1±1.6比8.9±1.7,t=4.467,P=0.001〕。心脏超声显示,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左西孟旦组左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LVESI)和左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I)均明显缩小〔LVESI(mL/m^2):32.7±9.2比48.2±13.4,t=0.882,P=0.000;LVEDI(mL/m^2):61.7±11.4比78.6±13.6,t=2.453,P=0.032〕,LVEF明显增高(0.463±0.068比0.383±0.085,t=-2.439,P=0.035)。左西孟旦还可以降低乳酸水平(mmol/L:3.4±1.1比5.2±1.2,t=3.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多巴酚丁胺
原文传递
人参总皂甙对犬戊巴比妥钠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方云祥 杨剑钢 +1 位作者 李灿 刘亚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用戊巴比妥钠造成犬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模型,观察人事总皂甙对血压(BP)、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LVdp/dtmax)、心率(HR)和心输出量(CO)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总皂甙10mg·... 用戊巴比妥钠造成犬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模型,观察人事总皂甙对血压(BP)、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LVdp/dtmax)、心率(HR)和心输出量(CO)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总皂甙10mg·kg-1和20mg·kg ̄-1静脉注射后LVdp/dtmax,LVSP,BP和CO均增加,LVEDP降低,HR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皂甙 休克 心力衰竭 血液动力学 药理学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在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秀凯 李素玮 +5 位作者 刘大为 杨荣利 张宏民 张昊 王小亭 柴文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压(CVP)在感染性休克所致AKI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确诊感染性休克并且进行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患者86例,按行PiCCO后24小时CVP分成两组,...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压(CVP)在感染性休克所致AKI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确诊感染性休克并且进行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患者86例,按行PiCCO后24小时CVP分成两组,低CVP组41例,CVP≤10 mm Hg,高CVP组45例,CVP>10 mm Hg,记录PiCCO监测开始时(即刻)及第24小时的血流动力学资料、乳酸(Lac)、ScvO2、APACHE Ⅱ评分、scr、AK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ICU的生存状况和诊断后第28天生存状况等,观察CVP对AKI发生率及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低CVP组中有21例患者发牛AKI(51.2%),高CVP组中有34例患者发生AKI(75.6%),高CVP组的AKI发生率明显高于低CVP组.低CVP绀中有9例患者在ICU死亡(22.O%),高CVP组中有20例患者在ICU死亡(44.4%),高CVP组的ICU病死率明显高于低CVP组.低CVP组中有12例患者在28 d内死亡(29.3%),高CVP组中有21例患者28 d内死亡(46.7%),高CVP组的28 d病死率高于低CV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高的CVP可使感染性休克所致AK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升高,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肾功能衰竭 急性 中心静脉压 预后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体外膜肺氧合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于坤 龙村 +7 位作者 李景文 高国栋 黑飞龙 段欣 宋云虎 孙寒松 王巍 许建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80-485,共6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左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心脏术后严重心源性休克需同期采用IABP和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临床诊断、辅助原因、...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左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心脏术后严重心源性休克需同期采用IABP和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临床诊断、辅助原因、机械辅助时间、并发症及预后。以患者院内死亡或生存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选取6个时间点,分别是机械循环辅助前、使用一种机械辅助后、使用第2种机械辅助前、IABP联合ECMO使用后、撤除ECMO后及撤除IABP后;整理分析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指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及肝肾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6例存活出院,其中1例肾衰竭行血滤4d后恢复,后因插管侧动脉栓塞截肢。6例死亡患者全部发生肾衰竭,其中3例行血滤;3例发生下肢缺血坏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血气血乳酸值在联合使用IABP和ECMO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IABP与ECMO联合应用为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血液循环衰竭
下载PDF
液氮压裂中液氮对岩石破坏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19
7
作者 蔡承政 李根生 +3 位作者 黄中伟 田守嶒 沈忠厚 王海柱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03,共6页
为了研究液氮对岩石破坏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核磁共振测试技术,通过测试所选取的砂岩岩样孔隙体积及孔隙结构的变化,研究液氮对干燥状态和饱和水状态岩样的破坏形式。结果表明:液氮的热力冲击作用可使干燥岩石在较短时间内... 为了研究液氮对岩石破坏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核磁共振测试技术,通过测试所选取的砂岩岩样孔隙体积及孔隙结构的变化,研究液氮对干燥状态和饱和水状态岩样的破坏形式。结果表明:液氮的热力冲击作用可使干燥岩石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收缩变形和孔隙体积减小,试验后红色砂岩和白色砂岩岩样的孔隙体积分别降低了8.63%和4.78%;冻结作用对饱和岩样的矿物颗粒之间胶结较弱处具有损伤破坏作用,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后,会贯通成缝,使岩体出现断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氮 压裂 热力冲击 冻结 岩石破坏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弹载加速度记录仪在冲击环境下的失效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鲍爱达 陈员娥 +2 位作者 李长龙 刘俊 方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2-186,193,共6页
在弹体侵彻过程中,首先分析高g值冲击对弹载加速度记录仪的影响,得出应力波作用下加载到弹体内记录仪的加速度值,并研究了加速度记录仪壳体、缓冲材料及电路板的动态结构响应,进而提出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壳体结构的失效、缓冲材料缓冲... 在弹体侵彻过程中,首先分析高g值冲击对弹载加速度记录仪的影响,得出应力波作用下加载到弹体内记录仪的加速度值,并研究了加速度记录仪壳体、缓冲材料及电路板的动态结构响应,进而提出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壳体结构的失效、缓冲材料缓冲性能的不足、芯片与PCB板相对运动导致芯片的裂纹。针对各失效模式,利用ANSYS/LS-DYNA对记录仪各防护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得出各防护单元失效的临界冲击加速度值:电路板失效的临界冲击加速度为1.93×104g,当加载冲击加速度为1.63×105g时,壳体发生屈曲;增大冲击加速度至5.63×106g时,缓冲材料失效。经过实弹侵彻试验,得出记录仪在1.5×105g的冲击加速度下失效。该实验结果对后续弹体实际侵彻弹载记录仪的设计及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加速度记录仪 冲击 应力波 失效
下载PDF
冲击波作用下巷道破坏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吕祥锋 潘一山 +1 位作者 李忠华 代树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2-215,235,共5页
利用爆炸加载的方式,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法,借助数字散斑观测手段(DSCM),研究不同炮孔位置和装药量条件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微量炸药引爆后,冲击应力波以巷道方向传递为主,巷道顶板附近形成裂纹、破碎或坍塌区;当装... 利用爆炸加载的方式,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法,借助数字散斑观测手段(DSCM),研究不同炮孔位置和装药量条件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微量炸药引爆后,冲击应力波以巷道方向传递为主,巷道顶板附近形成裂纹、破碎或坍塌区;当装药量足够大时,冲击波对上部岩体破坏力明显增大,冲击能是影响巷道破坏程度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还表明,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巷道围岩体破坏过程可分为拉剪裂缝、重复拉剪破碎和破坏三个阶段。其中,当炮孔距离巷道为450mm,装药量为6.0g时,巷道顶板附近出现裂缝,属于拉剪裂缝阶段;当炮孔距离巷道为300mm,装药量为6.0g时,巷道顶板附近裂缝较为发育,且巷道顶层出现部分塌落,属于重复拉剪破坏阶段;当炮孔距离巷道为200mm,装药量为8.0g时,巷道顶板出现塌落,且四周破坏,属于破坏阶段。研究结果为冲击地压巷道破坏预测和防治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巷道 破坏规律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 相似模拟试验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舌下微循环改变对器官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曾学英 廖雪莲 +3 位作者 康焰 陈瑶 尹万红 赵亮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舌下微循环的改变对器官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旁流暗视野成像技术(SDF)观察诊断为脓毒症休克24h以内的成人患者0h、6h、24h舌下微循环图像,根据24h后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24h-0h评分)变化分为...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舌下微循环的改变对器官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旁流暗视野成像技术(SDF)观察诊断为脓毒症休克24h以内的成人患者0h、6h、24h舌下微循环图像,根据24h后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24h-0h评分)变化分为器官功能恶化组(ΔSOFA24h-0h评分≥1)和未恶化组(ΔSOFA24h-0h评分〈1);分析比较两组间传统循环及舌下微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化组和未恶化组相比,0h、6h、24h传统循环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urine output,UP)、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以及输注晶体液、胶体液的量和液体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舌下微循环指标小血管灌注比例(PPVs)恶化组在0h〔(75.96±10.55)%vs.(84.03±10.16)%,P=0.032〕和24h时〔(79.43±9.23)%vs.(86.32±9.02)%,P=0.037〕低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0hPPVs和La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PPVs〔0.750(95%CI,0.586~0.914)〕大于Lac〔0.588(95%CI,0.370~0.8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0hPPVs最佳截断值81.5%将患者分为高、低两组,低PPVs组器官功能恶化发生率较高PPVs组更高(71.4%vs.20.0%,P〈0.05)。结论舌下微循环指标PPVs能够早于体循环指标反映器官功能的变化,对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器官功能衰竭 舌下微循环 乳酸
原文传递
多层防护结构舱内爆炸试验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孔祥韶 徐维铮 +2 位作者 郑成 吴卫国 吴国民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9,共14页
舰船舷侧多层防护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反舰武器对内部结构的破坏。文章通过反舰武器战斗部模型在舰船舷侧防护结构内部爆炸的模拟试验,研究了战斗部内爆作用下防护结构的破坏模式、多层防护结构防御冲击波和高速破片的效果以及内部结... 舰船舷侧多层防护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反舰武器对内部结构的破坏。文章通过反舰武器战斗部模型在舰船舷侧防护结构内部爆炸的模拟试验,研究了战斗部内爆作用下防护结构的破坏模式、多层防护结构防御冲击波和高速破片的效果以及内部结构的冲击响应,对比分析了空舱和水舱在战斗部接近爆炸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在战斗部接近爆炸载荷作用下,水舱内板的动态响应出现了"二次加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防护结构 破片 冲击波 战斗部 抗爆试验 破坏模式
下载PDF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休克大鼠肾功能不全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自刚 牛春雨 +5 位作者 张静 陈瑞华 刘艳凯 张玉平 姜华 李继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3-748,共6页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不同时期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肾组织自由基、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对休克大鼠肾功能不全的干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8只,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结扎组。休克组与结扎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不同时期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肾组织自由基、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对休克大鼠肾功能不全的干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8只,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结扎组。休克组与结扎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扎组于休克复苏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于休克后90min、输液复苏后0h、1h、3h、6h、12h、24h等时点处死大鼠,制备肾组织匀浆,检测MDA、SOD、NO、NOS、TNF-α、IL-6以及MPO水平,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iNOS mRNA表达。结果:休克组大鼠输液复苏后不同时点肾组织匀浆MDA、NO、NOS、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以及iNOS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h-12h持续在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肾组织匀浆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结扎组输液复苏后6h、12h、24h肾组织匀浆MDA、NO、NOS、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以及iNOSmRNA均显著低于休克组相应时点,SOD活性高于休克组相应时点(P<0.01,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干预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肾功能不全的机制与减少肾PMN扣押、降低TNF-α、IL-6的释放、抑制NO生成及iNOSmRNA表达、减少自由基释放与SOD消耗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肾功能衰竭 肠系膜淋巴管 结扎术 炎症介导素类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谢琼 郭莹 +2 位作者 潘宏伟 周鸣 张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评价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湖南省人民医院68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行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于床旁或导管室行IAB... 目的:评价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湖南省人民医院68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行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于床旁或导管室行IABP辅助治疗,比较使用IABP前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以及肾功能。同时观察患者院内心血管事件及转归。结果:68例患者经IABP辅助治疗后有51例病情好转。37例患者在IABP置入后顺利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IABP置入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值下降。仅5例患者发生IABP相关并发症,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是抢救危重心血管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措施,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中期随访 被引量:15
14
作者 肖苍松 王嵘 +12 位作者 李伯君 吴扬 王刚 任崇雷 叶卫华 盛炜 李佳春 王加利 陈婷婷 周琪 张涛 马兰 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总结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ECABG)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ECABG共45例。手术指征包括急性心梗(AMI)后心源性休克(5例)、急性左心衰(6例)及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34例)。20例AMI1周内手术,术前使用主动... 目的总结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ECABG)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ECABG共45例。手术指征包括急性心梗(AMI)后心源性休克(5例)、急性左心衰(6例)及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34例)。20例AMI1周内手术,术前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18例。均为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15例。两次以上心肌梗死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其中2例须血液透析。全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停跳下手术。左乳内动脉(LIMA)与前降支(LAD)吻合,大隐静脉(GSV)与其它靶血管吻合。采用顺灌加静脉桥灌冷血停跳液或HTK液保护心肌。CPB时间104.2±29.7 min,阻断升主动脉69.0±21.3min。左乳内动脉(LIMA)使用率100%,平均搭桥2.9±0.6支。结果痊愈出院41例,住院死亡4例(8.9%),其中与心脏相关死亡1例(2.2%)。术前放置IABP者除1例死于MOSF外,余者术后25.5±9.7 h停用IABP。随访到38例,随访率92.7%,随访时间平均37.3±16.7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生存率94.7%。心功能(NYHA)Ⅰ级和Ⅱ级共35例(92.1%),心血管事件免除率90.5%。随访超声心动图,左室前后径(43.4±5.4 mm)较术前(48.5±5.5 mm)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55.7%±8.9%)与术前(43.5%±9.6%)显著改善(P<0.05)。冠脉CTA评价LIMA桥血管通畅率为95.8%,GSV通畅率为90.5%。结论尽管ECABG风险高,但如果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得当,围术期处理完善,心脏相关死亡率虽有所增加,但近中期生存率、心血管事件免除率和心功能等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随访
下载PDF
深部洞室围岩分区破裂化的冲击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建功 周陶陶 张永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29-2634,2644,共7页
提出了深部洞室围岩分区破裂化的冲击破坏机制。即在岩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过程中,径向应力波波前产生应力不连续间断面,当波前应力降满足一定条件时,产生局部冲击破坏。根据弹性动力学理论,应用位移势函数,通过Laplace变换简化... 提出了深部洞室围岩分区破裂化的冲击破坏机制。即在岩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过程中,径向应力波波前产生应力不连续间断面,当波前应力降满足一定条件时,产生局部冲击破坏。根据弹性动力学理论,应用位移势函数,通过Laplace变换简化计算,推导了洞室开挖瞬间围岩径向应力场的动力学理论解,得到了发生各次分区破裂化时,波前径向应力降的统一计算公式。根据质点速度、间断面压力降,由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围岩分区破裂化的冲击本构方程和破坏准则,得到了产生冲击破坏的间断面压力降临界值计算公式。给出了分区破裂形成后各破裂区半径的表达式,关系式表明,各破裂区之间存在等比关系,其等比值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冲击破坏 深部岩体 分区破裂化
下载PDF
2017重症医学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2017年“拯救脓毒症”国际指南再次更新。值得关注的阳性研究结果包括:对脓毒症3.0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的对比评价结果令人满意,维生素c联合皮质激素和维生素B1治疗脓毒症等,脓毒症的内表型... 2017年“拯救脓毒症”国际指南再次更新。值得关注的阳性研究结果包括:对脓毒症3.0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的对比评价结果令人满意,维生素c联合皮质激素和维生素B1治疗脓毒症等,脓毒症的内表型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表型分析。阴性的研究结果则包括:钙增敏剂左西孟旦未能改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感染性休克的小剂量免疫球蛋白G或多黏菌素B固化纤维柱(PMX)血液灌流治疗,机械通气休克患者的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比较等。此外,基因技术用于重症领域典型疾病的诊断和分型也有逐渐增加趋势,这也许是关乎重症医学未来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力衰竭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MLCC常见问题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增生 《电子工艺技术》 2006年第6期336-338,343,共4页
近年来,片式陶瓷电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子产品中,而不合理的设计、不恰当的操作方法,使产品在高低温循环、应力筛选等试验后,常常出现片式陶瓷电容失效现象。分析了电容失效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 陶瓷贴片电容 高低温循环 应力筛选 失效分析
下载PDF
经皮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在重症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少敏 郭丽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1-1164,共4页
经皮机械循环支持(PMcs)装置对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期救治具有较好的疗效,是等待心脏功能恢复或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的“桥梁”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PMCS装置,而Tandem-Heart... 经皮机械循环支持(PMcs)装置对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期救治具有较好的疗效,是等待心脏功能恢复或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的“桥梁”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PMCS装置,而Tandem-Heart跨房间隔左心室辅助装置、Impella跨主动脉瓣左心室辅助装置、体外膜肺氧合器(ECMO)等新型PMCS装置能够提供比IABP更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临床医师需要根据各种PMCS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效应,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PMCS类型和工作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PMCS装置的循环支持功能,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使患者平稳渡过疾病危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机械循环支持装置 心血管疾病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血清HMGB1、ESM-1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RDS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小芙 席与斌 陈刚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水平对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23例脓毒症患者,其中39例合并ARDS(ARDS组)、84例未合并ARDS(NARDS组),另选择51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水平对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23例脓毒症患者,其中39例合并ARDS(ARDS组)、84例未合并ARDS(NARDS组),另选择51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HMGB1、ESM-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ARD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ESM-1、HMGB1+ESM-1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的价值。结果ARDS组血清HMGB1、ESM-1水平高于NARDS组和对照组(P均<0.05),NARDS组血清HMGB1、ESM-1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DS组脓毒症休克比例、肺部感染比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比例、脏器功能衰竭个数≥2个比例、APACHEⅡ评分均高于NARDS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APACHEⅡ评分、HMGB1、ESM-1水平是脓毒症患者合并ARDS的危险因素(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ESM-1、HMGB1+ESM-1水平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651、0.921,灵敏度分别为74.36%、71.79%、84.62%,特异度分别为80.95%、75.00%、95.24%。结论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血清HMGB1、ESM-1水平升高,高水平HMGB1、ESM-1与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关系密切,二者可作为脓毒症并发ARDS预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休克 肺部感染 脏器功能衰竭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危重患者的体温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伟 曹建林 陈微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的体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明确发热和体温过低在危重患者中的发病率并分析它们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登记6个月中在重症监护室住院超过24h患者132例,根据体温把患者分成三组:体温过低组(体温≤36℃)、发热组(体温≥...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的体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明确发热和体温过低在危重患者中的发病率并分析它们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登记6个月中在重症监护室住院超过24h患者132例,根据体温把患者分成三组:体温过低组(体温≤36℃)、发热组(体温≥37.5℃)、对照组(正常体温组,体温36~37.5℃)。比较三组之间发病率和死亡率,并进一步了解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热组36例(27.3%),死亡6例(16.7%);体温过低组33例(25.0%),死亡7例(21.2%);对照组63例(47.7%),死亡7例(11.1%)。体温过低组和发热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高的入科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最高SOFA评分及死亡率。结论体温过低和发热都可以增加危重患者的死亡率,体温过低比发热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过低 正常体温 发热 感染 感染性休克 器官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