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浅水陆架走向深水陆坡——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彭大钧 庞雄 +5 位作者 陈长民 舒誉 叶斌 甘其刚 吴昌荣 黄先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南海深水扇系统是近年来在南海海域的重大发现,证实自 30Ma以来深水扇系统密集地分布在我国的近海海域内,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展开深水扇系统的研究将是我国油气界与科学界的重大任务... 南海深水扇系统是近年来在南海海域的重大发现,证实自 30Ma以来深水扇系统密集地分布在我国的近海海域内,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展开深水扇系统的研究将是我国油气界与科学界的重大任务。  近 20年来,深水扇系统已成为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已经有 60多个国家进行深水扇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获得高度重视。据认为:“深水浊流及其有关储层在今后至少 25年内将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前缘”。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发育区域的地质条件与国际上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深水扇系统发育区有许多重要的相似。古珠江大河充足的物源供应,长期沉降的深水凹陷与海平面周期性下降是纵向上呈良好叠置状态的深水扇系统发育的要素;而立足于精度较好,保真程度较高的高分辨地震剖面是识别层序界面,识别低水位体系域,辨识陆架坡折带的技术关键,这就使研究领域从浅水陆架进入到深水陆坡。  应当给深水扇系统赋予科学的定义;然而国际学术界对深水扇系统的沉积物性质、类型及预测方法技术存在争议。但是,毫无疑义的是,深水扇系统具有可识别性,它对油气的运移、聚集、隐蔽圈闭的形成以及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 南海海域 油气 浅水 浊流 海平面 物源 体系域 储层 凹陷
下载PDF
南海北部油气成藏区带的划分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6
2
作者 万志峰 夏斌 +2 位作者 蔡周荣 刘维亮 梁正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共5页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加强该区油气成藏特征的系统分析与对比,根据构造、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将该区划分为4个油气成藏区带:走滑拉分区(莺歌海盆地)、陆内裂陷区(北部湾盆地)、陆架浅水区(琼东南盆地北部裂陷带,珠江口盆...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加强该区油气成藏特征的系统分析与对比,根据构造、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将该区划分为4个油气成藏区带:走滑拉分区(莺歌海盆地)、陆内裂陷区(北部湾盆地)、陆架浅水区(琼东南盆地北部裂陷带,珠江口盆地北部裂陷带的珠一、珠三坳陷)、陆坡深水区(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裂陷带及南部裂陷带)。进而分析了各区带的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结论认为:①走滑拉分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构造活动,应重点突破下含油气系统;②陆内裂陷区断裂构造发育,企西隆起东部是寻找大中型油田的有利区带;③陆架浅水区"皮薄肉厚",油气勘探应以古近系陆相断陷沉积的储盖组合类型为主;④陆坡深水区油气成藏要素配置良好,是未来发现大型油气田、开创油气勘探新局面的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成藏区带 陆架浅水区 陆内裂陷区 陆坡深水区 油气藏形成 勘探前景
下载PDF
海啸波传播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及近海陆架效应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培涛 于福江 +1 位作者 范婷婷 董剑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9,共12页
浅水方程被广泛应用于海啸预警报业务及研究,而针对线性浅水方程与非线性浅水方程在不同海区水深地形条件下的适用范围、计算效率问题是海啸研究人员急需了解的。本文应用基于浅水方程的海啸数值预报模型就海啸波在南海、东海传播的线... 浅水方程被广泛应用于海啸预警报业务及研究,而针对线性浅水方程与非线性浅水方程在不同海区水深地形条件下的适用范围、计算效率问题是海啸研究人员急需了解的。本文应用基于浅水方程的海啸数值预报模型就海啸波在南海、东海传播的线性、非线性特征以及陆架对其传播之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海啸波在深水的传播表征为强线性特征,此时线性系统对海啸波幅的模拟计算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而弱的非线性特征及弱的色散特征对海啸波幅的预报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海啸波传播至浅水大陆架后受海底坡度变化、海底粗糙度等因素影响,波动的非线性效应迅速传播、积累,与线性浅水方程计算的海啸波相比表现出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南海区,水深小于100m时,海啸波首波以后的系列波动非线性特征比较明显,两者波幅差别较大,但首波波幅的区别不大,因此对于该区域在不考虑海啸爬高的情况下,应用线性系统计算得到的海啸波幅也可满足海啸预警报的要求;在东海区由于陆架影响,海啸波非线性特征明显增强,水深小于100m区域,首波及其后系列波波幅均差异较大,故在该区域必须考虑海啸波非线性作用。本文就底摩擦项对海啸波首波波幅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底摩擦作用对海啸波首波波幅影响仅作用于小于100m水深。最后,该文通过敏感性试验,初步分析了陆架宽度及陆架边缘深度对海啸波波幅的影响,得出海啸波经陆架传播共振、变形后,海啸波幅的放大或减小与陆架的宽度及陆架边缘水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波 线性和非线性 浅水方程 陆架效应 数值研究 底摩擦
下载PDF
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亮 苏树特 +4 位作者 马梓柯 蒲静 姚蔺芳 刘宇 罗洋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1,共13页
基于区域构造特征、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重建了古沉积环境,明确了各沉积相的横向展布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内发育深水陆棚相,以... 基于区域构造特征、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重建了古沉积环境,明确了各沉积相的横向展布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内发育深水陆棚相,以碎屑岩沉积为主;裂陷槽以东高磨—龙女寺—北斜坡地区为浅水陆棚相,可细分为3种亚相,碳酸盐浅水陆棚亚相以细晶或颗粒灰岩、细晶或颗粒白云岩为主,见古杯、腕足类等生物,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均呈箱形;碎屑浅水陆棚亚相以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为主,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均呈钟形或漏斗形;混积浅水陆棚亚相表现为砂质白云岩、砂质灰岩和泥岩互层,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均呈齿状。(2)研究区整体上为西高东低的沉积古地貌格局,由西向东水体逐渐加深,地层厚度逐渐增大;高磨—龙女寺—北斜坡地区沧一下亚段主要为混积浅水陆棚,沧一上亚段主要为碳酸盐浅水陆棚;沧二段主要为碎屑浅水陆棚相。(3)研究区沉积相的展布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沧一上亚段碳酸盐浅水陆棚中,颗粒滩白云岩储层最为有利、灰岩储层次之;平面上优质储层主要沿德阳—安岳裂陷槽边缘的构造高部位发育,呈条带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阳—安岳裂陷槽 浅水陆棚 颗粒滩 白云岩储层 沉积特征 沧浪铺组 寒武系 川中地区
下载PDF
不同PCR引物对多种海洋生境沉积物中的有孔虫DNA扩增效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沈阳阳 类彦立 +3 位作者 李浩天 石峻峰 李青霞 曹一飞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8-380,共13页
不同PCR引物对有孔虫DNA扩增效能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导致PCR扩增的效率降低或失败。但目前为止,尚无对于不同海域生境沉积物类型(例如潮间带、近岸浅水或深海沉积物)的有孔虫引物进行有效DNA扩增方法学的比较研究。本实验有孔虫样品采自... 不同PCR引物对有孔虫DNA扩增效能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导致PCR扩增的效率降低或失败。但目前为止,尚无对于不同海域生境沉积物类型(例如潮间带、近岸浅水或深海沉积物)的有孔虫引物进行有效DNA扩增方法学的比较研究。本实验有孔虫样品采自青岛湾、胶州湾、黄海、西北太平洋以及东太平洋海域表层沉积物,通过使用不同的PCR特异性引物对有孔虫SSU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比较不同引物获取的PCR产物的凝胶电泳结果,利用Image J软件对电泳图中目的条带的亮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扩增引物对多种沉积物类型中有孔虫SSU rDNA分子目的片段的扩增效能差异。结果显示,对于潮间带沉积物类型,s14F3和s17是扩增底栖有孔虫的有效组合;对于近岸浅海沉积物,s14F1和s17是有效组合;对于离岸陆架沉积物,使用s14F3和s15ROTEX有效;对于深海泥质沉积物,使用s14F3和s17较为有效;对于金属结核区沉积类型沉积物,使用s14F1和s15ROTEX更为有效。研究表明,由于不同水深沉积物、沉积物自身特性以及有孔虫种类组成存在差异,扩增有孔虫DNA应该根据不同的沉积物类型选取合适的PCR引物,以提高有孔虫遗传物质的扩增效能。本研究结果可为涉及不同海域沉积物类型的底栖有孔虫分子多样性等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潮间带 近岸浅水 离岸陆架 深远海 分子生物学 方法学
原文传递
开江-梁平陆棚东南延伸部分——建南陆棚的发现 被引量:6
6
作者 舒志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自王一刚发现开江-梁平陆棚后,作者对其东南延伸部位进行了追踪。通过地表露头剖面及钻井、地震资料等研究后认为,长兴期开江-梁平陆棚自宣汉达县、梁平及开江地区向东南延伸至建南地区,称之为建南陆棚,该陆棚可能与东部的鄂西陆棚相连... 自王一刚发现开江-梁平陆棚后,作者对其东南延伸部位进行了追踪。通过地表露头剖面及钻井、地震资料等研究后认为,长兴期开江-梁平陆棚自宣汉达县、梁平及开江地区向东南延伸至建南地区,称之为建南陆棚,该陆棚可能与东部的鄂西陆棚相连。建南陆棚与开江-梁平陆棚既有相似性也有重大差别。相似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沉积物岩性相似,都为泥晶灰岩;二是陆棚边缘都发育生物礁,生物礁顶部发育生屑滩白云岩储层。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水体深度,建南陆棚水浅,开江-梁平陆棚水深,深水与浅水的交汇处在涪陵地区中石化二维地震剖面线TB16与TB17之间;二是斜坡坡度,开江-梁平陆棚边缘斜坡坡度陡,建南陆棚斜坡坡度缓;三是生物礁规模,开江-梁平陆棚边缘生物礁、白云岩储层厚度大,建南陆棚边缘生物礁、白云岩储层厚度小;四是陆棚发育时间,建南陆棚仅发育于长兴早中期,晚期因填平补齐而消失,开江-梁平陆棚发育于整个长兴期。建南陆棚与周边构成碳酸盐缓坡沉积模式,生物礁规模较小,生物礁是优质储发育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期 建南浅水陆棚 开江-梁平陆棚 生物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陆架浅水区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施剑 刘江平 +3 位作者 陈刚 刘俊 刘欣欣 王小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2-910,共9页
陆架浅水区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对于陆架浅水区地震资料,自由表面多次波为主要的多次波类型.浅水区自由表面多次波能量强、周期短、阶次高,近偏移距处直达波和海底反射难以区分的特点使得基于反馈迭代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陆架浅水区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对于陆架浅水区地震资料,自由表面多次波为主要的多次波类型.浅水区自由表面多次波能量强、周期短、阶次高,近偏移距处直达波和海底反射难以区分的特点使得基于反馈迭代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或是基于多次波周期性的预测反褶积方法应用效果不佳.本文将自由表面多次波分为水层(海面和海底间)多次波和非水层多次波.对于水层多次波,使用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方法,该方法能够适应浅水区较差的近偏移距插值结果.阐述了方法原理及实现过程.在水层多次波压制后切除海底,使用传统的反馈迭代多次波压制方法来压制非水层自由表面多次波.来自东海陆架盆地的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这一处理思路能较好地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有助于提升陆架浅水区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勘探 自由表面多次波 确定性水层多次波 陆架浅水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