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偏压隧道–边坡体系的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红刚 马惠民 包桂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16-521,共6页
以武罐高速公路韩家磨#3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隧道–边坡体系"概念的变形机理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体系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合洞口段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和监控量测成果,对体系的结构类... 以武罐高速公路韩家磨#3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隧道–边坡体系"概念的变形机理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体系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合洞口段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和监控量测成果,对体系的结构类型和变形机制进行细致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对隧道施工开挖及支护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开挖支护后隧道围岩和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特征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对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偏压 隧道–边坡体系 变形机理
下载PDF
城市浅埋隧道施工对地面房屋影响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3
2
作者 孔秋珍 谢锋 +1 位作者 余武军 李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B10期30-34,共5页
随着城市隧道的修建,浅埋隧道穿越房屋的数量明显增多.应用三维有限元计算地面房屋横跨凹凸区的工况,得出了房屋不同区域部分与不同方向的变形规律,为隧道接近建筑物施工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地面房屋 沉降槽 位置区域 变形情况
下载PDF
盖挖法在重罗山隧道浅埋偏压段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传利 沈佳佳 《路基工程》 2016年第3期186-190,196,共6页
针对重罗山隧道左线出口段与V形冲沟斜交下穿和最小埋深2.47 m的工程特点,采用盖挖法施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隧道受力、变形的变化规律,总结了浅埋偏压段盖挖法施工要点。结果表明:在隧道浅埋偏压段用盖挖法施工,可避免大面积明挖... 针对重罗山隧道左线出口段与V形冲沟斜交下穿和最小埋深2.47 m的工程特点,采用盖挖法施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隧道受力、变形的变化规律,总结了浅埋偏压段盖挖法施工要点。结果表明:在隧道浅埋偏压段用盖挖法施工,可避免大面积明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规避了隧道冒顶坍塌的危险,同时对缩短工期、保证质量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是浅埋偏压隧道最佳的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埋偏压 盖挖法 数值模拟 隧道结构安全
下载PDF
浅埋大跨软弱地层隧道动态反馈施工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军 李建华 《隧道建设》 2007年第2期57-59,95,共4页
宁(南京)淮(淮安)高速公路某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地层软弱,采用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通过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监控量测等手段,对施工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反馈,在确保施工安全、优化设计、指导施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宁(南京)淮(淮安)高速公路某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地层软弱,采用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通过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监控量测等手段,对施工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反馈,在确保施工安全、优化设计、指导施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大跨 软弱地层 隧道 动态 设计 施工
下载PDF
监控量测在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袁兵 周明发 《隧道建设》 2007年第5期67-71,共5页
以槐树坪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施工监测为工程实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并将信息反馈于施工中,以指导施工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希望能为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浅埋 大跨 双连拱隧道 监控量测
下载PDF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良倩 《山西建筑》 2004年第11期131-132,共2页
针对雷公岽隧道左右洞出口处的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等不良地质情况 ,确定了有效的施工方案 ,从地表小导管注浆加固、锚喷支护等方面 ,详细介绍了其施工技术措施 ,保证了该隧道的安全进洞和顺利掘进。
关键词 隧道 软弱围岩 注浆加固 锚喷支护 偏压 无缝钢管
下载PDF
昆仑山隧道特浅埋段施工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盘明山 《隧道建设》 2006年第2期68-70,73,共4页
通过青藏铁路上第一个控制工程———昆仑山隧道的特浅埋段DK977+600^+660的施工过程,阐述了地表注浆加固、遮阳防冻融、拱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弱爆破、喷混凝土、监控量测等施工方法在高原冻土区的隧道同样所起的作用,同时介绍了在该... 通过青藏铁路上第一个控制工程———昆仑山隧道的特浅埋段DK977+600^+660的施工过程,阐述了地表注浆加固、遮阳防冻融、拱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弱爆破、喷混凝土、监控量测等施工方法在高原冻土区的隧道同样所起的作用,同时介绍了在该段进行防冻害与防排水处理的施工工艺与冻土区地质加固的特殊措施———热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浅埋 冻土隧道 防冻害 防排水 热棒措施
下载PDF
浅埋大跨隧道平行下穿既有地下商业街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勇涛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8-243,共6页
新乡市平原路隧道为双向4车道,下穿既有建筑物610.55 m,与既有建筑物底板净距仅2.0~4.5 m,属浅埋大跨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根据工程类比,提出了分离式、双连拱和双孔矩形等隧道断面形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既有建筑物... 新乡市平原路隧道为双向4车道,下穿既有建筑物610.55 m,与既有建筑物底板净距仅2.0~4.5 m,属浅埋大跨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根据工程类比,提出了分离式、双连拱和双孔矩形等隧道断面形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既有建筑物受影响的规律,最终确定采用双孔矩形隧道,CRD法施工,并提出了双孔矩形隧道的优化方案:双孔矩形隧道与地下商业街紧贴,充分利用商业街作用,施工中辅以适当范围的超前注浆措施,但设计参数不宜过高,否则不但施工中难以实现,而且对提高加固控制变形的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大跨 隧道 既有建筑物 下穿施工 沉降控制
下载PDF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超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代勇 王猛 《隧道建设》 2009年第S2期167-170,共4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华新街—观音桥区间隧道采用超浅埋暗挖法穿越城市主干道,区间隧道拱顶围岩差,施工风险极高、难度很大。介绍该区段的工程特点,详细分析区段的施工方案及特点,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人工配合铣挖机开挖、Wss双重管无...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华新街—观音桥区间隧道采用超浅埋暗挖法穿越城市主干道,区间隧道拱顶围岩差,施工风险极高、难度很大。介绍该区段的工程特点,详细分析区段的施工方案及特点,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人工配合铣挖机开挖、Wss双重管无收缩注双液浆、先墙后拱进行衬砌施工等关键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埋 区间隧道 双侧壁导坑法 铣挖机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浅埋、软岩、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10
作者 刘德平 张龙 王彩勤 《广东公路交通》 2008年第2期40-44,共5页
分析了姚家山隧道出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病害及成因,介绍了病害处理的具体工程措施和施工方法,总结了浅埋软弱围岩地质段的偏压处理、进洞方案和正台阶法施工所采取的综合技术措施,有效保证了该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隧道施工 浅埋 软岩 偏压
下载PDF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18
11
作者 洪开荣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7,共13页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及地下工程 铁路隧道 公路隧道 地铁隧道 水工隧洞 地下能源洞库 浅埋暗挖法 盾构法 TBM法 沉管隧道 矩形顶管技术 岩溶隧道 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 防灾救灾 通风照明 防水排水 南水北调工程 三大海峡通道 国际通道
下载PDF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被引量:27
12
作者 陈小勇 陈绪文 +1 位作者 刘旸 李向平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2,共4页
文章结合铁寨子1#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进洞方案的比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在浅埋偏压、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明拱暗墙法进洞施工技术,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保证进洞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长管棚注浆预... 文章结合铁寨子1#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进洞方案的比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在浅埋偏压、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明拱暗墙法进洞施工技术,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保证进洞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长管棚注浆预加固、钢拱架和喷混凝土作初期支护、分部开挖等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 隧道进洞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浅埋暗挖洞桩(柱)逆作法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秀仁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8,共5页
通过对浅埋暗挖洞桩(柱)逆作法的深入剖析,针对其特点,论述洞桩(柱)法结构关键受力构件的设计技术要点,包括边桩、钢管混凝土中间立柱、中间桩基础、条形基础等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分析,给出提高土体开挖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的措... 通过对浅埋暗挖洞桩(柱)逆作法的深入剖析,针对其特点,论述洞桩(柱)法结构关键受力构件的设计技术要点,包括边桩、钢管混凝土中间立柱、中间桩基础、条形基础等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分析,给出提高土体开挖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的措施,以及采用该工法建造地铁车站时合理埋深的确定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法 盖挖逆作法 洞桩逆作法(洞桩法) 洞柱逆作法(洞柱法) 地铁车站
下载PDF
浅埋暗挖大跨风道临时支撑拆除技术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会军 王梦恕 《隧道建设》 2012年第5期682-685,共4页
西南风道具有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复杂、开挖跨度大(开挖跨度9.9 m)、埋深浅(结构上覆土厚度约10 m)、覆跨比较小(约为1)、路面外荷载作用频繁、穿过地下管线等显著特点。风道采用CRD法开挖支护,其中,临时支撑拆除是CRD法的关键技术,若... 西南风道具有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复杂、开挖跨度大(开挖跨度9.9 m)、埋深浅(结构上覆土厚度约10 m)、覆跨比较小(约为1)、路面外荷载作用频繁、穿过地下管线等显著特点。风道采用CRD法开挖支护,其中,临时支撑拆除是CRD法的关键技术,若施工不当易引起大的地表沉降,影响地下管线和地面交通运行安全,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及周围环境的安全,采取分段、逐层拆除的方法,主要介绍CRD法临时支撑拆除施工,并通过对地层变位的监控量测,对临时支撑拆除施工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临时支撑拆除范围原则上取隧道跨度,当环境要求严格时,应减小拆撑的范围;2)拆撑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值比较小,占地表总沉降值的5.86%~18.49%;3)制定和完善了临时支撑拆除控制标准,包括临时支撑拆除时机的确定、位移的控制基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 大跨风道 CRD法 临时支撑 沉降控制 监控量测
下载PDF
下穿既有电缆隧道的地铁暗挖隧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波 刘波 聂卫平 《隧道建设》 2013年第11期914-920,共7页
以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终—火区间地铁暗挖隧道下穿2条电缆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地铁暗挖隧道施工的全程动态数值模拟,并基于现场初期支护收敛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地铁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收敛变形特点。结果表明:1)... 以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终—火区间地铁暗挖隧道下穿2条电缆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地铁暗挖隧道施工的全程动态数值模拟,并基于现场初期支护收敛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地铁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收敛变形特点。结果表明:1)地表最大沉降为6.46 mm,地铁隧道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收敛值为7.10 mm,实测最大收敛值为6.77 mm,地铁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2)减小钢拱架间距和全断面注浆这2种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地铁隧道初期支护及围岩的稳定性效果显著;3)先施工的右线隧道对周边环境引起的损伤大,后施工的左线隧道对周边环境引起的损伤小;4)先施工的隧道应设计更高的初期支护强度、全断面注浆等技术措施来保证隧道衬砌及围岩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隧道 数值模拟 下穿施工 初期支护收敛 电缆隧道
下载PDF
超浅埋大断面滨海软土隧道施工工法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龙海 程勇 刘继国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1-1149,共9页
拱北隧道为一座滨海软土隧道,开挖断面达340 m2,采用超前管幕预支护下的多台阶分部开挖方案。采用ANSYS软件对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阶8分区方案的隧道结构受力规律及安全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 拱北隧道为一座滨海软土隧道,开挖断面达340 m2,采用超前管幕预支护下的多台阶分部开挖方案。采用ANSYS软件对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阶8分区方案的隧道结构受力规律及安全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阶8分区方案都能够满足结构安全要求,但在临时支撑拆除过程中,2种方案的施工安全性差异较大;2)四台阶8分区方案在下半断面临时支撑拆除后、三次衬砌尚未施作时,下半断面边墙及仰拱处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受力较大,施工安全性较低;3)各部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并应尽快施作第2层衬砌结构,以减小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埋 特大断面 滨海软土隧道 施工工法
下载PDF
浅埋大跨小净距桃花峪黄土隧道系统锚杆作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洋 谭忠盛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4-520,共7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系统锚杆在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中的支护效果,以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隧道施工为依托,进行有无锚杆现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初期支护左右侧拱顶沉降的对比来看,有锚杆段沉降略小于无锚杆段,水平收敛相差不大,锚杆对改... 为了更好地研究系统锚杆在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中的支护效果,以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隧道施工为依托,进行有无锚杆现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初期支护左右侧拱顶沉降的对比来看,有锚杆段沉降略小于无锚杆段,水平收敛相差不大,锚杆对改善隧道围岩和初期支护受力作用相对较小,有锚杆试验段围岩-初期支护接触压力量值相对较小,相比于无锚杆段的土体压力略微均匀。综上所述,建议取消锚杆,对于薄弱环节可保留先行洞边墙小净距侧的锚杆施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 系统锚杆 支护理论
下载PDF
城市浅埋大跨暗挖隧道施工中建筑物的沉降动态控制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炜 黄烨 《隧道建设》 2009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厦门机场路一期工程梧村山隧道埋深浅、跨度大,地质条件差,从既有建筑的下方穿过。介绍该工程在下穿施工中对建筑物所采取的动态沉降控制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适时跟踪监控、施作止水帷幕、基底加固注浆及动态注浆抬升,有效控制了建... 厦门机场路一期工程梧村山隧道埋深浅、跨度大,地质条件差,从既有建筑的下方穿过。介绍该工程在下穿施工中对建筑物所采取的动态沉降控制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适时跟踪监控、施作止水帷幕、基底加固注浆及动态注浆抬升,有效控制了建筑物的沉降,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 大跨城市隧道 沉降 动态 注浆
下载PDF
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技术方案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洪昌 马志富 +1 位作者 曾青 奂光坤 《隧道建设》 2014年第11期1082-1086,共5页
为解决大西客运专线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时可能引发的路面沉降及结构安全问题,对黄土浅埋隧道采用新意法+新奥法相结合的方式下穿高速公路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工法中不同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案下的可行性及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 为解决大西客运专线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时可能引发的路面沉降及结构安全问题,对黄土浅埋隧道采用新意法+新奥法相结合的方式下穿高速公路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工法中不同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案下的可行性及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结合现场实际发现忻州隧道下穿段采用新意法+新奥法相结合的设计参数(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循环进尺8 m、搭接段长度4 m的上半掌子面加固、120 m通长管棚超前加固、短进尺、早封闭)进行施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意法 浅埋隧道 黄土 高速公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赣龙线吊钟岩隧道进口段方案动态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智慧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4年第B05期28-30,共3页
赣龙线吊钟岩隧道进口段处于河谷傍山,属浅埋偏压隧道。根据该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中所揭示的新的地质情况和现场量测资料,对该隧道进口段进行了动态设计。同时,在稳定性差的高边坡条件下,对明洞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探索,所提出的设计思路... 赣龙线吊钟岩隧道进口段处于河谷傍山,属浅埋偏压隧道。根据该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中所揭示的新的地质情况和现场量测资料,对该隧道进口段进行了动态设计。同时,在稳定性差的高边坡条件下,对明洞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探索,所提出的设计思路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埋偏压 高边坡 明洞结构 动态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