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亚洲”作为新的世界历史问题——汪晖再谈“亚洲作为方法” |
汪晖
杨北辰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0
|
|
2
|
“十七年”武术发展特征、意义及其当代价值延伸 |
朱永飞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3
|
论“十七年”儿童小说中红色儿童的身体成长 |
何跃跃
余娜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十七年”时期化妆护肤品类包装设计及其成因研究 |
隆梅
郭欢
|
《绿色包装》
|
2024 |
0 |
|
5
|
“十七年”戏曲剧本生产机制论 |
黄静枫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十七年”红色文学书籍封面的图像学简析 |
李苏丹
龚小凡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18 |
5
|
|
7
|
人民形象的呈现及象征意义--以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美术中的人民形象为例 |
黄惠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8
|
“十七年”电影中社会记忆的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 |
胡家翀
黄献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9
|
“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 |
刘思谦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0
|
科学服务人民--“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学家形象的建构与流变 |
刘德刚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23 |
0 |
|
11
|
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转型” |
程光炜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2
|
郭沫若与“十七年”政治心态 |
王洁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3
|
新中国的乡村传播实践——基于“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的分析 |
李焕征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4
|
|
14
|
重构共同体想象:新中国十七年新闻史教科书的编撰 |
李红祥
刘兴豪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5
|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评 |
蒋芳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6
|
“十七年”政治文化语境中的大学叙事——以《青春之歌》与《大学青春》为例 |
李洪华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7
|
“十七年”时期南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叙事研究 |
吴峥
王义
杨士宏
|
《科学之友》
|
2007 |
2
|
|
18
|
论“十七年”时期中国儿童小说的儿童形象嬗变 |
王家勇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平权与认同:重思“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 |
刘春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20
|
姚文元的“棍子”式批评及其特征 |
古远清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1
|
|