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本土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轻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阎岩 吕春燕 +2 位作者 CHANTSALMAA DAVGADORJ 王旭 沙明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本土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关键指标,掌握轻、重症患者的临床指标特征,为有效治疗及预防重症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比较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无锡市... 目的:通过分析本土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关键指标,掌握轻、重症患者的临床指标特征,为有效治疗及预防重症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比较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包括病毒基因亚型、人口学信息、临床分型、主要临床症状、临床检验的关键指标,评价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结果:共收治150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2020、2021、2022年分别为78、52、20例,其中重症患者分别为10、1、1例,主要感染病毒株分别为L型、Delta型、Omicron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复阳率高达15.0%(3/20),腹泻发生率降至10.0%(2/20),重症发生率降至5.0%(1/20),轻症患者住院天数较2020年增加(d:20.43±1.78比15.84±1.12);呼吸道症状减少,肺部病变比例下降至10.5%;重症患者Omicron变异株感染急性期(第3天)病毒滴度较L型毒株高(Ct值:23.92±1.16比28.19±1.54);Omicron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急性期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低于轻症患者〔IL-6(ng/L):3.92±0.24比6.02±0.41,IL-10(ng/L):0.58±0.01比4.43±0.32,TNF-α(ng/L):1.73±0.02比6.91±1.25,均P<0.05〕,而γ-干扰素(IFN-γ)和IL-17A显著高于轻症患者〔IFN-γ(ng/L):23.07±0.17比13.52±2.34,IL-17A(ng/L):35.58±0.08比26.39±1.37,均P<0.05〕。与既往疫情(2020、2021年)相比,2022年Omicron感染轻症患者中CD4/CD8比值、淋巴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及血肌酐下降的患者比例大(36.8%比22.1%、9.8%,36.8%比23.5%、7.8%,42.1%比41.2%、15.7%,42.1%比19.1%、9.8%),单核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升高的患者比例大(42.1%比50.0%、23.5%,21.1%比5.9%、0)。结论:Omicron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重症发生率较既往明显降低,重症的发生仍与基础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奥密克戎 重症患者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研究——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伊敏 朱曦 陈浩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PICC组(40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0例),观...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PICC组(40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0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PICC组较锁骨下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5%vs 75.0%,χ2=4.501,P=0.034),穿刺时间短[(15.7±5.3)min vs(23.9±6.3)min,t=-6.263,P=0.0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0.0%vs 27.5%,χ2=4.021,P=0.045)。结论PICC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在危重患者中PICC置管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危重患者
下载PDF
重症患者不同负荷方案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结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亭亭 岳慧杰 黄晓晖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2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索重症患者不同负荷方案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和影响因素,为重症患者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本院普外科ICU病房收治的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G+)感染的患者共40例。按照相同负荷剂量不... 目的探索重症患者不同负荷方案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和影响因素,为重症患者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本院普外科ICU病房收治的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G+)感染的患者共40例。按照相同负荷剂量不同负荷次数,将患者分为高负荷组(800 mg q12 h负荷3次,维持800 mg qd,n=15)、中负荷组(800 mg q12 h负荷2次,维持800 mg qd,n=12)和未负荷组(800 mg qd,n=13)。比较3组患者替考拉宁第6剂给药前谷浓度Cmin值、Cmin达标率和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结果中负荷组的Cmin和Cmin达标率与未负荷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92±4.01)mg·L-1 vs(11.04±4.22)mg·L-1,P>0.05;66.7%vs 61.5%,P>0.05];高负荷组的Cmin值高于未负荷组[(16.58±8.87)mg·L-1 vs(11.04±4.22)mg·L-1,P<0.05],高负荷组的Cmin达标率高于未负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vs 61.5%,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清除率与Cmin显著负相关。结论重症患者使用替考拉宁时,建议适当增加负荷给药次数,维持给药剂量需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调整,以提高目标浓度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替考拉宁 负荷剂量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专人监控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4
作者 丁小容 罗捷 +1 位作者 廖花平 刘翠兰 《护理学报》 2006年第9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实施危重病人专人监管制度后危重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04年7月开始对全院所有危重病人实施专人护理监管,采用《危重病人护理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对实施前(2003年7月-2004年6月)后(2004年7月- 2005年6月)进行对... 目的探讨实施危重病人专人监管制度后危重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04年7月开始对全院所有危重病人实施专人护理监管,采用《危重病人护理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对实施前(2003年7月-2004年6月)后(2004年7月- 2005年6月)进行对比,以评价专人监管前后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对危重病人病情的掌握程度,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完整、规范性,生活护理落实情况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危重病人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2.8%下降至11.9%,病人满意度从87.9%上升到90.3%。结论危重病人专人护理监管制度,对临床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督导作用,确保了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 护理监管 专人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