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策 贾凯英 +1 位作者 周睿 彭建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依据IABP应用情况将这些患者分...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依据IABP应用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应用组(n=36)和未应用组(n=36)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组患者的心率显著低于未应用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未应用组(P均<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2/36)、2.8%(1/36),均显著低于未应用组44.4%(16/36)、27.8%(10/36)(P均<0.05)。结论 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P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新红 张杰红 《智慧健康》 2017年第8期118-119,128,共3页
目的观察对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效果。方法将CCU病房76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实验组SAQ评分(69.5±4.6)分高于对照组(51.3±4.4)分,并发... 目的观察对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效果。方法将CCU病房76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实验组SAQ评分(69.5±4.6)分高于对照组(51.3±4.4)分,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18.42%,护理满意度为97.37%高于对照组86.84%,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持续肾替代疗法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效果
3
作者 黄妍洁 周振和 陈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持续肾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severe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SAMI)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命体... 目的研究持续肾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severe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SAMI)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60例SAMI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比较2组生命体征、肝功能与肾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心率(heart rate,HR)水平分别为(112.35±15.39)mmHg、(74.25±9.37)mmHg和(69.73±3.8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21.82±19.28)mmHg、(81.36±11.02)mmHg和(74.11±5.02)次/min(P=0.039,P=0.009,P<0.001)。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肌酐(creatinine,Cre)分别为(18.07±2.98)μm o l/L、(35.87±5.23)U/L、(11.47±1.87)mmol/L、(79.48±7.2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1.32±3.14)μmol/L、(46.12±8.91)U/L、(13.08±2.08)mmol/L、(87.23±10.36)μmol/L(P<0.001,P<0.001,P=0.002,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30)。结论CRRT联合PCI治疗能够更有效改善SAMI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肾功能,同时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功能不全 持续肾替代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生命体征 肾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占影芳 占珊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及血栓弹力图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APTT、PT、D-D、凝血时间(R)、血块动力(K)、血块强度(MA)、血细胞凝块形成速率(ε)、综合凝血指数(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PTT、PT均短于干预前,D-D、ε均低于干预前,R、K均长于干预前,MA、CI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APTT、PT均短于对照组,D-D、ε均低于对照组,R、K均长于对照组,MA、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重症AMI患者DVT发生率,改善凝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模型 集束化护理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笑 赵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7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急诊至CCU时间、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钟德福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1期1453-1454,共2页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气...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Pa CO2、NT-pro BNP、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度心肌梗死 左心衰竭 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
下载PDF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乃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肝肾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分别为(112.17±10.46)mm Hg(1 mm Hg=0.133 kPa)、(74.16±13.08)mm Hg、(69.16±2.03)次/min,均低于参照组的(123.36±18.45)mm Hg、(87.13±10.02)mm Hg、(83.22±2.5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分别为(18.12±2.46)μmol/L、(33.15±2.03)U/L、(33.14±2.03)U/L、(11.18±2.03)mmol/L、(78.14±6.02)μmol/L,均低于参照组的(22.36±2.45)μmol/L、(43.46±2.21)U/L、(46.48±6.66)U/L、(13.12±2.05)mmol/L、(97.48±12.11)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持续肾替代 效果
下载PDF
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彦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IABP经皮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其在接受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多巴胺用量和尿... 目的探讨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IABP经皮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其在接受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多巴胺用量和尿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在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较少。结论 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P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外周血miR-155表达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预测效果
9
作者 洪薇 陈兴武 +1 位作者 白赟 马维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262-2265,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之后左心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12月入院的118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之后左心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12月入院的118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手术后均予以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参考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划分为研究组(发生LVR,n=28)与对照组(未发生LVR,n=90)。术后1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所有患者外周血中miR-155相对表达量,参考测定结果分为低表达组(低于平均值,n=56)与高表达组(高于平均值,n=62)。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MI患者术后1年LVR发生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155预测AMI患者术后LVR发生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miR-155相对表达水平为1.88±0.19,明显高于对照组(1.37±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LVR发生率为32.26%,明显高于低表达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iR-155为AMI患者术后1年LVR发生独立危险因素(OR=1.596,95%CI:0.865~2.94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预测AMI患者术后1年发生LVR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特异度为82.42%,敏感度为82.42%。结论重症AMI患者PCI术后1周的外周血中miR-155水平呈高表达,其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可辅助预测AMI术后1年LV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miR-155 左心室重构 预测
下载PDF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许萌萌 王娟 郭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AMI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两组均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AMI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心功能、康复运动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康复运动依从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应用于重症AMI患者中,能够促进心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 心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梗死1例救治体会
11
作者 孙亚威 邱泽武 彭晓波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969-971,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凶险,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肌损伤,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凶险,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肌损伤,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急性重症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观察
12
作者 朱晓宇 《医学信息》 2012年第10期130-131,共2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对于急性重症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与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共24例,随机分为2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介入术合并主动脉内球囊... 目的分析与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对于急性重症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与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共24例,随机分为2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介入术合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2例患者中立即改善病情的共6例,一个月后其左心室功能有明显改善的共5例.手术过程中未发生死亡病例,但一个月后有1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术后再闭塞。对照组12例患者中立即改善病情的共3例,一个月后左心室功能有明显改善的共3例,手术过程中死亡共1例,术后一个月死亡共3例,术后血管再闭塞共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给予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增加治疗的安全性。还能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一个月后的死亡率,并降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急性重症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术 死亡率 血管再闭塞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乐建华 蒋爱忠 廖成标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837-838,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S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S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PCI治疗,实验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S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S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PCI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IABP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量均升高,心率降低(P <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尿量及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随访3个月,实验组的再梗死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P <0.05)。结论在SAMI患者行PCI治疗中实施IABP,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再梗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再梗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