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Bahram Formation(middleelate Devonian) in north of Kerman, south-central Iran
1
作者 Afshin Hashmie Ali Rostamnejad +3 位作者 Fariba Nikbakht Mansour Ghorbanie Peyman Rezaie Hossien Gholamalia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821-834,共14页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facies distribution,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facie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es of the Bahram Formation(middleelate Devonian) in southcentral Iran ar...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facies distribution,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facie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es of the Bahram Formation(middleelate Devonian) in southcentral Iran are based on two measured stratigraphic sections in the southern Tabas block. The Bahram Formation overlies red sandstones Padeha Formation in sections Hutk and Sardar and is overlain by Carboniferous carbonate deposits of Hutk Formation paraconformably, with a thickness of 354 and386 m respectively. Mixed siliciclastic and carbonate sediments are present in this succession. The field observations and laboratory studi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14 micro/petrofacies, which can be grouped into 5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shore, tidal flat, lagoon, shoal and shallow open marine. A mixed carbonate-detrital shallow shelf is suggested for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Bahram Formation which deepens to the east(Sardar section) and thins in southern locations(Hutk section). Three 3rdorder cyclic siliciclastic and carbonate sequences in the Bahram Formation and one sequence shared with the overlying joint with Hutk Formation a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shallowing upward patterns in the micro/pertofa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hram Formation DEVONIAN Facies analysis Mixed carbonate-detrital shallow-shelf Sequence stratigraphy Tabas block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右旗芒罕超克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阿木山组烃源岩的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魏仙样 陈高潮 +1 位作者 魏建设 李玉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887,共9页
对芒罕超克地区阿木山组(C2P1a)岩性组合与沉积相纵向发育特征研究,结合区域沉积相展布分析,认为阿木山组沉积期为巴丹吉林海相裂谷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是区内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层段。以TOC≥0.3%... 对芒罕超克地区阿木山组(C2P1a)岩性组合与沉积相纵向发育特征研究,结合区域沉积相展布分析,认为阿木山组沉积期为巴丹吉林海相裂谷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是区内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层段。以TOC≥0.3%为下限,折算烃源岩厚度121.39m。其中,TOC含量中等—较高的烃源岩厚度达89.11m,占烃源岩分布层段厚度的58.9%;干酪根C同位素、甾烷C27与C29相对含量、饱和烃特征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表明,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姥鲛烷(Pr)/植烷(Ph)所反映的原始沉积环境表明,有机质沉积环境主要为还原环境,对有机质保存有利;镜质组反射率、最大热解温度和伊利石结晶度分析表明,烃源岩演化进入过成熟阶段,主要受构造动力作用和华力西晚期、印支期岩浆热接触作用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变质,不影响区域上阿木山组作为重要的烃源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罕超克地区 阿木山组 浅海陆棚相 暗色泥岩 烃源岩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示范区地质条件对页岩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宝刚 潘仁芳 +2 位作者 刘龙 李卓文 高博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5-41,65,共8页
以四川盆地长宁示范区志留系龙马溪组泥页岩层段为研究对象,在单井岩心观察、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测井和古生物标志等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该地区构造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这两个方面,分析长宁示范区地质条件对其页岩段有机质的... 以四川盆地长宁示范区志留系龙马溪组泥页岩层段为研究对象,在单井岩心观察、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测井和古生物标志等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该地区构造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这两个方面,分析长宁示范区地质条件对其页岩段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虽经多期次构造运动,但总体构造格局未受明显破坏,页岩保存完好,为龙马溪组页岩展布广泛、厚度大、有机质保存提供环境保障。本区龙马溪组富含有机质,泥页岩累积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以I型腐泥型为主,是川东南地区海相地层中的优质烃源岩,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地质条件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富集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龙马溪组的浅海陆棚闭塞缺氧的沉积环境和缓慢的沉积速率是其优质烃源岩发育主要影响因素。证明区域地质条件对泥页岩层段有机质含量、类型、成熟度、页岩有效厚度、保存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示范区 龙马溪组 浅海陆棚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珠三坳陷西北部浅海陆架砂体时空演化及成因机制
4
作者 宋广增 李明 +3 位作者 张帅 严德天 刘恩涛 陈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73,共12页
为阐明珠三坳陷西北部珠江组一段上亚段浅海陆架砂体成因机制,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首先搭建了五级层序地层格架,并以此为约束,开展浅海陆架砂体识别与定量描述,剖析其时空演化规律,进而讨论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珠江组一... 为阐明珠三坳陷西北部珠江组一段上亚段浅海陆架砂体成因机制,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首先搭建了五级层序地层格架,并以此为约束,开展浅海陆架砂体识别与定量描述,剖析其时空演化规律,进而讨论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珠江组一段上亚段可划分为4个五级层序,自下向上编号为FS4、FS3、FS2与FS1;(2)研究区发育潮流沙脊与滨外沙坝两种类型陆架砂体,两者整体呈NW-SE向展布,潮流沙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滨外沙坝则集中于东部;(3)FS4、FS3与FS23个五级层序中,潮流沙脊与滨外沙坝均呈现较大规模与较多数量,最上部FS1五级层序中,规模与数量达到最小;(4)沉积基准面(水动力)、同沉积地貌、沉积物碎屑供给等因素共同影响了潮流沙脊与滨外沙坝的发育规模、展布特征与时空演化规律等,综合构成了珠三坳陷西北部浅海陆架砂体的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陆架砂体 隐蔽圈闭 高频层序 基准面旋回 珠三坳陷
下载PDF
东非大陆边缘穆伦达瓦盆地成藏模式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5
作者 臧晓琳 逄建东 +2 位作者 王震 朱泽栋 孔为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10期37-44,共8页
穆伦达瓦盆地历经一个世纪的油气勘探,除发现两个非常规油田外,还获得了6个常规油气田发现,但都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盆地是否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是投资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盆地演化、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海域... 穆伦达瓦盆地历经一个世纪的油气勘探,除发现两个非常规油田外,还获得了6个常规油气田发现,但都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盆地是否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是投资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盆地演化、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海域油气勘探的经验,建立穆伦达瓦盆地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到穆伦达瓦盆地东部Sakamena次盆Karoo裂谷期烃源岩较为证实,且发育优质砂岩储层,已经发现的断裂背斜、断裂鼻状构造、断块等构造圈闭是盆地以往油气勘探的主要层系,以Bemolanga油砂、Tsimiroro重油为代表。其次盆地中部浅海陆架区上白垩统砂岩也发现两个常规油气田,但是产量低,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而海域除了发育构造圈闭外,最重要的圈闭类型就是重力流相关的深切谷复合体、深水扇叶状复合体岩性圈闭,这将是今后盆地商业性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伦达瓦盆地 成藏模式 Karoo裂谷 浅海陆架区 重力流 深水扇
下载PDF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在沉积环境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申本科 赵冀 +3 位作者 刘双莲 刘志远 张爱芹 刘坤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0期82-84,96,共4页
利用FMI成像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特别之处是能够对地层进行长井段连续的观察和描述,获得丰富的岩性、层理、剖面旋回等重要的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方面的信息,而相分析的具体方法与常规地质分析完全相同。本井FMI测量井段自下而上为上奥... 利用FMI成像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特别之处是能够对地层进行长井段连续的观察和描述,获得丰富的岩性、层理、剖面旋回等重要的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方面的信息,而相分析的具体方法与常规地质分析完全相同。本井FMI测量井段自下而上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与小河坝组底部地层。通过成像测井分析认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含笔石化石,为水流不畅的停滞盆地沉积。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以及黑灰色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含笔石化石,为停滞盆地沉积;龙马溪组中部为黑灰色、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泥岩,泥岩发育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发育变形构造、块状层理,底部见冲刷面,为浊流沉积;龙马溪组上部为深灰色及灰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粉砂岩,泥岩发育水平层理,见变形构造、包卷层理,为浅海陆棚夹浊流沉积。FMI测量小河坝组底部为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浅海陆棚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I成像 沉积环境 停滞盆地 浅海陆棚 浊流沉积
下载PDF
浅海陆架沉积特征研究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范春花 王英民 刘豪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4,共6页
浅海陆架一直是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对浅海陆架的分类、国内外陆架沉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讨论了水动力条件、沉积补给机制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对陆架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据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的比率将浅海陆架划... 浅海陆架一直是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对浅海陆架的分类、国内外陆架沉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讨论了水动力条件、沉积补给机制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对陆架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据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的比率将浅海陆架划分为补给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和可容纳空间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补给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以高的沉积补给速率和海退为特征,高位期陆源河流沉积物的大量卸载是陆架补给的主要模式;可容纳空间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以相对海平面上升和沉积物高速逸散为特征,陆源沉积物供给有限,原地沉积物受潮流、风暴等水动力的再改造,从而成为有效的陆架沉积补给源。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物补给和水动力条件等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出发进行精细的陆架沉积特征研究应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陆架 沉积体系 水动力条件 沉积补给机制 相对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东海浅陆架区溶解有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生物可利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小姣 梁生康 +4 位作者 张桂成 修彬 王云飞 郭金强 张前前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4,共9页
通过2014年5~6月(春末夏初季)和9~10月(秋季)在东海浅陆架区的现场调查,分析该海域DON来源和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同步进行的船基受控生物降解培养实验,评价了该海域两个季节DON的生物可利用性。春末夏初季和秋季东海浅陆架区DON为总溶解态... 通过2014年5~6月(春末夏初季)和9~10月(秋季)在东海浅陆架区的现场调查,分析该海域DON来源和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同步进行的船基受控生物降解培养实验,评价了该海域两个季节DON的生物可利用性。春末夏初季和秋季东海浅陆架区DON为总溶解态氮(TDN)的主要存在形式,在TDN中占比均值分别为57.88%±21.42%和66.09%±19.74%。受陆源输入和黑潮水涌升及浮游生物分泌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共同影响,表层海水DON春末夏初季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变化特征,高值区与长江冲淡水影响范围基本一致;秋季高值区则位于该海域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而受长江冲淡水影响显著的调查海域北部DON浓度高于南部;从水体表层到底层DON浓度及其在TDN中的占比都呈现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该海域DON的生物可利用性具有较大时空差异性,具有高生物可利用性的DON(L-DON)含量基本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春末夏初季和秋季受陆源输入影响显著的海域中L-DON在DON中占比分别达到28.3%和23.6%,高于受陆源输入影响小的海域的1.3%和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浅陆架区 溶解有机氮 生物可利用性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咸化环境的形成与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1-38,134,共8页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长期以来都是地质学家争论与关注的重点。为此,基于大量构造演化、沉积与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上三叠统川中、川西地区的地层对比方案,同时认为:①晚三叠世咸化环境的形成...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长期以来都是地质学家争论与关注的重点。为此,基于大量构造演化、沉积与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上三叠统川中、川西地区的地层对比方案,同时认为:①晚三叠世咸化环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印支中后期古隆起上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大量盐岩、膏岩的剥蚀及盐分的长期输入,也正由于此,造成了晚三叠世中晚期许多类似海相沉积的古生物与矿物的形成,并使其煤系泥岩呈现低姥植比与富含甲基甾烷的咸化环境特征;②该区晚三叠世沉积演化经历了浅海陆棚—滨浅海、前陆盆地与陆内坳陷盆地等3个演化阶段,其早期存在海相—海陆过渡相沉积、中期存在潮湿与咸化环境并存下的陆相河湖沼泽沉积、晚期发育潮湿较咸化条件下的河湖沼泽沉积,早期—中期沉积受控于印支中后期的古地形,晚期沉积受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的隆升影响严重,并发生沉积中心的向东、向南迁移;③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巨厚层砂岩主要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及滨浅湖滩坝等沉积微相在不同区块以不同比例叠合而成,不能简单地以一种沉积微相来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沉积演化 浅海陆棚 海陆交互 前陆盆地 陆内坳陷 成化环境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地质意义
10
作者 周刚 杨岱林 +5 位作者 孙奕婷 严威 张亚 文华国 和源 刘四兵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4,共10页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分析、测录井及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寒武系沧一段的沉积构造格局整体表现为“一隆、四洼、两高带”,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分析、测录井及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寒武系沧一段的沉积构造格局整体表现为“一隆、四洼、两高带”,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沧二段地层厚度差异性较小,区域地貌趋于均一,岩性以碎屑岩为主。(2)研究区寒武系沧一段沉积时期,平面上具有东西分异的沉积特征,主要受德阳—安岳古裂陷槽隔挡作用影响。裂陷槽西侧靠近物源区,主要发育混积潮坪沉积,裂陷槽东侧则广泛发育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沧二段沉积时期,因裂陷槽隔挡作用减弱,全盆陆源碎屑沉积大幅增加,整体上以碎屑岩浅水陆棚沉积为主。(3)研究区寒武系沧一段优质白云岩储层以残余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粉晶云岩为主,宏观上颗粒滩的分布主要受到水下低隆和台洼边缘相对高部位控制,微观上储集空间主要受白云石化作用及溶蚀改造作用控制,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晶间孔等孔隙类型,紧邻下伏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具有近源充注成藏的天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白云岩 古裂陷槽 混积潮坪 浅水陆棚 水下低隆 台洼边缘 近源成藏 沧浪铺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SWAN模式对陆架浅水区有效波高的模拟研究及改进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廷松 任建莉 沈彩琴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7,共9页
验证了QSCAT/NCEP混合风场,并将其作为SWAN模式的驱动风场。以南黄海海域作为目标区域,对SWAN模式在陆架浅水区有效波高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默认参数下SWAN模式计算的有效波高较JASON-1卫星高度计数据偏小,最大偏差达0.6 m... 验证了QSCAT/NCEP混合风场,并将其作为SWAN模式的驱动风场。以南黄海海域作为目标区域,对SWAN模式在陆架浅水区有效波高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默认参数下SWAN模式计算的有效波高较JASON-1卫星高度计数据偏小,最大偏差达0.6 m。通过对SWAN模式中各物理过程的分析,确定模式计算值偏小的原因是白浪耗散过大。采用参数修正法对白浪耗散项进行改进,将SWAN模式计算有效波高的均方根误差降低到0.16 m以下,相关系数提高到0.85以上。选择2002年中具有代表性的4个月对改进后SWAN模式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WAN模式在研究区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 陆架浅水区 白浪耗散 有效波高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Geostatistics to Investigate the Surface Sediment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Energy and Shallow Sandy Spiekeroog Shelf at the German Bight, Southern North Sea 被引量:1
12
作者 Ella Meilianda Katrin Huhn +1 位作者 Dedy Alfian Alexander Bartholomae 《Ope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12年第4期103-118,共16页
Surface sediment data acquired by the grab sampling technique we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produce a high-resolution and full coverage surface grain-size mapping. The objective is to test whether the hypothetical... Surface sediment data acquired by the grab sampling technique we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produce a high-resolution and full coverage surface grain-size mapping. The objective is to test whether the hypothetically na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face sediment distribution and complex bathymetry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face sediment patches mapping. This is based on our hypothesis that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dge surface sediments must be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 i.e. storm-induced currents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seabed morphology. The median grain-siz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grab samples with inclusive bathymetric point recorded at 713 locations on the high-energy and shallow shelf of the Spiekeroog Barrier Island at the German Bight of the Southern North Sea. The area features two-parallel shoreface-connected ridges which is situated obliquely WNW-SSE oriented and mostly sandy in texture. We made use the median grain-size (d50) as the predictand and the bathymetry as the covariable to produce a high-resolution raster map of median grain-size distribution using the Cokriging interpolation. From the cross-validation of the estimated median grain-size data with the measured ones, it is clear that the gradient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line for Cokriging is leaning closer towards the theoretical perfect-correlation line (45°) compared to that for Anisotropy Kriging. The interpolation result with Cokriging shows more realistic estimates on the unknown points of the median grain-size and gave detail to surface sediment patchiness, which spatial scale is more or less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In addition to the moderate correlation obtained from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r = 0.44), the cross-variogram shows a more precise nature of their spatial correlation, which is physically meaningful for the interpol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 study partially contributes to the framework of habitat mapping and nature protection that is to fill the g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variate GEOSTATISTICS COKRIGING Median GRAIN-SIZE BATHYMETRY shallow shelf Mapping
下载PDF
香格里拉晚三叠世哈工组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超民 王国芝 崔璀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9期I0382-I0382,I0215,共2页
研究区地处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中生代羌塘-三江构造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香格里拉地区于晚古生代已形成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并存的古地理格局,三叠纪中-晚期处于拉张构造背景。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依据相序特征和... 研究区地处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中生代羌塘-三江构造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香格里拉地区于晚古生代已形成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并存的古地理格局,三叠纪中-晚期处于拉张构造背景。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依据相序特征和相变关系,识别出甭哥附近的哈工组地层晚三叠世时沉积环境是浅海陆棚,桑那水库附近的哈工组地层晚三叠世时沉积环境是半深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格里拉 哈工组 浅海陆棚 半深海
下载PDF
从浅水陆架走向深水陆坡——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2
14
作者 彭大钧 庞雄 +5 位作者 陈长民 舒誉 叶斌 甘其刚 吴昌荣 黄先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南海深水扇系统是近年来在南海海域的重大发现,证实自 30Ma以来深水扇系统密集地分布在我国的近海海域内,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展开深水扇系统的研究将是我国油气界与科学界的重大任务... 南海深水扇系统是近年来在南海海域的重大发现,证实自 30Ma以来深水扇系统密集地分布在我国的近海海域内,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展开深水扇系统的研究将是我国油气界与科学界的重大任务。  近 20年来,深水扇系统已成为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已经有 60多个国家进行深水扇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获得高度重视。据认为:“深水浊流及其有关储层在今后至少 25年内将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前缘”。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发育区域的地质条件与国际上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深水扇系统发育区有许多重要的相似。古珠江大河充足的物源供应,长期沉降的深水凹陷与海平面周期性下降是纵向上呈良好叠置状态的深水扇系统发育的要素;而立足于精度较好,保真程度较高的高分辨地震剖面是识别层序界面,识别低水位体系域,辨识陆架坡折带的技术关键,这就使研究领域从浅水陆架进入到深水陆坡。  应当给深水扇系统赋予科学的定义;然而国际学术界对深水扇系统的沉积物性质、类型及预测方法技术存在争议。但是,毫无疑义的是,深水扇系统具有可识别性,它对油气的运移、聚集、隐蔽圈闭的形成以及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 南海海域 油气 浅水 浊流 海平面 物源 体系域 储层 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海相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60
15
作者 叶黎明 齐天俊 彭海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210,共9页
以地球化学指标为主,结合地层古生物和原生沉积构造等各方面的证据,进一步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的沉积环境。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由于受潮汐和海侵作用的影响,整个山西期盆地东部的沉积水体以混合水为主,其中硼元素反... 以地球化学指标为主,结合地层古生物和原生沉积构造等各方面的证据,进一步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的沉积环境。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由于受潮汐和海侵作用的影响,整个山西期盆地东部的沉积水体以混合水为主,其中硼元素反映了基准面长期旋回的变化特征,而Sr/Ba则是超长期的变化指标;从沉积构造和海相化石分布特征可知,在山西早期中等强度的潮汐作用直接影响了研究区的东南部,对三角洲沉积进行改造,到了山西中晚期三角洲进积作用增强,潮汐作用范围逐渐退至研究区东南缘;此外,地层的分布特点和沉积相也说明在整个山西期盆地东部地层和晋西地层联片沉积且属于同一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的水下隆起还不足以阻隔水体形成湖盆,所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是发育在浅海陆棚基础上的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组 三角洲 浅海陆棚
下载PDF
宣龙坳陷新元古界下马岭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顺社 吕奇奇 +1 位作者 尚飞 李琳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河北省怀来县赵家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体岩性为灰绿色—灰黑色页岩及灰色含铁粉—细砂岩,该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其值随沉积相带发生明显的规律变化;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 河北省怀来县赵家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体岩性为灰绿色—灰黑色页岩及灰色含铁粉—细砂岩,该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其值随沉积相带发生明显的规律变化;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地区下马岭组可划分为滨岸和浅海陆棚2个相带及近滨、过渡带以及滨外陆棚3种亚相。并总结出该地区的下马岭组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滨岸相 浅海陆棚相 下马岭组
下载PDF
开江-梁平陆棚东南延伸部分——建南陆棚的发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舒志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自王一刚发现开江-梁平陆棚后,作者对其东南延伸部位进行了追踪。通过地表露头剖面及钻井、地震资料等研究后认为,长兴期开江-梁平陆棚自宣汉达县、梁平及开江地区向东南延伸至建南地区,称之为建南陆棚,该陆棚可能与东部的鄂西陆棚相连... 自王一刚发现开江-梁平陆棚后,作者对其东南延伸部位进行了追踪。通过地表露头剖面及钻井、地震资料等研究后认为,长兴期开江-梁平陆棚自宣汉达县、梁平及开江地区向东南延伸至建南地区,称之为建南陆棚,该陆棚可能与东部的鄂西陆棚相连。建南陆棚与开江-梁平陆棚既有相似性也有重大差别。相似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沉积物岩性相似,都为泥晶灰岩;二是陆棚边缘都发育生物礁,生物礁顶部发育生屑滩白云岩储层。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水体深度,建南陆棚水浅,开江-梁平陆棚水深,深水与浅水的交汇处在涪陵地区中石化二维地震剖面线TB16与TB17之间;二是斜坡坡度,开江-梁平陆棚边缘斜坡坡度陡,建南陆棚斜坡坡度缓;三是生物礁规模,开江-梁平陆棚边缘生物礁、白云岩储层厚度大,建南陆棚边缘生物礁、白云岩储层厚度小;四是陆棚发育时间,建南陆棚仅发育于长兴早中期,晚期因填平补齐而消失,开江-梁平陆棚发育于整个长兴期。建南陆棚与周边构成碳酸盐缓坡沉积模式,生物礁规模较小,生物礁是优质储发育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期 建南浅水陆棚 开江-梁平陆棚 生物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南海北部油气成藏区带的划分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6
18
作者 万志峰 夏斌 +2 位作者 蔡周荣 刘维亮 梁正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共5页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加强该区油气成藏特征的系统分析与对比,根据构造、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将该区划分为4个油气成藏区带:走滑拉分区(莺歌海盆地)、陆内裂陷区(北部湾盆地)、陆架浅水区(琼东南盆地北部裂陷带,珠江口盆...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加强该区油气成藏特征的系统分析与对比,根据构造、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将该区划分为4个油气成藏区带:走滑拉分区(莺歌海盆地)、陆内裂陷区(北部湾盆地)、陆架浅水区(琼东南盆地北部裂陷带,珠江口盆地北部裂陷带的珠一、珠三坳陷)、陆坡深水区(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裂陷带及南部裂陷带)。进而分析了各区带的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结论认为:①走滑拉分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构造活动,应重点突破下含油气系统;②陆内裂陷区断裂构造发育,企西隆起东部是寻找大中型油田的有利区带;③陆架浅水区"皮薄肉厚",油气勘探应以古近系陆相断陷沉积的储盖组合类型为主;④陆坡深水区油气成藏要素配置良好,是未来发现大型油气田、开创油气勘探新局面的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成藏区带 陆架浅水区 陆内裂陷区 陆坡深水区 油气藏形成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亮 苏树特 +4 位作者 马梓柯 蒲静 姚蔺芳 刘宇 罗洋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1,共13页
基于区域构造特征、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重建了古沉积环境,明确了各沉积相的横向展布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内发育深水陆棚相,以... 基于区域构造特征、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重建了古沉积环境,明确了各沉积相的横向展布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内发育深水陆棚相,以碎屑岩沉积为主;裂陷槽以东高磨—龙女寺—北斜坡地区为浅水陆棚相,可细分为3种亚相,碳酸盐浅水陆棚亚相以细晶或颗粒灰岩、细晶或颗粒白云岩为主,见古杯、腕足类等生物,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均呈箱形;碎屑浅水陆棚亚相以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为主,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均呈钟形或漏斗形;混积浅水陆棚亚相表现为砂质白云岩、砂质灰岩和泥岩互层,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均呈齿状。(2)研究区整体上为西高东低的沉积古地貌格局,由西向东水体逐渐加深,地层厚度逐渐增大;高磨—龙女寺—北斜坡地区沧一下亚段主要为混积浅水陆棚,沧一上亚段主要为碳酸盐浅水陆棚;沧二段主要为碎屑浅水陆棚相。(3)研究区沉积相的展布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沧一上亚段碳酸盐浅水陆棚中,颗粒滩白云岩储层最为有利、灰岩储层次之;平面上优质储层主要沿德阳—安岳裂陷槽边缘的构造高部位发育,呈条带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阳—安岳裂陷槽 浅水陆棚 颗粒滩 白云岩储层 沉积特征 沧浪铺组 寒武系 川中地区
下载PDF
新疆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登贤 朱海波 +5 位作者 王蒙 宋玉亭 张智强 郑成龙 苗秀川 马林 《中国锰业》 2021年第2期11-17,共7页
对新疆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第三岩性段泥质灰岩中;矿石矿物以菱锰矿为主,矿石类型简单;矿石结构以微晶结构和交代结构为主。其工业矿石类型... 对新疆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第三岩性段泥质灰岩中;矿石矿物以菱锰矿为主,矿石类型简单;矿石结构以微晶结构和交代结构为主。其工业矿石类型为低铁中磷酸型碳酸锰矿石,矿石品位高、变化小,普遍具有后期热液改造的痕迹,为浅海沉积后期热液改造型富锰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浅海陆棚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