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油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547
1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9 位作者 崔景伟 朱如凯 侯连华 陶士振 袁选俊 吴松涛 林森虎 王岚 白斌 姚泾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6,共13页
页岩油是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成熟石油,是常规-非常规"有序聚集"体系的重要类型之一,对中国陆相页岩油形成的沉积环境、储集空间、地球化学特征和聚集机制等基本石油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富有机... 页岩油是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成熟石油,是常规-非常规"有序聚集"体系的重要类型之一,对中国陆相页岩油形成的沉积环境、储集空间、地球化学特征和聚集机制等基本石油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在半深湖—深湖环境,不同岩性组合共生沉积;发育纹层结构,微米—纳米级孔喉和微裂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有利页岩以Ⅰ型和ⅡA型干酪根为主、Ro值为0.7%~2.0%、TOC值大于2.0%、有效厚度大于10 m;揭示了页岩孔隙演化和页岩油滞留聚集模式,储集空间、脆性指数、黏度、压力、滞留量等是页岩油"核心区"评价的关键。中国陆相页岩油在湖盆中心连续聚集,初步预测可采页岩油资源量约30×108~60×108t,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天然裂缝"、注粗颗粒"人造储集层"等可能是页岩油工业化发展的核心技术,提出加快页岩油"分布区"研究、加强"核心区"评选、加大"试验区"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思路。借鉴北美海相页岩气突破成功经验,陆相页岩油工业化有望在中国首先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页岩气 页岩系统油气 纳米级孔喉 非常规油气 常规-非常规“有序聚集”体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兼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被引量:481
2
作者 邹才能 张国生 +7 位作者 杨智 陶士振 侯连华 朱如凯 袁选俊 冉启全 李登华 王志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9,454,共16页
提出了石油地质学正向常规油气地质学与非常规油气地质学两大学科方向发展,常规油气地质学研究的核心是"圈闭是否成藏",重点评价"生、储、盖、运、圈、保"6要素匹配关系;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研究的核心是"储集层... 提出了石油地质学正向常规油气地质学与非常规油气地质学两大学科方向发展,常规油气地质学研究的核心是"圈闭是否成藏",重点评价"生、储、盖、运、圈、保"6要素匹配关系;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研究的核心是"储集层是否含油",重点评价"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性、烃源岩特性、应力各向异性"6性及其匹配关系。建立了不同喉径下限油气运聚模式和理论公式、非常规油气开采"L"型生产曲线与产量理论预测模型,揭示了非常规油气形成机理与开采规律。重点阐述了非常规油气的内涵、特征、潜力与技术,提出了鉴别非常规油气的两个关键标志:①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②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流不明显。全球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资源比例大约8∶2,其中非常规石油资源与常规石油大致相当,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的8倍。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约240×108t,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约100×1012m3。近期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为致密油和致密气,要加大页岩气工业化试验区建设和页岩油探索力度,未来需要建立"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细粒沉积学、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地球物理预测六性、水平井规模压裂、平台式工厂化开采、管理低成本与政策补贴、非常规人才培养"等非常规油气工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分子地质学 非常规油气工业体系 致密油 致密气 页岩油 页岩气
下载PDF
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254
3
作者 邹才能 翟光明 +10 位作者 张光亚 王红军 张国生 李建忠 王兆明 温志新 马锋 梁英波 杨智 李欣 梁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5,共13页
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有效指导了油气资源不断获得新发现。新元古代以来,罗迪尼亚与潘吉亚(Pangea)超大陆2次重要板块构造分与合的旋回,控制特提斯、劳亚、冈瓦纳和太平洋4大构造域,以及克拉通、被动陆缘、裂谷、前陆、弧前和弧后等... 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有效指导了油气资源不断获得新发现。新元古代以来,罗迪尼亚与潘吉亚(Pangea)超大陆2次重要板块构造分与合的旋回,控制特提斯、劳亚、冈瓦纳和太平洋4大构造域,以及克拉通、被动陆缘、裂谷、前陆、弧前和弧后等6类沉积盆地的形成。已发现油气储量中68%来自特提斯域,被动陆缘盆地占全球待发现油气资源量49%。全球盆地演化形成6套主要烃源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2类储集层、泥页岩与膏盐2套区域性盖层。受以上因素控制,全球油气分布具有10条规律:1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2特提斯域控制全球油气富集带形成分布;3前陆冲断带控制构造油气田群分布;4克拉通内隆起控制特大型油气田展布;5台地边缘控制生物礁滩大油气田群带状分布;6被动大陆边缘控制海洋特大型油气田形成与分布;7前陆前渊斜坡控制大规模重油沥青赋存;8盆地沉积斜坡控制致密油气与煤层气聚集;9盆地深水富有机质沉积控制页岩油气滞留;10低温高压海底沉积控制水合物展布。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比例为2∶8;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中东、俄罗斯、北美和拉丁美洲4大地区,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北美、亚太、拉丁美洲和俄罗斯4大地区。预测世界石油工业有10个发展趋势,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海域深水、陆上深层与非常规3大领域。预判石油产量峰值在2040年前后,石油工业生命周期还可再延续150年。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不是化石能源利用的枯竭,而是新能源更低廉、更低碳、更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有序聚集 分布规律 致密油气 页岩油气 安岳气田 涪陵页岩气田 生命周期 新能源
下载PDF
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252
4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1 位作者 张国生 侯连华 朱如凯 陶士振 袁选俊 董大忠 王玉满 郭秋麟 王岚 毕海滨 李登华 武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7,27+26,共14页
在分析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发展态势、梳理中国近10年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内涵,指出常规油气供烃方向有非常规油气共生、非常规油气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强调常规油气... 在分析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发展态势、梳理中国近10年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内涵,指出常规油气供烃方向有非常规油气共生、非常规油气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强调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找油思想从“源外找油”深入到“进源找油”。非常规油气甜点着眼于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以页岩气为例,中国有利页岩气TOC大于2%,纹层状硅质钙质或钙质硅质页岩,孔隙度3%~8%,脆性矿物含量50%~80%,含气量2.3~4.1m0/t,压力系数1.0~2.3,天然裂缝发育;北美有利页岩气TOC大于4%,硅质页岩、钙质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4%~9%,脆性矿物含量40%-70%,含气量2.8~9.9m3/t,压力系数1.30~1.85,天然裂缝发育。重点论述了“甜点区”评价、平台式“工厂化”生产模式等方法与技术:提出非常规油气富集“甜点区”8项评价标准,其中3项关键指标是TOC大于2%(其中页岩油蜀大于2mg/g)、孔隙度较高(致密油气大于10%,页岩油气大于3%)和微裂缝发育;阐述了多井平台式“工厂化”生产内涵及其实施需要具备“批量布井、标准设计、流水作业、重复利用”4要素;通过地下含油气地层各方向水平井体积压裂,形成大型人工缝网系统“人造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有序聚集 协同发展 “甜点区”评价 平台式“工厂化”生产 “人造油气藏” 致密油 页岩油 页岩气 致密气 “进源找油”
下载PDF
页岩气基本特征、主要挑战与未来前景 被引量:201
5
作者 邹才能 赵群 +8 位作者 董大忠 杨智 邱振 梁峰 王南 黄勇 端安详 张琴 胡志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81-1796,共16页
美国页岩气突破与工业化生产,开启了"非常规油气革命",深刻改变了全球油气供给格局,影响了全球能源发展态势与油气价格走势。基于对国内外页岩气发展实践的总结以及页岩气基础研究所取得的认识:(1)系统总结了含气页岩层系的7... 美国页岩气突破与工业化生产,开启了"非常规油气革命",深刻改变了全球油气供给格局,影响了全球能源发展态势与油气价格走势。基于对国内外页岩气发展实践的总结以及页岩气基础研究所取得的认识:(1)系统总结了含气页岩层系的7项基本特征,即页岩气大面积连续分布、纹层及层理普遍发育、纳米级有机孔隙丰富、甜点区(段)富集、热成因游离气含量决定初产、天然裂缝发育及超压控制高产、水平井压裂缝网"人造气藏"实现有效开发等;(2)划分对比了中美页岩气发展的阶段,即中国分为合作借鉴、探索评价和规模建产3个阶段,美国分为科学探索、技术突破和跨越发展3个阶段;(3)指出未来中国页岩气发展仍面临落实非海相页岩气产出潜力、突破3 500m以深核心技术与装备、建立山地及丘陵地表"工厂化"生产模式、提升页岩气开发效率效益等4项主要挑战;(4)综合预测全球页岩气产量将持续快速增长,2040年有望达到1.1×10^(12) m^3,中国将可能成为仅次于北美的最大页岩气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页岩气革命 纳米孔隙 甜点区 甜点段 人造气藏 非常规油气 陆相页岩气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原文传递
致密油与页岩油形成条件与“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170
6
作者 杨智 侯连华 +4 位作者 陶士振 崔景伟 吴松涛 林森虎 潘松圻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65,共11页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分布、无稳定自然产能2项基本特征,且“规模区”需具备稳定构造背景、规模优质烃源岩、规模储集空间、源储共生分布等4项形成条件。揭示了页岩层系液态烃源储耦合、致密化减孔聚集机理,划分6项24种不同类型页岩层系液态烃,指出中国陆相页岩具有地热梯度较低和地层非均质性较强两项特征,须优选规模型“甜点区”来稳步推进工业上产。页岩层系液态烃“进源找油”,应着力开展地质、工程和经济“三品质”“甜点区”综合评价,成熟度是控制“甜点区”分布的首要因素。中国陆相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R。值为0.8%~1-3%,TOC值大于2%,岩性为纹层状页岩或致密孔隙性储集层,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大于8%,页岩油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高(致密储集层大于70%,页岩大于40%),含油饱和度50%-90%,原油黏度较低或地层压力较高,天然裂缝发育。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巨量的资源规模,增强海陆相页岩层系液态烃形成分布地质认识,对持续关注、推动这一重大领域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甜点区”评价 非常规油气 细粒沉积 致密储集层
下载PDF
论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区别和联系 被引量:149
7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8 位作者 白斌 杨智 朱如凯 侯连华 袁选俊 张国生 吴松涛 庞正炼 王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共16页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在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地质研究、勘探方法、'甜点区'评价、技术攻关、开发方式与开采模式等8个方面有本...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在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地质研究、勘探方法、'甜点区'评价、技术攻关、开发方式与开采模式等8个方面有本质区别。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和浮力圈闭成藏理论。非常规油气有两个关键标志:一是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二是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流不明显;两个关键参数为:一是孔隙度小于10%,二是孔喉直径小于1μm或空气渗透率小于1m D。而常规油气,在上述标志和参数方面表现明显不同,孔隙度多介于10%~30%,渗透率多大于1m D。非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烃源岩特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及匹配关系,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生、储、盖、圈、运、保'六要素'及最佳匹配关系。非常规油气富集'甜点区'有8项评价标准,其中3项关键指标是TOC大于2%、孔隙度较高(致密油气】10%,页岩油气】3%)和微裂缝发育;常规油气核心评价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重点评价优质烃源灶、有利储集体、圈闭规模及有效的输导体系等。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相同点是,在同一含油气系统中,两者具有相同的烃源系统、相同的初次运移动力、相似的油气组成等。基于成因和分布上的本质联系,常规—非常规油气表现为'有序聚集',成因上关联、空间上共生,形成一套统一的油气聚集体系。遵循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规律,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将两类油气资源整体考虑、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常规油气 石油地质学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页岩气 致密油气 有序聚集 “甜点区”评价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的难点及选用原则 被引量:139
8
作者 王中华 《中外能源》 CAS 2012年第4期43-47,共5页
我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已全面铺开。针对页岩气的成藏特征,页岩气开发以浅层大位移井、丛式水平井布井为主。由于页岩地层裂缝发育、水敏性强,长水平段钻井中不仅易发生井漏、垮塌、缩径等问题,且由于水平段较长,还会带来摩阻、携岩及... 我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已全面铺开。针对页岩气的成藏特征,页岩气开发以浅层大位移井、丛式水平井布井为主。由于页岩地层裂缝发育、水敏性强,长水平段钻井中不仅易发生井漏、垮塌、缩径等问题,且由于水平段较长,还会带来摩阻、携岩及地层污染问题,从而增大了产生井下复杂情况的几率。解决井壁稳定、降阻减摩和岩屑床清除等问题是目前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液选择和设计的关键。选择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液的原则是确保井壁稳定、润滑、防卡和井眼清洗。油基钻井液可提高水润湿性页岩的毛细管压力,防止钻井液对页岩的侵入,从而有效保持井壁稳定,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润滑、防卡和降阻作用,是国内外目前采用最多的钻井液体系。当采用水基钻井液的时,利用低活性高矿化度聚合物钻井液或CaCl2钻井液以降低页岩和钻井液相互作用的总压力;采用浓甲酸钾、Al3+盐,可以通过脱水、孔隙压力降低和影响近井壁区域化学变化的协同作用产生良好的井眼稳定作用;对于有裂隙、裂缝或层理发育的高渗透性页岩应使用有效的封堵剂进行封堵;但对于强水敏性页岩地层,水基钻井液在抑制性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甲基葡糖苷钻井液在井壁稳定机理方面与油基钻井液相似,未来可望作为有效的钻井液体系之一。随着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为了满足安全钻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未来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的研究应围绕高效、低成本水基钻井液和低毒油基钻井液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页岩气 非常规油气 水平井 油基钻井液 井壁稳定 润滑防卡
下载PDF
“人工油气藏”理论、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91
9
作者 邹才能 丁云宏 +9 位作者 卢拥军 刘先贵 陈建军 王欣 杨正明 才博 杨智 何春明 王臻 骆雨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低渗透、致密油气及页岩油气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面临动用难度大、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开采成本高等亟需解决难题。为此提出"人工油气藏"开发新概念、新理念及技术方法新体系。提出以"甜点区"... 低渗透、致密油气及页岩油气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面临动用难度大、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开采成本高等亟需解决难题。为此提出"人工油气藏"开发新概念、新理念及技术方法新体系。提出以"甜点区"为基本单元,对渗透性差的油气区采取压裂、注入与采出一体化方式,形成一个"人工油气藏",以提高采收率并进行规模经济开发。通过井群开发、压裂造缝和针对性流体介质注入,改变地下流体渗流环境和补充地层能量,在"甜点区"单元内形成"人造高渗透区"与"重构渗流场",建立了"人工油气藏"地质、开发、生产、管理和决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低渗透、致密油气与页岩油气大规模、有效益、可持续开发。创建了基于大数据的三维地震地质"甜点区"评价技术、井群大平台开发技术、体积改造人工智能造缝技术、渗吸置换与能量补充开采技术、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油气藏"智能管理技术,构建智慧油气田。在国内5大致密油气、页岩气区开展235井次先导性试验,致密油压采效果比以往常规技术提高2倍,页岩气实现商业开发,展示出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 页岩油气 人工油气藏 井群式开发 体积改造 渗吸置换 提高采收率 智能开发 大数据 云计算 智慧油气田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重大进展和资源潜力 被引量:71
10
作者 康玉柱 《石油科技论坛》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规模已超过天然气总产量的1/3,其中页岩气是我国近期非常规发展潜力最大的矿种,也是今后5~10年天然气...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规模已超过天然气总产量的1/3,其中页岩气是我国近期非常规发展潜力最大的矿种,也是今后5~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致密气及煤层气也将得到稳步发展;致密油勘探开发初具规模,页岩油和油页岩油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后备接替资源。但我国对页岩油和油页岩(烃源岩)的重要地位和勘探开发潜力认识不够,使源岩勘探一直处于勘探初期认识阶段。建议加大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等重点盆地(层系)的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试验攻关力度,尽早实现中国版的"页岩革命"目标,使其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气 页岩油气 成藏特点 勘探进展 资源潜力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助力我国油气增储上产 被引量:67
11
作者 邹才能 赵群 +7 位作者 王红岩 孙倩 邵男 胡志明 张辰君 孙玉平 王玫珠 刘德勋 《石油科技论坛》 2021年第3期72-79,共8页
"十三五"期间,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正处于"洁煤、稳油、增气"能源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非常规油气理论、技术及管理创新,推动了我国石油上游业务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跨越式发展。202... "十三五"期间,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正处于"洁煤、稳油、增气"能源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非常规油气理论、技术及管理创新,推动了我国石油上游业务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跨越式发展。2020年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为732×10^(8)m^(3),占天然气总产量的38%;致密油与页岩油等勘探评价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和松辽等多个盆地取得战略性突破,2020年产量约为200×10^(4)t,是未来国内原油稳产增产的重要领域。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具有与常规油气不同的开发理念、技术及管理模式。"十四五"时期,努力实现非常规油气以川南海相古老页岩开发为代表的"页岩气规模上产",以中低成熟度、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开发为代表的"页岩油规模有效突破",以煤炭地下气化为代表的"煤制气战略突破",夯实中国油气发展的非常规基础。2035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有望超天然气总产量的50%,非常规油产量将占原油总产量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气 页岩油气 地下煤制气 勘探开发 增储上产
下载PDF
页岩油气水平井压裂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6
12
作者 雷群 胥云 +10 位作者 才博 管保山 王欣 毕国强 李辉 李帅 丁彬 付海峰 童征 李涛 张浩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6-172,182,共8页
通过对“十三五”以来国外页岩油气储集层水平井压裂技术进展的系统总结,阐述了水平井压裂技术在页岩油气储集层多层叠置立体开发、小井距密井网布井、水平井重复压裂、施工参数优化与降低成本方面的新特征;结合中国页岩油气水平井压裂... 通过对“十三五”以来国外页岩油气储集层水平井压裂技术进展的系统总结,阐述了水平井压裂技术在页岩油气储集层多层叠置立体开发、小井距密井网布井、水平井重复压裂、施工参数优化与降低成本方面的新特征;结合中国页岩油气水平井压裂技术需求,论述了水平井压裂技术在多裂缝扩展模拟、水平井压裂设计、电驱压裂装备、可溶化系列工具、低成本入井材料与工厂化作业方面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非常规页岩油气“十四五”规划对水平井压裂改造技术的需求分析,提出了7个方面的发展建议:①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联合研究;②深化页岩储集层改造基础理论及优化设计技术研究;③完善大功率电驱压裂装备;④研发长井段水平井压裂工具及配套作业装备;⑤加强水平井柔性开窗侧钻剩余油挖潜技术攻关;⑥发展长井段水平井压裂后修井作业技术;⑦超前储备智能化压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水平井压裂 压裂装备 压裂参数 立体开发 智能化压裂
下载PDF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页岩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64
13
作者 刘惠民 张守鹏 +3 位作者 王朴 王伟庆 朱日房 刘洪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5,111-112,共5页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气资源丰富,针对这类结构细、孔隙小的页岩类非常规储层,首次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分析—荧光观察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沙三段下亚段页岩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划分岩相类型、明确储...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气资源丰富,针对这类结构细、孔隙小的页岩类非常规储层,首次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分析—荧光观察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沙三段下亚段页岩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划分岩相类型、明确储集空间并结合物性测试资料落实储集性能。结果表明: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富含方解石,随着层位变老,方解石含量呈增加趋势,粘土矿物和陆源碎屑含量呈降低趋势;岩石类型以泥质灰岩为主,其次为灰质泥岩、含泥质灰岩;岩相类型以层状泥质灰岩相、纹层状泥质灰岩相为主,其次为层状灰质泥岩相、层状含泥质灰岩相,其中纹层状泥质灰岩为有利岩相;储集空间主要为各类微裂缝及方解石、粘土矿物晶间微孔;孔隙度主要为2%~8%,渗透率变化很大,主要为1×10-3~10×10-3μm2,其次为0.1×10-3~1×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岩石学特征沙三段下亚段罗家地区沾化凹陷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之“非常规”再认识 被引量:62
14
作者 焦方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3-810,共8页
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典型实例,基于其目前勘探开发实践新进展,从油气形成与聚集机理和油气层主要特征两大方面开展非常规油气之“非常规”再认识。认为源储一体、持续聚集、连续分布的源岩层内油气为非常... 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典型实例,基于其目前勘探开发实践新进展,从油气形成与聚集机理和油气层主要特征两大方面开展非常规油气之“非常规”再认识。认为源储一体、持续聚集、连续分布的源岩层内油气为非常规油气,并以页岩油气为研究重点结合常规油气对比分析,取得5个方面进展。①非常规油气源储一体、原位聚集,以“连续油气聚集”为理论依据,成藏动力为超压和扩散作用;常规油气源储异位,主要以圈闭成藏为理论基础,成藏动力以浮力和毛细管力等为主要特征。②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主要形成于低能贫氧厌氧环境,以陆架斜坡的半深水深水陆棚相和半深湖深湖相为主,岩性简单,富含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常规油气储集层岩类多样、岩性复杂,油气主要赋存于高能沉积水体环境下相对粗粒沉积岩中。③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纳米级孔隙,有机质孔隙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常规油气储集层孔隙主要为微米级毫米级孔隙,不存在有机质孔隙。④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中油气性质均一,含油气饱和度高,无水或低含水率,油气水界限不明显;常规油气储集层油气性质复杂多样,含油气饱和度适中、具有略高的含水率,油气水界限相对明显。⑤富有机质页岩是非常规油气主要勘探对象,沉积环境控制高有机质丰度页岩区带分布、有机质含量控制油气丰度,正向构造和高孔隙度控产量,层理(页理)与裂缝发育是控制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非常规油气“再认识”将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理论内涵 页岩油气 成藏动力 有机质 细粒沉积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页岩油气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4 位作者 张林晔 李政 朱家俊 巩建强 郝运轻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5,63,共8页
通过大量地震、钻井、测井、矿物、地球化学、物性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页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宽,具备形成大量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三... 通过大量地震、钻井、测井、矿物、地球化学、物性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页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宽,具备形成大量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三套泥页岩全岩矿物组成中粘土矿物含量低,脆性矿物含量高,以碳酸盐含量为主,利于页岩油气的开采。页岩中压力系数高,各类微孔隙、微裂缝发育,从而容易形成网状的油气储存体系,利于页岩油气的保存。含油、水饱和度分析资料显示,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12上—13上层组页岩中具有较高的单位岩石含油气量,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其中的纹层状泥质灰岩是最有利的岩石类型,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古近系 陆相页岩 矿物组成 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气形成条件 被引量:57
16
作者 张善文 张林晔 +1 位作者 李政 郝运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11,共5页
中国东部胜利油区济阳坳陷古近系主要发育陆相泥页岩沉积,至今尚未对陆相页岩油气形成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大量试油、录井、测井及测试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发育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和沙一段3套陆相泥页岩,其分布面积广,厚度大,... 中国东部胜利油区济阳坳陷古近系主要发育陆相泥页岩沉积,至今尚未对陆相页岩油气形成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大量试油、录井、测井及测试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发育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和沙一段3套陆相泥页岩,其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I—Ⅱ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已进入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无机矿物中脆性矿物含量高,表现出碳酸盐岩含量高、普遍含有一定量石英的特征,且各类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形成的网状储集体系为油气的赋存与流动提供了空间,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和储集条件。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页岩油气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沾化凹陷和车镇凹陷郭局子洼陷;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气主要分布于各凹陷的洼陷中部地区;沙一段页岩油气分布于沾化和车镇凹陷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古近系矿物组成含油气性济阳坳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7段泥页岩储集性能 被引量:54
17
作者 吴松涛 邹才能 +5 位作者 朱如凯 袁选俊 姚泾利 杨智 孙亮 白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10-1823,共14页
页岩气的成功勘探开发引发了全球海相页岩研究的热潮,然而对处于生油窗内的陆相页岩储集性能的研究尚需加强.基于光学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纳米CT、图像分析、GRI物性、气体吸附等方法对长7段泥页岩储集性能进行系统研... 页岩气的成功勘探开发引发了全球海相页岩研究的热潮,然而对处于生油窗内的陆相页岩储集性能的研究尚需加强.基于光学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纳米CT、图像分析、GRI物性、气体吸附等方法对长7段泥页岩储集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泥页岩形成于陆相半深湖-深湖环境,面积为10×104 km2,TOC〉2%,Ro=0.8%~1.0%,HI=124~480mg/g,生烃潜力高;脆性矿物含量为45%~59%,孔隙度为0.6%~3.8%,渗透率为0.000 72×10-3~0.002 30×10-3μm2;主要发育粒内孔、粒间孔和有机质孔,以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粒内孔为主,有机质孔较少;孔隙直径为30~200nm,孔喉系统连通性中等,具备储集能力;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含量与比孔容相关性优于热演化程度与烃指数等,表明长7页岩微观孔隙主要受控于成岩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对储集空间贡献相对较小;滞留烃主要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存在于黄铁矿晶间孔、伊蒙混层粒内孔、伊利石粒内孔与长石粒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陆相泥页岩 长7泥页岩 页岩油 纳米孔喉系统 致密油气 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53
18
作者 童晓光 郭建宇 王兆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0,共12页
当前对油气的开发从常规油气扩展到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的非常规油气。在不远的将来,将实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局面。根据成因,可将非常规油气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重油和油砂,为正常原油经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形成,分布广... 当前对油气的开发从常规油气扩展到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的非常规油气。在不远的将来,将实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局面。根据成因,可将非常规油气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重油和油砂,为正常原油经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形成,分布广、潜力大,已被大量开采利用;第二类为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主要特征是储集于孔渗条件极差储层中,属于连续型-大规模聚集油气藏,目前发展迅速,也是产量增长最快的领域;第三类为油页岩,是未成熟的干酪根与黏土和细粒无机矿物的混合物,有机质丰度高,要经过人工加热生成石油,油页岩发现很早,分布广泛,美国比例最高。由于对非常规油气的评价和勘探开发,带动了石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非常规储量规模巨大,相当于常规油气资源的2~3倍,勘探开发技术日趋完善,大大延长了石油工业的生命周期,引领石油工业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重油 油砂 页岩油气 致密油气 煤层气 油页岩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泥页岩综合分类命名方案探讨 被引量:53
19
作者 郝运轻 谢忠怀 +3 位作者 周自立 田方 滕建彬 李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9,24,共5页
页岩油气分类评价中细化泥页岩特征是基础,统一室内鉴定和录井现场岩性定名的对应关系非常必要。在济阳坳陷古近系和新近系页岩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上,调研收集了北美及中国多个地区代表性泥页岩段与岩石组成有关的资料,并进行了类比及... 页岩油气分类评价中细化泥页岩特征是基础,统一室内鉴定和录井现场岩性定名的对应关系非常必要。在济阳坳陷古近系和新近系页岩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上,调研收集了北美及中国多个地区代表性泥页岩段与岩石组成有关的资料,并进行了类比及对比分析,明确了泥页岩相关术语的含义。针对当前泥页岩分类不一、含义相互交叉或覆盖、石油行业术语难以全面反映页岩油气赋存层段岩性特征的现状,按照岩石学分类命名基本原则,提出了泥页岩室内鉴定综合分类命名方案,建议录井现场细化油泥岩和油页岩的分类,并明确了2种方案的对应关系。该方案能够满足页岩油气勘探分类评价的要求,又选择性地保留了"油泥"、"油页"等传统行业术语,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便于理解和使用,且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勘探泥页岩岩石学特征岩石分类济阳坳陷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缝控储量”改造优化设计技术 被引量:51
20
作者 雷群 杨立峰 +5 位作者 段瑶瑶 翁定为 王欣 管保山 王臻 郭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9-726,共8页
为了解决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面临的难题,提出了"缝控储量"改造优化设计技术新概念及配套技术方法体系。"缝控储量"改造优化设计技术即通过优化形成与"甜点区"和"非甜点区"匹配程度高的裂缝体系... 为了解决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面临的难题,提出了"缝控储量"改造优化设计技术新概念及配套技术方法体系。"缝控储量"改造优化设计技术即通过优化形成与"甜点区"和"非甜点区"匹配程度高的裂缝体系,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立体动用和经济高效开发。该技术以非常规油气资源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初次改造系数最大化为约束进而提高"缝控储量"的"3优化、3控制"的技术路线和途径,通过优化井间距控制砂体范围,优化裂缝系统控制可采储量,优化补能方式控制单井产量递减。"缝控储量"改造优化设计技术强调初次改造系数最大化和补能、改造和开采一体化,延长重复压裂周期或避免重复压裂,通过参数优化和精准的控制技术,实现纵向和平面上油藏的立体全动用和高效开发,最大化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大规模、可持续、高效益的开发。在国内致密油、页岩气等5大典型区块开展了20井次先导性试验,致密油压采效果提高,页岩气实现商业开发,展示出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气 页岩油气 缝控储量 改造系数 裂缝参数优化 井网优化 能量补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