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关键层结构失稳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卫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5-1066,共2页
神东矿区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加大,部分区域的第1层主采煤层已采完,开始回采第2层主采煤层。由于两层煤间距较小,形成了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的开采条件,在一些特殊的地质采矿条件下,下煤层采场矿压显现异常强烈,工作面曾发生多起支架... 神东矿区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加大,部分区域的第1层主采煤层已采完,开始回采第2层主采煤层。由于两层煤间距较小,形成了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的开采条件,在一些特殊的地质采矿条件下,下煤层采场矿压显现异常强烈,工作面曾发生多起支架活柱瞬间大幅下缩甚至压死支架等动载矿压现象,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高效生产。论文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试验、现场实测等方法,就神东矿区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关键层结构失稳与动载矿压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近距离煤层 关键层 动载矿压 沟谷地形 煤柱
下载PDF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VI级围岩隧道浅埋下穿水库施工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成刚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5年第2期50-52,39,共4页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5#斜井正洞段落遇到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浅埋下穿水库施工,因而隧道塌方、变形、突水涌泥风险高。施工中采用地表旋喷桩固结隧道洞身围岩,辅以综合降水、双液浆局部加固、CRD交叉中隔壁法开挖等措施,并配以严密的内...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5#斜井正洞段落遇到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浅埋下穿水库施工,因而隧道塌方、变形、突水涌泥风险高。施工中采用地表旋喷桩固结隧道洞身围岩,辅以综合降水、双液浆局部加固、CRD交叉中隔壁法开挖等措施,并配以严密的内外监测技术,安全顺利通过此段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 隧道 浅埋 下穿水库 地表旋喷 综合降水 CRD工法
下载PDF
江汉盆地洪湖乌林浅埋型地热田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宁国民 陆柏树 +2 位作者 李刚 邓波 虞钢箭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S1期111-115,共5页
江汉盆地南东边缘洪湖乌林地段长江一级阶地第四系松散土层下,发现了浅埋的地下热水。采用直流电测深和联合电剖面对出热点进行区域勘测,在圈出电阻率变化异常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手压井揭露,发现地下存在一个热水体,最高水温可达59℃。... 江汉盆地南东边缘洪湖乌林地段长江一级阶地第四系松散土层下,发现了浅埋的地下热水。采用直流电测深和联合电剖面对出热点进行区域勘测,在圈出电阻率变化异常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手压井揭露,发现地下存在一个热水体,最高水温可达59℃。从52个手压井探测温度自动圈定的24 m深等水温线图看,水温大于30℃的热水区面积可达0.7 km2,并可反映出三个温度中心。水质检验显示,热水体具有医疗保健功效,与周边冷水体有截然不同的水化学场。多种异常的叠加出现,推测乌林地区地下有一个以水热形式存在的能源热田,至少从三个泉眼不断地向上部冷水介质释放热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浅埋型 洪湖乌林 发现
下载PDF
渝怀铁路大板溪三线隧道出口山体滑移处理
4
作者 徐志勇 《隧道建设》 2005年第5期45-48,共4页
简要介绍了渝怀铁路大板溪三线隧道出口山体滑移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山体滑移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着重介绍了小导管及迈式锚杆注浆加固的施做以及监控量测的应用效果,对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雨季施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三线铁路隧道 浅埋 软弱围岩 山体滑移 处理 滑移处理 隧道出口 渝怀铁路 山体 大板
下载PDF
浅海水深光学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5
作者 马毅 张杰 +2 位作者 张靖宇 张震 王锦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1-351,共21页
通过分析1978年至今水深光学遥感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从被动光学遥感、主动光学遥感、遥感融合探测三个方面,对光学遥感浅海水深反演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对比分析了水深反演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展望了浅海水... 通过分析1978年至今水深光学遥感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从被动光学遥感、主动光学遥感、遥感融合探测三个方面,对光学遥感浅海水深反演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对比分析了水深反演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展望了浅海水深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总结得到:主动光学遥感的水深探测精度最高,在0~15m浅海水深段,激光雷达遥感探测误差在厘米级,但仅限于机载平台;遥感融合探测方法精度次之,水深反演精度一般可比单源单时相提高10多个百分点;被动光学遥感中的高光谱水深反演精度一般要高于多光谱,平均相对误差可低至15%。被动光学遥感水深反演精度相对较低,但是数据源丰富、覆盖范围广、时效性强、水深反演模型较丰富,是目前浅海水深遥感反演的主要方法。主动光学遥感由于机动性强、测深精度较高,逐步成为应用和研究的热点,但是受空管以及飞机平台的航程限制,个别敏感区域飞机也不能到达。水深遥感融合探测可以充分地利用已有遥感影像资源,有效地挖掘多源、多时相信息,有助于提高水深遥感反演精度,但是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时会存在空间尺度问题,多时相反演融合中也会有底质及水下地形变化等因素对水深反演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水深 被动光学遥感 主动光学遥感 水深遥感融合探测
下载PDF
浅埋深回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 被引量:43
6
作者 蓝航 杜涛涛 +2 位作者 彭永伟 张传玖 秦子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18-1623,共6页
通过分析新疆某矿一段时间内现场矿压显现情况并结合实测微震和工作面支架压力数据,获得了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坚硬厚层顶板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力源,采煤工艺影响和支架支护质量低导致顶板压力转移到工作面煤壁上,形成了煤体应力集中和... 通过分析新疆某矿一段时间内现场矿压显现情况并结合实测微震和工作面支架压力数据,获得了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坚硬厚层顶板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力源,采煤工艺影响和支架支护质量低导致顶板压力转移到工作面煤壁上,形成了煤体应力集中和弹性能量积聚,推进速度过快加剧了煤体应力和能量积聚程度,在煤体自身强冲击倾向性作用下导致冲击地压发生。据此提出冲击地压防治原则:避免坚硬厚层顶板的压力转移到煤壁上形成应力集中。具体方法为及时切断坚硬顶板,对煤体进行卸压爆破,并提高工作面支架初撑力。现场实践表明,防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回采工作面 冲击地压 机理 防治
下载PDF
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拆撑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7
作者 雷震宇 郭庆海 周顺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237-241,共5页
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的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初支受力最危险的时期是为修筑二衬而分段拆除初期支护的临时支撑的过程。本文采用结构-荷载模型,利用增量法,研究拆撑过程中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以南京地铁鼓-玄区间渡线隧道为例,通过平面计... 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的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初支受力最危险的时期是为修筑二衬而分段拆除初期支护的临时支撑的过程。本文采用结构-荷载模型,利用增量法,研究拆撑过程中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以南京地铁鼓-玄区间渡线隧道为例,通过平面计算,确定合理的断面拆撑顺序;通过三维拆撑计算,确定合理的纵向拆撑长度,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隧道 拆撑 数值模拟 大跨度 复合式衬砌 浅埋暗挖法 隧道结构 临时支撑 初期支护 荷载模型 变化规律 结构内力 渡线隧道 南京地铁 平面计算 理论指导 工程实践 增量法 拆除 受力
下载PDF
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杨俊哲 刘前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4,共6页
针对浅埋深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的问题,基于支架压力现场监测,对上湾煤矿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5 m左右,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3.5 m,动载系数平均为1.6... 针对浅埋深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的问题,基于支架压力现场监测,对上湾煤矿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5 m左右,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3.5 m,动载系数平均为1.6;超大采高工作面周期来压具有来压步距短、来压持续时间长、来压区域性明显、动载矿压强烈等特点。根据工作面上覆顶板结构分析认为,工作面开采强度大、顶板活动剧烈,关键层结构单一、赋存层位低、易滑落失稳、上覆顶板整体性破断,是造成浅埋深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矿区 8.8 m超大采高 大采高综采 矿压规律 浅埋深
下载PDF
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层变形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岳广学 何平 蔡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3793-3803,共11页
以70余座浅埋暗挖法修建的隧道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影响地层变形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浅埋暗挖隧道的最大沉降量计算公式。同时还得到几点地层变形规律,如:最大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值的概率分布近似成正态分布;随着围岩稳定性由... 以70余座浅埋暗挖法修建的隧道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影响地层变形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浅埋暗挖隧道的最大沉降量计算公式。同时还得到几点地层变形规律,如:最大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值的概率分布近似成正态分布;随着围岩稳定性由好变坏,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值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隧道跨度为5~10m时,II,III,V类围岩条件下的最大地表沉降值与上覆土层厚度关系呈凸形状,II,III类围岩的最大拱顶沉降值在埋深25m范围内随隧道埋深增大而增大;拱顶沉降与地表沉降比值多为0.5~1.5;在埋深小于20m范围内,沉降槽宽度多为(8~12)R(R为等效半径)。最后对50余座产生塌方隧道的坍落高度和塌方量进行统计,并对影响隧道塌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隧道进一步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暗挖法 地表沉降 拱顶下沉 塌方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薄基岩浅埋深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实测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陶志勇 任艳芳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4,共2页
通过对榆家梁煤矿44305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实测分析,得出了薄基岩浅埋深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实现浅埋深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浅埋深 综采 矿压规律
下载PDF
大漏风火区下浅埋深煤层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郝建国 陆伟 +2 位作者 徐俊 叶正亮 王正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56,84,共5页
针对龙华煤矿3-1煤层30106及30107工作面埋深浅,工作面上方存在2-2煤层大漏风火区,火区范围广等难题,结合2-2煤层火区的特点,采取了注浆封堵技术、注氮防灭火、30106及30107工作面均压通风等综合治理措施,使30106工作面上方钻孔内的CO... 针对龙华煤矿3-1煤层30106及30107工作面埋深浅,工作面上方存在2-2煤层大漏风火区,火区范围广等难题,结合2-2煤层火区的特点,采取了注浆封堵技术、注氮防灭火、30106及30107工作面均压通风等综合治理措施,使30106工作面上方钻孔内的CO体积分数由12 000×10-6降至300×10-6以下,上隅角CO体积分数基本维持在24×10-6以下,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煤层 大漏风火区 煤炭自燃 注浆封堵 均压通风 上隅角CO 注氮
下载PDF
伊泰矿区井下地应力测量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66,共5页
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在伊泰矿区3个煤矿完成了10个测点的原岩应力测量。实测数据表明:矿区应力场属于低地应力值区域,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以北东方向为主;由于受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影响,各矿... 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在伊泰矿区3个煤矿完成了10个测点的原岩应力测量。实测数据表明:矿区应力场属于低地应力值区域,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以北东方向为主;由于受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影响,各矿地应力值差别较大,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亦有所偏差。基于实测数据,得出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垂直应力的差值普遍较大,导致岩体内剪应力较大;分析了地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出水平主应力与埋深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泰矿区 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场 水压致裂 浅埋深煤层
下载PDF
浅埋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推进速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全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26,共3页
为给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计算和岩层控制提供依据,基于神东某矿综采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采用FLAC3D和3DEC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推进速度(时步100,500,1 000)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推进速度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煤壁水... 为给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计算和岩层控制提供依据,基于神东某矿综采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采用FLAC3D和3DEC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推进速度(时步100,500,1 000)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推进速度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煤壁水平位移、顶板断裂位置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加大,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距离、影响范围呈减小趋势,峰值大小及集中系数、煤壁水平位移量呈现减小趋势,工作面覆岩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后方并远离采空区。通过现场观测,支架工作阻力随着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综采工作面 推进速度 矿压显现规律
下载PDF
浅埋深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判定 被引量:25
14
作者 曹凯 时国庆 +1 位作者 王德明 陆新晓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0,65,共5页
根据安家岭一号井工矿4106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浅埋深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进行了研究,以采空区松散煤体气流微循环非线性渗流模型、采空区松散煤体温度分布数学模型和采空区松散煤体内氧... 根据安家岭一号井工矿4106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浅埋深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进行了研究,以采空区松散煤体气流微循环非线性渗流模型、采空区松散煤体温度分布数学模型和采空区松散煤体内氧气迁移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FLUENT的采空区氧浓度分布三维数学模型,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为准确划定浅埋深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最后,根据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范围确定了上隅角预埋管灌注三相泡沫与下隅角预埋管注氮气交替实施的防灭火工艺,实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浅埋深 自燃危险区域 防灭火 三相泡沫
下载PDF
沟谷区域浅埋煤层采动矿压发生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建伟 刘长友 +2 位作者 赵杰 王文才 卜庆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110,共7页
为了分析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井上下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条件,采用现场实测、三维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沟谷地形下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特征以及煤层开... 为了分析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井上下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条件,采用现场实测、三维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沟谷地形下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特征以及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受地表沟谷地形的影响,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地表沟谷的影响作用减弱;浅埋煤层工作面过沟谷区域开采可分为上坡开采阶段、坡顶开采阶段和下坡开采阶段,过沟谷区域上坡开采阶段,工作面易发生动载矿压事故,且易诱发地表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性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区域 浅埋煤层 动载矿压灾害 地表地质灾害 控制技术
下载PDF
浅埋超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裂隙演化及能量耗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毅鑫 令春伟 +1 位作者 刘斌 何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8,30,共11页
为研究浅埋超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裂隙演化及能量耗散规律,以上湾煤矿为研究背景,基于相似模拟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分形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了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采动覆岩裂隙演化及能量耗散规律。研究表明:伪顶垮落到亚关键层阶段、亚关... 为研究浅埋超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裂隙演化及能量耗散规律,以上湾煤矿为研究背景,基于相似模拟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分形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了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采动覆岩裂隙演化及能量耗散规律。研究表明:伪顶垮落到亚关键层阶段、亚关键层破断到主关键层阶段和主关键层破断到完全垮落阶段,关键层破断前后覆岩裂隙分形维数呈上升-稳定-下降趋势;依次可划分为3个阶段;依据充分采动后裂隙发育形态可将采场覆岩划分为6个区域:垮落裂隙区、离层压实区、离层裂隙区、竖向破断裂隙Ⅰ区(垮落区后方)、竖向破断裂隙Ⅱ区(工作面后方)、Ⅱ区离层裂隙区,其中竖向破断裂隙Ⅰ、Ⅱ区是张剪混合型发育,裂隙角度范围0°~90°,离层裂隙区覆岩层裂隙发生张拉型扩展发育,张拉型裂隙,裂隙倾角角度范围300°~360°,垮落区裂隙发育形态复杂,裂隙角度范围值大,贯通性好;建立了覆岩裂隙分形维数与耗散能量的关系;数值模拟得出裂隙发育高度与采高和工作面推进距离拟合公式。研究成果可为神东矿区超大采高开采覆岩裂隙发育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超大采高 覆岩裂隙 分形特征 能量耗散
原文传递
浅埋深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强力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高峰 石蒙 +1 位作者 汪占领 张腾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6,83,共6页
根据千树塔煤矿浅埋深特厚煤层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类比的方法,分析确定该煤矿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宽度为8 m。提出了千树塔煤矿小煤柱沿空掘巷护巷的基本支护思路:保证围岩整体有足够的支护强度和刚度;薄弱部位进行重点控制;... 根据千树塔煤矿浅埋深特厚煤层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类比的方法,分析确定该煤矿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宽度为8 m。提出了千树塔煤矿小煤柱沿空掘巷护巷的基本支护思路:保证围岩整体有足够的支护强度和刚度;薄弱部位进行重点控制;遵循控制效果与经济成本的合理平衡原则。提出了千树塔煤矿小煤柱沿空掘巷护巷高预应力强力支护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运输巷道掘进期间围岩整体变形量在100 mm以内;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最大变形部位为煤柱侧帮,最大位移量约为295 mm。实现了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期间运输巷围岩的稳定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特厚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支护技术 数值模拟 工程类比
下载PDF
华北平原超采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卫磊 杨桂莲 +3 位作者 鲁程鹏 孙龙 于钋 李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了准确识别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变化和控制因素,通过收集分析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及动态资料,基于典型潜水监测站2005-2015年的监测数据,结合全国水资源公报选取代表年分析华北平原地下水埋深分布并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确定... 为了准确识别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变化和控制因素,通过收集分析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及动态资料,基于典型潜水监测站2005-2015年的监测数据,结合全国水资源公报选取代表年分析华北平原地下水埋深分布并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确定了超采区浅层地下水变化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2005-2015年华北平原地下水除北京少部分地区埋深减少外,其余大部分均表现出埋深持续增加的特征;人工开采地下水是影响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埋深 降水量 地下水供水量 BP神经网络 地下水超采区 华北平原
下载PDF
暗管控制排水技术在近滨海盐碱地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于淑会 刘金铜 +3 位作者 刘慧涛 谭莉梅 韩立朴 白璐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6,共5页
在春季冻融后期和雨季二个关键时间点进行暗管控制排水,以探讨暗管控制排水技术在盐碱地治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春季土壤冻融后期排水,可显著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土壤含盐量,以30 cm剖面处最显著。雨季排水时,连续强降水使作物涝... 在春季冻融后期和雨季二个关键时间点进行暗管控制排水,以探讨暗管控制排水技术在盐碱地治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春季土壤冻融后期排水,可显著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土壤含盐量,以30 cm剖面处最显著。雨季排水时,连续强降水使作物涝渍时间减少2/3以上;强降雨后0~80 cm土体脱盐速度快;雨季后土壤脱盐率提高1倍以上。非控制排水时期,暗管区土壤返盐率为30.6%~117.8%,略高于对照区(28.1%~114.1%),但土壤含盐量略低于对照区。年周期内,暗管埋设区地下水位和土壤盐分整体上比对照区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暗管排水排盐 控制性排水 水盐运移
下载PDF
特殊地质条件下掘进工作面顶板控制技术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苏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为解决特殊地质条件下掘进工作面顶板难控制的问题,对大柳塔煤矿特殊地质条件掘进工作面进行分类,分析可知主要包括过断层带巷道掘进、过薄基岩带巷道掘进、特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巷道掘进和特大断面巷道掘进等,这些区域掘进工作面顶板事... 为解决特殊地质条件下掘进工作面顶板难控制的问题,对大柳塔煤矿特殊地质条件掘进工作面进行分类,分析可知主要包括过断层带巷道掘进、过薄基岩带巷道掘进、特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巷道掘进和特大断面巷道掘进等,这些区域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多发,严重威胁矿井安全掘进。通过采取断层区域、薄基岩条件下、特近距离煤层下层煤、特大断面巷道掘进工作面顶板控制技术,解决了大柳塔煤矿特殊地质条件下掘进工作面顶板控制问题,实现了矿井快速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地质条件 巷道掘进 顶板控制 浅埋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