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的世界和世界中的山水王澍"如画"观念的方法论释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金秋野 《时代建筑》 2023年第1期66-74,共9页
文章以王澍和业余建筑工作室的理论文章和设计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如画”观念进行解读,重点关注设计方法层面,同时对其美学追求和价值关怀做延伸讨论。分析通过“理型”实现“如山”的“自然几何”和通过“观法”实现“如画”的“自然... 文章以王澍和业余建筑工作室的理论文章和设计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如画”观念进行解读,重点关注设计方法层面,同时对其美学追求和价值关怀做延伸讨论。分析通过“理型”实现“如山”的“自然几何”和通过“观法”实现“如画”的“自然叙事”的途径,认为“园林的方法”在山水画和建筑之间充当了转换的媒介。文章指出王澍实现与自然相似的“山水世界”的核心是制造差异,其贡献在于建筑语言探索方面的原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余建筑工作室 王澍 山水 如画 园林
下载PDF
近现代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山水价值的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秦芳 陈耀华 李路平 《园林》 2022年第11期99-106,共8页
基于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背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围绕17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我国两种类型的山水价值研究,以历时性分析方式分类阐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山水内容及其关联。其中,物质世界的山水研究主要围绕自然山水、古典园... 基于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背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围绕17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我国两种类型的山水价值研究,以历时性分析方式分类阐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山水内容及其关联。其中,物质世界的山水研究主要围绕自然山水、古典园林等自然地理空间的山水内容展开,呈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整体价值;精神世界的山水则以山水诗、山水画等文化艺术内容为核心,蕴含着深邃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两种类型的山水内容彼此影响、相互渗透。研究结果对西方哲学、美学作出了创新性贡献,但其西方思维与语言、时空障碍的局限性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应基于自身文化优势开展国际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中国传统山水 价值 近现代西方学者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hanshui Culture in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被引量:2
3
作者 HU Qingq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6期72-74,共3页
Campus landscape as the essence of campus environment accentuates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Pleasant and elegant campus landscape conveys spirit, aesthetic taste, and cultural connot... Campus landscape as the essence of campus environment accentuates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Pleasant and elegant campus landscape conveys spirit, aesthetic tast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furthermore, it makes people active and struggle for it. Shanshui culture on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has important signifi cance and function and appeal to the design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and planning strategy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ecology and comf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shanshui culture PRINCIPLE
下载PDF
天下与遗产:中国古代风俗学的两种面向 被引量:3
4
作者 鞠熙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5,156,共9页
顾炎武《日知录》第十三卷历数前代风俗,被认为是他历史观的集中体现。而他关于亡国与亡天下的理论亦出于本卷,旨在说明风俗乃天下攸关之大事。这种风俗概念与今天所说的“民俗”差距很大,早在《毛诗序》中就已奠定基调。《毛诗》中以... 顾炎武《日知录》第十三卷历数前代风俗,被认为是他历史观的集中体现。而他关于亡国与亡天下的理论亦出于本卷,旨在说明风俗乃天下攸关之大事。这种风俗概念与今天所说的“民俗”差距很大,早在《毛诗序》中就已奠定基调。《毛诗》中以人伦道德匡正男女之情、以岁时劳作追忆先王之治,沿着这两条路线,《风俗通义》和《荆楚岁时记》代表着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风俗学传统。前者旨在以正俗教化本俗,是以儒家道德为基础的天下式风俗学;后者则出现于儒家秩序崩溃之后,风俗脱离了儒家政治,成为内在于人间社会的超越性存在。这一历程与欧洲16世纪以后风俗画和风景画的同时兴起既相似又不同,“遗产”则是贯穿东西方民俗学历程的共有关键词。以风俗为遗产,这将民俗学从具体经验研究拖入到超越性理念的范畴,正视以风俗为天下的中国古典知识系统,或许能大大扩展民俗学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 天下 遗产 山水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与自然的超越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庆明 徐红罡 《旅游论坛》 2022年第2期23-34,共12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有关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已有文件和文献显示,现有国家公园建设的思路主要强调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强调对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本研究认为这一路径主要考虑了...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有关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已有文件和文献显示,现有国家公园建设的思路主要强调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强调对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本研究认为这一路径主要考虑了自然的生态物质性,并衍生出三种自然观念:自然主义、有限工具主义和原始主义,人与自然被置于相互对立的状态。中国生态旅游本土化研究表明,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超越性意义,并依然影响着当代生态旅游实践和体验。自然的超越性,能够补充现有生态物质性视角,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国家公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超越性 山水
下载PDF
与佛同观——佛光寺中佛的空间与人的空间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斌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27,共9页
从佛光寺的观日图景的身体感悟中所蕴涵的早期山水观念与佛教信仰的互动出发,希望回到寺院所处的大尺度地理景观在隋唐之际具体的历史与宗教情境之中的意义来探寻东大殿前高台的形成动机及其对于初唐佛光寺寺院格局的决定性影响,进而分... 从佛光寺的观日图景的身体感悟中所蕴涵的早期山水观念与佛教信仰的互动出发,希望回到寺院所处的大尺度地理景观在隋唐之际具体的历史与宗教情境之中的意义来探寻东大殿前高台的形成动机及其对于初唐佛光寺寺院格局的决定性影响,进而分析东大殿的空间与像设在强化佛的空间的崇高性的同时如何与其所处的高台及面对的自然山水互动,创造出一个"与佛同观"的感人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 观想 山水 华严 身体性
原文传递
“一湖借四山”——什刹海借景式山水空间结构与审美意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什刹海作为北京内城现存最为重要的一处历史公共水系,自辽金至明清,通过借景逐步形成了具有园林艺术特色的"一湖借四山"地域性山水空间结构并演化出了相应山水审美意象,成为什刹海水系景观乃至北京城市山水结构中的重要构成要... 什刹海作为北京内城现存最为重要的一处历史公共水系,自辽金至明清,通过借景逐步形成了具有园林艺术特色的"一湖借四山"地域性山水空间结构并演化出了相应山水审美意象,成为什刹海水系景观乃至北京城市山水结构中的重要构成要素,而如今这一历史性山水空间关系已几乎消失殆尽。通过对什刹海历史性借景山水空间结构及山水审美意象的梳理,总结阶段性演变特征,提取其借景山水关系中所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明确什刹海借景山水关系在什刹海整体历史景观及城市山水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深对于什刹海公共水系景观的认识,为后续相关保护性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什刹海 山水 借景 空间结构 审美意象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价值取向及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建勇 张洪艳 《高等建筑教育》 2006年第2期13-16,共4页
在古代造园者的眼里,山、水的运用有着复杂的大于形式美的价值取向。正因为此,中国古典园林才有别于西方古典园林,彰显出具有明显东方审美的特征,成为世界园林设计体系的一支奇葩。对这一价值取向及其作用进行探讨,借以说明中国古典园... 在古代造园者的眼里,山、水的运用有着复杂的大于形式美的价值取向。正因为此,中国古典园林才有别于西方古典园林,彰显出具有明显东方审美的特征,成为世界园林设计体系的一支奇葩。对这一价值取向及其作用进行探讨,借以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古典园林 山水 中国 形式美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基于文字与文献研究的“山水”语词风景审美探源
9
作者 吴静子 王其亨 赵大鹏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46-453,共8页
以山水语词中的"山""水"为研究对象,以上古刻画符号,商周甲骨文、金文以及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经典文献为研究载体,尝试还原"山水"语词的审美起源,探寻中国古人的风景审美理念及思维规律。通过研究发现,... 以山水语词中的"山""水"为研究对象,以上古刻画符号,商周甲骨文、金文以及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经典文献为研究载体,尝试还原"山水"语词的审美起源,探寻中国古人的风景审美理念及思维规律。通过研究发现,从自然物象中抽象、提炼而形成的"山""水"符号和文字,包含着远古人类对自然山水之形的概括、抽象和理解,包含着他们对以山水为主要内容之自然物象的认识、理解和审美。在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经典文献中,"山""水"语词主要是用来指称和描述自然环境中的某种特定客观事物。而至先秦时期始,文献中关乎山水自然的描绘和赞美已是不胜枚举,并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因此推论,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古人便习以"山水"语词表述现代汉语中"风景"的概念,既符合中国古人的思维规律,又能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文字 文献 风景审美
下载PDF
“山水城市”的渊源及意义探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吴人韦 付喜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4,共6页
"山水城市"理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7月31日给北京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提出的。阐述了"山水城市"理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浓厚的哲学、文化内涵,解释了钱学森先生本体"山水城市"的概念,并提出了... "山水城市"理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7月31日给北京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提出的。阐述了"山水城市"理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浓厚的哲学、文化内涵,解释了钱学森先生本体"山水城市"的概念,并提出了山水城市是城市"园林化"的升华,论述了山水城市理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及如何融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城市 渊源 意义 模式
下载PDF
城市八景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核 被引量:41
11
作者 毛华松 廖聪全 《风景园林》 2015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城市八景的发展受山水艺术和社会政治的双重影响,由文人幽思向地方胜览转向,经历了魏晋萌芽、隋唐勃兴、宋代成熟、明清蓬发、清末停滞和当代复兴的历程。基于对城市八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择景、命名、表达方式等物质形态分析,提出了整... 城市八景的发展受山水艺术和社会政治的双重影响,由文人幽思向地方胜览转向,经历了魏晋萌芽、隋唐勃兴、宋代成熟、明清蓬发、清末停滞和当代复兴的历程。基于对城市八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择景、命名、表达方式等物质形态分析,提出了整体环境观、场所化和意境化等城市八景文化内核。理解城市八景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内核演变,对于反思当代城市形象标识中过度政治化、商业化倾向,重回从"环境"到"意境"的整体环境设计观有着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城市八景 城市风景 整体环境观 山水艺术
下载PDF
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陈明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首先提出中国风景名胜区是"真山水"和"大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缩影山水"或"咫尺山水"或"袖珍山水",即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是山水自然和风物风情为主要审... 首先提出中国风景名胜区是"真山水"和"大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缩影山水"或"咫尺山水"或"袖珍山水",即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是山水自然和风物风情为主要审美与表现对象,是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从而阐述了对中华山水文化与山水文化的概念、形态和中国山水主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构成。尤其提出了"风景园林文化""风水文化""山水城市文化"和"风景名胜集称文化等"是中华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呼吁中国和国际相关学界的专家、学者,组织起自己的学术与研究的机构,来为人类作出传统文化与风景园林山水文化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文化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启发式分割算法的水文变异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广才 谢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5,共4页
通过构建理想样本探讨了启发式分割算法在水文变异诊断中的可行性,比较了其与传统变异检验方法在检验性能上的差异,同时结合珠江三角洲河网三水站1900-2004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检验其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该方法能较好排除虚假变异... 通过构建理想样本探讨了启发式分割算法在水文变异诊断中的可行性,比较了其与传统变异检验方法在检验性能上的差异,同时结合珠江三角洲河网三水站1900-2004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检验其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该方法能较好排除虚假变异点干扰,较准确识别变异点数目及其发生时间,检验性能优于传统方法,适用于水文变异分析,特别是对复杂非线性非平稳水文序列,实际应用效果较好。通过变异分析发现三水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在1993年发生跳跃变异,且为均值向上跳跃,表明区域防洪形势将更加趋于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变异 启发式分割算法 时间序列 三水站 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
下载PDF
文地系统规划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树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6-82,共7页
中国在数千年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将文化精神同空间规划建设紧密结合,优先文化用地选址,谋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人文规划传统,积累了独树一帜的"以文化人"的规划建设经验。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城乡规划建设中文化传承的问... 中国在数千年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将文化精神同空间规划建设紧密结合,优先文化用地选址,谋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人文规划传统,积累了独树一帜的"以文化人"的规划建设经验。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城乡规划建设中文化传承的问题,基于中国人文规划传统,提出"文地""文地系统"和"文地系统规划"的概念,论述了"文地"的基本特征和"文地系统规划"的要义,从文化精神定位、文地要素构成、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设计、文地规模确定、文地规划层次等方面构建了文地系统规划的基本理论框架,尝试为解决城乡规划建设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提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地 文地系统 文地系统规划 山水人文空间格局 文地率 人文规划传统
下载PDF
庄老告退 山水方滋——东晋士族文学的特征及其流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明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62,共8页
在东晋诗坛上,"庄老"与"山水"共同存在于士族文学这一大系统中,构成了东晋士族文学的双重主题。东晋士族文学以淝水之战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庄老"与"山水"的位置在前后期发生了转化。前期的特点... 在东晋诗坛上,"庄老"与"山水"共同存在于士族文学这一大系统中,构成了东晋士族文学的双重主题。东晋士族文学以淝水之战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庄老"与"山水"的位置在前后期发生了转化。前期的特点是"庄老兴盛,山水体道",后期的现状是"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士族意识皆渗透在士族文学创作中。促使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化的原因甚多,士族名士在社会生活中的炫耀意识和在艺术审美层面的求新意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老 山水 玄言诗 山水诗 土族文学
原文传递
广东三水盆地油气田与金属矿床的成因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真允庆 郝红蕾 +2 位作者 付怀林 吴金凤 曾朝伟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5-804,共10页
广东三水盆地是我国东部新生代裂谷型盆地,不仅赋存油气藏,而且分布有超大型富湾银矿床、大型长坑金矿床等一系列贵金属、多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多金属矿(化)点星罗旗布,找矿前景很为可观。三水盆地的油气藏与金属矿产具有"四同"... 广东三水盆地是我国东部新生代裂谷型盆地,不仅赋存油气藏,而且分布有超大型富湾银矿床、大型长坑金矿床等一系列贵金属、多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多金属矿(化)点星罗旗布,找矿前景很为可观。三水盆地的油气藏与金属矿产具有"四同"特征,即同一成矿(藏)时代;同一构造体系控制;同一成矿(藏)物质来源;同一成矿(藏)作用。其成矿机理和环境是与地幔柱活动和深部软流圈(低速高导层)上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多金属矿床 地幔柱 三水盆地 广东
下载PDF
我国“山水城市”构建的理论体系及实施途径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博娅 刘志成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简述"山水城市"理念形成过程,并分别从"山水城市"构建的目标、原则、策略等方面对理论体系和实施途径进行成果梳理,总结出以"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城市特色的精心塑造和山水文化的继承发扬"为构建目标,以"整合区域范围内山水资源... 简述"山水城市"理念形成过程,并分别从"山水城市"构建的目标、原则、策略等方面对理论体系和实施途径进行成果梳理,总结出以"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城市特色的精心塑造和山水文化的继承发扬"为构建目标,以"整合区域范围内山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城市内自然资源,因势利导地传承历史文化内涵,相辅相成地运用传统景观理法"为建设策略的"山水城市"构建理论体系。同时把以构建"山水城市"为目的的城市总体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空间形态规划等)和绿地系统规划、水系统规划等作为"山水城市"构建的实施途径,以期推动"山水城市"的建设。最后对当前"山水城市"研究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城市” 理论体系 实施途径
原文传递
“西湖文化”的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探索 被引量:9
18
作者 毛华松 杜春兰 陈心怡 《风景园林》 2014年第6期59-63,共5页
"西湖文化"是以西湖水利工程为核心,涵盖水利建设、风景营造、游赏组织及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因子的文化综合体,是中国水利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性风景符号。结合《永乐大典》36个城市的西湖历史文献整... "西湖文化"是以西湖水利工程为核心,涵盖水利建设、风景营造、游赏组织及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因子的文化综合体,是中国水利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性风景符号。结合《永乐大典》36个城市的西湖历史文献整理,围绕建设动因、选址、布局等关键因子统计,系统总结了在多元建设目标、城市水系组织、风景园林要素等方面的"西湖文化"生态智慧经验。并在分析相关典型城市西湖风景营建的基础上,提出西湖文化基于人与自然、社会共生互融的整体环境观和基于地域适应性的风景调和能力,对营造生态持续、人文健康的山水城市有着实践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生态智慧 西湖文化 整体环境观 山水城市
下载PDF
“山水城市”人居环境营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玮 李雄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山水城市"是钱学森先生针对当代中国城市景观危机提出的概念。对"山水城市"营建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包括"山水城市"的概念、发展过程。阐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山水诗画对人居环境营建的影响。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营造、审美意境的... "山水城市"是钱学森先生针对当代中国城市景观危机提出的概念。对"山水城市"营建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包括"山水城市"的概念、发展过程。阐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山水诗画对人居环境营建的影响。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营造、审美意境的表达三个方面总结山水城市人居营建策略。以杭州和苏州为例,阐述两种典型的"山水城市"人居环境营建的策略。山水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山水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需要将生态、文化、美学意境融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总结创新中成熟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城市 人居环境 山水哲学 城市意境
原文传递
寄情山水——中国山水画与造园美感的成因
20
作者 王胜男 吴晓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8,共4页
中国园林“诗、书、画”三位一体,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造园特征,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而流传于世,山水画的法则更成为造园的范式,造就了中国传统园林之“美”。从中国文化生成的重要群体——“士”的特征出发,论述了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诗、书、画”三位一体,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造园特征,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而流传于世,山水画的法则更成为造园的范式,造就了中国传统园林之“美”。从中国文化生成的重要群体——“士”的特征出发,论述了中国园林在特殊历史境遇的中国独有的山水画影响下,从山水画到山水园的发展。以史据考证的方法,说明了中国园林实质为山水园,并在中国山水画影响下生成、演进的历程。印证了中国园林——山水园实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家园,中国传统园林与山水画相互促进、印证,形成中国传统园林的无穷魅力,傲立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文化 山水画 山水园 造园美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