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鲤鱼江防洪闸工程钢板桩围堰设计及特点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秘昌 《广西水利水电》 2021年第1期34-36,共3页
介绍了贵港市鲤鱼江防洪闸工程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防洪闸施工导流围堰的地形、地质条件,针对工程基岩浅埋的地质条件,提出钢板桩围堰结构型式,论述了钢板桩围堰结构特点。并对围堰结构应力及变形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关键词 钢板桩围堰 基岩浅埋 计算分析 防洪闸 鲤鱼江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煤层护巷煤柱优化机理研究及方案确定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世青 赵健健 +2 位作者 张春雷 郁志伟 魏春臣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共3页
针对浅埋深薄基岩中厚煤层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问题,结合李家壕煤矿2-2中煤层的实际情况,对其煤柱的可优化性、不同煤柱宽度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塑性区分布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深薄基岩中厚煤层中煤柱矿压较小,矿压显现不明显,煤柱... 针对浅埋深薄基岩中厚煤层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问题,结合李家壕煤矿2-2中煤层的实际情况,对其煤柱的可优化性、不同煤柱宽度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塑性区分布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深薄基岩中厚煤层中煤柱矿压较小,矿压显现不明显,煤柱宽度大于16m时,煤柱整体应力较低,塑性区范围较小,中间弹性核宽度过大;煤柱宽度小于8m时,两侧支承压力叠加,煤柱整体应力较大,塑性区几乎贯通整个煤柱,不能满足煤柱稳定的需求;12m煤柱为合理煤柱,整体应力相对不大且中间弹性核合适,一个工作面可多回收煤炭6.2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薄基岩 护巷煤柱宽度 FLAC^3D 应力分布 塑性区
下载PDF
转龙湾矿浅埋薄基岩厚煤层双巷掘进巷间煤柱合理尺寸研究
3
作者 牛明 李庆国 +5 位作者 刘佳乐 钱德雨 汪金涛 曹永智 马凯田 吴劲豪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25-28,共4页
鄂尔多斯矿区浅埋薄基岩厚煤层工作面双巷掘进普遍采用19~30 m大煤柱护巷,煤炭资源损失严重。为确定转龙湾矿厚煤层23205工作面双巷掘进巷间煤柱合理尺寸,通过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得出合理最小煤柱宽度为11.38~20.94 m;采用FLAC^(3D)数值... 鄂尔多斯矿区浅埋薄基岩厚煤层工作面双巷掘进普遍采用19~30 m大煤柱护巷,煤炭资源损失严重。为确定转龙湾矿厚煤层23205工作面双巷掘进巷间煤柱合理尺寸,通过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得出合理最小煤柱宽度为11.38~20.94 m;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巷间煤柱宽度双巷掘进围岩应力、塑性区及位移分布演化规律。研究表明,转龙湾矿23205工作面巷间煤柱宽度最小合理尺寸为14 m左右,实际采用13.8 m巷间煤柱,实践表明巷道维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薄基岩 厚煤层 双巷掘进 巷间煤柱 采动影响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重复采动条件下“两带”高度发育规律实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冉星仕 于秋鸽 《中国煤炭》 2020年第8期105-111,共7页
为了研究浅埋薄基岩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两带”高度发育规律,以隆德煤矿实际地质采矿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现场实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隆德煤矿101工作面单一煤层开采及209工作面重复采动条件下的“两带”高度发育规律。研究结... 为了研究浅埋薄基岩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两带”高度发育规律,以隆德煤矿实际地质采矿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现场实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隆德煤矿101工作面单一煤层开采及209工作面重复采动条件下的“两带”高度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埋薄基岩煤层单一工作面开采的垮采比为5.34~5.64,裂采比16.31~16.66,与理论值相近,厚及巨厚坚硬岩层对导水裂缝隙带发育具有抑制作用;重复采动条件下,上部煤层的垮采比增大,下部煤层垮采比减小,现行采煤规范中重复采动条件下的“两带”高度计算公式忽略了两层煤的相互影响;隆德煤矿浅埋薄基岩条件下101、209工作面重复开采的导水裂缝隙带高度约为90.31~99.95 m,裂采比为22.58~24.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薄基岩 重复采动 两带高度 发育规律 安全开采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自燃煤层火源位置探测数值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俊峰 安帮 周斌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9-183,共5页
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氡迁移机制问题常用的手段之一,以半无限大均匀多孔射气介质为计算模型,推导出氡在其中的运移传播方程,并分别计算了只有扩散或对流作用下射气介质表面氡运移及析出规律。计算结果发现,半无限大均匀多孔介质中氡浓度... 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氡迁移机制问题常用的手段之一,以半无限大均匀多孔射气介质为计算模型,推导出氡在其中的运移传播方程,并分别计算了只有扩散或对流作用下射气介质表面氡运移及析出规律。计算结果发现,半无限大均匀多孔介质中氡浓度分布规律服从指数分布。在以扩散对流作用为主的氡迁移过程,射气介质的氡析出率取决于射气介质孔隙氡浓度大小及流体的对流速度。只在扩散作用下氡析出率的大小由孔隙浓度决定;只在对流作用下氡的析出率由流体流动方向和流速大小决定。将计算结果应用于测量浅埋藏薄基岩自燃煤层地表氡值,探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迁移 数值计算 煤自燃 浅埋藏薄基岩 析出率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综采面覆岩移动规律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建华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1年第3期32-36,共5页
为了研究浅埋薄基岩煤层工作面在采动影响下覆岩的垮落过程和移动规律,利用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对某矿4211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顶板垮落情况和来压规律等进行了分析。根据相似模拟试验得到的结果,该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27.5 m... 为了研究浅埋薄基岩煤层工作面在采动影响下覆岩的垮落过程和移动规律,利用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对某矿4211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顶板垮落情况和来压规律等进行了分析。根据相似模拟试验得到的结果,该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27.5 m,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35 m,初次破断时出现了非对称三角拱,来压迅猛,矿压显现剧烈,此后工作面出现周期来压,大小周期来压步距交替出现,步距分别为16 m和13 m,周期来压过程中出现台阶下沉。根据理论分析,42112工作面顶板岩块以发生滑落失稳为主。该试验结果可对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过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薄基岩 综采工作面 相似模拟试验 覆岩垮落 稳定性
下载PDF
浅埋深薄基岩超大断面切眼支护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森 廖敬龙 +1 位作者 陈通 黄克军 《陕西煤炭》 2016年第5期7-10,25,共5页
针对神南矿区红柳林煤矿5^(-2)煤层埋藏浅、基岩厚度较薄、切眼断面大、支护强度高的特点,现场采用顶板钻孔窥视实验和切眼位移监测实验对切眼围岩特点及支护设计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对现有的支护方式进行了优化,经现场工业... 针对神南矿区红柳林煤矿5^(-2)煤层埋藏浅、基岩厚度较薄、切眼断面大、支护强度高的特点,现场采用顶板钻孔窥视实验和切眼位移监测实验对切眼围岩特点及支护设计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对现有的支护方式进行了优化,经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支护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效益明显,在类似条件下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薄基岩 大断面切眼 信息监测反馈 数值模拟 支护效益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及定量评价
8
作者 秦红正 《能源环境保护》 2020年第3期85-91,共7页
为研究干旱矿区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程度,选择凉水井煤矿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室内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潜水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风积沙降水入渗系数高达0.... 为研究干旱矿区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程度,选择凉水井煤矿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室内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潜水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风积沙降水入渗系数高达0.53,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约95%),地下水总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明显;开采前地下水向河流的排泄约占78%,蒸发排泄约占22%;受采掘矿井水排泄量(34.09%)影响,河流与蒸发排泄量占比分别减少至53.07%和12.84%;利用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漏失量Ql与开采前地下水排泄总量Qd的比值来表征地下水量的扰动程度Eq(Eq=Ql/Qd),扰动程度高达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薄基岩 煤层开采 地下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9
作者 徐会军 刘江 徐金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5-441,共7页
分析了浅埋薄基岩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性特征,结合内蒙古伊泰集团阳湾沟煤矿6202工作面各项实际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采取不同措施时采空区流场(压力、速度分布)、氧浓度分布等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 分析了浅埋薄基岩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性特征,结合内蒙古伊泰集团阳湾沟煤矿6202工作面各项实际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采取不同措施时采空区流场(压力、速度分布)、氧浓度分布等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参数等是合理可行的,可以反映真实情况下采空区流场与氧浓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工作面上、下隅角采区封堵措施可以减少采空区漏风,且封堵长度越长效果越明显,但碍于现场施工和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封堵长度受到限制;注氮使得采空区氧浓度的分布范围变窄且浓度降低;注氮与封堵上、下隅角对控制采空区氧浓度的分布效果较明显。最后通过固定封堵长度(下隅角堵10 m、上隅角堵5 m)、改变注氮量,研究了最小注氮量的计算问题,得出了6202工作面最佳注氮量计算公式。结合煤层实际最短自然发火期和工作面正常推进速度计算出阳湾沟煤矿注氮量为260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薄基岩厚煤层 漏风 采空区流场 氧浓度 注氮
下载PDF
浅埋深薄基岩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眼支护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党应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6,共9页
针对红柳林矿5-2煤切眼现有支护结构和支护技术设计的锚杆、锚索支护密度偏高,部分复杂生产条件下的支护效果难以达到设计要求,支护体实际受力常常远低于杆体强度的现状,采用联合支护的思想,结合现场测量,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的方法对浅... 针对红柳林矿5-2煤切眼现有支护结构和支护技术设计的锚杆、锚索支护密度偏高,部分复杂生产条件下的支护效果难以达到设计要求,支护体实际受力常常远低于杆体强度的现状,采用联合支护的思想,结合现场测量,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的方法对浅埋深薄基岩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切眼支护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初步支护方案,将初步设计方案应用于现场,并对围岩支护效果进行监测分析。通过对浅埋深薄基岩大采高工作面切眼支护优化研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支护设计体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切眼的掘进速度及支护效益,有效的降低了巷道工程的综合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薄基岩煤层 大采高 切眼支护
下载PDF
神府矿区浅埋薄基岩煤层顶板涌水溃砂防控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璋 王晓东 +1 位作者 李建文 李雄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针对威胁神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的涌水溃砂灾害,分析其成因认为富水砂层中的水力坡度是涌水溃砂的主控因素,理论计算表明当富水松散砂层的实际水力坡度达到砂层液化的临界水力坡度,将发生涌水溃砂。根据涌水溃砂的4项必要条件,以井下采... 针对威胁神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的涌水溃砂灾害,分析其成因认为富水砂层中的水力坡度是涌水溃砂的主控因素,理论计算表明当富水松散砂层的实际水力坡度达到砂层液化的临界水力坡度,将发生涌水溃砂。根据涌水溃砂的4项必要条件,以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预疏放水降低砂层实际水头高度与砂层注浆固化增大临界水力坡度相结合的技术理念探索了涌水溃砂综合防控技术,试验表明:注浆浆液在砂层中呈现劈裂、挤压和渗透3种迁移方式,可有效改善砂层物理力学特性。该技术应用于哈拉沟煤矿涌水溃砂高风险工作面,使工作面安全通过了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薄基岩煤层 涌水溃砂 临界水力坡度 疏放水 注浆
原文传递
神府矿区浅埋薄基岩煤层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雄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第2期168-170,共3页
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是一项先进的采煤技术,该技术具有一系列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沿空留巷技术还是一项正在逐步发展的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与研究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陕西省神府矿区新民开采区的埋藏浅... 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是一项先进的采煤技术,该技术具有一系列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沿空留巷技术还是一项正在逐步发展的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与研究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陕西省神府矿区新民开采区的埋藏浅、基岩薄,具有厚松散层,对沿空留巷研究尚不够深入,制约了沿空留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针对神府矿区新民开采区浅埋薄基岩煤层的沿空留巷技术开展研究,为沿空留巷技术大范围推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矿区 浅埋薄基岩煤层 沿空留巷技术
下载PDF
探讨神东浅埋薄基岩煤层合理采高的选择
13
作者 张茂微 《当代化工研究》 2017年第1期148-149,共2页
浅埋薄基岩煤层的合理采高工作需要通过严密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因此,为了确定神东矿区浅埋薄基岩煤层工作面的合理采高,特对浅埋深、煤厚为3.5米的试验工作面进行不同采高的工作分析。结果表明,对浅埋基岩煤层采高较小时,顶板... 浅埋薄基岩煤层的合理采高工作需要通过严密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因此,为了确定神东矿区浅埋薄基岩煤层工作面的合理采高,特对浅埋深、煤厚为3.5米的试验工作面进行不同采高的工作分析。结果表明,对浅埋基岩煤层采高较小时,顶板容易发生滑落失稳问题;对浅埋薄基岩煤层采高越大,顶板失稳的回转角也就越大。随着采高的增加,冒落带和裂隙带也随之向上扩张,当基岩破断后,就容易使上覆松散砂土层的稳定度下降,从而引发压架事故。以下是对浅埋薄基岩煤层合理采高选择的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薄基岩煤层 合理采高 选择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厚煤层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海飞 王珏 +2 位作者 陈雄山 吴海军 郑忠亚 《中州煤炭》 2013年第1期85-89,共5页
通过在采空区取样观测,获得了采空区内进、回风侧不同测点的氧浓度分布、漏风强度等参数,依据"三带"划分方法对浅埋薄基岩厚煤层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划分,确定了极限推进速度。结果表明:采空区内随着距工作面距... 通过在采空区取样观测,获得了采空区内进、回风侧不同测点的氧浓度分布、漏风强度等参数,依据"三带"划分方法对浅埋薄基岩厚煤层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划分,确定了极限推进速度。结果表明:采空区内随着距工作面距离的加大,氧浓度呈递减趋势,在距离工作面相同距离的位置,进风侧的氧浓度一般大于回风侧的氧浓度。漏风强度随着距工作面距离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在工作面附近漏风强度很大,最大值达319.75×10-3cm3/(cm2.s),在距工作面相同距离的位置,进风侧漏风强度要大于回风侧漏风强度。采空区氧化升温带主要分布在进风侧距离工作面10~132 m以及回风侧距离工作面6~58 m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薄基岩厚煤层 自燃“三带” 推进速度 氧浓度 漏风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