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在动载荷作用下压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珠妹 胡栋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8-84,共7页
本文利用爆炸激波管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F_2)在0.01至4 MPa 的冲击波作用下的压电特性。实验发现,大约在0.25 MPa附近,压电灵敏度出现急剧下降,然后很快趋于稳定。本文还利用X射线衍射仪观察了冲击载荷下 PVF_2的晶型变化,X射线衍射结... 本文利用爆炸激波管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F_2)在0.01至4 MPa 的冲击波作用下的压电特性。实验发现,大约在0.25 MPa附近,压电灵敏度出现急剧下降,然后很快趋于稳定。本文还利用X射线衍射仪观察了冲击载荷下 PVF_2的晶型变化,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PVF_2在 3~4MPa的冲击波几十次反复作用下晶型不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特性 聚偏氟乙烯 爆炸激波管
下载PDF
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强 姜小珍 +6 位作者 洪广亮 赵光举 邱俏檬 卢中秋 吴斌 梁欢 李萌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监护室(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09年1月间入住笔者医院急诊科EICU的1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监护室(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09年1月间入住笔者医院急诊科EICU的1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男性96例(60.4%),女性63例(39.6%),平均年龄57.9±16.3岁,器官功能衰竭数目3.38±1.57个,腹部是最常见感染部位(45.3%),心血管系统疾病(38.4%)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总病死率53.5%(85/159),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60.4%vs 42.9%,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数目、静脉使用碳酸氢钠是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血液净化及住院时间是保护因素。结论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极高,早期积极抢救,运用血液净化等多种抢救措施,防治器官功能衰竭是降低脓毒性休克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脓毒性休克 临床特点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循环谱特征和聚类分析的触电识别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春兰 罗杰 +2 位作者 王长云 王海杨 杜松怀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677-4687,共11页
针对触电事故具有随机性、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功率谱密度特征和聚类分析的触电事故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循环功率谱分析获得触电前、后剩余电流信号的循环功率谱三维图,对剩余电流中150Hz成分对应的循环谱切面分析,提取特征... 针对触电事故具有随机性、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功率谱密度特征和聚类分析的触电事故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循环功率谱分析获得触电前、后剩余电流信号的循环功率谱三维图,对剩余电流中150Hz成分对应的循环谱切面分析,提取特征循环频率1200Hz的线谱占比,定义四种循环频谱特征;然后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不同维度的循环频谱组合特征进行聚类,提出了触电识别判据,同时提出加偏置修正的欧式距离测度提高了聚类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单相电路时循环谱2、3、4组合特征与其他维度特征相比对触电事故的识别率最高,为94.67%,对应的触电前、后剩余电流聚类中心分别为20.597、57.682、4.773和4.102、11.387、0.923;三相电路时最佳识别特征为循环谱特征4,对应的触电前、后剩余电流聚类中心分别为16.136和2.197;加偏置项修正后的欧氏距离对触电事故识别率达到了99.33%。研究结果为有效识别触电事故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电 剩余电流 循环功率谱 K-MEANS聚类 特征识别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激波抖振特征提取与始发预测
4
作者 马启悦 高传强 孙健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7期49-55,共7页
激波抖振是一种由激波-边界层干扰引起的激波自激振荡现象,可能导致结构疲劳破坏,甚至引发飞行安全问题。激波抖振始发边界的准确预测对于运输类飞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建立了一个融入定常流场中特征的神经网络(CFNN)模型,... 激波抖振是一种由激波-边界层干扰引起的激波自激振荡现象,可能导致结构疲劳破坏,甚至引发飞行安全问题。激波抖振始发边界的准确预测对于运输类飞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建立了一个融入定常流场中特征的神经网络(CFNN)模型,实现了对激波抖振始发迎角的准确预测。以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提取抖振发生前后定常流场中的特征。随后,将提取的低维特征作为全连接神经网络(FNN)模型的隐含层,用以预测激波抖振的始发迎角。在较高马赫数的泛化预测中,CFNN模型预测的激波抖振始发迎角的平均相对误差,相较未融入特征的全连接神经网络(NN)模型,减小了约7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从定常流场中提取的低维特征能够辅助预测非定常激波抖振问题的始发迎角,提升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抖振 定常流场 特征提取 边界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不同星箭分离方式下整星冲击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艳静 向树红 +1 位作者 冯国松 韩晓健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8期70-78,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星箭分离方式下卫星的冲击环境特征。方法分析采用点源、线源和组合源火工装置完成星箭分离的卫星整星级冲击试验中不同位置测点加速度的实测值,研究其时域谱、频域谱和冲击响应谱特征,对不同星箭分离方式下整星冲击环境特... 目的研究不同星箭分离方式下卫星的冲击环境特征。方法分析采用点源、线源和组合源火工装置完成星箭分离的卫星整星级冲击试验中不同位置测点加速度的实测值,研究其时域谱、频域谱和冲击响应谱特征,对不同星箭分离方式下整星冲击环境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三种分离方式下单位长度冲击响应的衰减率均在60%~70%之间。从频谱特点上来说,点源引起的冲击响应频率成分最为丰富,线源和组合源的功率谱分布相对集中。结论不同星箭分离方式下整星的冲击环境有一定的区别,在进行卫星抗冲击设计时,应考虑分离方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工冲击 星箭分离 卫星 响应特性
下载PDF
冲击脉冲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颖 吕路勇 万书亭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7年第4期60-64,共5页
针对滚动轴承发生故障时的缺陷特征,首先分析了冲击脉冲产生的原理,其次分析了滚动轴承寿命的计算方法以及检测中评定参数的制定,最后介绍了检测过程中冲击脉冲法的实施要点及判别标准,并在ADBE-56-N4型交流电机上实测了6350型滚动轴承... 针对滚动轴承发生故障时的缺陷特征,首先分析了冲击脉冲产生的原理,其次分析了滚动轴承寿命的计算方法以及检测中评定参数的制定,最后介绍了检测过程中冲击脉冲法的实施要点及判别标准,并在ADBE-56-N4型交流电机上实测了6350型滚动轴承故障模拟信号,分析验证了冲击脉冲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冲击脉冲 故障特征 脉冲能量
下载PDF
太湖地区砂岩中石英变形特征:太湖冲击假说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董宇婕 谢志东 左书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5-403,共9页
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作为众多太湖成因说之一,于20多年前被提出至2009年的再次复兴,颇受争议。本文从冲击的关键证据之一石英变形特征入手,以新的实证研究重新审视前人的工作,并对太湖冲击假说展开探讨。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太湖地区泥... 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作为众多太湖成因说之一,于20多年前被提出至2009年的再次复兴,颇受争议。本文从冲击的关键证据之一石英变形特征入手,以新的实证研究重新审视前人的工作,并对太湖冲击假说展开探讨。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太湖地区泥盆系砂岩中石英受应力而致的不均匀消光、碎裂、变形纹等变形特征;利用费氏台测量石英变形纹的定向特征,研究薄片中大量的人字形微裂隙现象;同时对比分析了九江地区同类砂岩及太湖地区菱铁矿结核体中石英碎屑的变形特征。研究显示太湖地区砂岩中发育的石英变形纹并非典型的击变页理纹(PDF),石英变形特征主要为较低应力下的变形特征,其成因具有多解性。因此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以及太湖的形成机制值得多角度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石英 冲击变质 变形特征 撞击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华琴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出发,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击 价值观 语言特性 非语言交际
下载PDF
提取电子设备冲击响应时域特征参数的方法
9
作者 任建峰 《环境技术》 2022年第3期80-84,共5页
针对如何从电子设备冲击响应时间历程中提取时域特征参数的问题,以典型冲击响应时域实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将冲击实测数据划分为冲击前、冲击中和冲击后3个分段,明确了冲击响应时域特征参数冲击峰值Ap和冲击持续时间Te的定义,提出了一种... 针对如何从电子设备冲击响应时间历程中提取时域特征参数的问题,以典型冲击响应时域实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将冲击实测数据划分为冲击前、冲击中和冲击后3个分段,明确了冲击响应时域特征参数冲击峰值Ap和冲击持续时间Te的定义,提出了一种提取电子设备冲击响应时域特征参数的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数据实例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响应 时域特征 电子设备 特征提取
下载PDF
一种用于间断装配的流场结构辨识算法
10
作者 刘君 陈泽栋 +1 位作者 陈洁 邹东阳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3-381,共9页
使用激波装配法时,初始激波是否准确将会对计算过程产生影响。为了确定初始激波的位置,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场结构辨识算法。该算法以捕捉法计算得到的流场作为系统观测数据,根据密度、压力等参数从该数据中获取激波和接触间断等流动特征... 使用激波装配法时,初始激波是否准确将会对计算过程产生影响。为了确定初始激波的位置,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场结构辨识算法。该算法以捕捉法计算得到的流场作为系统观测数据,根据密度、压力等参数从该数据中获取激波和接触间断等流动特征周围的网格节点作为离散点集。通过将该离散点集分割成若干子区域,在各子区域内进行分片拟合,最终将离散点集拟合成连续光滑的实体模型,并将此作为初始激波面。在二维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单位球模型成功将该辨识算法拓展到三维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获得的间断曲面(激波和接触间断)与捕捉法流场中的间断分布吻合较好,作为初始间断面用于装配法可快速得到收敛解。该方法解决了应用激波装配法时确定初始间断面的难题。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网格自适应方法。选择不同流动参数,可以获得相应流场特征结构的空间曲面,在此曲面的基础上可进行网格局部加密或重剖分。该流场结构辨识算法用于网格自适应具有网格尺度自由设置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探测 激波装配法 非结构网格自适应 曲面拟合 结构辨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EMD的发动机轴承振动冲击故障特征提取
11
作者 樊照远 张赟 《航空发动机》 2009年第2期37-39,共3页
采用经验模式分解方法(EMD),研究了发动机轴承的非平稳振动信号故障特征提取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该方法提取了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冲击特征,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获得轴承的冲击损伤特征,并且... 采用经验模式分解方法(EMD),研究了发动机轴承的非平稳振动信号故障特征提取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该方法提取了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冲击特征,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获得轴承的冲击损伤特征,并且,经进一步分析,可确定冲击损伤故障失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式分解 滚动轴承 振动信号 冲击特征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提取齿轮磨损特征方法
12
作者 赵志梅 张黎烁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4-1586,共3页
针对轻微齿轮磨损故障信号在啮合频率和边频带上的幅值特征难以将其与正常信号区分的问题,提出用Laplace小波提取信号的粘滞阻尼比作为一种冲击特征,同时提取对冲击信号敏感的时域和频域峭度指标作为另外两种特征;又由于传统Laplace小... 针对轻微齿轮磨损故障信号在啮合频率和边频带上的幅值特征难以将其与正常信号区分的问题,提出用Laplace小波提取信号的粘滞阻尼比作为一种冲击特征,同时提取对冲击信号敏感的时域和频域峭度指标作为另外两种特征;又由于传统Laplace小波匹配方法存在计算耗时和精度不高的缺点,采用一种基于概率模型的改进粒子群算法以快速找到最佳匹配结果,从而得到其阻尼参数;将上述3种冲击特征用于农用拖拉机变速箱的齿轮磨损故障识别,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错分率上比基于啮合频率和边频带幅值特征的方法降低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特征 齿轮磨损故障 Laplace小波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切削颤振监测中用模糊熵识别瞬时冲击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朱长春 邱飞 《机械工程师》 2017年第1期183-186,共4页
方差能够很好反应颤振发生时信号幅值不断增大这一趋势,但无法识别瞬时冲击。模糊熵能反映信号不同状态下复杂度的差异,因此考虑将方差与模糊熵结合起来对切削状态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区分正常切削、瞬时冲击和颤振3种... 方差能够很好反应颤振发生时信号幅值不断增大这一趋势,但无法识别瞬时冲击。模糊熵能反映信号不同状态下复杂度的差异,因此考虑将方差与模糊熵结合起来对切削状态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区分正常切削、瞬时冲击和颤振3种状态,为切削颤振监测与控制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颤振 瞬时冲击 模糊熵 特征量 监测
下载PDF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和代理模型的流场预测方法 被引量:27
14
作者 邱亚松 白俊强 华俊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9-1260,共12页
为了实现流场的快速求解,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与代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流场预测方法。其基本原理为:首先采用本征正交分解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流场分解为同等数量的基模态流场;然后用少数包含了绝大部分样本流场特征的基模态流场拟合... 为了实现流场的快速求解,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与代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流场预测方法。其基本原理为:首先采用本征正交分解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流场分解为同等数量的基模态流场;然后用少数包含了绝大部分样本流场特征的基模态流场拟合所有的样本流场;最后用代理模型建立起决定样本流场的输入参数与拟合系数之间的近似函数关系。针对几何外形不同的二维翼型定常流场预测结果表明:在亚声速情况下,预测误差收敛的模态数量不超过20个,继续增加模态的使用数量不能明显提高预测精度;在跨声速情况下,预测误差收敛的模态数量为26个,当使用的模态数量达到前10个时,继续增加模态的使用数量能提高绝大部分流场区域的预测精度,但同时会在激波附近引入'噪声'激波特征而降低该区域的局部预测精度。在这两种情况下,预测流场所需时间均不到高精度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预测 本征正交分解 代理模型 “噪声”激波特征 计算流体力学
原文传递
触电事故特征改进近似熵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熊晓祎 肖先勇 +2 位作者 左金威 黄勇 赵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7-33,共7页
为了有效减少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针对低压系统,给出一种基于近似熵的触电特征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滑动时间窗计算单通道测量所得总剩余电流的近似熵值。根据近似熵变化规律识别触电事故特征。并针对近似熵算法存在的计算冗余问题,提出... 为了有效减少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针对低压系统,给出一种基于近似熵的触电特征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滑动时间窗计算单通道测量所得总剩余电流的近似熵值。根据近似熵变化规律识别触电事故特征。并针对近似熵算法存在的计算冗余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近似熵算法,以此减少触电特征检测时间。对IEC人体电阻抗模型、实验用兔和小树枝进行低压实验,并利用数据验证该方法。结果证明,触电特征近似熵检测方法具有噪声鲁棒性、不受总剩余电流幅值和触电方式影响的特点,采用改进近似熵算法缩短了触电特征检测时间,能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电流保护技术 触电事故电流 近似熵 事故检测 触电特征
下载PDF
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毛世刚 赵亚君 马晓程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4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和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估两组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两组跌倒指数、肌力情况及两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跌倒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的峰力矩(PT)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跌倒指数低于对照组,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的P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步长、步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更利于改善老年KOA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且步态改善更明显,在促进老年KOA患者康复方面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本体感觉训练 穴位 放射式体外冲击波 膝关节功能 平衡能力 步态特征
下载PDF
钢丝绳隔震器的迟滞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予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38-40,共3页
介绍了钢丝绳隔震器在国内外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迟滞非线性弹性元件的动力特性,其数学模型一般选用双线性模型,频幅曲线则具有软式非线性系统的特征.
关键词 钢丝绳隔震器 迟滞动力特性 双线性模型 频幅曲线 非线性系统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和概率神经网络的触电事故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兰 罗杰 +4 位作者 石砦 王长云 叶豪 王海杨 王静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1,88,共8页
针对现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难以识别触电事故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高频分布特征和概率神经网络的触电事故识别新方法.利用S变换对包含触电电流的剩余电流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发现触电时刻高频分量存在幅值突增现象;通过小波多分辨分析... 针对现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难以识别触电事故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高频分布特征和概率神经网络的触电事故识别新方法.利用S变换对包含触电电流的剩余电流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发现触电时刻高频分量存在幅值突增现象;通过小波多分辨分析提供的多尺度频率窗口提取其各层小波高频分布,利用量纲一化处理后的各层小波高频分布突变量的累计和,量化剩余电流信号前5层高频特征描述触电事故;充分考虑触电事故发生时间的随机性,对所提取的小波特征进行类别划分;构建基于PNN的触电事故识别模型,并按指定步长对定义域内网络平滑参数进行寻优,同时采用均值聚类方法优化网络构.结果表明:触电时刻剩余电流信号500 Hz以上高频段幅值存在明显突变,量纲一化处理后的各层小波高频分布幅值突变量累计和能较好地描述各层小波高频分布对应阶段的幅值突增现象;所建立的PNN网络模型最优平滑参数区间为0.15~0.29,对应的触电事故最佳识别率为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电流 触电识别 特征提取 频谱分析 S变换 小波多分辨分析 概率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串并行双分支网络的冲击波信号重构方法
19
作者 孙传猛 陈嘉欣 +2 位作者 原玥 裴东兴 马铁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9,共12页
通过有限测点数据重建冲击波场内压力分布、通过残缺数据重构完整的冲击波压力曲线,对武器威力以及目标毁伤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爆炸冲击波信号重构问题,建立Res-GRU分支以串行方式捕捉冲击波超压信号局部时序依赖关系;建立Transfor... 通过有限测点数据重建冲击波场内压力分布、通过残缺数据重构完整的冲击波压力曲线,对武器威力以及目标毁伤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爆炸冲击波信号重构问题,建立Res-GRU分支以串行方式捕捉冲击波超压信号局部时序依赖关系;建立Transformer分支以并行方式分析信号全局潜在特征;建立特征融合单元进行高阶特征融合,实现不同阶段信息逐层互补;进而构建了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和Transformer模型的串并行双分支网络(G-TNet)。试验研究表明:G-TNet综合考量了信号的时序关系、数据变化规律等特征信息;在基于有限测点数据的冲击波场压力分布重构试验中,重建的模拟、实测超压数据与原始值之间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分别为5.0×10^(-6)、1.2×10-3,平均峰值误差分别为0.49%、27.01%,平均正压时间误差分别为15.62%、15.91%,平均比冲量误差分别为17.66%、19.33%;在基于残缺数据的冲击波压力曲线重构试验中,重构的模拟、实测信号的缺失值与原始值之间MSE分别为5.0×10^(-6)和5.0×10^(-4),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0.0010和0.0171;G-TNet重构结果优于主流方法,满足爆炸冲击波压力重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测试 冲击波超压 信号重构 深度学习 特征融合
下载PDF
Al_2O_3+ZrO_2层状复合陶瓷的表面抗裂纹行为及抗热震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蓓 丁培道 +1 位作者 程川 周泽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用压痕—强度法获得了Al2O3+ZrO2单层和层状陶瓷的表面抗裂纹曲线,用压痕法测试了2种材料的抗热震性能,分析了材料的表面抗裂纹行为、抗热震性与断裂形貌,强韧化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Al2O3+ZrO2层状陶瓷对表面裂纹表现出不敏感性... 用压痕—强度法获得了Al2O3+ZrO2单层和层状陶瓷的表面抗裂纹曲线,用压痕法测试了2种材料的抗热震性能,分析了材料的表面抗裂纹行为、抗热震性与断裂形貌,强韧化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Al2O3+ZrO2层状陶瓷对表面裂纹表现出不敏感性,临界热震温差为400℃,高出单层陶瓷150℃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2种陶瓷的表面抗裂纹及抗热震性能与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密切相关。表面压应力作用强化了相变增韧效果,改善了材料的表面抗裂纹性能和抗热震稳定性等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氧化锆层状复合陶瓷 表面抗裂纹性 抗热震性 压痕 强度法 压痕法 断裂形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