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社交的中青年男男性行为者性行为及性关系网络特征
1
作者 陈盼盼 朱黎丹 +2 位作者 金樱枝 辛辛 肖绍坦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948-953,共6页
目的了解中青年男男性行为者(men have sex with men,MSM)基于网络社交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高危行为及性关系网络特征。方法通过Blued(B组)、微信(V组)和线下场所(C组)招募MSM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分析各组MSM的高危行为及性关系网络异同点... 目的了解中青年男男性行为者(men have sex with men,MSM)基于网络社交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高危行为及性关系网络特征。方法通过Blued(B组)、微信(V组)和线下场所(C组)招募MSM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分析各组MSM的高危行为及性关系网络异同点。结果共有197人(B、V、C组分别有85人、66人和46人)参加调查,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为35(30,42)岁。三组对象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户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过去6个月,B、V和C组男性性伴人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是6(3,10)人、5(2,8)人和5(2,9)人(P>0.05);男性性行为人次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是7(4,17)人次、6(3,13)人次和6(3,15)人次(P>0.05),坚持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38.8%、47.0%和30.4%(P>0.05);B、V和C组分别有95.2%、92.4%和89.1%的对象曾通过线上途径寻找性伴(P<0.05);B、V和C组各有45.9%、16.7%和26.1%的对象非常担心感染HIV(P<0.001),54.1%、75.8%和60.9%的对象在过去一年主动检测过HIV(P<0.05)。B、V和C组分别有44人、30人及23人报告性关系个体中心网络;各组应答者与未应答者相比,人口学及性行为等特征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V和C组的平均网络密度分别为0.193、0.245、0.241。同为网络社交的B组和V组对象的性关系网络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V组对象网络特征与C组较为接近;B组平均相对入度、平均入接近中心度和平均中介中心度均低于V、C组对象,且平均相对出度、平均出接近中心度均高于V、C组对象。结论MSM表现为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等特点,不同的网络社交形成的MSM者性关系网络特征存在差异,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网络社交 性行为 性关系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