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层软岩滑坡运移机制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保雄 苗天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5-98,共4页
我国西北部地区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本文在研究红层软岩不同破坏条件下岩体强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红层软岩滑坡的蠕动变形与滑动面... 我国西北部地区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本文在研究红层软岩不同破坏条件下岩体强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红层软岩滑坡的蠕动变形与滑动面形成机制,经对典型滑坡实例统计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论述了红层软岩滑坡的运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滑坡 运移机制 抗剪强度 滑动面
下载PDF
不同安全系数对应的边坡滑动面位置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昊 余巍伟 +1 位作者 林杭 柳群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9-452,475,共5页
为了探讨强度折减计算边坡稳定性过程中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一均质边坡算例,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强度折减法数值计算,分析当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变化时,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边坡的安全系数受到... 为了探讨强度折减计算边坡稳定性过程中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一均质边坡算例,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强度折减法数值计算,分析当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变化时,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边坡的安全系数受到黏聚力或内摩擦角中任一值的影响,而滑动面位置受到两者组成的函数λcφ( λcφ=c /( γhtanφ))的影响;(2)当c为定值时,改变抗剪强度参数c和并不能引起滑动面位置的变化;当c增大时,边坡破坏模式由浅层破坏转变为深层破坏,滑动面越来越缓,其上缘逐渐远离坡顶,滑体的体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强度折减 滑动面 强度参数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红层软岩顺层滑坡临滑预报的强度控制方法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保雄 苗天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703-2706,共4页
我国西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红层软岩顺层滑坡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形成滑坡的控制性因素,岩体强度特征决定滑坡的力学变形... 我国西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红层软岩顺层滑坡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形成滑坡的控制性因素,岩体强度特征决定滑坡的力学变形机制。不同变形、破坏条件影响红层软岩滑坡运移机制与特征。红层软岩岩体强度各向异性规律性强,岩层层面在各种地质营力的长期作用下逐步演化为滑动面。在研究红层软岩不同破坏条件下岩体强度特征与岩层层面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分析红层软岩滑坡的蠕动变形与滑动面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红层软岩顺层滑坡临滑预报实例分析,提出了一种红层软岩顺层滑坡临滑预报的强度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红层软岩 顺层滑坡 临滑预报 抗剪强度 滑动面
下载PDF
红层软岩滑坡基本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志荣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地质环境条件是形成红层软岩滑坡的控制性因素,岩体强度特征决定滑坡的力学变形机制。不同变... 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地质环境条件是形成红层软岩滑坡的控制性因素,岩体强度特征决定滑坡的力学变形机制。不同变形、破坏条件影响红层软岩滑坡运移机制与特征。红层软岩岩层层面在各种地质营力的长期作用下逐步演化为滑动面。本文在区域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红层软岩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滑坡 特征 机制 抗剪强度 滑动面
下载PDF
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观察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岩 陆现彩 +1 位作者 舒良树 刘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37-44,共8页
纳米粒子具有个体极小(≤100nm),大小均一,多元物质和功能繁多的特点。岩石剪切滑移面纳米粒子层最早发现于美国圣安德列斯断裂带的花岗质糜棱岩中,后相继在国内外一些地区的不同岩类中观察到。在剪切滑动作用下,具有圆度和球度的纳米... 纳米粒子具有个体极小(≤100nm),大小均一,多元物质和功能繁多的特点。岩石剪切滑移面纳米粒子层最早发现于美国圣安德列斯断裂带的花岗质糜棱岩中,后相继在国内外一些地区的不同岩类中观察到。在剪切滑动作用下,具有圆度和球度的纳米粒子可被变异,并形成层状结构和各种构造型式。对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成因有着不同的观点,我们倾向于剪切摩擦的主导作用,纳米粒子层可称谓摩擦-粘性薄层带。纳米级尺度粒子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效应是多种的、新奇的,因此,岩石纳米粒子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外都处在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滑移面 纳米粒子层 岩石 层状结构 构造型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