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倾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关联的视角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晓欣 张艺鹏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5,共13页
"脱实向虚"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分析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认为经济的"脱实向虚"是以虚拟经济自我循环为运行基础、由生产职能向非生产职能转化的资... "脱实向虚"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分析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认为经济的"脱实向虚"是以虚拟经济自我循环为运行基础、由生产职能向非生产职能转化的资本的价值化积累路径;其次,通过构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三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依据"纯产品"原理,剥离了虚拟经济中的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中的虚拟经济;再次,运用结构分解方法(SDA)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结论表明:(1)总体上,我国虚拟经济规模小于实体经济,但其自我循环规模的扩张速度高于实体经济;(2)趋势上,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正是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倾向的重要诱因和时间起点;(3)结构上,虚拟经济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I类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趋弱,尤其是低端制造业;虚拟经济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Ⅱ类实体经济总体呈良性互动,说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倾向呈现结构性特征;最后,提出了纠正"脱实向虚"不良倾向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经济 自我循环 脱实向虚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原文传递
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去了哪?——基于微观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理 范伟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48,共10页
金融危机中,央行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性,但是这些资金似乎并未完全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本文从企业、银行和居民三个层面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归纳,总结资金脱实向虚的影响和路径,然后... 金融危机中,央行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性,但是这些资金似乎并未完全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本文从企业、银行和居民三个层面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归纳,总结资金脱实向虚的影响和路径,然后分别建立实证模型,研究央行释放的流动性的去向,以及宽松的流动性对微观层面的资金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在经济下行期,流动性的增加导致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规模远大于配置实体资产的规模,居民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了房地产上,商业银行加大了对金融资产的投资。本文建议将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纳入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关注房地产价格波动,加大定向调控类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促使资本市场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流动性 资金流向 脱实向虚 投资行为 企业部门 银行部门 居民部门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是否会加剧企业金融化?--兼论企业融资约束和经营风险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德兵 《金融经济》 2024年第3期71-82,共12页
数字化转型作为新一代产业革命的代表,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过度金融化会对企业主业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其发展持续性不足。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OLS模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并从融... 数字化转型作为新一代产业革命的代表,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过度金融化会对企业主业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其发展持续性不足。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OLS模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并从融资约束和经营风险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会显著加剧企业金融化。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经营风险两条渠道,提高企业金融化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加剧企业金融化的效应在国有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和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加强对金融投资的审批、评估和监管,建立健全投融资激励约束机制,协调推进各地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金融化 融资约束 经营风险 脱实向虚
下载PDF
联合授信制度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应——来自中国《联合授信管理办法》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4
作者 沈璐 向锐 林融玉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4,共15页
振兴实体经济、防范“脱实向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任务。作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如何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以2018年开始实施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 振兴实体经济、防范“脱实向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任务。作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如何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以2018年开始实施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联合授信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联合授信制度整体上抑制了企业金融化,且该抑制效应在信息透明度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联合授信制度通过约束企业过度融资、抑制大股东掏空与管理者短视主义从而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联合授信制度主要抑制了企业配置短期金融资产,且更大程度降低了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经济后果检验证实,该制度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企业增加实物资本投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本文为评估联合授信制度的政策效应提供微观层面的证据,也为防止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和经济“脱实向虚”、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制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授信 金融化 过度融资 脱实向虚 PSM-DID模型
原文传递
减税激励、融资约束与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3
5
作者 谭雪 李婧萱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1,共10页
采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脱实”“向虚”两个角度,探讨减税激励在微观层面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减税激励缓解企业“脱实向虚”,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管理层持股和股权制衡度正向... 采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脱实”“向虚”两个角度,探讨减税激励在微观层面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减税激励缓解企业“脱实向虚”,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管理层持股和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减税激励与企业“脱实向虚”的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企、低政府补助水平的企业中,减税激励的作用更明显。此外,减税激励对非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趋势缓解更明显,对制造业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为政府调整税收方针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激励 融资约束 脱实向虚 公司治理 实体投资 企业金融化
下载PDF
大数据政策治理企业“脱实向虚”——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6
作者 杜直前 赵春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文章基于2007—202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治理作用;对非高科技企业、国... 文章基于2007—202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治理作用;对非高科技企业、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金融化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理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企业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发展质效以及平滑企业风险,从而能够有效治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较强金融监管支撑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金融化 金融监管 脱实向虚
下载PDF
税收征管与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鹏 付向东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金税三期工程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加强税收征管能有效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税收征管能缩紧现金... 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金税三期工程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加强税收征管能有效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税收征管能缩紧现金流、减少代理成本进而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有效发挥遵从效应与威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征管的治理效果在高利润企业、高外部融资企业、严格内控企业与严格外审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结果对探索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提供了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 脱实向虚 金税三期工程 遵从效应 威慑效应
下载PDF
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的成效与启示——兼及与金砖国家的对照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正位 崔琴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24-133,22,共11页
美欧推动“制造业回归”十年已过,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成绩单”并不亮丽,并未改变“去工业化”的大势,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之比、占世界制造业之比仍在持续下降。发达国家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过于脱实向虚,产业空心... 美欧推动“制造业回归”十年已过,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成绩单”并不亮丽,并未改变“去工业化”的大势,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之比、占世界制造业之比仍在持续下降。发达国家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过于脱实向虚,产业空心化,制造业仅占10%左右,如美、英、法、加等国;另一种制造业地位高,占20%左右,如德、日、韩、新等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后者的表现明显好于前者。制造业回归的核心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我国制造业规模高居世界首位,但大而不强,存在占比回落偏快、工业化“未‘后’先‘去’”、国家“未富先虚”之忧。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际,我国产业外迁压力减轻,可能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我国宜抓住时机从战略上振兴制造业,争取工业化完成后制造业占比仍保持在20%以上,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制造业回归 产业外迁 中国制造业 实体经济 脱实向虚
下载PDF
金融错配、债务风险与企业“脱实向虚”--基于债务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健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5,共7页
文章以2010—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错配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错配加深会降低企业实物投资水平,增加企业金融投资的意愿,加剧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金融错配改变了企业债务结构,增加了企... 文章以2010—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错配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错配加深会降低企业实物投资水平,增加企业金融投资的意愿,加剧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金融错配改变了企业债务结构,增加了企业债务风险从而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动机。具体而言,金融错配程度越高,短期债务占企业债务比重越高、信用借款占比越低。在通过更换变量、改变样本范围、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银行业竞争程度高的地区,金融错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过度负债企业和民营企业受金融错配的影响大于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金融错配推动高风险、高负债企业及民营企业债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导致更高程度的金融化水平。解决金融错配问题、提高信贷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对于降低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错配 债务风险 债务结构 企业“脱实向虚”
下载PDF
制造业企业扩大金融活动能否推动企业价值增长?——基于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门限回归分析
10
作者 喻平 谭喻萦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4,99,共14页
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模型,将制造业企业资产配置决策引入企业价值产生及波动机制,剖析了资本积累中产业资本与金融投资的动态配置决策及其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并基于2003-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理论分析论证了... 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模型,将制造业企业资产配置决策引入企业价值产生及波动机制,剖析了资本积累中产业资本与金融投资的动态配置决策及其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并基于2003-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理论分析论证了在资本配置中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规模与其价值增长整体呈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积累初始分配时适度增加金融投资对企业价值增长具有正效应,且强度呈现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采用动态指标刻画企业扩大金融活动的行为并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企业价值与动态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双门限效应,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存在适度区间,其动态调整与期初资本配置及产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相关性有关。在缓慢增长阶段金融投资增长率较低时企业扩大金融投资可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在再分配时可反哺产业资本;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拐点时,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将对企业价值产生负效应;而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第二个门限值时,金融投资将对企业价值增长再次产生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投资 企业价值 投资组合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门限回归
原文传递
再论房价分化之谜--收入不确定性的视角
11
作者 赵扶扬 赵娅瑄 刘建丰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2,共25页
近十年来,我国房价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然而人口流动、土地供给等传统供需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房价分化的现象。本文认为,收入不确定性是解释房价区域间分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着... 近十年来,我国房价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然而人口流动、土地供给等传统供需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房价分化的现象。本文认为,收入不确定性是解释房价区域间分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着重刻画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加速了人口流入地区房价的上升,但也挤出了更多的消费与实体经济。机制分析显示:由于金融不完备性的存在,人们持有的住房资产往往具有“流动性溢价”,住房需求对于预期收益的变化比对当前价格的变化更为敏感。在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人们会预防性地增持住房资产,提高住房资产的预期收益;同时,人口从低线城市向高线城市的集聚也势必会通过传统供需机制增加人们对于优质房产的投资需求。由此,预防性储蓄机制放大了传统供需机制,两者的联合作用大于两者独立作用的联合,扩大了高线城市与低线城市的房价(增速)差距。最后,本文进行了政策分析,分别考察了在“缓解供需矛盾”和“稳定市场预期”两个核心维度上,保障性住房供给、拓宽投资渠道及“房住不炒”预期指引等政策的实行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联合效应所带来的房价分化现象,同时也能抑制内需下降及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确定性 房价分化 保障性住房 脱实向虚
下载PDF
资本偏向型税收激励是否有助于遏制制造企业“脱实向虚”?
12
作者 李小奕 左英姿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中国政府深入推进企业减税降费的重大举措,是一项资本偏向型减税政策,兼具鼓励实业投资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功能。文章借助2014年和2015年加速折旧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考察资本偏向型的税收激励政策与制造企业...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中国政府深入推进企业减税降费的重大举措,是一项资本偏向型减税政策,兼具鼓励实业投资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功能。文章借助2014年和2015年加速折旧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考察资本偏向型的税收激励政策与制造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加速折旧政策显著抑制了制造企业“脱实向虚”金融化水平。激励机制检验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现金流效应”和“实业投资效应”,削弱了制造企业“脱实向虚”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投资替代逐利性动机,进而遏制了制造企业“脱实向虚”的金融化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企业“脱实向虚”遏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资本要素密集度高以及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将为国家制定和实施促进实体经济“脱虚向实”,防范重大金融化风险的税收激励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折旧政策 制造企业 脱实向虚
下载PDF
虚拟经济、创新抑制与经济发展动力重塑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68,共10页
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是一个"快变量",而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提升相对来讲是一个"慢变量",两者之间的时间背离可能会导致经济"脱实向虚"下的创新能力抑制。基于2003~2018年我国283个城市的... 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是一个"快变量",而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提升相对来讲是一个"慢变量",两者之间的时间背离可能会导致经济"脱实向虚"下的创新能力抑制。基于2003~2018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虚拟经济冲击、创新驱动和经济发展动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脱实向虚"并不会直接弱化实体经济发展,但会通过弱化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抑制实体经济发展,并且这种效应十分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经济"脱实向虚"会通过挤出创新部门的创新性劳动投入和引发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等方式抑制企业创新能力。由此,只有优先解决经济"脱实向虚"带来的资源错配和要素成本过快上升等问题,才能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构建虚拟经济"快变量"与创新驱动"慢变量"之间的协同发展新机制,重塑经济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脱实向虚 创新抑制 经济发展动力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中的脱实向虚是怎么形成的——一个利率政策过程解释和简单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海 《科学发展》 CAS 2017年第11期51-58,共8页
如果利率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是以实际部门中的部分重要企业(如大型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依据,这本身就可能在持续的降息过程中,实体经济仍然保持趋缓的趋势。同时,降息不能消除重要企业与普通企业之间的经营水平差异,而是吸引大量并购及其... 如果利率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是以实际部门中的部分重要企业(如大型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依据,这本身就可能在持续的降息过程中,实体经济仍然保持趋缓的趋势。同时,降息不能消除重要企业与普通企业之间的经营水平差异,而是吸引大量并购及其相关的金融活动,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为经济的脱实向虚发展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实向虚 利率 实体部门 虚拟部门
下载PDF
企业金融化研究动态与展望
15
作者 方旭升 唐皓 邓明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0-69,共10页
对企业金融化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首先探讨了企业金融化的内涵与度量方式,指出企业金融化可从投资活动视角、利润来源视角以及股东导向视角予以理解;其次归纳了企业金融化的成因以及表现形式,包括“蓄水池”理论与储蓄动机、“... 对企业金融化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首先探讨了企业金融化的内涵与度量方式,指出企业金融化可从投资活动视角、利润来源视角以及股东导向视角予以理解;其次归纳了企业金融化的成因以及表现形式,包括“蓄水池”理论与储蓄动机、“投资替代”理论与逐利动机、“金融中介”理论与融资歧视以及“同群效应”理论与企业互动;再次总结了已有文献中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多方面后果;最后从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后果以及研究指标选取等方面展望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非金融企业 脱实向虚 金融资产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