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天山板块构造分区、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357
1
作者 秦克章 方同辉 +4 位作者 王书来 朱宝清 冯益民 于海峰 修群业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2-308,共7页
围绕东天山找矿的基础地质构造问题,编制了新的1:50万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图和1:100万东天山地区成矿规律图划分出新的大地构造单元,确认了中天山结晶轴的存在。将东天山地区显生宙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划分为洋壳扩张、俯冲岛弧、弧后盆... 围绕东天山找矿的基础地质构造问题,编制了新的1:50万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图和1:100万东天山地区成矿规律图划分出新的大地构造单元,确认了中天山结晶轴的存在。将东天山地区显生宙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划分为洋壳扩张、俯冲岛弧、弧后盆地和碰撞造山期及造山期后伸展5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形成了对应的矿床和矿床组合明确了主要矿床如土屋铜矿(泥盆纪—早石炭世增生弧背景)、黄山—香山铜镍矿(早二叠世同碰撞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地区 古生代 构造演化 岛弧 弧后盆地 成矿环境 成矿作用 成矿时代
下载PDF
千将坪滑坡滑带地质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守定 李晓 +1 位作者 刘艳辉 孙喜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3,共6页
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发生的第一个大型基岩滑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极大的关注。千将坪滑坡的类型、成因演化等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在千将坪滑坡滑带宏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层间剪切带应力历史分析方法,结... 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发生的第一个大型基岩滑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极大的关注。千将坪滑坡的类型、成因演化等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在千将坪滑坡滑带宏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层间剪切带应力历史分析方法,结合地质体铀系测年结果,得出千将坪滑坡属于新生滑坡的结论。文章研究了千将坪滑坡滑带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形成机制,指出千将坪滑带形成的地质历史成因是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建议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作中要重视水库新生滑坡,特别是重视层间剪切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将坪滑坡 层间剪切带 形成机制 地质演化
下载PDF
江西浒坑钨矿含矿石英脉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演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章伟 陈懋弘 +2 位作者 叶会寿 刘珺 舒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31-1539,I0001,I0002,共11页
位于赣西武功山地区的江西浒坑钨矿是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与赣南典型的"五层楼"模式不同,矿脉主要集中在岩体内接触带。含矿石英脉除了普通的块状构造以外,还普遍存在条带状构造。详细的野外编录和镜下研究表明条带状石... 位于赣西武功山地区的江西浒坑钨矿是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与赣南典型的"五层楼"模式不同,矿脉主要集中在岩体内接触带。含矿石英脉除了普通的块状构造以外,还普遍存在条带状构造。详细的野外编录和镜下研究表明条带状石英脉实为韧性剪切带,以出现透入性的新生面理和线理为特征。岩石学研究表明条带状矿石属于石英质糜棱岩,具有丰富的塑性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通过对含矿石英脉的构造解析,认为与岩浆岩有关的原生节理系统基本上是同时形成的,沿节理充填的石英脉经历了长期的、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复杂的石英脉类型。建立了原生节理形成→块状石英充填→韧性剪切发生→二期块状石英充填→脆性碎裂的矿区构造演化序列。韧性剪切的成因机制可能是受第二期岩浆侵入的影响,最后的脆性破裂应与区域上存在南北向的压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坑钨矿 条带状石英脉 糜棱岩 韧性剪切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构造格局 被引量:8
4
作者 喻安光 郭建强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结合部,属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中段。经历了基底形成、被动陆缘发展、褶皱造山、陆内造山4个构造演化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的褶皱造山和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质景观。按构造岩片观点,以...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结合部,属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中段。经历了基底形成、被动陆缘发展、褶皱造山、陆内造山4个构造演化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的褶皱造山和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质景观。按构造岩片观点,以韧性剪切带为界划分构造岩片,从而建立了“四带五片”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西缘 构造格局 韧性剪切带 地台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现三叠纪金矿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利青 孙世华 +2 位作者 肖成东 覃功炯 王金龙 《黄金地质》 2003年第4期1-7,共7页
目前,在苏尼特左旗地区确定了元古宙地层、韧性剪切带,并发现了金矿化。该区总体属含古老地块并经中生代改造的中古生代造山带,金矿化带产于NE与NEE向构造组成的楔形体内,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围岩为奥陶—志留—泥盆纪英云闪长岩,中... 目前,在苏尼特左旗地区确定了元古宙地层、韧性剪切带,并发现了金矿化。该区总体属含古老地块并经中生代改造的中古生代造山带,金矿化带产于NE与NEE向构造组成的楔形体内,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围岩为奥陶—志留—泥盆纪英云闪长岩,中新元古界温都尔庙群绢云片岩、绿泥片岩,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安山岩等。金矿石类型包括石英(硫化物)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糜棱岩型。2件含Au石英脉中绢云母的Ar Ar法坪年龄分别为(337 56±0 93)和(236 45±0 53)Ma,根据绢云母的产出特征推断,前者可能代表华力西早期华北板块与蒙古古板块碰撞热事件的时代,并叠加有225 60、247 58Ma的热事件;后者代表金矿成矿时代,与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主要活动期相同,成矿作用可能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 韧性剪切带 法坪年龄 构造演化 成矿时代 内蒙古
下载PDF
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丁式江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2-37,共6页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按其矿化类型可分为三类:即含金糜棱岩型、含金蚀变碎裂岩型及含金石英咏型。挤压型及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密切,而平移型剪切带对金矿化不利。韧性剪切带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阶段是确定金矿化能否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矿化 金矿床
下载PDF
含层间剪切带复合岩体失稳机制的突变理论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闫长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281-4286,共6页
层间剪切带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弱结构面,常常构成威胁坝基、边坡、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针对含层间剪切带复合岩体失稳破坏特点,考虑层间剪切带的非均质性,以含层间剪切带复合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突变理论方法,建立含层间剪切带... 层间剪切带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弱结构面,常常构成威胁坝基、边坡、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针对含层间剪切带复合岩体失稳破坏特点,考虑层间剪切带的非均质性,以含层间剪切带复合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突变理论方法,建立含层间剪切带复合岩体失稳的燕尾突变模型。根据建立的突变模型,在分析平衡曲面方程势函数极值点的个数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给出含层间剪切带复合岩体系统失稳的突跳特征和发展过程,并对层间剪切带发生错动破坏引起围岩系统失稳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层间剪切带复合岩体的破坏形式及其演化过程取决于层间剪切带与围岩组成系统的稳定性,而系统的稳定性则与层间剪切带与相邻岩层间的相互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间剪切带 失稳破坏 突变理论 演化过程
下载PDF
桐柏老湾金矿带成矿构造体系演化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建立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6-46,共11页
通过对老湾成矿带各期构造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矿化富集作用研究,将老湾成矿带成矿构造体系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加里东-华力西期深层次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NNW向构造控矿因素深远,起初始富集作用;从印支晚期(236~214 Ma)开始... 通过对老湾成矿带各期构造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矿化富集作用研究,将老湾成矿带成矿构造体系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加里东-华力西期深层次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NNW向构造控矿因素深远,起初始富集作用;从印支晚期(236~214 Ma)开始,在燕山期或期前(132.5Ma)为脆-韧性剪切-右行走滑体系,矿液再次充填控矿形成现在的富矿体;燕山末期后发生了浅层次脆、韧性构造和构造推覆。并建立了老湾金矿带"早期老湾韧性剪切成矿构造系统"与"中期高角度右型走滑脆韧性断裂构造系统叠加"和"晚期构造掩盖或破坏"三期成矿构造演化体系。三期成矿构造演化体系的建立和"晚期老湾岩体推覆于龟山岩组上"的认识,极大地拓展了赋矿地层空间,为取得找矿突破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湾金矿带 韧性剪切带 右行走滑 叠加富集 成矿构造体系 演化模式 河南省
下载PDF
长江下游崩岸段动力分区特征与地貌适应机制
9
作者 陈锦锋 滕立志 +7 位作者 刘瑞清 程和琴 任仲达 金阳 张鸿 贾正阳 周权平 邢海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6-2260,共15页
近年来长江下游潮区界上移、涉水工程建设增多,河道崩岸灾害强度增大。前人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数值模拟发现崩岸段存在强烈竖轴回流,但未探讨滩槽交互带水动力分区特征及地貌的微观适应机制。本文基于频繁窝崩岸段多普勒声学流速... 近年来长江下游潮区界上移、涉水工程建设增多,河道崩岸灾害强度增大。前人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数值模拟发现崩岸段存在强烈竖轴回流,但未探讨滩槽交互带水动力分区特征及地貌的微观适应机制。本文基于频繁窝崩岸段多普勒声学流速剖面仪(ADCP)、多波束测深系统获得的高分辨率动力、地貌同步观测数据,结合以往高分辨水下地形资料,研究发现:滩槽交互带流速、流向具有显著分区特性,根据纵向流速u及其与横向流速v的比值|u/v|,即回流强度α,自槽向岸分为主流区(α<1,u>0)、掺混区(α≥1)和贴岸回流区(α<1,u≤0);主流区发育大中型沙波、冲刷槽、冲刷坑,掺混区发育堆积体、小型沙波,回流区发育有窝脊、小型沙波;主流区主流顶冲、回流区回流侧蚀是冲刷地貌发育、崩岸拓展的主要动力,掺混区近主流区一侧的高流速梯度产生冲刷地貌、其余部分低流速使泥沙落淤形成堆积体。本文可为崩岸灾害整治和近岸工程设计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槽交互带 切变灾害 水动力分区 微地貌 地貌演变
原文传递
东昆仑地区昆仑河韧性剪切带的识别、时代厘定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4 位作者 冯李强 何格 王佳琳 康继祖 王秉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5-355,共11页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青海昆仑河地区发育一条走向近东西向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卷入韧性剪切变形的岩石主要为中—新元古界万宝沟群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和大理岩,奥陶系纳赤台群变质碎屑岩、玄武岩和大理岩,以及古生代(志留纪)中酸性...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青海昆仑河地区发育一条走向近东西向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卷入韧性剪切变形的岩石主要为中—新元古界万宝沟群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和大理岩,奥陶系纳赤台群变质碎屑岩、玄武岩和大理岩,以及古生代(志留纪)中酸性侵入岩,剪切带内的岩石多已发生糜棱岩化。剪切带中发育的σ型旋转碎斑、S-C组构、糜棱面理、石英脉的不对称褶皱等构造标志,总体指示以右行走滑剪切为主,晚期有左行走滑剪切作用叠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剪切带中变形的花岗闪长岩及未变形的白云母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432.3±1.2Ma和423.3±1.5Ma,从而限定昆仑河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介于中-晚志留世432~423Ma之间。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认为昆仑河韧性剪切带反映了东昆仑原特提斯洋关闭后,昆北与昆南地块于中-晚志留世碰撞造山运动的构造响应,晚期的左行走滑则可能受控于昆南断裂带燕山早期的左行走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构造变形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构造演化 昆仑河 东昆仑
下载PDF
平面应变条件下不同裂隙方向原状膨胀土变形破坏性状与剪切带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志傲 孔令伟 +2 位作者 王双娇 刘炳恒 芦剑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95-2508,共14页
富含裂隙是膨胀土的重要特性之一,原生裂隙以及受力过程中的裂隙扩展对土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为了调查裂隙对膨胀土的变形规律与破坏模式的影响,借助改进型真三轴仪,对不同原生裂隙主方向角的原状膨胀土(I型裂隙试样长轴垂直优势裂隙... 富含裂隙是膨胀土的重要特性之一,原生裂隙以及受力过程中的裂隙扩展对土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为了调查裂隙对膨胀土的变形规律与破坏模式的影响,借助改进型真三轴仪,对不同原生裂隙主方向角的原状膨胀土(I型裂隙试样长轴垂直优势裂隙方向、II型裂隙试样长轴45°斜交优势裂隙方向、III型裂隙试样长轴平行优势裂隙方向),开展固结排水平面应变剪切试验,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技术分析变形规律,重点研究裂隙影响的变形局部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围压作用时,II型裂隙试样的峰值应力最小,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软化型,其破坏类型为滑动破坏;I型裂隙试样峰值应力最大,且I型裂隙试样与III型裂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硬化型。I型裂隙试样的破坏类型为压缩剪切破坏,III型裂隙试样的破坏类型随围压不同而存在差异。同一围压作用下,I型裂隙试样产生的剪切带倾角较其他裂隙类型样品小,且基本不随围压变化。II型裂隙试样的剪切带沿原生裂隙面发育形成,其倾角大小随围压变化并无明显规律,围压影响II型裂隙土试样剪切带发育的数量。对于III型裂隙试样,围压影响剪切带发育类型,且随着围压增大,主剪切带倾角减小。利用Roscoe理论得到不同裂隙方向土样的剪切带倾角大小与试样实际破坏时剪切带的倾角较为符合。该试验为研究裂隙性膨胀土力学特征各向异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裂隙性 平面应变试验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剪切带演化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地体中段南缘构造演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元库 许志琴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15-18,共4页
冈底斯岩浆带位于拉萨地体南缘,是新特提斯洋盆演化和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岩浆产物,对冈底斯岩浆带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一些基本问题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比如晚三叠世到早—中侏罗世新特提斯洋演化的极性,冈底斯岩浆带中大型韧性剪切... 冈底斯岩浆带位于拉萨地体南缘,是新特提斯洋盆演化和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岩浆产物,对冈底斯岩浆带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一些基本问题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比如晚三叠世到早—中侏罗世新特提斯洋演化的极性,冈底斯岩浆带中大型韧性剪切带形成的时代、动力学机制以及冈底斯中段新生代的隆升-剥蚀模式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对新特提斯域构造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理解,以及对冈底斯构造成矿带的资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花岗岩类 韧性剪切带 裂变径迹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祥信 彭宇 +2 位作者 雷世和 高永丰 王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北部勃勒金一带厘定出一条NEE走向,往北倾,倾角70°~85°的左行逆冲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S-C组构、不对称褶皱、旋转...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北部勃勒金一带厘定出一条NEE走向,往北倾,倾角70°~85°的左行逆冲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S-C组构、不对称褶皱、旋转碎斑、书斜构造和云母鱼构造等宏观和微观构造。野外观察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平面上呈现平行状展布,出露长约10 km,宽约4 km。在对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是区域上查干敖包—阿荣旗深断裂的构造形迹,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290~292 Ma),是古亚洲洋闭合、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南北向汇聚碰撞的产物。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早二叠世 构造演化 内蒙古中部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河台金矿剪切带构造演化及其与金成矿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海平 《黄金科学技术》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通过对河台金矿含矿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剪切带演化过程中的金成矿研究,结果表明,深层韧性剪切作用在早中海西期形成糜棱岩带——容矿构造带(当期金迁出)、晚海西期和印支期(重要的成矿时期)提供含金热液,燕山期以后对金成矿的作用... 通过对河台金矿含矿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剪切带演化过程中的金成矿研究,结果表明,深层韧性剪切作用在早中海西期形成糜棱岩带——容矿构造带(当期金迁出)、晚海西期和印支期(重要的成矿时期)提供含金热液,燕山期以后对金成矿的作用不明显。印支期,侵入作用为金成矿提供大量热液,对金进一步富集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构造演化 糜棱岩 热液成矿 河台金矿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乌妥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兆营 《山东国土资源》 2017年第8期1-8,共8页
东昆仑乌妥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和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该文对其内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断裂、韧性剪切带和褶皱等构造行迹进行了研究,从局部特征推演至整体特征,达到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变质变... 东昆仑乌妥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和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该文对其内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断裂、韧性剪切带和褶皱等构造行迹进行了研究,从局部特征推演至整体特征,达到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变质变形的再认识。结合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事件、同位素年龄值及区域资料等,确定各构造群落形成的相对时代,进而比较合理地建立起测区的构造变形序列,认为区内自吕梁期-燕山期-喜山期,至少经历了7期12世代的构造变形,期间任一时期构造体制的变更,造山作用类型的变化、盆地类型的转化,都遵循伸展和压缩交替进行这一普遍的地壳演化规律。将东昆仑造山带乌妥地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古元古代基底的形成阶段、多旋回的洋陆转换阶段、陆内造山阶段及高原隆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东昆仑造山带 乌妥地区
下载PDF
切削过程中剪切区微观组织演化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滔 何林 +2 位作者 田鹏飞 杜飞龙 吴锦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2,共11页
金属切削过程中强烈的热力载荷会引起切屑内微观组织的变化。为了反映材料微观组织对剪切区力学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位错密度的剪切区微观组织演化解析模型,对切屑形成过程中塑性变形引起的微观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了建模。首先,使... 金属切削过程中强烈的热力载荷会引起切屑内微观组织的变化。为了反映材料微观组织对剪切区力学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位错密度的剪切区微观组织演化解析模型,对切屑形成过程中塑性变形引起的微观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了建模。首先,使用非等距剪切区解析模型计算出剪切区应变和应变率的分布;然后,用基于位错密度的材料模型替换Johnson-Cook流动应力模型,迭代计算剪切区温度场;最后,模拟出直角切削无氧铜、铝合金的剪切区位错密度和晶粒尺寸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结合位错密度建立的剪切区微观演化解析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切削过程中变形场和微观组织演化的基本特征,在不同切削参数下的切削力和切屑内晶粒尺寸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区 微观组织演化 位错密度 晶粒尺寸 材料模型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e Paishanlou gold deposits,western Liaoning,China 被引量:1
17
作者 NI JinLong LIU JunLai +2 位作者 TANG XiaoLing ZHAO ChunQiang ZENG QingD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600-613,共14页
The combination of field surveys with analysis of microstructure of tectonite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 on quartz fabric indicated that three periods of ductile shear events developed in the Paishanlo... The combination of field surveys with analysis of microstructure of tectonite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 on quartz fabric indicated that three periods of ductile shear events developed in the Paishanlou gold deposits and the E-W and NE-striking ductile shear zones were formed during each event.The E-W-striking ductile shear zone,accompanied by compressional and dextral shear slip,was shear-cut by the NE-striking shear zones,accompanied by compressional-sinistral shear slip and sinistral-normal shear slip,successively.An E-W-striking ductile shear zone developed at a deeper tectonic level and at middle- to high-temperatures,accompanied by abundant microstructures,including microlayering between a polycrystal quartz belt and mica,and quartz deformation was depended on cylinder(10-10) or <c> glide.The development of an E-W-striking shear zone can be seen as a tectonic pattern in the region of the Paishanlou gold deposits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Mongolian tectonic belt and the North Archean Craton from Suolun to the Linxi suture zone during the Indosinian.The NE-striking ductile shear zone developed approximately 160 Ma during the early Yianshanian at middle to shallow tectonic levels and at middle- to low-temperatures,accompanied by typical microstructures,including polycrystal quartz aggregation and quartz subgrain rotation recrystallization,etc.,and quartz deformation was depended on prismatic(1011) glide.The last ductile shear event around the NE-striking shear zone developed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shallow tectonic levels,yielding to a pre-existing NE-striking shear zone,accompanied by abundant microstructures,including low-temperature quartz grain boundary migration and bulging recrystallization.The last ductile shear movement may be related to lithosphere thinning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approximately 130-120 Ma,and this shear event resulted directly in the mineralization in the Paishanlou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shanlou gold deposits ductile shear zone MICROSTRUCTURE EBSD tectonic evolution
原文传递
吐哈盆地南缘大草滩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演化
18
作者 白明洲 《新疆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大草滩韧性剪切带岩石变形特征明显,有从强到弱三个程度不同的变形带,它是从晚石炭世初至晚石炭世末期发展起来的,是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大草滩 韧性剪切带 岩石变形 构造演化 吐哈盆地
下载PDF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结构与演化 被引量:67
19
作者 刘俊来 唐渊 +4 位作者 宋志杰 Tran My Dung 翟云峰 吴文彬 陈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5-1303,共19页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平—沱江晚二叠—早三叠世裂谷带残余和哀牢山早石炭世—早三叠世混杂岩带。具有不同特点的地质单元间被以新生代为主发育的断裂构造所间隔;而不同时期异地就位或混合岩化成因的花岗质岩石在构造带中普遍存在。哀牢山构造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部分(尤其是其东部带)具有亲扬子地块的属性,保留了自晚太古代到新元古代地壳演化的记录。一直到早古生代时期,哀牢山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与扬子—华南地区依然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洋打开之后,该带与华南-扬子板块之间分化成2个属性不同的构造域,始于早石炭世打开的哀牢山洋与始于早二叠世打开的金平—沱江洋依次消亡。特提斯洋的闭合,一方面形成了古哀牢山造山带,同时使得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回复到一个统一的陆内环境中;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一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相继形成了早新生代哀牢山造山带、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造山后区域性伸展与高钾碱性岩浆活动性和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印支地块的大规模南东向逃逸、哀牢山大型左行走滑剪切作用及伴生的钙碱性岩浆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特提斯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 走滑剪切带 大地构造演化 构造
下载PDF
东天山区域韧性剪切带特征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杨兴科 姬金生 +1 位作者 陈强 陶洪祥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6-65,共10页
东天山区域韧性剪切带是近年来中国西部发现的大型剪切带之一,称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东西长逾600km,宽5~20km,位于两大板块碰撞接合地带。变形组构较发育,分四期变形,序列演化明显,应变测量属平面单剪,剪切... 东天山区域韧性剪切带是近年来中国西部发现的大型剪切带之一,称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东西长逾600km,宽5~20km,位于两大板块碰撞接合地带。变形组构较发育,分四期变形,序列演化明显,应变测量属平面单剪,剪切位移量达75km以上。存在逆冲剪切和韧-脆性剪切变形转换。变形时代为海西中晚期,介于310~250Ma间,高峰期为290~265Ma,变形机制属地壳中深层次塑性流变和韧性剪切,其与两大板块间的俯冲-碰撞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并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演变。它的厘定和研究对再造该区构造演化和金铜矿产勘查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秋格明塔什-黄山 韧性剪切带 变形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