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丽格 周泊 +1 位作者 陆天虹 蔡称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着重讨论了稀土离子掺杂、壳核结构及形貌和晶型结构对稀土磷酸盐纳米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为更加深入探索和研究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发光材料 荧光性能 壳核结构 稀土磷酸盐 稀土离子掺杂
下载PDF
Bi_2O_3和Fe_2O_3掺杂对BaTiO_3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世玺 刘韩星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X)等结构分析 技术,研究了施主(Bi3+)和受主(Fe3+)掺杂对BaTiO3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主掺杂抑制晶 粒生长,...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X)等结构分析 技术,研究了施主(Bi3+)和受主(Fe3+)掺杂对BaTiO3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主掺杂抑制晶 粒生长,受主掺杂则促进晶粒生长;受主(Fe3+)掺杂导致部分晶粒中出现壳-芯结构和包晶结构特征,FDAX 微区分析证实,壳-芯结构和包晶结构的形成都与Fe3+的偏析有关;在 Bi掺杂BaTiO3陶瓷晶粒中发现子离 子化合物材料中比较罕见的位错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芯结构 包晶 位错网 钛酸钡陶瓷 显微结构 掺杂 氧化铋 三氧化二铁
原文传递
介电温度稳定型钛酸钡基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俊英 崔斌 +1 位作者 畅柱国 唐宗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25,共5页
综述了介电温度稳定型钛酸钡基陶瓷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钛酸钡粉体的常用制备方法、改善介电温度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以及低温烧结钛酸钡基陶瓷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介电温度稳定型钛酸钡基陶瓷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钛酸钡 介电温度稳定性“壳-芯”结构 掺杂
下载PDF
纳米孔玻态炭的成孔机理与“壳芯”结构 被引量:8
4
作者 文越华 曹高萍 +1 位作者 程杰 杨裕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1-447,共7页
研制的纳米孔玻态炭电极,整体呈纳米开孔结构,电容特性优良,全面超过了中孔碳气凝胶.其成孔机理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固化剂-六次甲基四胺,经球磨固混后,调节固化温度,造成固化树脂颗粒内芯与外壳的交联度不同,形成“壳芯”结构;粉... 研制的纳米孔玻态炭电极,整体呈纳米开孔结构,电容特性优良,全面超过了中孔碳气凝胶.其成孔机理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固化剂-六次甲基四胺,经球磨固混后,调节固化温度,造成固化树脂颗粒内芯与外壳的交联度不同,形成“壳芯”结构;粉碎压制时, 内芯作为外壳的粘合剂使材料成型,炭化时壳层不融化而阻挡内芯熔并成玻态炭.于是,碳粒内外形成丰富的开放孔隙,活化剂气体能够扩散渗入体相进行活化而得纳米孔玻态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玻态炭 “壳芯”结构 成孔机理
下载PDF
壳-芯型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晓东 王桂芹 +2 位作者 段玉平 李伟平 刘顺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6-460,共5页
为了提高吸波剂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包覆有一定厚度的炭黑薄膜的钛酸钡复合粒子.并利用XRD和TEM方法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导电性能、电磁参数以及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钛酸... 为了提高吸波剂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包覆有一定厚度的炭黑薄膜的钛酸钡复合粒子.并利用XRD和TEM方法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导电性能、电磁参数以及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钛酸钡颗粒的直径在50-70nm之间,包覆层厚度为10-20nm.包覆工艺显著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能并提高了介电常数,而且随着复合粒子在吸波材料基体中的含量不同,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当吸收材料中复合粒子含量达到或超过20wt%时,复合粒子明显改善了吸收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芯型结构 钛酸钡 炭黑 复合陶瓷 电磁性能
下载PDF
BaTiO_3半导体陶瓷的分析电镜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宋祥云 温树林 姚尧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9-63,共5页
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微区分析方法对BaTiO_3半导体陶瓷的晶粒和晶界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某些晶粒中存在一种极为特殊的不均匀性——即晶粒具有“壳-芯”结构特征。选区电子衍射(SAD)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X)分析证实,壳-芯结构是由晶... 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微区分析方法对BaTiO_3半导体陶瓷的晶粒和晶界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某些晶粒中存在一种极为特殊的不均匀性——即晶粒具有“壳-芯”结构特征。选区电子衍射(SAD)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X)分析证实,壳-芯结构是由晶粒中含杂质Si的分布不均匀引起。研究表明,壳和芯同属BaTiO_3结构,它们的结晶学取向相同。同时还发现,在晶界处有富Si的结晶相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BATIO3陶瓷 电镜 PTC
下载PDF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评述 被引量:5
7
作者 于建香 刘太奇 甘露 《新技术新工艺》 2010年第7期90-93,共4页
微胶囊相变材料(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MCPCM)是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固液相变材料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高分子膜而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各... 微胶囊相变材料(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MCPCM)是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固液相变材料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高分子膜而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核壳结构 界面聚合
下载PDF
Solidification Behavior of Immiscible Alloys under the Effect of a Direct Current 被引量:4
8
作者 Hongxiang Jiang Jiuzhou Zhao Jie H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027-1035,共9页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l-Pb alloys under the effect of a direct current (DC).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C causes a migration of the minority phase droplets (MPDs...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l-Pb alloys under the effect of a direct current (DC).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C causes a migration of the minority phase droplets (MPDs) from the middle part to the surface region of the sample, Samples with either a finely dispersed microstructure or a shell/ core structure were obtained by solidifying the alloy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properly selected DC densities, A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an immiscible alloy directionaliy solidified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DC. The microstructure formation in the AI-Pb alloys was calculat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favor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They demonstrate that the DC affects the microstructure formation mainly through changing the spatial motions of the MPDs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melt in front of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finely dispersed micro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shell/core structure were sufficiently cla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Direct current Finely dispersed microstructure shell/core structure
原文传递
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的抗静电及热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珂 梅长彤 +2 位作者 潘明珠 雍宬 徐兵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107,117,共5页
为了减弱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WPC)壳层因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非极性结构而产生的静电效应,降低其表面电阻率,在WPC壳层添加炭黑(CB),运用超高电阻测量仪、万能力学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差式扫描量热仪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研... 为了减弱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WPC)壳层因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非极性结构而产生的静电效应,降低其表面电阻率,在WPC壳层添加炭黑(CB),运用超高电阻测量仪、万能力学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差式扫描量热仪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其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前,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约为10^(14)Ω,使用炭黑改性可以有效降低表面电阻率。壳层添加20%的炭黑后,表面电阻率降为10~6Ω。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增加21.56%和10.77%,冲击强度也增加26.11%。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表明炭黑的加入会使得HDPE形成一定的片状结构,有助于电子的移动。炭黑的加入可作为HDPE成核剂,降低其熔融状态起始温度和熔融温度,并降低其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 核-壳结构 抗静电 炭黑 热力学性能
全文增补中
Integrating coaxial electrospinning and 3D print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phasic porous scaffolds enabling spatiotemporal control in tumor ablation and osteochondral regeneration
10
作者 Wenbao He Chunlin Li +7 位作者 Shitong Zhao Zhendong Li Jing Wu Junjun Li Haichao Zhou Yunfeng Yang Yong Xu Huitang Xia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338-353,共16页
The osteochondral defects(OCDs)resulting from the treatment of giant cell tumors of bone(GCTB)often present two challenges for clinicians:tumor residue leading to local recurrence and non-healing of OCDs.Therefore,thi... The osteochondral defects(OCDs)resulting from the treatment of giant cell tumors of bone(GCTB)often present two challenges for clinicians:tumor residue leading to local recurrence and non-healing of OCDs.Therefore,this study focuses on developing a double-layer PGPC-PGPH scaffold using shell-core structure nanofibers to achieve“spatiotemporal control”for treating OCDs caused by GCTB.It addresses two key challenges:eliminating tumor residue after local excision and stimulating osteochondral regeneration in non-healing OCD cases.With a shell layer of protoporphyrin IX(PpIX)/gelatin(GT)and inner cores containing chondroitin sulfate(CS)/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or hydroxyapatite(HA)/PLGA,coaxial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create shell-core structured PpIX/GT-CS/PLGA and PpIX/GT-HA/PLGA nanofibers.These nanofibers were shattered into nano-scaled short fibers,and then combined with polyethylene oxide and hyaluronan to formulate distinct 3D printing inks.The upper layer consists of PpIX/GT-CS/PLGA ink,and the lower layer is made from PpIX/GT-HA/PLGA ink,allowing for the creation of a double-layer PGPC-PGPH scaffold using 3D printing technique.After GCTB lesion removal,the PGPC-PGPH scaffold is surgically implanted into the OCDs.The sonosensitizer PpIX in the shell layer undergoes sonodynamic therapy to selectively damage GCTB tissue,effectively eradicating residual tumors.Subsequently,the thermal effect of sonodynamic therapy accelerates the shell degradation and release of CS and HA within the core layer,promoting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cartilage and bone tissues at the OCD site in the correct anatomical position.This innovative scaffold provides temporal control for anti-tumor treatment followed by tissue repair and spatial control for precise osteochondral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otemporal control Giant cell tumors of bone shell-core structure Double-layered scaffold Osteochondral r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Hydrogel Fiber Actuators Prepared by Shell-Core Stru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Water/Light Dual Response
11
作者 Qianqian Wang Linping Zhang +2 位作者 Yi Zhong Hong Xu Zhiping Mao 《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SCIE EI CAS 2024年第6期1887-1897,共11页
Spiral fibers with high energy storage and high output efficiency are highly desirable for soft robots and actuators.However,it is still a great challenge to achieve spiral fibers with excellent water actuation perfor... Spiral fibers with high energy storage and high output efficiency are highly desirable for soft robots and actuators.However,it is still a great challenge to achieve spiral fibers with excellent water actuation performance,structural stability,and high scalability in a low-cost strategy.A coaxial spiral structure is report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fiber actuators.The developed shell-core helical fiber actuators were based on alginate/poly(ethylene glycol)acrylate shell and alginate/GO core with green and excellent spinnability.Owing to the high water-absorbing-swelling capacity and energy storage of the shell,the prepared spiral fib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fast response,high energy output,and good repeatability of cycling.On the other hand,the core endows the spiral fibers with the additional features of strong force retention and photothermal response.The shell-core spiral structure promotes the output efficiency of the twisted fiber actuator with a large rotation(2500°/cm),untwisting speed(2250 rpm),and recovery speed(2700 rpm).In addition,the tertiary spiral structure based on TAPG fibers exhibits excellent humidity and photothermal response efficiency.The application of fibers to smart textiles enables efficient human epidermal thermal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l fibers shell-core structure Rapid response Large recovery speed Water/light dual response
原文传递
Sb_2S_3纳米粒子修饰ZnO纳米片微纳分级结构的光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彦忠 郭志敏 +3 位作者 孙宝 裴娟 王尚鑫 李英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09-2116,共8页
采用恒电位方法,选择氯化钾和乙二胺(EDA)为添加剂,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高度有序的ZnO纳米片阵列,通过二次电沉积得到了ZnO纳米片上生长纳米棒的微纳分级结构.利用化学浴沉积法在ZnO基底上沉积Sb2S3纳米粒子制备出了Sb2S3/... 采用恒电位方法,选择氯化钾和乙二胺(EDA)为添加剂,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高度有序的ZnO纳米片阵列,通过二次电沉积得到了ZnO纳米片上生长纳米棒的微纳分级结构.利用化学浴沉积法在ZnO基底上沉积Sb2S3纳米粒子制备出了Sb2S3/ZnO纳米片壳核结构和Sb2S3/ZnO微纳分级壳核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瞬态光电流等对其形貌、结构组成和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Sb2S3/ZnO纳米片上生长纳米棒分级壳核结构的光电流明显高于Sb2S3/ZnO纳米片壳核结构.在Sb2S3/ZnO纳米片壳核结构和Sb2S3/ZnO微纳分级壳核结构的基础上旋涂一层P3HT薄膜形成P3HT/Sb2S3/ZnO复合结构,以上述复合结构薄膜为光活性层组装成杂化太阳电池,其中,P3HT/Sb2S3/ZnO分级壳核结构杂化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达到了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S3纳米粒子 ZnO纳米片 ZnO纳米片上生长纳米棒微纳分级结构 壳核式结构 杂化太阳电池
下载PDF
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刘明迪 邹梦君 +2 位作者 周菊英 许海棠 赵彦芝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2种pH敏感材料(Eudragit S100和Eudragit RS100),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核结构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壳/核结构载木... 采用2种pH敏感材料(Eudragit S100和Eudragit RS100),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核结构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壳/核结构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和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壳/核结构载木犀草素纳米纤维膜表面整体较光滑,纳米纤维平均直径随木犀草素含量增加而增大。该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技术 壳/核结构 木犀草素 结肠靶向 缓释控释
下载PDF
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胺/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丽君 魏明坤 何敏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9期30-32,共3页
利用原位聚合(In-situ)方法,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上成功包覆了聚苯胺层。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微球呈现良好的核壳结构,大部分粒径在500 nm左右;包覆后,聚苯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发生了红移,表明二氧化硅与聚苯胺两相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 利用原位聚合(In-situ)方法,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上成功包覆了聚苯胺层。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微球呈现良好的核壳结构,大部分粒径在500 nm左右;包覆后,聚苯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发生了红移,表明二氧化硅与聚苯胺两相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包覆,而是存在类似于共价键的缔合作用。热重(TG-DTG)曲线显示聚苯胺/二氧化硅微球具有3个明显的失重阶段,并且无机二氧化硅提高了聚苯胺的氧化分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苯胺/二氧化硅 微球
下载PDF
直接热分解法制备的碳载Pt-Sn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娟 孙瀚君 +3 位作者 赵宏 唐亚文 陆天虹 郑军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56-2860,共5页
以Pt(NO3)2和SnO为前驱体采用直接热分解法制备了碳载Pt-Sn(Pt-Sn/C)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CO溶出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以Pt(NO3)2和SnO为前驱体采用直接热分解法制备了碳载Pt-Sn(Pt-Sn/C)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CO溶出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t-Sn/C催化剂中的Pt-Sn粒子具有Pt-Sn合金粒子外壳和SnOx粒子为核的核壳结构,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优于商业化的碳载Pt(Pt/C)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锡 核壳结构 碳载铂锡催化剂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下载PDF
石墨烯/双金属纳米颗粒基底的制备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朋月 张洁 +1 位作者 张晓蕾 龚天诚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6-162,共7页
提出了一种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直接在贵金属表面生长石墨烯,得到石墨烯覆盖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方法,并对得到的基底进行了形貌表征、拉曼光谱表征和探针分子表征,从而分析讨论了基底结构的稳定性和增强因子。实验结果... 提出了一种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直接在贵金属表面生长石墨烯,得到石墨烯覆盖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方法,并对得到的基底进行了形貌表征、拉曼光谱表征和探针分子表征,从而分析讨论了基底结构的稳定性和增强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基底均匀,稳定性好,并且增强因子能够达到107。主要是石墨烯在拉曼基底中起到了保护贵金属而不被氧化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抑制荧光,其化学增强对增强因子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散射 双金属纳米颗粒 石墨烯 壳核结构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原文传递
超声离子置换法制备CdS/Ag2S 被引量:2
17
作者 匡汉茂 刘冬生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利用金属硫化物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将离子置换法和超声波辅助合成法相结合反应10~20min,通过Ag+置换CdS纳米棒中的Cd2+而生成Ag2S沉淀,对CdS纳米棒进行侵蚀而形成镶嵌式点缀结构或完全包覆层核-壳结构.与离子置换法比较并对其光... 利用金属硫化物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将离子置换法和超声波辅助合成法相结合反应10~20min,通过Ag+置换CdS纳米棒中的Cd2+而生成Ag2S沉淀,对CdS纳米棒进行侵蚀而形成镶嵌式点缀结构或完全包覆层核-壳结构.与离子置换法比较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置换 超声合成 纳米棒 镶嵌式点缀结构 核-壳结构
下载PDF
SDBS对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抗静电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珂 梅长彤 +2 位作者 潘明珠 雍宬 徐兵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99,共5页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抗静电剂,将其加入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塑复合材料中,以减小壳层HDPE的静电效应。采用超高电阻测量仪、万能力学试验机、表面接触角测试仪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样品进行电学、力学、表面润...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抗静电剂,将其加入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塑复合材料中,以减小壳层HDPE的静电效应。采用超高电阻测量仪、万能力学试验机、表面接触角测试仪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样品进行电学、力学、表面润湿性以及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未添加SDBS的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为10^(15)Ω;添加18%的SDBS后,木塑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降至10~8Ω。添加SDBS后,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弯曲强度较最高值下降约3.67%,弯曲模量较最高值下降约9.92%,冲击强度较最高值下降约10.20%。复合材料表面润湿性随着壳层SDB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壳层结构HDPE基体结晶度则先降低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木塑复合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抗静电性能
原文传递
CdS_xSe_(1-x)包覆TiO_2纳米棒壳核结构的制备及其在杂化太阳电池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彦忠 王尚鑫 +3 位作者 孙宝 裴娟 范龙雪 李英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5-2139,2143,共6页
采用水热法在掺氟的SnO2透明导电玻璃(FTO)基底上制备了金红石型的TiO2纳米棒阵列;然后采用电化学方法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沉积不同厚度的CdSxSe1-x纳米晶,形成了CdSxSe1-x纳米晶包覆TiO2纳米棒的CdSxSe1-x/TiO2壳核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 采用水热法在掺氟的SnO2透明导电玻璃(FTO)基底上制备了金红石型的TiO2纳米棒阵列;然后采用电化学方法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沉积不同厚度的CdSxSe1-x纳米晶,形成了CdSxSe1-x纳米晶包覆TiO2纳米棒的CdSxSe1-x/TiO2壳核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对其形貌、结构组成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合循环伏安法及其吸收光谱确定了CdSxSe1-x纳米晶的能级位置。最后以P3HT/CdSxSe1-x/TiO2复合薄膜材料为光活性层组装成固态纳米结构杂化太阳电池,研究了CdSxSe1-x壳层厚度对该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效率最高可达到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纳米棒阵列 CdSx Se1-x 纳米晶 壳核结构 杂化太阳电池
下载PDF
壳核式Al_2O_3-Y_2O_3/ZrB_2复合粉体的放电等离子烧结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杰光 杜大明 +5 位作者 鞠银燕 徐明晗 李养良 李世斌 纪岗昌 张联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2-596,共5页
ZrB2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应用于许多领域,但是ZrB2难以烧结致密和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被氧化。为了充分发挥ZrB2的优点,改善ZrB2的缺点,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壳核式Al2O3-Y2O3/ZrB2复合粉体,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高致密的... ZrB2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应用于许多领域,但是ZrB2难以烧结致密和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被氧化。为了充分发挥ZrB2的优点,改善ZrB2的缺点,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壳核式Al2O3-Y2O3/ZrB2复合粉体,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高致密的ZrB2-YAG陶瓷。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纯ZrB2陶瓷的相对密度都很低,在85%以下。通过此种方法加入少量YAG后,烧结密度得到明显提高,随YAG添加量的增加相对密度增加。添加量超过30wt%后,可以达到几乎完全致密的ZrB2-YAG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 YAG 壳-核结构 共沉淀法 放电等离子烧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