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被引量:263
1
作者 张声生 李乾构 +2 位作者 李慧臻 王红 唐艳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6-1831,共6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参考2004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007年《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中国重症急...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参考2004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007年《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中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规》、《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的基础上,据循证医学原则,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文献检索及相关指南的梳理,形成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初步方案,包括"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疗效评定"、"转归和预后"、"预防调护"7个临床问题,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研后形成了共识条文,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Delphi法经过3轮次投票后制定了"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 腹痛 中医诊治 共识意见
原文传递
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多器官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雷 王桂敏 +3 位作者 蒋俊明 夏庆 黄宗文 陈光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多器官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治疗组。采用逆行胰管注射法建立大鼠 SAP模型,观察胰、心、肝、肺、肾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 [目的] 研究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多器官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治疗组。采用逆行胰管注射法建立大鼠 SAP模型,观察胰、心、肝、肺、肾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组织学变化及丹参注射液对其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的多器官组织MDA增加、SOD活性降低,以胰、心、肝、肾为主;丹参注射液可升高胰、心、肝、肾等组织的 SOD活性,降低胰、肝、肾组织的MDA水平。[结论] SAP早期存在着多器官组织脂质过氧化,相应组织中 SOD活性的降低是其原因之一。丹参可提高SAP多器官组织SOD活性而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以胰、肝、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丹参 氧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辉华 王铮 +1 位作者 黄祥卫 彭开毅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茂名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6例SAP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茂名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6例SAP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予抗休克、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C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记录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的Scr、BUN、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7.5±15.5)μmol/L、(12.3±3.6)mmol/L、(13.2±4.8)g/L、(11.8±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5±18.8)μmol/L、(15.6±4.1)mol/L、(20.2±6.7)g/L、(13.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为(22.4±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8±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16.67%vs 2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抑制SAP合并AKI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患者的肾功能,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连续性血液净化 急性肾损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白术多糖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江勇 朱大侠 刘礼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4-629,共6页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法建立SAP模型,术后立即给予相应药物处理。于术后48 h,检测血清中淀粉酶、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法建立SAP模型,术后立即给予相应药物处理。于术后48 h,检测血清中淀粉酶、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L⁃6和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肠黏膜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比例;放射免疫法检测小肠黏膜中sIgA(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模型组大鼠胰腺和小肠组织损伤严重,血清淀粉酶活性及TNF⁃α、IL⁃6和IL⁃1β水平增加,小肠黏膜CD4+T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和sIgA水平降低,而CD8+T细胞亚群比例上升,同时小肠组织中MyD88(髓样分化因子)和TLR4蛋白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均P<0.05)。与SAP模型组比较,白术多糖高剂量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胰腺和小肠组织损伤有所改善,血清淀粉酶活性和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小肠黏膜中CD4^(+)T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和sIgA水平增加,CD8^(+)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而小肠组织中MyD88、TLR4蛋白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白术多糖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免疫屏障 TLR4/NF⁃κB
下载PDF
大承气汤和活血清胰汤对重型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炎症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韩恩昆 吴咸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 (SAP)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检测大承气汤 (DT)、活血清胰汤 (HQ)对SAP模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MN)分泌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1(IL - 1)、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 (SAP)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检测大承气汤 (DT)、活血清胰汤 (HQ)对SAP模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MN)分泌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1(IL - 1)、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水平 ,T淋巴细胞亚群和多形核粒细胞表面粘附α分子表达水平的作用。 结果 :各治疗组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AP模型组 (P <0 0 5 ) ;各治疗组CD3 均恢复正常。 结论 :DT、HQ能抑制SAP早期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减少多形核粒细胞粘附和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而对组织器官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急性胰腺炎 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炎症过程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鸣杰 张国雷 +2 位作者 魏云海 袁文斌 高偲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80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期胃肠复苏后给予早期肠内营...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80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期胃肠复苏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7 d,对照组同时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于入院当日及治疗期7 d内测量两组患者膀胱内压(ICP)值以评价IAP变化,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期间个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治疗效果及腹腔隔室综合征(ACS)发生率。ICP值与两组治疗结果进行Logistic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ICP值、APACHEⅡ评分值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正氮平衡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观察组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比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ACS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CP值与APACHEⅡ评分值、腹痛缓解时间、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比率呈正相关(P<0.0 5),与氮平衡(NB)值呈负相关(P<0.0 5),ICP值与ACS发生率呈正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AP值是判断SAP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SAP患者的IAP,这可能是其对SAP患者达成明显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压
下载PDF
腹腔引流穿刺时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苏江林 黄竹 +1 位作者 孙红玉 汤礼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92-697,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引流(APD)时机对伴有大量腹腔积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住的107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于人院后一周内行腹腔穿刺引流术,将其分为APD组...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引流(APD)时机对伴有大量腹腔积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住的107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于人院后一周内行腹腔穿刺引流术,将其分为APD组(66例)和非APD组(41例)。其中APD组依据穿刺时间分为0-2天(48h内)、3~5天和6~7天三个亚组。分析比较两组及APD各亚组间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进阶率、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器官衰竭及炎症状态等相关指标。结果非APD组有22例患者于4周内进阶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进阶率为53.7%,病死率为22.0%;APD组有21例患者于4周内进阶行PCD治疗,进阶率为31.8%,病死率为9.1%;APD组内0-2天亚组患者的进阶率为6.9%,患者住院其间病死率为0。与其他组相比,0~2天亚组患者不但进阶率和住院其间病死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而且住院后1周时炎性指标、器官功能衰竭状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明显好转(P〈0.05)。结论APD可有效治疗伴有明显腹腔积液的SAP患者,48h内穿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48h内穿刺引流是APD治疗伴有大量腹腔积液SAP患者的最佳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穿刺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源性腹水 穿刺时机
原文传递
大黄灌肠联合足三里药物注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鹿中华 孙昀 +4 位作者 郑瑶 李惠 华天凤 杨旻 耿小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灌肠联合足三里药物注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2—01~2014—03收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研究组)进行大黄灌肠联合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记录相关指标。同时收... 目的探讨大黄灌肠联合足三里药物注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2—01~2014—03收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研究组)进行大黄灌肠联合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记录相关指标。同时收集2009—01-2011—12收治的进行其他方式导泻降低腹内压治疗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29例(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入ICU72h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SIRS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腹痛腹胀症状在更早的时间内得到缓解,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肠内营养(P均〈0.05);但两组呼吸衰竭、。肾衰竭、循环衰竭(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内压缓解程度及最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肛周皮肤损伤、菌群失调、电解质紊乱、管道脱落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大黄灌肠联合足三里新斯的明注射可以在更早时间内缓解腹部症状,降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缩短SIRS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在更短时间内恢复肠内营养,但不影响脏器衰竭发生率及最终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大黄 新斯的明 足三里 白细胞介素6(IL-6) C反应蛋白(CRP)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21
9
作者 高伟 崔乃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3-25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普外科收的的2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总结SAP自然病程中器官功能损害的病变规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经验。方法:所有SAP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入科后即给...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普外科收的的2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总结SAP自然病程中器官功能损害的病变规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经验。方法:所有SAP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入科后即给予相关监测,按其MODS标准诊断程序,记录入科后不同的时间段(1,3,7,10,14 d)里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统计SAP自然病程中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本组219例中,SAP累及胰外器官损害发生率从高到低顺序为肺、循环、肾、心、凝血、脑、肝、代谢。严重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6例(21%),肾衰竭23例(10.5%),休克17例(7.7%),凝血功能异常12例(5.5%),消化道出血10例(4.6%),急性肝功能衰竭3例(1.4%),胰腺脑病2例(0.9%)。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全组病例存活190例,死亡29例,病死率13.2%。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MODS器官损害的特征为肺、肾、循环最常受累,其中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因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和休克,中西医结合防治SAP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自然病程 防治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翔 陈洪娇 +3 位作者 王雅纯 黎昌炫 李贻川 夏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后期是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发...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后期是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205例SAP患者中有76例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其发生率为37.1%。感染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APACHE II评分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PCT及APACHE II评分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09和0.804,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235.5 mg/L、7.5 ng/ml和15.5分,敏感度分别为81.7%、81.1%和89.0%,特异度分别为77.9%、70.6%和68.4%。结论 CRP、PCT及APACHE II评分的升高对SAP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APACHE II评分 早期预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检测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11
作者 宋小静 高伟波 朱继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8-953,共6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ratio,PLR)检测(NLR-PLR)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ratio,PLR)检测(NLR-PLR)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符合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诊断标准的216例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86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40例)及SAP组(90例)三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48 h内采集外周血样进行分析,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肌酐(CR)、血糖(GLU)等实验室指标,同时完善CT影像学等检查,分别计算NLR和PLR,比较NLR和PLR在三组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NLR、PLR和APACHEⅡ评分及Ranson评分的相关性。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0C曲线)计算NLR和PLR的最佳阈值,分别依据NLR和PLR的最佳阈值,计算NLR-PLR,同时绘制ROC曲线研究NLR-PLR对于SAP的预测价值。结果NLR[OR=1.071,95%CI(1.025,1.120),P=0.002]和PLR[OR=1.003,95%CI(1.000,1.244),P=0.044]是早期重症胰腺炎的危险因素。NLR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0342,P<0.05);NLR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0210,P=0.003);PLR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0218,P=0.002);PLR与APACHEⅡ评分呈无相关性(P=0.157)。NLR和P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4和0.728。NLR的最佳阈值为6.105,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76.1%,PLR的最佳阈值为154.358,敏感度为78.2%,特异度为73.2%。依据最佳阈值,计算NLR-PLR(NLR≥6.105且PLR≥154.358),比较NLR-PLR、NLR(≥6.105)和PLR(≥154.358)的ROC曲线下面积,其中NLR-PLR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4。结论NLR和PLR在AP发病48 h内对SAP患者病情的具有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重症急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阿依江·加马力丁 王军红 马青变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54-457,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虽然是良性疾病,但起病凶险,进展迅速,而肠道是此过程中损伤最早但修复最晚的器官。SAP可致肠道缺血缺氧,与此同时,机体的炎症反应会直接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导致...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虽然是良性疾病,但起病凶险,进展迅速,而肠道是此过程中损伤最早但修复最晚的器官。SAP可致肠道缺血缺氧,与此同时,机体的炎症反应会直接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菌群移位,最终发展为胰腺坏死组织或胰腺外器官的感染,严重妨碍患者康复。因此,了解SAP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可以为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检索Pub Med、MEDLINE及中文相关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帮助相关研究人员快速了解SAP病程中肠道菌群变化规律以及可能的SAP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病程的细菌移位及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满意 常加伟 汤亲青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细菌移位随病程延长发生的改变。方法随机情况下将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0)、SAP组(n=30)。其中SAP组又分为6、12、24 h亚组(每亚组分别为10只大鼠...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细菌移位随病程延长发生的改变。方法随机情况下将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0)、SAP组(n=30)。其中SAP组又分为6、12、24 h亚组(每亚组分别为10只大鼠)。按比例配置5%牛磺胆酸钠试剂,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制作SAP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分别于6、12、24 h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水平,观察胰腺及肠黏膜病理改变,用细菌培养法检测腹腔及脏器细菌移位率并用质谱仪鉴定培养出的阳性菌株,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进行肠腔细菌定量分析。结果SAP组6、12、24 h亚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较对照组升高明显,且>3倍以上(U/L:2086±686 vs.8707±1672,9012±1505,8797±1298;P﹤0.01),胰腺组织及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病理损伤;随着病程延长,SAP组大鼠肠腔内大肠埃希菌不断增殖(×10^-5:4.53±1.26 vs.10.07±2.57,16.18±3.51,19.45±4.70;P﹤0.01),乳酸杆菌不断减少(×10^-3:23.12±4.46 vs.11.43±2.68,5.20±2.07.2.02±0.94;P﹤0.01),同样双歧杆菌也不断减少(×10^-5:23.30±6.00 vs.17.61±3.94,13.21±2.84,9.49±3.41;P﹤0.01);血清内毒素检测阳性率、肠系膜淋巴结及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均不断升高(血清内毒素:0 vs.30%,50%,60%;肝脏:0 vs.20%,50%,70%;胰腺:0 vs.30%,40%,60%;肠系膜淋巴结:0 vs.40%,70%,80%;P﹤0.01)。结论SAP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紊乱,肠腔内需氧菌与厌氧菌比例倒置,随着病程延长,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不断增值,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厌氧益生菌不断减少,致使肠腔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其与SAP并发的胰腺及全身感染存在一定关系,且随着病程延长不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肠黏膜屏障 肠道微生态 16SrDNA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
下载PDF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辉 兰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6期-,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险恶、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过去几十年来,SAP发病率显著增加,SAP可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引起细菌或内毒素易位,继而出现胰腺组织继发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而影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险恶、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过去几十年来,SAP发病率显著增加,SAP可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引起细菌或内毒素易位,继而出现胰腺组织继发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而影响SAP患者的预后。在SAP发病过程中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SAP发病机制研究中尤为重要。现将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重症 急性(sap) 肠黏膜屏障 炎症介质
原文传递
柴芍承气汤对大鼠重症胰腺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旻 吴小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588-590,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柴芍承气汤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54只大鼠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C组)、SAP模型组(S组)和中药治疗组(T组)各18只,S组和T组应用胰胆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溶液复制大鼠SAP模型,其中T组给予柴芍... 目的研究中药柴芍承气汤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54只大鼠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C组)、SAP模型组(S组)和中药治疗组(T组)各18只,S组和T组应用胰胆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溶液复制大鼠SAP模型,其中T组给予柴芍承气汤治疗直至处死。应用图像分析仪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肠绒毛高度及黏膜厚度;应用TUNEL法检测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与S组比较,T组大鼠胰腺和肠道组织的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2)T组的肠绒毛高度及黏膜厚度较S组明显增加(P<0.01)。(3)各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均可见,但C组凋亡细胞极少,S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T组凋亡细胞较少。各组细胞凋亡指数比较情况:S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组和S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芍承气汤能减轻SAP大鼠胰腺和肠道组织的病理损害,并能抑制SAP早期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增加肠绒毛高度及黏膜厚度,早期使用可起到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重症急性 柴芍承气汤 肠道屏障功能 大鼠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翁隽挺 傅智芳 扶春金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SAP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结果治疗第14天,EN组CD3^+、CD4^+、CD4^+/CD8^+,Ig G、Ig A、Ig M值以及白蛋...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SAP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结果治疗第14天,EN组CD3^+、CD4^+、CD4^+/CD8^+,Ig G、Ig A、Ig M值以及白蛋白均高于TPN组(P<0.05);EN组IL-8、TNF、腹内压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EN组感染率、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均低于TP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调节SAP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况,而且减少了感染率。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及血清TNF-α、IL-6、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莉 王萌 +1 位作者 王小娟 赵新春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3期3039-3042,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SAP...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进一步联合应用谷氨酰胺治疗,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及血清TNF-α、IL-6、CRP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LB、PA及TRF水平分别为(35.77±4.15) g/L、(310.85±47.69) mg/L、(2.96±0.45) 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86±3.44) g/L、(275.64±50.85) mg/L、(2.51±0.3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96±14.33) pg/mL、(113.76±27.29) pg/mL、(69.58±20.1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改善营养状况、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高金亭 缪丁丁 +5 位作者 黄诗栋 程新生 王甫誉 郑永彬 索质君 林树俊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lung injury,APALI)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我院收治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lung injury,APALI)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我院收治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乌司他丁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0,3,7,10天分析患者动脉血气,以血Pa O_2与吸氧浓度比值(Pa O_2/Fi O_2)、呼吸频率和肺部X线检查等为观察指标,同时抽取静脉血以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8及DAO水平的变化,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肺损伤发生率和对肺损伤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APALI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肺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且血清中TNF-α、IL-8及DAO的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在治疗SAP时具有协同作用,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肺损伤 乌司他丁 谷氨酰胺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106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5
19
作者 庞元龙 王细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58例行手术治疗,治愈42例,死亡16例。非手术治疗组治愈38例...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58例行手术治疗,治愈42例,死亡16例。非手术治疗组治愈38例,死亡10例。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外科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大黄游离蒽醌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改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力强 曾悦 +4 位作者 庄倩 罗静雅 王璐璐 范玲 熊玉霞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大黄游离蒽醌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模型对照组、大黄游离蒽醌22.5、45、90 mg/kg组和生大黄90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3.5%牛... 目的:探究大黄游离蒽醌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模型对照组、大黄游离蒽醌22.5、45、90 mg/kg组和生大黄90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3.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到胰胆管内制备SAP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药物组灌胃给药,12 h/次,共3次,末次给药2 h后处死动物取材。另按照方案给药3次后,观察大鼠7 d死亡率。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肝脏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8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TLR4、NLRP3、Pro-caspase-1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结果:SAP模型对照组大鼠7 d死亡率为41.67%,大黄游离蒽醌45、90 mg/kg组大鼠能够降低SAP模型大鼠的死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P模型对照组大鼠胰腺、肝脏病理评分显著增高,血清AMS、LPS、ALT和AST活力以及肝组织TNF-α、IL-1β、IL-6和IL-18含量显著上升(P<0.01),肝组织TLR4、NLRP3、Pro-caspase-1和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SAP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黄游离蒽醌45、90 mg/kg组可明显降低胰腺和肝脏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血清AMS、LPS、ALT和AST活力及肝组织TNF-α、IL-1β、IL-6和IL-18含量(P<0.05或P<0.01),肝组织TLR4、NLRP3、Pro-caspase-1和Caspase-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大黄游离蒽醌对SAP继发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的表达,减少肝组织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游离蒽醌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NLRP3炎性小体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