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滑舌鳎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2 位作者 柳学周 杜伟 庄志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7-419,共3页
The tonguefish 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 is a rare fish species in Chinese offing, inhabiting in the warm water bottom. The metaphase chromosome preparation of the fries has been got from their fins by hot... The tonguefish 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 is a rare fish species in Chinese offing, inhabiting in the warm water bottom. The metaphase chromosome preparation of the fries has been got from their fins by hot air drying methods, while the metaphase chromosomes of one year old young fish which has physiologically sex differentiation has been got from their renal tissues by the method of PHA and colchicine injection. The karyotypes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42 acrocentric chromosomes in diploid and their karyotype formula is 2n=42t, and there existed heterotypic sex chromosome which belongs to ZW/ZZ type. The sex ratio in artificial bred stock is nearly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核型 性染色体
下载PDF
Diverse and variable sex determination mechanisms in vertebrates 被引量:25
2
作者 Xi-Yin Li Jian-Fang Gu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503-1514,共12页
Sex is prevalent in nature and sex determi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biological processes, while the way of initiating female and male development exhibits remarkable diversity and variability across verteb... Sex is prevalent in nature and sex determi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biological processes, while the way of initiating female and male development exhibits remarkable diversity and variability across vertebrates. The knowledge on why and how sex determination mechanisms evolve unusual plasticity remains limited. Here, we summarize sex determination systems,master sex-determining genes and gene-regulatory networks among vertebrates. Recent research advancements on sex determination system transition are also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in some non-model animals with multiple sex determination mechanisms.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transition and evolutionary adaption of different sex determination strategies in vertebrates, as well as clues for future perspective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 determination sex-determining gene sex chromosome sex TRANSITION sex DIFFERENTIATION sex control BREEDING
原文传递
鱼类性别与性别鉴定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东 余来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关键词 鱼类 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
下载PDF
银杏雌株染色体Ag—NOR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梅 李懋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共3页
本文以银杏雌株的幼小胚珠为材料,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Ag-NOR染色研究。发现其Ag-NOR(随体)的数目均为4个,大小则有同形和异形两种类型。认为NOR(随体)的数目和形态不能作为性染色体的识别特征,并对NOR的杂合性和多态性进... 本文以银杏雌株的幼小胚珠为材料,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Ag-NOR染色研究。发现其Ag-NOR(随体)的数目均为4个,大小则有同形和异形两种类型。认为NOR(随体)的数目和形态不能作为性染色体的识别特征,并对NOR的杂合性和多态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雌株 性染色体 AGNOR
下载PDF
长沙市无创产前检测民生项目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及成本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东波 贺骏 +21 位作者 马玉婷 席惠 张萌 黄海霞 饶丽娟 张彬彬 米春梅 周波 廖哲辉 戴镭 欧阳新宇 张阳 王海燕 王新 张朝晖 姚穗 谈珍瑜 杨静 钟薇 王楠 刘激扬 周良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健康民生项目中的应用价值和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对长沙市健康民生项目2018年4月9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集的149165例NIP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高风险者提供产前诊断,...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健康民生项目中的应用价值和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对长沙市健康民生项目2018年4月9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集的149165例NIP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高风险者提供产前诊断,随访妊娠结局,并对NIPT筛查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估。结果共完成149165例NIPT检测,成功148749例(99.72%),对长沙户籍孕妇的覆盖度达90%,去除年龄、采样日期等数据有误的样本211例,有效样本148538例(99.58%)。415例(0.27%)NIPT检测提示高风险,其中381例(91.81%)接受了产前诊断,共确诊212例21三体,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85.14%;18三体41例,PPV为48.81%;13三体10例,PPV为20.83%。NIP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21三体(97.70%,99.98%)、18三体(97.62%,99.97%)、13三体(100%,99.97%)。另外确诊213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PPV为46.2%;确诊其他染色体异常30例,PPV为16.57%。针对21三体综合征的筛查,本项目筛查成本为12079.15万元,产生效益105694.72万元,成本效果比为56.98万元,成本效益比为1:8.75,安全指数为0.0035。结论NIPT对21三体的筛查效果最好,对18三体、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筛查准确性较好,但对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筛查效果略差,将NIPT应用于孕妇全筛查具有较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产前筛查 21三体 18三体 13三体 性染色体 染色体异倍性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虾蟹类性别决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楼允东 刘艳红 邱高峰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57-163,共7页
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涉及遗传、发育和进化等领域,开展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对认识人类性分化异常等多种与性别有关的疾病、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为生物进化的分析提供新的线索.在系统进化中,... 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涉及遗传、发育和进化等领域,开展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对认识人类性分化异常等多种与性别有关的疾病、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为生物进化的分析提供新的线索.在系统进化中,虾蟹类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与脊椎动物相比,其性别决定机制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深入研究其性别决定机制,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为许多虾蟹类雌雄之间的生物学或经济性状诸如生长速度、个体大小等存在显著差异.因而,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专门生产全雌或全雄的虾蟹进行单性养殖以提高起其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蟹类 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基因 促雄性腺
下载PDF
母体性染色体异常对无创产前检测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袁珮 张玢 +5 位作者 刘建兵 王慧艳 陆蓓亦 周琴 虞斌 蔡正茂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母体性染色体异常对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性(sex chromosome aneuploidies,SCAs)结果的影响。方法以36例NIPT提示为SCA... 目的探讨母体性染色体异常对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性(sex chromosome aneuploidies,SCAs)结果的影响。方法以36例NIPT提示为SCAs高风险、但经羊水诊断证实为假阳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母体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或母体白细胞全基因组高通量低深度测序。结果共发现8例孕妇存在性染色体异常,异常率达22.22%,其中3例为非整倍体异常,4例为性染色体嵌合体,1例为染色体结构异常。NIPT重分析测序结果与母体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当cffDNA(ChrX)/cffDNA的比值>2时,6/8的孕妇存在母体性染色体异常,胎儿核型为正常;而当其比值<2时,36例孕妇中仅2例存在母体性染色体异常,10例胎儿被证实为SCAs。结论母体性染色体异常会显著干扰NIPT的检测结果,这可能是NIPT检出胎儿SCAs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当NIPT提示胎儿SCAs时,有必要检查母体的性染色体。cffDNA(ChrX)/cffDNA的比值可能有助于判断异常信号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染色体 胎儿游离DNA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无创产前检测 假阳性
原文传递
白豆杉的核型和性染色体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管启良 林立 俞仲辂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是我国裸子植物特有属之一,雌雄异株。根尖细胞染色体分析表明:雌株有一对异形性染色体,异配性别,属ZW型;雄株是同配性别,属ZZ型。雌株的核型为2n=2x=24=22m(2SAT+ZW)+2T,雄株的核型为2n=2x=24=22...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是我国裸子植物特有属之一,雌雄异株。根尖细胞染色体分析表明:雌株有一对异形性染色体,异配性别,属ZW型;雄株是同配性别,属ZZ型。雌株的核型为2n=2x=24=22m(2SAT+ZW)+2T,雄株的核型为2n=2x=24=22m(2SAT+ZZ)+2T。 Giemsa C-带显示,Z染色体长短臂均具端带,W染色体不显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豆杉 性染色体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应用DOP-PCR与染色体涂染技术鉴别赤麂的Y染色体 被引量:9
9
作者 单祥年 张悦 +6 位作者 王毅 刘宁生 鲁晓萱 聂文惠 杨凤堂 王金焕 陈玉泽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1-74,共4页
流式细胞仪分离小麂的Y染色体 ,并应用DOP PCR扩增后标记作为探针 ,分别与雄性及雌性赤麂中期核型进行染色体涂染 .结果表明 ,只有雄性赤麂Y2 染色体与探针有明显的杂交信号 ,说明只有Y2 染色体与赤麂的性别决定相关 ,排除了赤麂Y1染色... 流式细胞仪分离小麂的Y染色体 ,并应用DOP PCR扩增后标记作为探针 ,分别与雄性及雌性赤麂中期核型进行染色体涂染 .结果表明 ,只有雄性赤麂Y2 染色体与探针有明显的杂交信号 ,说明只有Y2 染色体与赤麂的性别决定相关 ,排除了赤麂Y1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麂 性染色体 DOP-PCR 染色体涂染
下载PDF
家蚕Bombyx mori L.染色体的G带组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向仲怀 吴洪丽 +1 位作者 郝瑜 蒋同庆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以今井的涂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UG法进行G-带分染,研究了家蚕早双线期染色体的组型。依照染色体相对长度及带型鉴别了家蚕28对染色体,并绘制了染色体组型模式图。利用限性普斑系统W 染色体上的易位片断作标识,观察到不对称配对二价... 以今井的涂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UG法进行G-带分染,研究了家蚕早双线期染色体的组型。依照染色体相对长度及带型鉴别了家蚕28对染色体,并绘制了染色体组型模式图。利用限性普斑系统W 染色体上的易位片断作标识,观察到不对称配对二价体,推论此异形二价体即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在14—16染色体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染色体 G带组型
下载PDF
条石鲷雌雄鱼核型及C-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冬冬 尤锋 +4 位作者 楼宝 耿智 李军 肖志忠 辛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2-557,共6页
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分析是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对认识鱼类的分类系统、进化关系及染色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为鱼类遗传育种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鱼类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到目前... 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分析是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对认识鱼类的分类系统、进化关系及染色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为鱼类遗传育种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鱼类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有关鱼类染色体核型已有很多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核型 C-带 性染色体
下载PDF
鱼类染色体的荧光显带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修海 余其兴 +1 位作者 崔建勋 常重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应用GC碱基特异性荧光染料色霉素A_3,辅以AT碱基特异性荧光染料Hoechst33258,DAPI或喹吖因对鲤鱼、鲫鱼、大鳞副泥鳅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及黄鳝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进行了荧光显带研究。结果发现,色霉素A_3可以特异性地显示鱼类有... 应用GC碱基特异性荧光染料色霉素A_3,辅以AT碱基特异性荧光染料Hoechst33258,DAPI或喹吖因对鲤鱼、鲫鱼、大鳞副泥鳅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及黄鳝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进行了荧光显带研究。结果发现,色霉素A_3可以特异性地显示鱼类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核仁组织区(NORs)的存在,Hoechst33258、DAPI或喹吖因则使这些区域(NORs)淡染;大鳞副泥鳅的染色体NORs分布位置具有性别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对有关鱼类染色体的荧光染色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显带 鱼纲 染色体
下载PDF
染色体显微切割与DOP-PCR结合对赤麂Sry基因克隆、测序及初步定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悦 鲁晓萱 +2 位作者 刘宁生 余多慰 单祥年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2-326,共5页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获得赤麂1号、Y1、Y2染色体,通过DOP-PCR增加模板DNA拷贝数,然后用人的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Chromosome Y, SRY)中HMG框内设...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获得赤麂1号、Y1、Y2染色体,通过DOP-PCR增加模板DNA拷贝数,然后用人的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Chromosome Y, SRY)中HMG框内设计1对引物,对DOP-PCR产物进行扩增。在雄性赤麂Y2染色体DOP-PCR产物中扩增出与人SRY基因同源的Sry基因片段,克隆、测序,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赤麂Y2染色体是真正的Y染色体,同时对赤麂Sry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显微切割 DOP-PCR SRY基因 赤麂 性染色体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朱鹮的染色体性别鉴定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凌云 王宝贵 +1 位作者 郭学聪 李福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54-557,共4页
利用羽髓细胞短期培养、空气干燥制片、Giemsa染色,做了朱鹮的核型和性别鉴定.染色体2n=68,10对大染色体,其余为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雌性为ZW,雄性为ZZ,W染色体长度约为Z染色体的一半.
关键词 朱Xuan 性别 鉴定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雌、雄鱼核型及Ag-NORs带型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薛蕊 安皓 +3 位作者 刘清华 肖志忠 王彦丰 李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32,共7页
为研究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本文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碱体内注射法,取头肾细胞采用冷滴片结合空气干燥的方法获取了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中期分裂相,分别对其进行了常规的吉姆萨和硝酸银染色并进行核型和带... 为研究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本文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碱体内注射法,取头肾细胞采用冷滴片结合空气干燥的方法获取了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中期分裂相,分别对其进行了常规的吉姆萨和硝酸银染色并进行核型和带型分析。结果显示:(1)雄性斑石鲷核型为2n=47、1m+2sm+44t、NF=50,雌性斑石鲷核型为2n=48、2sm+46t、NF=50。(2)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别为(2.30±0.37)—(6.87±0.42)及(2.28±0.30)—(10.33±0.86),雄性斑石鲷具有一条体型巨大的异形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相对长度达到其它染色体的2—5倍。(3)染色体经银染后,发现含有2个Ag-NORs位点的分裂相最多,位点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末端,呈短棒状,且具有活性异形现象。(4)本研究中雄性斑石鲷具有一条异形性染色体,可能是性染色体Y,我们推测其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可能为X1X1X2X2/X1X2Y型。本研究为鲈形目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将为进一步开展斑石鲷遗传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石鲷 异形染色体 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体系 核型分析 银染
下载PDF
SRY基因及其性别决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亚平 贺艳萍 +1 位作者 张红梅 马恩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41-246,共6页
对近十年来关于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的SRY基因及其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综述。扼要阐述了哺乳动物的SRY基因的结构、转录、表达及其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模式及相关的基因家族。
关键词 SRY基因 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 SOX基因
下载PDF
植物性染色体进化及性别决定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秦力 陈景丽 +2 位作者 潘长田 叶蕾 卢钢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1-848,共8页
植物性染色体起源于1对常染色体,其在不同雌雄异株植物中多次起源并独立演变,是研究性染色体起源和进化机制的理想材料。过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植物性染色体的起源和演化动力;且性染色体遗传退化、性别决定基因以及剂量补偿效应... 植物性染色体起源于1对常染色体,其在不同雌雄异株植物中多次起源并独立演变,是研究性染色体起源和进化机制的理想材料。过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植物性染色体的起源和演化动力;且性染色体遗传退化、性别决定基因以及剂量补偿效应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关于植物性染色体进化及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该文综述了植物性染色体的起源、进化、遗传退化、剂量补偿效应以及性别决定基因等,并对植物性染色体进化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补偿 进化 遗传退化 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基因
原文传递
三种模式植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纪明 向太和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年第2期68-72,共5页
综述白麦瓶草、玉米和黄瓜等模式植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 模式植物 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基因
下载PDF
大麻染色体行为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辛培尧 尚勋武 +2 位作者 郭鸿彦 何承忠 杨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89-2193,共5页
以大麻不同性别的植株为材料,常规压片法观察细胞染色体行为规律。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麻雌雄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核型公式分别为雌株2n=2x=20=18m+2sm,雄株2n=2x=20=18m+2sm(1SAT)。雌株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而雄株只有一... 以大麻不同性别的植株为材料,常规压片法观察细胞染色体行为规律。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麻雌雄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核型公式分别为雌株2n=2x=20=18m+2sm,雄株2n=2x=20=18m+2sm(1SAT)。雌株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而雄株只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具有大随体的Y染色体。雌雄株核型均为2A型,为较对称核型。这一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大麻性别的分化机制提供细胞遗传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性别 核型 性染色体
下载PDF
性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8
20
作者 颜冬菁 黄欣媛 +2 位作者 冷明垒 陈正望 陆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3期2562-2564,共3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人群中感染率5-10%,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患者显著高于男性,具体机制仍未研究清楚。研究发现,除了机体自身的遗传易感体质外,雌激素,微嵌合体和性染色体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有关。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性别差异 雌激素 微嵌合体 性染色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