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考古文化与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光庆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8-517,共10页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期的贝丘和沙丘类文化属沿海渔业文化带,其产生和发展与全新世海面变化及海陆变迁密切相关。贝丘和沙丘类古文化是随6000aBP以前的海侵而产生的;其文化的发展和盛衰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珠江三角洲海陆环...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期的贝丘和沙丘类文化属沿海渔业文化带,其产生和发展与全新世海面变化及海陆变迁密切相关。贝丘和沙丘类古文化是随6000aBP以前的海侵而产生的;其文化的发展和盛衰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珠江三角洲海陆环境演变序列都十分吻合。高海面和海侵往往导致古文化的兴盛;低海面和海退却导致古文化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新石器时期 考古文化 古地理环境
下载PDF
江苏西溪贝丘遗址的高光谱遥感考古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庆久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1期22-25,I0002,共5页
针对江苏西溪贝丘遗址,通过样品采集对干净贝壳、自然状况下贝壳、土壤样品和地表裸地进行了光谱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贝壳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吸收峰,中心波长为2288nm处,吸收峰带宽在2098~2335nm范围内,与背景土壤粘土2180nm处的... 针对江苏西溪贝丘遗址,通过样品采集对干净贝壳、自然状况下贝壳、土壤样品和地表裸地进行了光谱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贝壳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吸收峰,中心波长为2288nm处,吸收峰带宽在2098~2335nm范围内,与背景土壤粘土2180nm处的特征吸收峰和大多数碳酸岩类地表矿物质2350nm附近的吸收峰具有很好的可区分性。结合贝壳2288nm处特征吸收峰,利用该贝丘遗址发掘前的空间分辨率为6.6m的128波段OMIS航空高光谱遥感飞行数据成功地对该贝丘遗址信息进行有效地提取和圈定。本研究为利用高光谱遥感进行贝丘遗址考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光谱反射率 贝丘遗址 考古 OMIS
下载PDF
贝丘、大石铲、岩洞葬——南宁及其附近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珍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68,共11页
南宁及其附近地区是广西史前文化中地方特点非常明显的一个区域,贝丘、大石铲、岩洞葬三种文化是该区域史前文化最主要的类型。本文通过对这三种文化的对比研究,认为它们同属于一个文化系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为骆越文化的形... 南宁及其附近地区是广西史前文化中地方特点非常明显的一个区域,贝丘、大石铲、岩洞葬三种文化是该区域史前文化最主要的类型。本文通过对这三种文化的对比研究,认为它们同属于一个文化系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为骆越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丘 大石铲 岩洞葬 史前文化
原文传递
福建东山县大帽山贝丘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8
4
作者 范雪春 林公务 焦天龙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31,共13页
To study prehistoric Fujian-Taiwan cultural relationship and other subjects,the Dongshan Damaoshan shell mound was excavated in November-December 2002.The objects unearthed include stone implements,jades,bone and shel... To study prehistoric Fujian-Taiwan cultural relationship and other subjects,the Dongshan Damaoshan shell mound was excavated in November-December 2002.The objects unearthed include stone implements,jades,bone and shell artifacts and pottery,as well as plentiful remains of terrestrial and marine vertebrates and marine shellfish.The excavation not only clarified the date,nature,cultural contents and economic formation of the site,but also provided a scale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cultures in the Fujian and Taiwan regions and for establishing th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of Neolithic cultures in southern Fuj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东山县 贝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 地层堆积 出土遗物
原文传递
山东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信息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广仁 胡秉华 《中原文物》 2000年第2期4-12,共9页
本文通过对鲁中南山前平原西部9处史前文化遗址动植物遗存的综合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史前环境信息。作者还根据史前遗址的分布复原了史前海岸线与鲁西地貌;介绍了对胶东半岛贝丘软体动物的研究状况;并对上述史前环境信息与文化的关... 本文通过对鲁中南山前平原西部9处史前文化遗址动植物遗存的综合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史前环境信息。作者还根据史前遗址的分布复原了史前海岸线与鲁西地貌;介绍了对胶东半岛贝丘软体动物的研究状况;并对上述史前环境信息与文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新石器时代 环境考古 扬子鳄 王丽因蚌群 海岸线变迁 贝丘
原文传递
井头山遗址在世界史前史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童杰 龚缨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41,160,共6页
距今8000年前的井头山遗址,是中国现今所知最早的贝丘遗址。它不仅为深入研究史前全球海平面的升降过程提供了难得的材料,而且也为研究世界史前史提供了珍贵的实例。井头山遗址表明,当时浙江沿海曾经生活着一批“滨海狩猎-采集-渔捞者”... 距今8000年前的井头山遗址,是中国现今所知最早的贝丘遗址。它不仅为深入研究史前全球海平面的升降过程提供了难得的材料,而且也为研究世界史前史提供了珍贵的实例。井头山遗址表明,当时浙江沿海曾经生活着一批“滨海狩猎-采集-渔捞者”,他们已经利用独木舟之类的“早期水上航行器”在附近的浅海上活动。史前浙江文化的璀璨全图,就是由包括贝丘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共同构成的。井头山遗址还表明,中华文明在来源上来说是多元的、开放的、包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头山遗址 贝丘遗址 史前社会 滨海狩猎-采集-渔捞者
下载PDF
福建云霄先秦文化遗址考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汤毓贤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0-44,共5页
福建省云霄县境内发现的26处古代文化遗址,是中国南方先秦考古学文化类型的典型遗存。通过对其发掘与研究,既有助于认识中国东南沿海先民社会活动状况,又有助于探讨史前闽台文化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先秦考古 山地类型 贝丘类型 福建云霄
下载PDF
先秦时期沿海地区贝丘遗址中人工建筑遗迹试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荦 《文物建筑》 2017年第1期68-80,共13页
我国沿海地区已发现的先秦贝丘遗址约有400余处。距今约7000年左右,部分贝丘遗址中出现了人工建筑遗迹,大体上可以分为半地穴式建筑、地面建筑和干栏式建筑三种类型,各类型人工建筑的出现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更多地表现出地域特征。这... 我国沿海地区已发现的先秦贝丘遗址约有400余处。距今约7000年左右,部分贝丘遗址中出现了人工建筑遗迹,大体上可以分为半地穴式建筑、地面建筑和干栏式建筑三种类型,各类型人工建筑的出现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更多地表现出地域特征。这些人工建筑遗迹反映了我国先秦时期沿海地区部分贝丘人流动性的减弱,胶东半岛大汶口时期甚至出现了定居的贝丘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丘遗址 人工建筑遗迹 先秦时期 流动性
原文传递
试论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的蚌器
9
作者 胡章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
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蚌器以蚌刀为主,分三型七式,次为蚌铲,其他种类较少。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采集、打制、磨制和钻孔,早、晚期总体变化不明显。其功能和石器、骨角器等互为补充,是原始居民重要的一种生产生活工具。这一时期贝类文化大... 南宁地区贝丘遗址出土蚌器以蚌刀为主,分三型七式,次为蚌铲,其他种类较少。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采集、打制、磨制和钻孔,早、晚期总体变化不明显。其功能和石器、骨角器等互为补充,是原始居民重要的一种生产生活工具。这一时期贝类文化大规模形成和发展,贝类的利用得以强化,但并未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丘遗址 蚌器 制作工艺 功能 生计方式
下载PDF
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国平 梅术文 +4 位作者 陆雪姣 王永磊 郑云飞 黄渭金 李永加(摄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26,F0002,共25页
2019~2020年对井头山遗址的发掘,遗迹有灰坑、食物储藏坑、器物加工场所及食物处理场所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贝器、木器、编织物,动物遗存、植物遗存和石块。遗址的年代为距今8300~7800年,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 2019~2020年对井头山遗址的发掘,遗迹有灰坑、食物储藏坑、器物加工场所及食物处理场所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贝器、木器、编织物,动物遗存、植物遗存和石块。遗址的年代为距今8300~7800年,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埋藏最深、遗存最丰富的史前贝丘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余姚市 井头山遗址 贝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齐乌云 袁靖 +1 位作者 梁中合 贾笑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0-79,共10页
Based upon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shell mounds of the Jiaodong Peninsula,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results of pollen analyses of the Wongjiabu site on the south coast of the Peninsula and the Geduiding and D... Based upon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shell mounds of the Jiaodong Peninsula,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results of pollen analyses of the Wongjiabu site on the south coast of the Peninsula and the Geduiding and Dazhongiia sites on the north coast. The authors reconstruct the paleoclimate and paleovegetation of the area from the period of Qiujiazhuang I culture to the time of Zijingshan I culture. Taking into account achievements in field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exploration, they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upon the spatial limits of man's living activities, the mode of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 vanishing course of shell mounds. They also deal with the problem whether there existed gathering at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贝丘遗址 孢粉分析 人地关系 环境考古
原文传递
云南晋宁河泊所和西王庙青铜时代贝丘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7
12
作者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美国芝加哥大学 +6 位作者 杨薇(文/绘图) 蒋志龙 姚辉芸 杨新鹏(绘图) 邢翔宇(绘图) 乔豫(绘图) 杨成洪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9,共13页
2014年和2016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别对晋宁河泊所和西王庙遗址进行了试掘。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毗连石寨山墓地,是石寨山文化的核心居址。两次试掘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灰坑、房址等遗迹,出土了陶片、石器、玉器等... 2014年和2016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别对晋宁河泊所和西王庙遗址进行了试掘。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毗连石寨山墓地,是石寨山文化的核心居址。两次试掘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灰坑、房址等遗迹,出土了陶片、石器、玉器等遗物,为认识石寨山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晋宁 河泊所遗址 西王庙遗址 青铜时代 贝丘遗址
原文传递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银洲贝丘遗址古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再解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梓杰 李岩 袁靖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1,共4页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多个先秦时期遗址中采集的贝类骨骼遗存进行鉴定,并结合银洲贝丘遗址的相关考古学背景,对该遗址的第1柱状、第2柱状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围绕银洲贝丘遗址的古环境状况、生业特点及人地关系提出新的见解...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多个先秦时期遗址中采集的贝类骨骼遗存进行鉴定,并结合银洲贝丘遗址的相关考古学背景,对该遗址的第1柱状、第2柱状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围绕银洲贝丘遗址的古环境状况、生业特点及人地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和证据,并就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洲贝丘遗址 动物考古学 古环境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广西东兴市社山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
14
作者 何安益 袁增箭(文/绘图) +4 位作者 叶长玖(绘图) 谢广学(绘图) 何守强(文/摄影) 罗宁(摄影) 邵天伟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3,F0002,共11页
社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西南。1958—1978年,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文物工作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调查。2012年2—4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防城港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实际发掘面积6平方米,发现了丰... 社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西南。1958—1978年,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文物工作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调查。2012年2—4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防城港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实际发掘面积6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石器139件,以打制为主,有蠔蛎啄、砍斫器和尖状器等,磨制石器有斧、磨棒;陶片数量较多,可辨器型有罐、釜和钵;骨器7件,均为骨锥。大量海生软体动物外壳和鱼骨的发现证明了遗址以采集海生资源为主的生业模式。社山遗址属海滨贝丘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本次试掘对进一步了解北部湾地区海滨贝丘遗址的文化面貌以及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丘遗址 社山 新石器时代晚期 海滨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植被资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峰 孙连新 谷奉天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第2期62-67,共6页
概述了黄河三角洲贝沙植被、海滩涂植被、水生植被和低山丘陵植被4个自然植被类型,以及植物群丛的自然特征。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贝沙植被 海滩涂植被 水生植被 低山丘陵植被 植物群丛
下载PDF
鲁北的贝沙岗与贝沙植被类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谷奉天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5-280,共6页
有关鲁北贝沙岗的植被,已往对它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概述了在鲁北渤海湾浅海这一特异环境条件下,植被的组成成分、生态特性、外貌结构和系统类型。
关键词 贝沙植被类型 贝沙植被 鲁北贝沙岗
下载PDF
广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饮食探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广春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人类的饮食文化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广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贝丘型遗址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考古学和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探讨广西贝丘遗址中的饮食结构和烹食方法,特别是早期陶烹在饮食中的重要意义,表明史前生活... 人类的饮食文化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广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贝丘型遗址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考古学和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探讨广西贝丘遗址中的饮食结构和烹食方法,特别是早期陶烹在饮食中的重要意义,表明史前生活在广西的古人类已经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广西贝丘遗址 饮食结构 烹食方法 陶烹
下载PDF
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保护调查与研究——以小珠山遗址、郭家村遗址、王家村遗址为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明玉 董成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33-40,共8页
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分布广泛,但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大连地区贝丘遗址的保护状况、模式和价值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与监管、遗址学术价值与文保级别、普通民众关注与参与等是影响一个地区遗址保护的重要因素,... 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分布广泛,但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大连地区贝丘遗址的保护状况、模式和价值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与监管、遗址学术价值与文保级别、普通民众关注与参与等是影响一个地区遗址保护的重要因素,大连地区贝丘遗址的保护状况,反映了目前国内古文化遗址保护普遍面临的窘境,其中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深刻的教训则应引以为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新石器时代 贝丘遗址 保护调查
下载PDF
关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靖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2期35-38,共4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研究课题组自1994年到1997年在胶东半岛进行环境考古学研究[1]。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环境考古学的调查和发掘,用考古学、地学和生物学的资料阐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演变是如何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研究课题组自1994年到1997年在胶东半岛进行环境考古学研究[1]。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环境考古学的调查和发掘,用考古学、地学和生物学的资料阐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演变是如何制约古代人类生存的,而古代人类又是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 贝丘 环境考古学
下载PDF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陶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研究
20
作者 周亦超 《陶瓷》 CAS 2022年第11期44-49,共6页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是2006年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利用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对157个陶片样品进行了元素成分分析。通过对微量元素结果的降维处理,分析陶片的原料产地信息,发现除了一期泥质陶和四期夹砂陶以外,大多数...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是2006年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利用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对157个陶片样品进行了元素成分分析。通过对微量元素结果的降维处理,分析陶片的原料产地信息,发现除了一期泥质陶和四期夹砂陶以外,大多数陶片制陶原料来源基本相同。从主次量元素含量分析,样品制陶所用原料为普通易熔粘土。褐红陶相较其他陶色样品有较高的铝、铁含量,而硅含量较少。泥质陶中硅和钛的含量高于夹砂陶。四期夹砂陶助溶剂含量较高,其他样品的助溶剂含量相接近。泥料淘洗工艺可能随分期有所改进。夹砂陶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加入了草木灰或动物骨骼。陶器去除杂质的工艺在四个分期中没有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 陶器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